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熱點»正文

山民端午节躲厨房包美食 一个有半斤重 多数人没吃过

這是一組有關端午節各地習俗的圖片。 端午節日益臨近, 人們在農曆五月初五這一天會賽龍舟、吃粽子等形式, 紀念這個隆重的節日。 在河南省豫西山區一帶, 山區農民用家鄉特有的習俗迎接端午節的到來。

山民們忙碌個不停, 一手撐著一個巴掌大的葉子, 一隻手用勺子在攪拌好的盆子裡舀一些五穀雜糧等包裹在一起, 吸引很多外地行人駐足觀看, 個個目瞪口呆, 不知道包的是何物?

大媽介紹, 其實這是當地的槲包——用一種槲葉, 當地山上有這種葉子, 和包粽子的粽葉道理相同, 在槲葉中舀入拌好的小米、黍米、花生等,

來回裹住, 用玉米葉繩或者繩子纏好, 下鍋, 煮幾個小時便製成一道獨特的節日美食。

這種香噴噴的槲包, 是當地一種很結合時令的民俗小吃, 只能在端午節前後品嘗到, 由於身處大山, 這種美食已經在豫西山區已經延續著兩千多年。

大媽聲稱, 槲包的獨特全在於槲葉, 除了綠色環保, 它還富含多種維生素、微量無素, 特別是它的槲葉素, 更是一種天然的防腐劑, 還有一定的防老化和抗癌作用。 槲包極具地域特色, 因為豫西一帶等少數縣的山上才長這種槲葉。

每年端午節來臨, 家家戶戶洗槲葉、包槲包、煮槲包, 等到節日當天一家人美美享用。 大媽聲稱他們的槲包多是粗雜糧, 富含多種維生素,

營養全面, 有益於健康;軟硬適度, 口感極佳, 老少皆宜;還是綠色食品, 防腐保鮮, 符合當今時尚。

大媽聲稱, 槲包是當地人世代相傳的傳統節日食物, 同樣具有紀念愛國大詩人屈原之意。 槲包的歷史與粽子一樣年代久遠, 也就是說, 什麼時候有粽子, 什麼時候就有槲包了。

將包好的槲包整齊劃一擺在一起, 把這些再放在鐵桶子鍋裡, 然後加上水, 用大柴火疙瘩架起大火要煮5-6個小時才能煮熟, 次日早上, 大鍋蓋一揭, 滿屋子飄著槲包的清香氣息。

大媽說, 她包的有百十個, 孩子們端午節就要放假回家團聚, 有的孩子已經多年沒有吃到這個槲包了, 讓孩子品嘗本地文化, 不能忘本。 槲包能長久存放, 不易腐爛變質, 孩子們走的時候還能帶走到城市裡和親朋好友分享,

傳播家鄉不一樣的端午節習俗和文化。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