您的位置:首頁»寵物»正文

被中国禁止出境的八件国宝,任何一件凭借如今科技,都很难复制!

中國擁有幾千年的文明歷史, 在悠遠而漫長的時光長河中, 許多刻印有歷史印記的珍貴文物被保存了下來, 隨著社會的發現, 我國文物出國展覽的情況越來越多, 不可避免的增加了文物受到損害的可能性, 為了更好得保護珍貴的孤品和易損品, 我國相繼確定了一批禁止出國展出的文物目錄, 下面讓我們來瞭解一下幾個不允許出國的珍貴文物。

1.曾侯乙尊盤

1978年在發掘位於湖北隨州的曾侯乙墓的時候, 出土了幾十件青銅器, 曾侯乙尊盤是青銅器中做工最為精美和複雜的一件。

在古代, 尊為盛酒的器物,

而盤則是盛水, 曾侯乙尊盤是由曾侯乙尊和曾侯乙盤兩個部分共同組成, 合計高度只有42釐米, 但是僅僅曾侯乙尊上就裝飾有28條蟠龍和32條的蟠螭。

整個尊體雖然有多處的焊接點卻能做到如同渾然一體般不留痕跡, 盤體上細密的蟠龍和蟠螭的裝飾更是搶奪天工。 這件尊盤的鏤空紋路更是讓人感覺鬼斧神工。 因為其複雜的鏤空工藝, 曾侯乙尊盤被大家公認為春秋時期做工最為精美細緻的青銅器。

2.明代鳳冠

1957年發掘定陵, 因為當時落後的技術導致大批珍貴文物沒有保存下來, 但還是盡最大的努力使定陵出土的明代鳳冠得以完好保存。

同時還出土了四頂鳳冠, 按照考古發現, 屬於孝端、孝靖兩位皇后各2頂,

包括有三龍二鳳冠、九龍九鳳冠、十二龍九鳳冠和六龍三鳳冠。

從名字不難發現, 鳳冠的裝飾主要就是龍鳳, 龍是用金絲編織的鏤空立體龍, 鳳就是用已經絕跡的翠鳥羽毛粘貼而成, 色彩豔麗經久不退。 鳳冠還裝飾有珍珠寶石等珍貴的珠寶。 裝飾最多鳳冠有寶石128塊, 珍珠5449顆, 其價值無法估量。

3.春秋蓮鶴方壺

1923年出土于河南新鄭的大墓。 據考古確定出土的數百件文物, 為春秋時期鄭國國君子嬰的大墓, 其大部分出土文物都為當時祭祀所用。 蓮鶴方壺就在其中, 為青銅所制, 遍佈壺身的各種附加的裝飾, 用其精湛的工藝水準反應出了春秋時期人們的審美觀, 和西周時截然不同, 並且反映出當時鄭國先進的青銅工藝。

4.鑄客大銅鼎

1933年有人盜挖安徽省壽縣朱家集的楚王墓, 盜取了不少的文物, 其中有一小部分被當時的安徽省收繳, 抗戰爆發後被運往後方, 當時國民黨撤退往臺灣的時候運走了大批的珍貴文物, 鑄客大方鼎由於時間緊迫沒有被裝上船。 鑄客是由於鼎口的銘文“鑄客”二字而得名, 是出土的自周代以來最大最重的鼎, 可以燉下一頭牛, 可想而知其規模。

5.朱然墓出土的漆木屐

1984年安徽馬鞍山的朱然墓中出土了大量的漆器, 其中就有一雙漆木屐, 和現在的木屐的樣子基本上一樣, 朱然墓是屬於三國時期, 距今已經有1700多年, 所以這雙漆木屐是中國年代最久遠的了, 這也證明了漆木屐是中國人最早發明, 在唐朝傳到了日本,

才被日本人廣泛使用, 流傳至今。

6.曾侯乙編鐘

春秋戰國時期編鐘風靡一時, 這套編鐘包括六十五件青銅器, 在1978年出土于曾侯乙墓, 這套兩千多年前的精美樂器, 代表著我國古代人民的音樂賞析水準, 證明了我國在戰國時代不但在青銅鑄造工藝上有著極高的工藝水準, 其高超的音樂性能還被稱之為稀世珍寶。

7.青銅神樹

1986年四川廣漢因為當地的磚廠施工發現了三星堆遺址, 其中就有斷成數截的青銅樹, 以及裝飾物碎片。 1996年, 歷經10年的時間, 才把青銅樹修復完成, 整個青銅樹的樹幹高396釐米。 表現出了扶桑樹和太陽神鳥的關係, 反應出了古代人民祭祀求雨以及豐收的行為。 青銅樹共有8株, 製作於3000多年前, 其精湛的鑄造工藝讓現代人還驚歎不已。

 8.牆盤

1976年陝西扶風莊白家村的村民在平整土地的時候, 發現了一批青銅器, 據考察是西周時期, 其中一個青銅盤上有二百多個銘文, 專家分辨後認為這個盤子為西周時期一個名叫牆的人所做, 牆出身於微氏家族。 銘文刻有西周七位君王和牆的六代先祖的事蹟。 這是時代最早字數最多的青銅銘文作品了。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