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數碼科技»正文

富士康4590萬股遭棄購 上市前負債額暴增600億

頂著最大獨角獸企業稱號, 富士康工業互聯網股份有限公司(俗稱“富士康”, 股票簡稱“工業富聯”)發行前後的一舉一動都受到市場關注。 此前曾被機構表示, 中一簽就能賺2萬元的新股, 卻在中簽結果公佈後慘遭大規模棄購。

5月29日晚間, 富士康發佈的認購公告顯示, 有333.31萬股已中簽的新股棄購, 棄購金額高達4590萬元, 這也讓富士康成為了A股史上最高棄購額企業。

據悉, 在富士康之前, 遭棄購股數最多的新股為華能水電。 2017年年末, 華能水電以2.17元的發行價發行18億股, 網上網下合計有449.75萬股新股遭到棄購, 棄購金額達975.96萬元,

在其上市後, 股價最高時曾一度漲至6.12元, 較發行價增長了182.02%, 承銷商報銷的449.75萬股新股獲得了至少935.48萬元的利潤。

公開資料顯示, 此前棄購股數超過100萬股的還有上海銀行、華安證券、江蘇租賃、中國電影、中國核建、中原證券、貴陽銀行、中國銀河、白銀有色等。 大部分企業在被棄購後並未破發, 仍保持了較好的股價增長。

6000多萬預期收益無人認領

5月29日晚間, 富士康發佈了股票發行結果公告, 公告顯示, 富士康遭棄購333.31萬股, 總計4589.64萬元。 從A股棄購歷史來看, 富士康的4589.64萬元棄購金額, 創下了A股史上棄購金額紀錄, 高出第二名上海銀行1500多萬元。

投資者的退堂鼓, 使得此次4589.64萬元的棄購金額將由富士康的主承銷商中金公司包銷, 不過,

由於富士康本次網下配售的部分股份存在限售期, 中金包銷的333.31萬股中81.36萬股屬於限售股, 合計1120.36萬元, 一年後才可進行交易。

從收益來看, 本次被棄購的333.31萬股或可能產生高額收益。 招股書顯示, 富士康的本次發行市盈率僅為17.09倍, 對比此前中證指數發佈的行業靜態市盈率41.66倍來看, 仍有較大上升空間, 若上市後到達平均市盈率水準, 這些棄購的新股將產生6598萬元的收益。

有媒體分析, 根據富士康的中簽號來看, 大部分中簽投資者都是中一簽(1000股)。 如果參考近期獨角獸藥明康得, 中一簽收益可達4.28萬元;如果按照今年上市新股開板前平均7個漲停估算, 中一簽可賺2萬元。

中國A股市場素來有“打新”習慣, 對於廣大股民來說, 只要是打新中簽了,

在短期內得到較高收益的概率幾乎是百分之百, 尤其是像富士康這樣的行業巨頭。 且在此次發售中, 涵蓋國家隊、央企隊、BAT在內的20家戰略投資者都參加了富士康的戰略配售, 市場信心可謂顯而易見。

可是, 在幾乎穩賺不賠的情況下, 散戶為何紛紛逃跑?難道都恰好未看見自己中簽的通知?歸根究底, 還是與富士康自身經營脫不開關係。

上市前負債率暴增至80%

在富士康進行線上申購之時, 騰訊財經曾發文質疑其估值水準畸高, 認為“富士康好比一個‘檔案櫃’”。

報導稱, 在富士康旗下的大量公司疑似空殼, 濟源鴻富錦、武漢裕展、鶴壁裕展、德州富鴻等企業, 從報表上看淨資產、淨利潤幾乎為零, 真實運營情況難以確定。

富士康下屬的60家子公司在過去三年內的合計淨利幾無改變, 部分公司就像一個“檔案袋”, 在郭台銘操縱下, 隨意置放在類似鴻海系中富士康這樣的“檔案櫃”之中。

富士康成了“檔案櫃”, 會造成什麼影響?東方證券分析師王儷潁向北京時間表示, 上市公司擁有部分子公司並不是什麼新鮮事, 有的上市公司子公司僅是因為監管要求才進行設立, 但投資者需要的警惕的是, 上市公司可能與子公司進行關聯交易, 帶來經營風險。

此外, 富士康近三年來的營收增長, 在未來也面臨挑戰。

從2017年收入情況來看, 通信網路設備與雲服務設備是其收入的主要構成, 兩者合計貢獻營業收入3349億元, 占總收入的94.85%, 其中通信設備毛利貢獻292.79億,

同比增速達24.88%。

但時間財經注意到, 其招股書中同時披露了其產量銷量匯總表, 銷量表顯示, 其各類設備的銷量三年來並無明顯變化, 網路設備與電信設備銷量甚至低於2015年, 其收入的上漲主要依靠產品單價的上行。

隱憂還不止於此。

2015-2017年, 富士康的淨利潤均在百億以上, 但2017年的股東權益卻比上一年猛減482億元, 資產負債率從42.89%也飆升至81.03%。

負債的上升, 主要是由於其應付帳款的升高。 從招股書來看, 截至2017年末, 富士康對於鴻海精密(包括鴻海精密及其子公司、鴻海精密之合營企業)的應付帳款達到254億元, 相比上一年增加198億元, 對鴻海精密的其他應付款也從18億元增至123億元, 合計增加額度達到300億元。

資產負債表顯示, 富士康2017年的負債達到1204億元, 相比2016年582億元翻了一倍,而富士康的利潤在最近幾年並無太大增長趨勢。

富士康上市的另一個爭議點在於,雖然公司在A股上了市,但在大陸地區進行的蘋果組裝業務卻並未納入到公司的業務範圍之內,若未來郭台銘要讓富士康收購此項業務,必然付出高額成本,這就有了割內地投資者韭菜的嫌疑。

時間財經就上述問題致電富士康董秘,但截至發稿前尚未獲得回復。(北京時間財經實習生 管麗丹)

相比2016年582億元翻了一倍,而富士康的利潤在最近幾年並無太大增長趨勢。

富士康上市的另一個爭議點在於,雖然公司在A股上了市,但在大陸地區進行的蘋果組裝業務卻並未納入到公司的業務範圍之內,若未來郭台銘要讓富士康收購此項業務,必然付出高額成本,這就有了割內地投資者韭菜的嫌疑。

時間財經就上述問題致電富士康董秘,但截至發稿前尚未獲得回復。(北京時間財經實習生 管麗丹)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