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熱點»正文

水下航母能否打破海战规则?因技术限制恐怕难以实现

似乎沒有太多的理由來設計一艘能起飛飛機的潛艇, 但在過去的一百年裡, 至少有六個國家已經嘗試了這個概念, 其中一些取得了驚人的成功。

最早的嘗試發生在1915年的德國, 一名水上飛機飛行員與一名U艇艇長搭檔時, 飛行員讓他的飛機從潛艇甲板起飛。 但由於這是一次未經批准的嘗試, 所以沒有繼續發展。

到了來年的1916年4月, 英國人嘗試在E-22號潛艇的甲板上搭載2架水上飛機(見下面的照片)。 然而, 試驗並沒有重複進行, 因為兩天后E-22號就被德國潛艇擊沉了。

美國直到1923才開始自己的潛艇載機試驗,

在S-1號潛艇搭載了一架馬丁MS-1雙翼機, 其以拆解狀態儲存在甲板上的一個小型容器當中。 不幸的是, 組裝這架飛機需要16小時, 這讓這個想法變得不切實際, 因為一艘潛艇在水面上停留的時間越長, 她就越容易受到攻擊。

第一艘完全能夠攜帶、起飛和回收飛機的潛艇是英國的M-2號(見下圖)。 不幸的是, 她搭載的水上飛機在微風中難以回收——這代表其在海況惡劣的北海上無法使用飛機。 M-2也由於自身致命的設計缺陷在1932年1月的一個早晨消失。

M-2最終被發現在離英國海岸3英里的100英尺深的海底。 她的機庫門離水線太近了, 就像在潛艇上開著一個通往內部的艙口。 據推測, M-2因為進水意外沉沒, 導致艇上的60人全部死亡。 同時英國還希望繼續進行進一步的潛艇搭載飛機實驗。

德國、大不列顛、美國、義大利和法國都研究了一些潛艇載機方案, 但效果並不理想。 直到日本拾起這個方案, 才有所收穫。 潛艇在日本海軍中扮演著重要的偵察角色, 他們將其視為在到達本土之前搜索和摧毀敵軍艦隊的一種手段。 由於從潛艇上起飛的水上飛機可以顯著增加潛艇的偵察範圍, 所以日本在接下來的二十年裡完善了這一方案。

從1923年初從德國購買水上飛機開始, 日本迅速發展了i-7號和i-8號潛艇, 這是第一種從建造一開始就安裝了彈射器和水密機庫的日本潛艇。 截至1941年12月7日, 日本在珍珠港附近部署了11艘載機潛艇。

但直到山本五十六決定開發i-400級潛艇作為對珍珠港襲擊的後續行動,

才實現了水下航母的最終成就。

i-400長度超過400英尺, 在1961年美國伊桑·艾倫級潛艇出現前, 一直是有史以來最大的潛艇。 開發目的是為了對紐約和華盛頓發動突然襲擊, 每艘潛艇可以在不加燃料的情況下在環繞地球航行一圈, 並在一個水密機庫內搭載了3架晴嵐攻擊機(見下麵照片)。

日本的i-400級潛艇是已經建成服役的一級潛艇, 當戰爭結束時, 3艘i-400級正準備執行預定的突襲任務, 之後不得不向美軍投降。

二戰後, 雖然這個水下航母這個概念偶爾會被提起, 但從未走出繪圖板。 儘管發動出人意料的攻擊很有吸引力, 但無論如何, 以現在的技術, 潛艇必須在上浮狀態才能起飛和回收正常的作戰飛機, 這在很大程度上抵消了潛艇隱蔽性的優點。

並且潛艇的尺寸限制其的航空能力。 此外, 想要運作艦載機, 潛艇必須足夠, 而這又容易使其受到探測和攻擊。 在加上其高昂的成本, 任何海軍都不太可能認為建造這種潛艇是值得的。

不過, 日本通過潛艇襲擊敵方城市的想法倒是一直保留了下來, 演變成了今天的戰略核潛艇。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