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數碼科技»正文

又一條黑色產業鏈曝光:你的“購物額度”被人偷走了!

來源:央視財經(cctvyscj)

近期, 有人向記者反映:在他們毫不知情的情況下, 有人竟拿著他們的身份資訊, 做起了跨境的商品交易。 記者按照這條線索調查, 牽出一條巨大的黑色產業鏈...

注意:你的海淘額度正在被盜用

在上海嘉定區, 記者見到了當事人李先生。 李先生告訴記者, 有人正在用他的名義, 從國外買東西。

記者:都不是您買的?

當事人李先生:都不是我買的。

記者:不是您買的, 但是出現在您名下了?

當事人李先生:對, 出現在我名下, 包括我的家人也沒有用我的身份證, 購買過這些商品。

這是李先生在海關總署查到的,

自己名下的電商海淘記錄。 早在去年, 李先生就從這些記錄裡, 發現了異常。 僅僅2017年, 李先生就“被海淘”了40多次。

這些消費記錄, 很多都讓李先生覺得匪夷所思, 其中包括海外購買嬰幼兒奶粉的消費, 而李先生的孩子今年5歲, 兩年前就不喝奶粉了, 家裡完全沒有對嬰幼兒奶粉的需求。

而北京西城區的王先生, 也剛剛經歷了類似的事件。

當事人王先生:我是去年八月的時候發現的, 當時看到購物論壇上有人發帖, 查了一下我是被盜了三單。 海關報關的身份證號碼是我的, 但東西也都不是我買的。

這樣的事情正在全國各地接連上演, 鄒女士被人冒用了20次, 饒先生被人冒用了26次。 跟他們一樣, 很多地方的網友也在紛紛控訴,

自己的姓名和身份證號, 被別人肆意盜用。

漏洞百出的通關記錄

究竟是誰在盜用別人的海淘額度呢?

電商海淘的一般步驟, 首先由消費者在電商平臺上購買產品, 購買時需要提交個人的姓名和身份證號;電商將這些資訊提交給海關, 做通關申報;然後由物流公司把貨物送到消費者手裡。

問題究竟出在哪個環節?記者從海關網站查詢到的資訊裡, 進行了調查。

李先生在海關總署網站上查詢到的通關記錄的明細中, 訂購人姓名和身份證號碼都是李先生的。 而訂購人電話, 卻“千奇百怪”。

當事人李先生:“訂購人電話”不是我的。

記者:這個電話不是您的?

當事人 李先生:對。

這些所謂的訂購人究竟是誰?

是他們在盜用李先生身份進行海淘嗎?

記者一連撥打了30通電話, 接聽的機主全都否認了自己購買過這些商品, 更加否認盜用李先生的身份資訊。

這裡的“訂購人電話”找不到真實買家, 這個“物流運單”能追查到有用的線索嗎?

記者:這張截圖顯示, 送貨的物流公司是天天快遞, 然而當我對物流編號進行查詢時, 卻無法追蹤到任何物流資訊。 另一筆海淘, 物流公司是百世快遞, 同樣查不到任何物流資訊。

出現在李先生名下的40筆海淘, 只有11筆可以查到物流資訊, 但查詢結果卻更加讓人意外。

記者:包裹被分別送去了河北石家莊、黑龍江、河北邢臺、江蘇鹽城、江蘇蘇州、江蘇常熟、廣西南寧等地。

如果這些物流資訊是真實的, 那李先生就得跑到全國各地,

去收快遞, 這讓久居上海的李先生哭笑不得。

“跨境電商”網站竟無購物介面

通關記錄漏洞百出, 各種資訊自相矛盾。 既然這些海淘消費者的個人資訊, 都是由電商上報給海關的。 這些虛假資訊跟電商之間究竟是什麼關係呢?

記者對李先生通關記錄上出現的電商, 逐一進行查詢, 發現通關記錄上的電商多半訪問量稀少, 甚至無法登錄。

在為數不多可以點開的電商網站, 記者並沒有看到任何可以購物的介面, 像這樣的電商怎麼會有人在上面海淘呢?記者前往這家電商瞭解情況。

某電子商務有限公司工作人員:我就直接跟你說, 說實話我也不大瞭解, 因為我們這邊不負責這個。 真的不負責, 所以我真的沒辦法,

跟你核對你說的這些東西。

記者嘗試聯繫了通關記錄裡出現的多家電商, 而對於這些通關記錄為何會有假資訊, 他們卻都三緘其口。 終於記者找到一家電商, 他們向記者說出了這樣的內幕。

這位元負責人告訴記者, 購物網站難用, 網上訂單稀少都無所謂, 因為他們完全不依靠這個平臺賺錢。 他們的主營業務其實是幫助一些公司, 辦理通關, 相當於借殼給別人。

前來借殼的公司, 會提供一些現成的買家資訊, 他們把這些買家, 做成自己平臺上的客戶。 這樣一來, 對於買家身份資訊的真假, 他們也無法辨別。 那麼, 向電商提供買家資訊的人, 究竟是誰呢?在記者的追問下, 另一位負責人說出了實情。

記者:所以這些客戶來自哪兒呢?

某公司經理:比如一些跨境物流公司。他們沒有平臺,我們是通關電商平臺,我們就合作。

跨境物流公司倒賣實名資訊清關

電商公司說,他們只是借出自己的殼,幫人通關。而掌握著這些假身份資訊的源頭,其實是跨境物流公司。事實真的是這樣嗎?跨境物流公司為什麼要這樣做呢?

為了瞭解更多情況,記者加入了一個“跨境物流”的聊天群,群裡經常有物流公司,在發佈“電商清關”的服務廣告,一些廣告直白地寫著:清關時“無需提供身份證”。

海關總署規定是這樣的:跨境電子商務零售進口商品,必須申報真實的買家身份資訊。

這種無需提供買家身份的物流清關服務,會不會就是假資訊源頭呢?

記者:國家不是規定通關的時候,都需要申報買家的實名資訊嗎?

某國際貨運代理有限公司經理:我們利用我們目前自己的電商平臺,用我們自己提供的身份證資訊,幫你刷單。

原來,所謂的清關服務,其實就是幫客戶“刷單”,製造假的通關資訊,來上報給海關。為了證明自己公司的實力,他還給記者發來了所謂的“成功案例”。圖片中這些貨物已經全部完成了通關,相對應的資訊,全是他們“編造”出來的。

串通電商公司做假訂單,上報給海關不真實的購物資訊,究竟是為了什麼呢?記者立即動身找到了這家公司。

這家公司經理告訴記者,整批貨物進口,需要全額繳稅,但是把這些貨物化整為零,偽裝成個人用戶在電商上的購買,就可以逃避很大部分的稅。他們負責説明客戶化整為零,而這個過程,電話號碼、物流資料都是偽造的,最重要的是他們可以提供假的訂購人身份資訊。

調查中,記者發現,利用個人資訊,説明進口貿易逃稅,這樣的操作已經不是個案,這些物流公司甚至有專門的人負責搜集個人資訊。

個人資訊被盜用 國家稅收有流失

從2013年-2017年間,國家各部門出臺的關於跨境電商的政策多達39份。政策鼓勵下,僅2017年上半年,我國跨境電商交易規模就達到3.6萬億元,穩居世界第一,有機構預測,2018年我國跨境電商交易規模將達到8.8萬億元。

制定海淘減稅額度的政策,原本是為了鼓勵跨境電商的發展,可眼下,海淘額度的相關政策正式實施剛滿兩年,有人就找到了這樣一條管道,利用他人的海淘額度,讓不少本應全額繳稅的外貿貨物,蒙混過關,享受了“跨境電商零售進口”的稅收優惠。這不僅侵犯了個人資訊安全,也導致了國家稅收的大量流失。

個人跨境購物額度上限一年兩萬元

這些被盜用資訊購物的都是用於海淘,也就是通過電商在境外購物。那麼,這些人為什麼要盜用別人的身份資訊海淘呢?

記者找到了一份財政部、海關總署和國家稅務總局于2016年聯合出臺的檔,意思是:每個人在跨境電商上的海淘,單筆消費不能超過兩千元,一年累計不能超過兩萬元。

只要在限定額度之內,就可以享受相應的進口稅收優惠,關稅免征,增值稅、消費稅打七折徵收。而超過了限額,就屬於對外貿易,普通消費者無法再進行任何海外購物。也就是說,每個身份資訊,其實都對應著兩萬元的海淘額度,一旦被別人冒名盜用,自己可用的額度就變少了。

END

某公司經理:比如一些跨境物流公司。他們沒有平臺,我們是通關電商平臺,我們就合作。

跨境物流公司倒賣實名資訊清關

電商公司說,他們只是借出自己的殼,幫人通關。而掌握著這些假身份資訊的源頭,其實是跨境物流公司。事實真的是這樣嗎?跨境物流公司為什麼要這樣做呢?

為了瞭解更多情況,記者加入了一個“跨境物流”的聊天群,群裡經常有物流公司,在發佈“電商清關”的服務廣告,一些廣告直白地寫著:清關時“無需提供身份證”。

海關總署規定是這樣的:跨境電子商務零售進口商品,必須申報真實的買家身份資訊。

這種無需提供買家身份的物流清關服務,會不會就是假資訊源頭呢?

記者:國家不是規定通關的時候,都需要申報買家的實名資訊嗎?

某國際貨運代理有限公司經理:我們利用我們目前自己的電商平臺,用我們自己提供的身份證資訊,幫你刷單。

原來,所謂的清關服務,其實就是幫客戶“刷單”,製造假的通關資訊,來上報給海關。為了證明自己公司的實力,他還給記者發來了所謂的“成功案例”。圖片中這些貨物已經全部完成了通關,相對應的資訊,全是他們“編造”出來的。

串通電商公司做假訂單,上報給海關不真實的購物資訊,究竟是為了什麼呢?記者立即動身找到了這家公司。

這家公司經理告訴記者,整批貨物進口,需要全額繳稅,但是把這些貨物化整為零,偽裝成個人用戶在電商上的購買,就可以逃避很大部分的稅。他們負責説明客戶化整為零,而這個過程,電話號碼、物流資料都是偽造的,最重要的是他們可以提供假的訂購人身份資訊。

調查中,記者發現,利用個人資訊,説明進口貿易逃稅,這樣的操作已經不是個案,這些物流公司甚至有專門的人負責搜集個人資訊。

個人資訊被盜用 國家稅收有流失

從2013年-2017年間,國家各部門出臺的關於跨境電商的政策多達39份。政策鼓勵下,僅2017年上半年,我國跨境電商交易規模就達到3.6萬億元,穩居世界第一,有機構預測,2018年我國跨境電商交易規模將達到8.8萬億元。

制定海淘減稅額度的政策,原本是為了鼓勵跨境電商的發展,可眼下,海淘額度的相關政策正式實施剛滿兩年,有人就找到了這樣一條管道,利用他人的海淘額度,讓不少本應全額繳稅的外貿貨物,蒙混過關,享受了“跨境電商零售進口”的稅收優惠。這不僅侵犯了個人資訊安全,也導致了國家稅收的大量流失。

個人跨境購物額度上限一年兩萬元

這些被盜用資訊購物的都是用於海淘,也就是通過電商在境外購物。那麼,這些人為什麼要盜用別人的身份資訊海淘呢?

記者找到了一份財政部、海關總署和國家稅務總局于2016年聯合出臺的檔,意思是:每個人在跨境電商上的海淘,單筆消費不能超過兩千元,一年累計不能超過兩萬元。

只要在限定額度之內,就可以享受相應的進口稅收優惠,關稅免征,增值稅、消費稅打七折徵收。而超過了限額,就屬於對外貿易,普通消費者無法再進行任何海外購物。也就是說,每個身份資訊,其實都對應著兩萬元的海淘額度,一旦被別人冒名盜用,自己可用的額度就變少了。

END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