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旅遊»正文

优越的地理位置,越南或成为清季革命运动的海外避风港?

越南河內, 乃南洋與革命工作有直接關係, “首屈一指”之處。 該地為法國殖民地, 由於獲得法國政界及相關團體的支持, 成為孫中山革命的“印度支那庇護所”(Indo chinese sanctuary), 有利發展。 且鄰近粵、桂、滇三省, 利於策動邊區起事, 故成為重要海外革命基地。

孫中山早於1903年, 設興中會於河內, 後於1907年改河內興中會為同盟會, 設機關于甘必達街61號, 楊壽彭、黃隆生等相繼加盟。 又建分會於海防臺灣街32號萬新樓, 劉岐山任會長, 隸屬河內同盟會。 海防分會于東京街164及166號樓上, 設“益智私塾”, 並以“興漢社”作為掩護。 以福謨街之“萬新茶樓”,

作傳遞消息收集情報之聯絡場所。 北甯街馬騮巷中同志住宅, 則為重要集會及文件、軍械收藏地。

黃隆生

1907年潮州、惠州、欽州防城、廣西鎮南關, 1908年欽廉上思、雲南河口六役, 乃孫氏以河內作指揮基地, 連續策動的三省四府邊區大起義。 又以欽、廉二府鄰近海防, 故“總理及黃和順于丁戊兩年經營欽廉各地軍事, 即由海防就近發動及配備一切”。 其中鎮南關一役, 孫中山於河內結集會黨, 分遣王和順、黃明堂、關仁甫往邊關進攻, 且親往鎮南關。 此後孫中山因清廷抗議, 被法國驅逐出境, 遂委粵、桂、滇軍務予黃興、胡漢民。 二人又策動欽廉上思、雲南河口之役, 黃興本人親臨前線指揮, 惜兩役均未竟全功, 然河內之重要性, 卻顯而易見。

王和順

按陳樹強對南洋華人支持歷次起義經費之統計, 安南暹羅地區, 共捐款633434元, 占南洋捐款比例16.07%。 尤以1907—1908年的邊區起義期間, 安南及暹羅華人扮演重要角色。 即使是廣州三二九之役, 胡漢民亦向堤岸、海防、河內同盟會, 募得約15 000元。 又趕抵曼谷, 獲當地會長蕭佛成(1862—1940)保證, 匯款3 700提可(泰幣)至香港。 故孫中山孫中山有“海防一埠, 華僑工商不過三千人……河內一埠華僑不滿千人……此二埠之富, 萬不及星洲, 且弟到此以來皆隱居, 並未與各人一交接, 彼等一聞義師之起, 則爭先恐後, ……若南洋各埠有如此踴躍, 則革命軍之進步不知若何矣”之歎。

蕭佛成

三省四府邊區武裝起義皆未成功, 河內基地亦為革命隊伍善後之地。 其中鎮南關、欽廉上思、雲南河口,

革命軍或因後援不繼、或因彈藥不足、或因經費缺乏而敗, 隊伍均撤入境內, 再轉經外地安頓。

( 張憲文、張玉法主編:《中華民國專題史 第1卷》 )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