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娛樂»正文

來品一品夏東海的新髮型,闊別十年的《家有兒女》還能愛得下去嗎!

娛樂圈這個博弈場裡, 有張萬能牌最好用。 不是美貌, 不是人氣, 而是——情懷牌!

打出這張牌的劇呢, 先不論實績如何, 至少在關注度上都能更勝一籌。 比如最近開播的《家有兒女初長成》, 號稱是《家有兒女》升級版, 噱頭十足。

實際上, 除了張一山和高亞麟是原班人馬之外, 故事和“夏雨夏雪夏冰雹”是完全沒關係的。 《初長成》開啟兩個全新的重組家庭, 人物關係比之前複雜不少。

但是開播後, 豆瓣短評都是這樣的:啊啊啊啊啊啊沖著《家有兒女》也要去看!對《家有兒女》系列的喜愛使得大家點進去, 但佳作在前, 也使得大家對新劇的期望值被吊得高高的。

目前看來, 《初長成》想要交出讓情懷党滿意的答卷似乎有點困難哦。 不過似乎也不能太過苛責它, 畢竟, 《家有兒女》在童年記憶裡的分量是無可替代的啊!

——我是新版難做的分割線——

《家有兒女初長成》裡的關係有點複雜, 簡單來說是傑個樣子的, 高亞麟飾演的杜偉和王琳飾演的吳瓊是一對再婚夫妻——

同時, 他倆各自的前夫前妻江國立、戴玲玲也結了婚, 就住在他們樓下。

如果看過《炊事班的故事》, 那對飾演江國立的周小斌肯定不會陌生吧, this, 沉迷小三輪無法自拔的大周。

夏東海+劉星+雪姨+大周的神奇混搭, 有網友總結, 這幾張臉一看就成功勾起一大波童年回憶啊!

離婚前兩家都是一兒一女,

而重組後, 女孩們跟著高亞麟王琳這對, 男孩們跟著周小斌宋寧那對, 從哪邊算都是兄弟姐妹……

兩家人幸(雞)福(飛)快(狗)樂(跳)的生活也就此開始了。

原版的猴孩子們只留下了“劉星”張一山這個獨苗苗, 這回他演的“江北”是個搞樂隊的追夢青年, 一心逐夢音樂圈。

目前電視版剛播到第四集豆瓣還沒出分, 但很多觀眾的關注點都集中在張一山的表現上。

平胸而論, 他在這劇裡可以稱得上全場最佳, 承包了大半笑點。

第一集他就秒變“餘罪”身陷派出所, 人物表情臺詞都很搞笑很抓人。

終於成了親媽手中寶……又改換親爸不待見他了!

親爸親媽一起來撈他, 江北說自己被樂隊踢出去, 親爸震驚他被一打三, 然後又震驚他被一打一打成這樣(親爸!)

準備再組樂隊重出江湖, 親爸目睹了自己被接二連三的拒絕, 江北搬出來壓箱底的大招——

然後壓箱底的好兄弟滑鼠就來了:

唔, 這是一起走過了青蔥歲月, 又一起共謀音樂事業的節奏?

人設變化再大, 一舉一動還是童年回憶裡看著就想笑那種feel~

哪怕已經把頭髮梳成大人模樣了, 一張口“我小時候”照樣瞬間代入劉星……

請看著wuli劉星的好衣品再說一遍, 誰是行走的補丁?!

作為“梗王”的技能點也沒掉線, 姐姐江南要抓個大新聞時, 劇裡的親媽立馬cue了張一山本山——

於是他就自己強勢下場吐槽!“跟張一山幹嘛, 一個演情景喜劇的”hhh社會社會

雖然江北沒能和高亞麟飾演的杜偉住到同一屋簷下讓人很遺憾, 但他倆還是愛的銅礦了,

這段超搞笑!

和藹可親的繼父還是熟悉的和藹可親的繼父, 一張嘴還是穿越回十幾年前的夏東海, 嗯, 他還是個藝術家!

只是這從髮型到體型的畫風似乎變得太快了啊……

來, 再回憶一下05年的夏東海吧——

您究竟是腫麼了!為何頭髮的每一個卷都寫滿了慈祥!

當然, 看到他倆作為《家有兒女》熟悉的配方再度同框, 大家還是挺買帳的。

但在各種回憶殺之外, 這部劇也有些不盡如人意的地方, 顯得更像是低配版, 而非升級版……

過分複雜令人頭大的人物關係可能是為了增加戲劇衝突, 先按下不表。

劇中許多設計痕跡明顯的表演也讓人略尷尬……

王琳演的吳瓊一角設定和劉梅一樣話很多, 又喜歡一驚一乍,

但最後出來的效果,

既沒雪姨嘴炮的風采, 也不像劉梅那樣親切, 就讓這個角色顯得過於聒噪了。

演另一位媽媽的宋甯師從馮鞏, 上過春晚, 在喜劇這領域應該蠻有經驗。

然鵝單從目前的幾集來看, 八八暫時還沒挖掘出宋寧這角色的魅力和特點。

姐姐的記憶點和存在感同樣蠻薄弱, 性格塑造不算鮮明。

兩位小演員總體表現也不如當年深受喜愛的“夏雪夏雨夏冰雹”, 表演風格總有些讓人出戲……

佈景倒是確確實實豪華升級了,

但房子雖然大了, 氛圍卻不再像從前那樣親切熱鬧接地氣了。

所以再聽到童年習以為常的“情景喜劇標配笑聲”時, 感覺也是突兀了不少, 難以引起共鳴。

尤其在那些笑點並不突出的橋段中, 每一句話後面也要硬加一陣笑聲, 讓觀眾很懵逼啊!

《家有兒女初長成》從開拍到播出,一路的宣傳最大賣點就是倆字:情懷。這招還是很聰明的,畢竟前作《家有兒女》認可度高,到現在依然是8090後懷舊時常常提起的情景喜劇。

但故事模式可以複製,那個時代與演員卻再也回不去了。

——我是情懷難買的分割線——

《家有兒女》首播是在2005年,在這之前咱們國內的情景喜劇已經有過一波熱潮了。比如90年代就有的首部國產情景喜劇《我愛我家》,還有曾經一度爆紅的《東北一家人》等方言類情景喜劇。

但《家有兒女》播出後依然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跟它的題材有很大關係。當年海報上的宣傳語相當明確,就是講成長的青少年家庭教育喜劇片,這也是之前那麼多情景喜劇少有涉足的領域。

小時候只記得天天在電視上和家裡人一起看,但這劇可不止火在回憶裡哦,拿資料出來分分鐘告訴你什麼叫做“能打”!

不止收視率一直飆高,甚至還紅到了國外。美國電視臺買斷了它的版權

日本也引進,觀眾反響超強烈

在泡菜國也有真情實感的粉絲!

若《家有兒女》在如今自媒體爆紅的時代播出,也基本是爆款劇預定,各類公眾號作者們一定不會發愁選題了。

裡面有許多關於家庭教育的探討。小時候都想要夏東海這樣開明的爸爸,完全沒架子,親和力滿分,能給孩子充分的信任和鼓勵。

可現實是,家中掌握大權的還是劉梅這樣的中國式媽媽,孩子也在努力成為“別人家的孩子”。

還有關於應試教育的爭議,到底是分數為王道

還是情商更重要?

甚至時尚號和美妝博主也能從中找到選題!劉星的破洞牛仔褲領先流量小生十多年

這看似隨意卻無比精巧的剪裁,不正是最近流行的犀利乞丐風嗎!

去客串的大嘴同學在十幾年前就穿了如今爆紅的潮牌Champion呢~~

因為是部講成長的家庭教育喜劇,《家有兒女》中關於成績、早戀等話題都能引起吃瓜群眾們的共鳴。但如今拋掉情懷、時間等濾鏡客觀來看,也因為它主要面向青少年兒童,所以確實沒辦法做到非常深奧。

沒有《武林外傳》裡各種隱喻話題探討人生,

因為主演都以小朋友為主,也不如《我愛我家》,從主角到配角每一個角色都豐富立體。

因此現在微博和B站很多人在紅紅火火地重溫《家有兒女》,多是在玩梗。主要集中于各種段子,

還有小時候不懂的綠帽子梗

以及“長大後我就成了你”~~

細看瑕疵不少,還有些說教意味,但從《家有兒女》播出到現在過了十幾年,我們依然對它念念不忘,可能是因為,在如今的電視螢屏裡,再難找到這份鮮活和真實了。

作為情景喜劇,《家有兒女》裡的笑料顯然經過編劇的雕琢,但通過孩子們表現出來,這份“刻意感”就被削弱很多,變得更合情合理,也更能自然引人發笑。

比如小孩子的天性就是愛有樣學樣,因此表姑和男朋友卿卿我我,

劉星和小雨也學著嗲嗲地互叫對方“雨~~”“星~~”

那些關於家庭裡“愛”的部分,沒有催淚BGM和矯情臺詞,只有一些我們日常生活裡最熟悉的小細節。

雖然劉梅平常罵劉星熊孩子,但知道他不喜歡喝牛奶,還是為他把每天早晨的牛奶換成了豆漿。

小雪說戴明明突然變成男孩子性格是因為父母離婚,劉星不以為意地“切”了一聲說:“誰父母沒離婚啊。”

一個在重組家庭裡生活的孩子能坦然接受並調侃父母離婚這件事,大約也是因為,這個重組家庭給了他足夠的溫暖吧。

2016年《家有兒女》十二周年重聚的時候,吃瓜群眾們紛紛在底下評論:“求再一起拍一部吧!”如今跟原版形式一樣、主演也有幾位相同的新篇出來,評論卻又陷入兩極分化。

或許不能全怪新篇做得瑕疵太多,而是這時代節奏早已跟從前不同。以前在電視上看覺得25分鐘的情景喜劇實在太短,如今刷15秒的抖音短視頻和幾分鐘的微博cut就能獲得快樂後又嫌棄它太長。

從前沒多少機會“飆網”,現在對網路段子瞭若指掌,對喜劇裡埋的包袱自然要求也越來越高。

從《家有兒女》到《家有兒女初長成》,形式其實變得並不多,真正在變的,只有我們而已。是我們長大了,所以對情懷牌往往招架不住。抱著情懷充滿期待去看,卻習慣性理智地分析優劣開始吐槽。

十四年前守在電視機前看《家有兒女》時那個不用操心工作、結婚與生娃的小孩,跟“夏雨夏雪夏冰雹”一樣,都再也回不去了。

編輯助理:怡然

讓觀眾很懵逼啊!

《家有兒女初長成》從開拍到播出,一路的宣傳最大賣點就是倆字:情懷。這招還是很聰明的,畢竟前作《家有兒女》認可度高,到現在依然是8090後懷舊時常常提起的情景喜劇。

但故事模式可以複製,那個時代與演員卻再也回不去了。

——我是情懷難買的分割線——

《家有兒女》首播是在2005年,在這之前咱們國內的情景喜劇已經有過一波熱潮了。比如90年代就有的首部國產情景喜劇《我愛我家》,還有曾經一度爆紅的《東北一家人》等方言類情景喜劇。

但《家有兒女》播出後依然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跟它的題材有很大關係。當年海報上的宣傳語相當明確,就是講成長的青少年家庭教育喜劇片,這也是之前那麼多情景喜劇少有涉足的領域。

小時候只記得天天在電視上和家裡人一起看,但這劇可不止火在回憶裡哦,拿資料出來分分鐘告訴你什麼叫做“能打”!

不止收視率一直飆高,甚至還紅到了國外。美國電視臺買斷了它的版權

日本也引進,觀眾反響超強烈

在泡菜國也有真情實感的粉絲!

若《家有兒女》在如今自媒體爆紅的時代播出,也基本是爆款劇預定,各類公眾號作者們一定不會發愁選題了。

裡面有許多關於家庭教育的探討。小時候都想要夏東海這樣開明的爸爸,完全沒架子,親和力滿分,能給孩子充分的信任和鼓勵。

可現實是,家中掌握大權的還是劉梅這樣的中國式媽媽,孩子也在努力成為“別人家的孩子”。

還有關於應試教育的爭議,到底是分數為王道

還是情商更重要?

甚至時尚號和美妝博主也能從中找到選題!劉星的破洞牛仔褲領先流量小生十多年

這看似隨意卻無比精巧的剪裁,不正是最近流行的犀利乞丐風嗎!

去客串的大嘴同學在十幾年前就穿了如今爆紅的潮牌Champion呢~~

因為是部講成長的家庭教育喜劇,《家有兒女》中關於成績、早戀等話題都能引起吃瓜群眾們的共鳴。但如今拋掉情懷、時間等濾鏡客觀來看,也因為它主要面向青少年兒童,所以確實沒辦法做到非常深奧。

沒有《武林外傳》裡各種隱喻話題探討人生,

因為主演都以小朋友為主,也不如《我愛我家》,從主角到配角每一個角色都豐富立體。

因此現在微博和B站很多人在紅紅火火地重溫《家有兒女》,多是在玩梗。主要集中于各種段子,

還有小時候不懂的綠帽子梗

以及“長大後我就成了你”~~

細看瑕疵不少,還有些說教意味,但從《家有兒女》播出到現在過了十幾年,我們依然對它念念不忘,可能是因為,在如今的電視螢屏裡,再難找到這份鮮活和真實了。

作為情景喜劇,《家有兒女》裡的笑料顯然經過編劇的雕琢,但通過孩子們表現出來,這份“刻意感”就被削弱很多,變得更合情合理,也更能自然引人發笑。

比如小孩子的天性就是愛有樣學樣,因此表姑和男朋友卿卿我我,

劉星和小雨也學著嗲嗲地互叫對方“雨~~”“星~~”

那些關於家庭裡“愛”的部分,沒有催淚BGM和矯情臺詞,只有一些我們日常生活裡最熟悉的小細節。

雖然劉梅平常罵劉星熊孩子,但知道他不喜歡喝牛奶,還是為他把每天早晨的牛奶換成了豆漿。

小雪說戴明明突然變成男孩子性格是因為父母離婚,劉星不以為意地“切”了一聲說:“誰父母沒離婚啊。”

一個在重組家庭裡生活的孩子能坦然接受並調侃父母離婚這件事,大約也是因為,這個重組家庭給了他足夠的溫暖吧。

2016年《家有兒女》十二周年重聚的時候,吃瓜群眾們紛紛在底下評論:“求再一起拍一部吧!”如今跟原版形式一樣、主演也有幾位相同的新篇出來,評論卻又陷入兩極分化。

或許不能全怪新篇做得瑕疵太多,而是這時代節奏早已跟從前不同。以前在電視上看覺得25分鐘的情景喜劇實在太短,如今刷15秒的抖音短視頻和幾分鐘的微博cut就能獲得快樂後又嫌棄它太長。

從前沒多少機會“飆網”,現在對網路段子瞭若指掌,對喜劇裡埋的包袱自然要求也越來越高。

從《家有兒女》到《家有兒女初長成》,形式其實變得並不多,真正在變的,只有我們而已。是我們長大了,所以對情懷牌往往招架不住。抱著情懷充滿期待去看,卻習慣性理智地分析優劣開始吐槽。

十四年前守在電視機前看《家有兒女》時那個不用操心工作、結婚與生娃的小孩,跟“夏雨夏雪夏冰雹”一樣,都再也回不去了。

編輯助理:怡然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