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娛樂»正文

楚汉版的“隆中对”,若能顺利实施,三国时代将提前四百年到来?

傷心楚漢之韓信篇:胯下犬(28)

主筆:江湖閑樂生

要說中國人最瞭解的一段歷史, 大概就是三國時代了, 三國時雖然英雄輩出, 但曹操、劉備、孫權三人還是憑藉著自己出色的才華脫穎而出, 成為了最後成功的三位梟雄。

而楚漢時代不一樣, 楚漢時只有劉邦項羽雙雄, 其他田榮張耳陳餘魏豹之輩跟他們差的太遠, 根本形成不了三國鼎立的平衡局面。

但其實, 楚漢也是有可能發展成三國時代的, 而那位有可能與項羽劉邦相抗衡的第三位人物, 就是劉邦手下戰無不勝的大將軍、相國——韓信。

特別是當韓信打敗項羽手下頭號大將龍且、平定齊國、擁兵四十萬雄踞膠濟之後,

楚漢雙雄都意識到了這一股無法忽視的強大力量, 於是劉邦趕緊封韓信為齊王想要穩住他, 而項羽也派來了武涉作為說客, 想要韓信背叛漢王劉邦, 與楚聯合。

可是, 韓信感念漢王的知遇之恩, 竟婉言拒絕了武涉, 但就在這時, 一個叫蒯通的人站了出來, 鼓動唇舌, 給韓信的未來增添了一種神奇的可能。

蒯通其人, 我們前面也提過, 他可以算是戰國縱橫家在秦漢時期最後的也是最偉大的一位繼承人, 他長於審時度勢, 精於往來遊說, 是活躍于秦楚漢間的一位傳奇人物, 韓信攻略北方時, 他成為了韓信最得力的謀士。

身為韓信的貼身謀士, 蒯通也深知其脾氣,

他就知道, 韓信是不會為了利益不顧感情的, 否則, 他就不是韓信了。

可是, 他必須把自己的想法告訴韓信, 然後讓韓信自己做出選擇, 這個選擇很難, 但是必須做, 因為它事關生死。

他能不能達成自己縱橫家的終極使命、去改變歷史, 創造出一個三分天下的歷史奇觀;韓信能不能在這個亂世中存活下來, 成就一個嶄新王朝的偉大傳奇, 就看這次選擇了!

於是, 蒯通找機會拜見了韓信, 以一種近似遊戲的方式, 開始了他的遊說, 首先, 他怔怔的癡癡的盯著韓信看了半晌, 然後又轉到韓信的身後, 按住他的肩膀, 上下不住的打量。


圖:蒯通京劇扮相

韓信被蒯通看得有些不好意思了, 他紅著臉轉過身來, 皺眉道:“先生此乃何意?”

蒯通笑道:“臣昔日曾遇一異人, 名安期生, 授我以相骨之法, 請為大王相之。 ”

韓信奇道:“哦?這倒有趣。 先生相寡人何如?”

蒯通讓韓信摒退左右, 然後道:“足下相面耶?相背耶?”

韓信於是摒退了左右, 問道:“相面如何?相背又如何?”

“相君之面, 不過封侯, 且前途危機四伏, 勢若累卵。 ”

韓信的臉與心頓時沉了下來:寡人已經是王了, 你卻說不過封侯, 這是什麼意思?

蒯通用眼神止住韓信, 又道:“然相君之背, 則日月合璧, 貴乃不可言。 ”

背, 不僅僅是後背的背, 也是背叛的背。

韓信現在已經是齊王了, 如果還要貴不可言些, 那是什麼, 相信大家心裡都很清楚吧。

韓信的心再次一沉, 他知道蒯通要說什麼了, 他不想聽, 又很想聽, 簡直不知如何是好。

"先生何為發此言耶?”韓信還是問道。

蒯通突然拿起案上的酒, 一飲而盡, 抹了抹嘴巴, 然後道:

“昔日天下初發難也, 英雄豪傑登高一呼, 天下之士雲集, 如魚龍彙聚, 如火花迸發, 如狂風驟起。 當此之時, 憂在亡秦而已。 今秦已亡, 而楚漢分爭, 使天下無辜百姓肝腦塗地, 父子骸骨暴露荒野, 不可勝數。 楚人起彭城, 轉戰逐北, 揚威巨鹿, 乘勝席捲, 威震天下, 以至滎陽。 然兵困于京索之間, 迫敖倉而不能進者, 三年於此矣。 漢王將數十萬之眾, 踞鞏、洛, 憑山河之險阻擊楚軍, 然一日數戰而無尺寸之功, 屢屢敗北而疲於奔命, 數次幾不能自救。 觀當今天下之形勢, 楚漢雙方已是智勇窮而戰力盡, 府庫空而糧草絕, 百姓疲極怨望, 人心動盪, 無所歸倚, 臣斗膽言之:劉項之爭,

實乃天下之禍也。 ”

韓信歎息道:“寡人每每思於此, 也常扼腕不已。 照先生看, 以何可解萬民之苦?”

蒯通道:“以臣料之, 其勢非天下之聖賢不能息天下之禍, 此聖賢者, 足下也。 ”

韓信一愣:“我?”

蒯通點頭道:

“然, 正是足下。 當今兩王之命懸於足下。 足下為漢則漢勝, 與楚則楚勝。 臣願披腹心, 輸肝膽, 效愚計, 恐足下不能用也。 誠能聽臣之計, 莫若兩不相助, 據強齊, 並燕趙, 統一河北, 與楚漢三分天下, 鼎足而居, 則其勢莫敢先動, 誰先動, 則聯另一國而滅之, 如此天下必日趨於穩定, 屆時以足下之賢聖, 有甲兵之眾, 出空虛之地而制其後, 西向平楚漢, 保百姓, 順應民意, 振臂一呼, 則天下必風走而回應, 孰敢不從!而後挺進控制淮泗之地, 躬行德政, 宰割天下,削大國而立小國,諸侯已立,則天下服聽而歸德于齊,天下君王相朝于齊,如此海晏河清,天下歸心矣。古人雲‘天與弗取,反受其咎;時至不行,反受其殃。’願足下熟思之。”

蒯通的意思,是叫韓信吞併燕趙,統一中國北方,便可三分天下,形成數百年後魏蜀吳三國鼎立的那種格局,待到齊國擁有了壓倒性的軍事實力,便可力壓楚、漢,將其地盤分割成很多小國,形成幾百年前周代曾實行過的諸侯分封制,而由韓信作為天下共主的“齊天子”,統一管理天下各國諸侯。

如果韓信接受此計,那麼中國歷史就會提前幾百年形成齊楚漢的三國鼎立,當然時間恐怕不會太長,但曇花一現還是極有可能的,不管多少年吧,韓信至少可以過把帝王癮,而蒯通也會成為韓信的“諸葛亮”,成為一個家喻戶曉的傳奇人物,而他以上所說這段話也將成為蒯通版的“隆中對”,讓我們廣大的中小學生背到頭疼。

可惜,韓信拒絕接受。不管是武涉勸韓信聯楚擊漢,還是蒯通勸韓信自立門戶,其歸根結底都還是要韓信背叛漢王,偏偏這一點,韓信無論如何也做不到。

韓通道:

“漢王遇我甚厚,載我以其車,衣我以其衣,食我以其食。吾聞之,乘人之車者載人之患,衣人之衣者懷人之憂,食人之食者死人之事,吾豈可以見利而忘義乎?”

見利忘義,這是一個“士”最不能容忍的品格行為,韓信做不出,死也做不出。

一個“士”,就應該滴水之恩湧泉相報,君不見當年魏國之士侯嬴,只因為信陵君為他駕了一次車,就不惜引頸自刎,以死相報。

言必信,其行必果,已諾必誠,這就是“士”。

受人之恩、得人之敬,就載人之患、懷人之憂,甚至死人之事,這就是“義士”。

看來,韓信始終是一個“義士”的標準在處事,殊不知他已經是一個王了,一個王按照“士”的標準來行事是非常危險的,因為王是主宰一切的人,他不能受恩,只能恩人,如若萬一真的受了別人的大恩,只能以死報之,但不是自己死,而是別人死。

當然,也不是所有人都認同韓信那一片丹心的,明代有個叫王夫之的腐儒,認為韓信之所以不背漢,是因為害怕張耳與彭越的兩面夾擊,此言大謬,張耳年老無才,且因人成事,是韓信一手扶上去的,不足為慮;彭越一時為楚,一時為漢,更是對劉邦毫無忠誠可言;何況當時韓信軍威鎮天下,誰敢當之!只要稍使手段,哪怕漢王心腹曹參灌嬰等人也得俯首稱臣,因為形勢永遠比人強,韓信的實力和威望在那擺著呢!試問當今之勢,有誰能在戰場上擊敗韓信四十萬大軍,沒有,根本沒有。

韓信是有力背漢而無心背漢,而不是有心背漢而無力背漢,事實就是如此。

而且,蒯通的這段說辭或者說計畫,不但文辭動人,而且就跟他的名字一樣通達透徹,高瞻遠矚,實鮮有人能與至比儔,就算劉邦陣營的張良陳平,也不見得有如此見識。

所以韓信也沒有去否認蒯通計畫的可行性,他只是感情上無法接受而已,蒯通精明的看到了這一點,於是不再談自己的計畫,而開始認真分析韓信與劉邦間的感情:“足下自以為與漢王善,便可以建萬世王業、彪炳史冊?臣竊以為此乃大錯特錯!”

韓通道:“先生何出此言?”

蒯通反問道:“足下可知張耳陳餘二人布衣時相交如何?”

韓通道:“吾嘗聞二人適時流亡天涯,患難相隨,為刎頸之交、乃一時佳話也。”

“然巨鹿一戰後,兩人交惡,生死相殘,成一時笑話,此是為何?”

韓信無言以對。

蒯通替他回答道:“此皆乃禍生於欲壑難填、而人心難測也!足下何以為漢王必不害己?”

韓信還是無言以對。

蒯通又問:“夫文種存亡越,霸句踐,立功名而身死亡。何故也?”

韓信無言以對。

蒯通替他回答道:“此皆乃狡兔死而走狗烹也。夫足下之與漢王,以交友言之,則不如張耳之與陳餘者也;以忠信言之,則不過文種之於句踐者也。則足下何以為漢王必不害己?”

韓信仍是無言以對。

蒯通就是蒯通,幾句話就證明了人與人之間的感情,在利益面前,其實並不是那麼可靠,友誼的小船,說翻就翻;特別君與臣之間的感情,更是完全不可靠,那船就是紙糊的,比婊子嫖客之間的感情還不可靠!

話雖然很糙,話糙理不糙,智如韓信,也完全無力反駁。

於是蒯通再加把勁,給韓信分析道:“且臣聞勇略震主者身危,而功蓋天下者不賞。今足下涉西河,虜魏王,擒夏說,引兵下井陘,誅成安君,徇趙,脅燕,定齊,南摧楚人之兵二十萬,東殺龍且,西向以報,此所謂功無二於天下、而略不世出者也。足下危矣!”

韓信大叫道:“先生莫再說了……”

蒯通不顧韓信,繼續說道:“今足下據震主之威,挾不賞之功,歸楚,楚人不信;歸漢,漢人疑懼;足下安歸?”

韓信端起一整卮酒,一飲而盡,低頭不語。

蒯通歎道:“足下名滿天下,身在人臣之位而有震主之威,試問足下將何以自保?臣實為足下心憂哉,足下若不背漢,必死無疑!”

說完,蒯通怔怔的看這韓信,等待他的抉擇。人生有些事,錯過一時,就錯過一世,現在就是韓信人生中最重要的時刻。他希望韓信能夠慧斬情絲、當機立斷,做天下的主人,做自己命運的主人!

過了好久好久,韓信終於抬起頭來,疲憊的說道:“先生且休!吾將思之!”

蒯通明白,這個選擇實在太難,韓信需要好好想想,於是他不再多言,轉身退下。

蒯通走後,韓信把自己一個人關在寢宮裡,幾天都沒有出來。

韓信覺得腦子很熱,身體很冷,蒯通的話太殘酷太真實了,殘酷到他的腦子如沐烈焰,真實到他身體猶入冰窖。

蒯通說的沒錯,狡兔死走狗烹,歷史已經證明無數次了。

待到天下太平,自己再無利用價值時,漢王肯定不會放過自己的。

可是,他又何忍背叛漢王呢?他做不到,真的做不到。

心理學上說:一個經歷過苦難的人,更容易懂得感恩。韓信半生孤苦,受盡冷眼歧視,所以就連漂母的一碗飯,他都視若深恩,更何況漢王給予他的重用與厚待,簡直相當於再生父母了,韓信又怎能翅膀硬了就將其拋棄呢?

背叛漢王而生,還是固守本心而死,這是一個問題。

面對艱難的抉擇時,我們往往不知所措,因為必須捨棄一樣,去爭取另一樣,日後一定後悔。

如果韓信背叛了漢王,他日後也一定會後悔的,因為他放棄了自己的基本道德準則,他保住了自己的富貴,逃過了被害的危險,卻逃不了內心自我的拷問。

終於,韓信決定謹守自己的道德準則,賭一次,賭漢王不會害他。

小人有所不能,卻無所不為;但君子無所不能,卻有所不為;韓信決定有所不為一次,至於他的命運,就由天來決定吧!我以我心照明月,明月怎能照溝渠,漢王待我甚厚,他應該不會害我的,不會的,會嗎?可能會的,不會吧?不會,應該不會……

韓信賭錯了,他自己是個感情用事的人,就以為漢王也是這樣的人,因而在內心不遺餘力的美化劉邦,說服自己去相信劉邦,相信他們之間的感情。殊不知劉邦身為一個負責任的帝王,他從來就是把感情和利益分的很清楚的,在他眼裡,沒有想造反的人和不想造反的人的區別,只有能造反的和不能造反的人的區別,因為人心難測,帝王寶座的誘惑又太大,他只能將有能力造反的人全部殺掉,如此剩下的人即使有造反之心,也無造反之力了。這叫做寧可錯殺三千,不可放過一個,為了保住自己帝王的寶座,為了大漢的江山永固,韓信必須死,這是沒有辦法的事情。

勢可自立 終不背漢,可幸韓信一片丹心,在千年之後得到了知音,這個人就是袁祟煥,他有一首詩,是這麼寫的:

一飯君知報,高風振俗耳。如何解報恩,禍為受恩始。丈夫亦何為,功成身可死。陵穀有變易,遑問赤松子。所貴清白心,背面早熟揣。若聽蒯通言,身名己為累。一死成君名,不必怨呂雉。

——明•袁祟煥《韓淮陰侯廟》

丈夫亦何為,功成身可死。一死成君名,不必怨呂雉。哀哉,袁督師與淮陰侯的命運何其相似!

我有時常在想,若韓信當真接受了蒯通的建議,歷史大勢會走向哪裡,這倒是一個很有趣的課題,有心的將粉可多多留意,將自己的想法留在評論區。

宰割天下,削大國而立小國,諸侯已立,則天下服聽而歸德于齊,天下君王相朝于齊,如此海晏河清,天下歸心矣。古人雲‘天與弗取,反受其咎;時至不行,反受其殃。’願足下熟思之。”

蒯通的意思,是叫韓信吞併燕趙,統一中國北方,便可三分天下,形成數百年後魏蜀吳三國鼎立的那種格局,待到齊國擁有了壓倒性的軍事實力,便可力壓楚、漢,將其地盤分割成很多小國,形成幾百年前周代曾實行過的諸侯分封制,而由韓信作為天下共主的“齊天子”,統一管理天下各國諸侯。

如果韓信接受此計,那麼中國歷史就會提前幾百年形成齊楚漢的三國鼎立,當然時間恐怕不會太長,但曇花一現還是極有可能的,不管多少年吧,韓信至少可以過把帝王癮,而蒯通也會成為韓信的“諸葛亮”,成為一個家喻戶曉的傳奇人物,而他以上所說這段話也將成為蒯通版的“隆中對”,讓我們廣大的中小學生背到頭疼。

可惜,韓信拒絕接受。不管是武涉勸韓信聯楚擊漢,還是蒯通勸韓信自立門戶,其歸根結底都還是要韓信背叛漢王,偏偏這一點,韓信無論如何也做不到。

韓通道:

“漢王遇我甚厚,載我以其車,衣我以其衣,食我以其食。吾聞之,乘人之車者載人之患,衣人之衣者懷人之憂,食人之食者死人之事,吾豈可以見利而忘義乎?”

見利忘義,這是一個“士”最不能容忍的品格行為,韓信做不出,死也做不出。

一個“士”,就應該滴水之恩湧泉相報,君不見當年魏國之士侯嬴,只因為信陵君為他駕了一次車,就不惜引頸自刎,以死相報。

言必信,其行必果,已諾必誠,這就是“士”。

受人之恩、得人之敬,就載人之患、懷人之憂,甚至死人之事,這就是“義士”。

看來,韓信始終是一個“義士”的標準在處事,殊不知他已經是一個王了,一個王按照“士”的標準來行事是非常危險的,因為王是主宰一切的人,他不能受恩,只能恩人,如若萬一真的受了別人的大恩,只能以死報之,但不是自己死,而是別人死。

當然,也不是所有人都認同韓信那一片丹心的,明代有個叫王夫之的腐儒,認為韓信之所以不背漢,是因為害怕張耳與彭越的兩面夾擊,此言大謬,張耳年老無才,且因人成事,是韓信一手扶上去的,不足為慮;彭越一時為楚,一時為漢,更是對劉邦毫無忠誠可言;何況當時韓信軍威鎮天下,誰敢當之!只要稍使手段,哪怕漢王心腹曹參灌嬰等人也得俯首稱臣,因為形勢永遠比人強,韓信的實力和威望在那擺著呢!試問當今之勢,有誰能在戰場上擊敗韓信四十萬大軍,沒有,根本沒有。

韓信是有力背漢而無心背漢,而不是有心背漢而無力背漢,事實就是如此。

而且,蒯通的這段說辭或者說計畫,不但文辭動人,而且就跟他的名字一樣通達透徹,高瞻遠矚,實鮮有人能與至比儔,就算劉邦陣營的張良陳平,也不見得有如此見識。

所以韓信也沒有去否認蒯通計畫的可行性,他只是感情上無法接受而已,蒯通精明的看到了這一點,於是不再談自己的計畫,而開始認真分析韓信與劉邦間的感情:“足下自以為與漢王善,便可以建萬世王業、彪炳史冊?臣竊以為此乃大錯特錯!”

韓通道:“先生何出此言?”

蒯通反問道:“足下可知張耳陳餘二人布衣時相交如何?”

韓通道:“吾嘗聞二人適時流亡天涯,患難相隨,為刎頸之交、乃一時佳話也。”

“然巨鹿一戰後,兩人交惡,生死相殘,成一時笑話,此是為何?”

韓信無言以對。

蒯通替他回答道:“此皆乃禍生於欲壑難填、而人心難測也!足下何以為漢王必不害己?”

韓信還是無言以對。

蒯通又問:“夫文種存亡越,霸句踐,立功名而身死亡。何故也?”

韓信無言以對。

蒯通替他回答道:“此皆乃狡兔死而走狗烹也。夫足下之與漢王,以交友言之,則不如張耳之與陳餘者也;以忠信言之,則不過文種之於句踐者也。則足下何以為漢王必不害己?”

韓信仍是無言以對。

蒯通就是蒯通,幾句話就證明了人與人之間的感情,在利益面前,其實並不是那麼可靠,友誼的小船,說翻就翻;特別君與臣之間的感情,更是完全不可靠,那船就是紙糊的,比婊子嫖客之間的感情還不可靠!

話雖然很糙,話糙理不糙,智如韓信,也完全無力反駁。

於是蒯通再加把勁,給韓信分析道:“且臣聞勇略震主者身危,而功蓋天下者不賞。今足下涉西河,虜魏王,擒夏說,引兵下井陘,誅成安君,徇趙,脅燕,定齊,南摧楚人之兵二十萬,東殺龍且,西向以報,此所謂功無二於天下、而略不世出者也。足下危矣!”

韓信大叫道:“先生莫再說了……”

蒯通不顧韓信,繼續說道:“今足下據震主之威,挾不賞之功,歸楚,楚人不信;歸漢,漢人疑懼;足下安歸?”

韓信端起一整卮酒,一飲而盡,低頭不語。

蒯通歎道:“足下名滿天下,身在人臣之位而有震主之威,試問足下將何以自保?臣實為足下心憂哉,足下若不背漢,必死無疑!”

說完,蒯通怔怔的看這韓信,等待他的抉擇。人生有些事,錯過一時,就錯過一世,現在就是韓信人生中最重要的時刻。他希望韓信能夠慧斬情絲、當機立斷,做天下的主人,做自己命運的主人!

過了好久好久,韓信終於抬起頭來,疲憊的說道:“先生且休!吾將思之!”

蒯通明白,這個選擇實在太難,韓信需要好好想想,於是他不再多言,轉身退下。

蒯通走後,韓信把自己一個人關在寢宮裡,幾天都沒有出來。

韓信覺得腦子很熱,身體很冷,蒯通的話太殘酷太真實了,殘酷到他的腦子如沐烈焰,真實到他身體猶入冰窖。

蒯通說的沒錯,狡兔死走狗烹,歷史已經證明無數次了。

待到天下太平,自己再無利用價值時,漢王肯定不會放過自己的。

可是,他又何忍背叛漢王呢?他做不到,真的做不到。

心理學上說:一個經歷過苦難的人,更容易懂得感恩。韓信半生孤苦,受盡冷眼歧視,所以就連漂母的一碗飯,他都視若深恩,更何況漢王給予他的重用與厚待,簡直相當於再生父母了,韓信又怎能翅膀硬了就將其拋棄呢?

背叛漢王而生,還是固守本心而死,這是一個問題。

面對艱難的抉擇時,我們往往不知所措,因為必須捨棄一樣,去爭取另一樣,日後一定後悔。

如果韓信背叛了漢王,他日後也一定會後悔的,因為他放棄了自己的基本道德準則,他保住了自己的富貴,逃過了被害的危險,卻逃不了內心自我的拷問。

終於,韓信決定謹守自己的道德準則,賭一次,賭漢王不會害他。

小人有所不能,卻無所不為;但君子無所不能,卻有所不為;韓信決定有所不為一次,至於他的命運,就由天來決定吧!我以我心照明月,明月怎能照溝渠,漢王待我甚厚,他應該不會害我的,不會的,會嗎?可能會的,不會吧?不會,應該不會……

韓信賭錯了,他自己是個感情用事的人,就以為漢王也是這樣的人,因而在內心不遺餘力的美化劉邦,說服自己去相信劉邦,相信他們之間的感情。殊不知劉邦身為一個負責任的帝王,他從來就是把感情和利益分的很清楚的,在他眼裡,沒有想造反的人和不想造反的人的區別,只有能造反的和不能造反的人的區別,因為人心難測,帝王寶座的誘惑又太大,他只能將有能力造反的人全部殺掉,如此剩下的人即使有造反之心,也無造反之力了。這叫做寧可錯殺三千,不可放過一個,為了保住自己帝王的寶座,為了大漢的江山永固,韓信必須死,這是沒有辦法的事情。

勢可自立 終不背漢,可幸韓信一片丹心,在千年之後得到了知音,這個人就是袁祟煥,他有一首詩,是這麼寫的:

一飯君知報,高風振俗耳。如何解報恩,禍為受恩始。丈夫亦何為,功成身可死。陵穀有變易,遑問赤松子。所貴清白心,背面早熟揣。若聽蒯通言,身名己為累。一死成君名,不必怨呂雉。

——明•袁祟煥《韓淮陰侯廟》

丈夫亦何為,功成身可死。一死成君名,不必怨呂雉。哀哉,袁督師與淮陰侯的命運何其相似!

我有時常在想,若韓信當真接受了蒯通的建議,歷史大勢會走向哪裡,這倒是一個很有趣的課題,有心的將粉可多多留意,將自己的想法留在評論區。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