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娛樂»正文

记忆存储位置不在突触?科学家已通过实验证明

人的特別這處就在於, 每個人對於每一件事物的感知都是不同。 即便完全相同的事情, 不同的兩個人經歷也會使不同的經歷, 因為這是每個人獨一無二的記憶。 早在20世紀40年代就有科學家提出了, 記憶存儲的位置在突觸這一說法。 也對這一說法進行了論證, 可是並不是所有人都同意這一說法。

James V. McConnell 教授就是其中的一位元, 他認為存儲記憶的位置是RNA並不是突觸。 並對這一想法進行了不懈的研究, 他發現讓未經過訓練的扁蟲吃掉受過訓練的扁蟲後, 這些未受過訓練的扁蟲突然有了訓練過後的意識。

但是RNA是儲存記憶的部分這個結論, 是由教授的學生證實的。 他將受過訓練的扁蟲的RNA抽取注射給了沒受過訓練的扁蟲後, 再次出現了這種記憶傳承的效果。 但是由於這項實驗的結果並不規律, 使得最終結論並不被廣泛認可。

Glanzman在進行記憶實驗的時候, 剔除了海兔的突觸連結, 卻發現記憶依然存在。 這個發現讓曾經堅定不移的突觸擁護者產生了動搖, 於是他將目光轉向了飽受爭議的RNA。 在對海兔進行了相關訓練之後, Glanzman將受過訓練的海兔的RNA注入了沒有受過訓練的海兔體內。 這項十幾年前在James V. McConnell 教授和他的學生手中無法完成的實驗, 最終在Glanzman手中被證實了。 在他對於那些注射了擁有電擊記憶的RNA的海兔, 進行電擊時,

他們的反應就像是曾經遭受過電擊一樣。

這項動物實驗也直接證明了, 記憶的移植是可以實現的。 那為什麼差不多的實驗結構, 會導致不盡相同的兩種結果呢?其中一部分原因在於實驗體, 目前人類發現的所有物種中海兔是做記憶實驗的最佳選擇, 但是當時還只能使用扁蟲。 再加上科技儀器的逐漸精密, 良好的實驗環境, 都會決定實驗的成敗。

不過這項結論只在動物實驗上的到了證實, 還沒有人體的相關結論。 在好的動物實驗體都與人類有著不小的差距, 這項結論在人體上能不能證實還很難說。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