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纸上谈兵”的赵括真的不堪一击吗?

眾所周知, 紙上談兵是教條、死板, 誇誇其談, 沒有實踐經驗的代名詞, 這個成語的典故出自戰國時期的長平之戰, 主人公趙括一戰葬送了趙國的全部主力, 秦國清除了統一全國的最大變數, 二十年後滅趙, 西元前221年滅六國, 一統天下。 那麼我們假設一下, 如果趙國沒有臨陣換將, 趙國果真能贏得長平之戰嗎?趙括果真不堪一擊嗎?我們分析一下。

長平之戰是如何爆發的呢?溯其緣由還要說起上黨戰役。 要知道, 戰爭是政治的延續, 失敗的政治必然會導致戰爭, 長平之戰就是失敗政治下的產物。 韓國在抵禦秦國進攻期間,

上党守將馮亭禍水東引, 將上党郡獻于趙國。 趙孝成文接過了這塊燙手山芋, 就註定了秦趙之間必有一場大戰, 而這場戰爭並不是秦國願意接受的, 因為這與秦國遠交近攻的策略不符。 作為六國中實力最強大的趙, 因戰略失誤, 國君作死, 這場本可避免的戰爭, 至少提前二十年爆發了。

秦趙兩國實力如何呢?秦國自商鞅變法之後, 廢井田、開阡陌, 實行郡縣制, 獎勵耕織和戰鬥, 實行連坐之法, 國力迅速增強, 倉廩富足, 人皆好戰, 從 一個邊陲野國一躍成為七雄之首。 趙國自趙武靈王胡服騎射後, 建立了華夏民族第一支正真意義上的騎兵, 成為戰國後期唯一能與秦國叫板的一方諸侯。 從國力上講, 要弱於佔據了關中平原這個大糧倉的秦國,

長平之戰中, 四十五萬大軍的吃喝問題, 是趙國的最大硬傷。

那麼雙方將領領兵能力如何呢?長平之戰中, 趙軍主帥廉頗採用深溝高壘, 以逸待勞的戰法, 成功抵擋住了秦軍的進攻, 但是長達兩年的對壘也將趙國拖入了戰爭的泥潭, 糧草不繼, 士氣低落, 國力無以為繼, 在秦國的離間計下, 啟用了年輕的趙括。 而事實上, 趙括並不是只會誇誇其談的紈絝之輩, 在攻齊之戰中, 曾用拋軍糧的辦法破降了以善守聞名的墨家弟子防守的麥丘城, 深諳攻城為下, 攻心為上的策略, 且長於進攻, 這與趙軍騎兵戰法相得益彰。 在趙括的率領下, 趙軍騎兵成為秦軍步兵的噩夢, 數次大破秦軍, 迫不得以轉攻為守,

與趙軍對壘。

秦國方面, 尤為重視這位年輕的統帥, 在趙國換將的同時, 秦昭王換上了戰無不勝的殺神武安君白起。 白起到任之後, 深溝高壘, 示敵於弱, 將趙軍一步步引向殺機四伏的陷阱, 迫切結束戰爭的趙軍被處處密佈的堡壘切為數塊, 騎兵無力衝鋒, 對步兵的優勢蕩然無存。 此時秦昭王發動全國十五歲以上的男子全部投入長平戰場, 斷趙軍糧道, 可謂傾全國之力。 在整個戰國史上, 享有此殊榮的恐怕只有這位趙括了。

身陷重圍, 被圍四十六天, 士兵自相殘殺為食, 後繼無援, 英雄末路。 身先士卒, 輪番衝擊敵陣, 身中數箭仍死戰不退, 猶自高呼殺敵, 國士之稱, 當之無愧。

四十萬士卒被坑殺, 秦軍亦元氣大傷,

二十年猶不得恢復。 白起說, 我以五十萬之眾圍趙括二十萬之軍, 傷亡過半, 才全殲此軍, 我用兵以來從未有之。 腹中無食而鬥志不懈, 秦軍將士死傷無數, 實際是秦軍未勝趙軍未敗, 唯一不同是趙括死了, 我還活著。 三年後, 秦昭王殺白起, 上党複歸趙。

不以成敗論英雄, 一國之運, 豈能系於一人之手, 白起之下, 舍趙括其誰?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