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熱點»正文

虎門銷煙179周年冷知識:林則徐晚年變了嗎?

你還記得, 下面這幅浮雕說的是哪件事嗎?

179年前的今天, 在廣東虎門附近的海灘, 林則徐指揮役夫抬起一筐筐收繳的鴉片, 倒入兩個生石灰池。 上百萬公斤的鴉片當眾被銷毀, 這一過程耗時整整23天。 此為“虎門硝煙”。

據稱, 被銷毀的鴉片散發出一陣陣惡臭, 許多前來查看的官員因此病倒。 甚至於, 博羅縣典史陳熔在巡視過程中“大呼好臭”, 然後突然暈厥, 兩天後身故。

虎門硝煙改變了大清王朝的命運, 也將“禁煙”一詞寫進了日後的中國歷史。


虎門硝煙

憶起林則徐, 後人對他的評價多是“民族英雄”。 這位初代緝毒鬥士曾犀利指出,

鴉片不禁, 幾十年後“中原幾無可以禦敵之兵, 且無可以充餉之銀”, 促使道光帝重視鴉片之患, 展開轟轟烈烈的禁煙運動。 他還曾組織人翻譯了《四洲志》, 成為後來魏源撰寫《海國圖志》的珍貴底本, 兩人也都有近代中國“睜眼看世界第一人”之稱。

不過, 很多人不知道的是, 有記載認為, 林則徐在晚年, 因為特殊的時代背景, 不再反對國人種鴉片。

據楊國楨《林則徐傳》, 1847年, 江西撫州的署知府致信林則徐, 請教如何發展地方經濟, 並防止白銀外流。 林則徐表示:“鄙意亦以內地栽種罌粟, 於事無妨。 所恨者, 內地之民嗜洋煙而不嗜土煙。 若內地果有一種芙蓉(指鴉片), 勝於洋販, 則孰不願買賤而食?”


林則徐

這樣的想法算不上驚世駭俗。

許乃濟早前就提出, 既然吸毒無法禁絕, 不如以國產鴉片抵抗進口毒品。 當時作為禁煙派的林則徐嚴厲駁斥了這一點。 但鴉片戰爭後, 內陸貿易打開, 鴉片的暴利讓各地政府矚目。

尤其第二次鴉片戰爭之後, 進口鴉片被明確合法化, 洋藥暢行全國, 掠取了大量白銀。 這時的清朝廷禁煙政策已破產, 已無法奢談禁煙, 便想方設法防止白銀外流, 提倡弛禁鴉片種植、以土抵洋。

連直隸總督李鴻章也指出, “既不能禁英商之不販洋煙, 即不能禁華民之不食洋煙”, 應“暫弛各省罌粟之禁, 而加重洋藥之稅厘, 使外洋煙土既無厚利, 自不進口”。

後來, 弛禁鴉片終於被採納。 自清政府允許各地種植罌粟以後, 中國的罌粟產量大增,

並對洋藥造成了很大的衝擊, 進口鴉片的數量與銷售價格大幅降低。 有報導稱, 到了1882年, 大清國的鴉片完全實現了自給自足, 並且開始出口創匯。 到了清朝滅亡前夕, 中國已經成為全世界最大的鴉片種植國。

可“以土抵洋”是正確的選擇嗎?

有分析認為, 儘管國產鴉片確實減輕了風雨飄搖中的清廷的財政危機, 但鴉片的國產化令更多百姓拿起了煙槍。 弛禁後的數十年, 中國鴉片之禍越演越烈, 這樣“飲鴆止渴”使得更多百姓被毒害。

中國人與鴉片的鬥爭持續了百餘年。 太平天國運動領導人洪秀全曾親作“禁煙歌”, 袁世凱曾促成《中英禁煙協議》, 蔣介石也曾宣稱“二年禁毒, 六年禁煙”......但直到新中國成立後, 鴉片毒瘤方才得以掃除。

時至今日, “鴉片戰爭”的慘烈仍牢牢佔據中國學生課本的一角, 中國與毒品的抗爭也不曾鬆弛。

編輯:朱曉樂

綜合: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鳳凰歷史、《廣州日報》《北京青年報》《羊城晚報》等報導

更多獨家內容, 全新互動體驗盡在“下文”App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