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娛樂»正文

央視10年打造紀錄片《鏡子》:別讓愛變成滿滿的傷害!


文 |伊衣

來源:有書(ID:youshucc)

明天就是六一兒童節了, 小拇哥在這裡提前祝各位寶寶“節日快樂”, 今天HR的小姐姐給辦公室的每一個熊孩子”都買了兒童節禮物。

小拇哥的是一個萬花筒。 透過小小的圓形孔洞, 窺見一個神奇的畫面, 旋轉筒鏡, 一切又迅速變換, 就好像不斷成長的我們不斷瞭解世界的不同面。

只是操控“萬花筒”的那只手, 我們並未看見。

一光一影一世界, 一癡一笑一人生。

1

如果不是背景介紹, 我不敢相信紀錄片《鏡子》裡的男孩澤清, 竟然出生在一個書香門第。

澤清, 初二, 輟學2個月。

外公外婆是大學教授,

父母也有體面的職業, 但卻沒有龍生龍、鳳生鳳。

澤清沉迷於網上軍棋, 面對母親的關心, 竟然罵她“賤”, 甚至動手、動刀。

母親在描述時, 淚如雨下。

是什麼原因, 讓一個本應受到良好教育的孩子, 變得如此頹廢和瘋狂?

是什麼原因, 讓一個孩子竟然對最愛他的母親, 拿起了刀子?

在節目裡, 澤清有些沉重地說:“我是一個有使命感的人, 我將用我的行動, 把家人從夢中喚醒。 ”

在他眼裡“我媽脾氣暴躁, 講到最後都是她對。 我爸在一邊躺著, 受不了了, 就會使用暴力”。

冷漠、暴力、互相埋怨, 就是這個家庭的標籤。

甚至有一次澤清把母親逼到牆角毆打時, 父親就躺在一旁的床上一動不動, 直到兒子暴力行為升級才起身制止。

對於年幼的孩子來說,

父母就是他們的全部。

當父母關係出現問題時, 孩子總會“幻想性”歸因到自己身上, 拼命地用一些辦法來解決。

澤清在牆上貼著撕心裂肺的呐喊, 暴躁得把家裡的門狠狠地踢到破爛。

他不上學、上網、毆打母親, 甚至拿起刀子。

其實, 都是想讓父母改變, 只是得不到任何回應。

更可怕的是, 他像父親一樣厭煩母親的暴躁和嘮叨, 也學會了用父親的方式對待母親。

他一邊厭煩這種家庭關係, 一邊卻又在無意識中認同了這種文化。

最後, 他終於發現:我是一面鏡子, 我的面孔能照出我是如何忠誠于父母。 無論是外表還是內心, 與他們是多麼的相似。

這部由央視花費十年時間打磨的紀錄片《鏡子》, 選材于武漢一家心理輔導培訓學校,

針對的都是問題孩子。

看到的不僅僅是孩子們如何一點點變好, 你更能看到的是父母對於自我的反思和對於內心的審視。

問題孩子的背後, 必然是問題家庭。 問題孩子的背後, 必然是問題父母。

原來, 最需要接受教育的不是孩子, 是家長。

2

尊重孩子, 是父母一生的教養。

父母在教育小孩時, 最容易犯的第一個錯誤, 是把自己的想法強加給孩子。

想一想, 假如我們只剩下十分鐘要離開這個世界, 我們希望我們的孩子, 會怎麼樣?有什麼樣的人生?

家明爸爸說, 我想把我自己這一生的人生信條教給他, 就是永不放棄, 永不言敗。 希望他這一輩子過得比我這一輩子要好。

十幾年來, 他一直在做著這件事, 拼命想讓孩子讀書,

想讓孩子在他認為正確的道路上行走。

這像極了很多中國父母, 一直在為孩子好。

“玩什麼玩, 現在你最重要的就是學習。 ”

“踢什麼球, 你看看成績落下多少了。 ”

“不要報這個專業, 前景不好, 你喜歡也不行, 聽我的。 ”

“在外面瞎混什麼, 趕緊回來考公務員, 還是體制內靠譜。 ”

這些話, 聽起來是不是特別耳熟, 父母把成人世界的功利強加在孩子身上, 不僅剝奪了他童年的價值, 更剝奪了他們生而為人的權利。

而片中, 父子幾乎成仇。

他越拼命地想讓家明幹什麼, 家明就越不想幹什麼, 最後連高中都沒去讀, 窩在家裡, 拼命地給自己製造困難, 甚至是自殘。

他所有的離經叛道, 其實都是想給父親證明, 我可以過另一種人生。

沒有誰願意過一輩子,

別人的生活, 哪怕這個別人是自己的爸爸。

他有自己的思想, 有自己的靈魂, 討厭被壓抑、被控制、被抹殺。

而強迫和控制下, 也在上演一部部中國式的悲劇。

據統計, 在中國, 每年約有10萬青少年死於自殺。

每分鐘就有2個人死於自殺, 還有8個自殺未遂。

北京大學兒童青少年衛生研究所曾發佈《中學生自殺現象調查分析報告》, 其中資料讓人心頭一顫——5個中學生中就有1人曾考慮過自殺。

而造成青少年自殺的原因中, 一個很重要的因素, 就是學業壓力。

這個壓力, 是父母給的。

父母總說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 總是給孩子規劃好了所有的路, 總告訴孩子成績差就沒有未來。

但父母可曾想過, 壓力和心裡的鬱悶, 真的會殺死孩子。

每個父母都應該反思,到底什麼才是對孩子最重要的。

前不久,奇葩大會上,蔡康永問俞敏洪:“你可以接受你的孩子沒有遠大志向嗎?”

俞敏洪的回答讓人很感動:“偉大志向不是必需品,首先是他有沒有在每一天的日常生活中獲得快樂和幸福的能力,在這基礎之上,才能去談偉大志向。”

尊重孩子,接受孩子的平凡,讓他們擁有幸福和快樂的能力,才是每個父母最應該做的事。

3

學會溝通,是父母一輩子的必修課。

父母最容易犯的第二個錯誤,是沒有學會傾聽孩子內心的聲音。

片中,隨著鏡頭的切換,家長與孩子隔著時空進行著坦誠的對話。

老師問:孩子,因為什麼不上學?

張釗的父親說:早戀的問題。

而張釗告訴老師的答案是,學習上的痛苦,不是不想讀書,他想上學,想讀大學。

張釗的父親又說,可能是源於學習跟不上了,找很多理由說學校壓力大。

老師接著問,他想跳樓,你們相信麼。

張釗的父親並不相信,他不認為孩子有那個膽,覺得只是嚇唬他們。

而在鏡頭的另一端,張釗說:“其實他們只要每次說這句話,“你讓他跳下去,你看他敢麼”,每次說完這句話,再回家,我就是孫子。”

“我不上學不是因為我搞了一個女朋友,是因為那個學校,很壓抑,已經壓得我受不了。”

而每次他痛苦地說著這些話時,母親總是質問他,好幾千人都受得了,為什麼你受不了?

張釗說:“我感覺我不是受不了,但是我把心裡已經壓了很久的情緒全放出來了。”

他釋放的方式,就是父母不讓幹的事全幹,帶手機、搞物件,還有打架。

家長課堂上,父母看著孩子的敘述,沉默了,流淚了。

父母們往往是習慣去指責而不去傾聽,習慣去命令而不去溝通,但有多久沒有聽孩子說話了?

你真的懂孩子承受的壓力麼,真的明白孩子的痛苦麼,真的理解那些行為乖張的背後,是怎麼樣的一個靈魂在顫抖麼?

作家艾小羊說,通暢的交流與溝通是一切關係的基礎,沒有交流的關係是在心理上的彼此失去。

是啊,沒有交流和溝通,沒有理解和體諒,孩子的痛苦無法宣洩,也就慢慢地對你關上了門,甚至形成了反向性格,進入一個叛逆期。

其實,這世上所有對孩子好的事情,如保護眼睛、認真學習、不吃垃圾食品等。都可以用引導的方式來完成,前提是,你學會傾聽、交流與理解。

只有你真正走入了孩子的內心,你才可以幫助他釋放內心壓抑的情緒、改變肯定錯誤的行為、追尋自己的幸福與美麗。

溝通,是中國家長的一堂必修課。

4

在這個世界,當律師要拿證,開車也要拿證。當父母呢,卻不需要證書,就那樣做了。

這一做就是一輩子。不用學習,不用考試,不用拿證,卻要做一輩子。

只要有生養,就有父母的角色在。但不是當了父母,就是合格的父母。

讓我們欣慰的是,那些父親在6天的家長課堂裡,真正開始去學習、去理解、去反思,如何做一個父母,並在生活中開始改變。

我們能看到當孩子被理解、被接納後的喜悅。

這個世界上,哪有不愛子女的父母,哪有不愛父母的子女。

也許我們中間隔著一道大大的鴻溝,但我們終究要學會正視自己犯下的錯誤,不斷激勵自己成為更好的父母。

而改變自己的最好時機,就是當下。

兒童節的前夕,原諒小拇哥發這麼沉重的話題,其實也是源于母親節那篇北野武的文章下大家的留言。

小拇哥看到,現實生活中的我們,原來很多人身處在一段並不完美的父母關係中,與此同時,小拇哥也想說其實沒有一個原生家庭是沒有問題的。

已經長大的我們要學著去放下,與父母和解,如果不能和解,至少也要好好愛自己。

這個兒童節,如果你正是身處這樣家庭的孩子,或是從這樣家庭長大的孩子,小拇哥希望能給你一點勇氣,一點安慰。

也希望你可以好好關照一下你內心的那個孩子,抱抱他(她),摸摸她的腦袋,說一聲:“我愛你,謝謝你,辛苦了,你還好嗎?”

如果是已為人父母的你,希望你能好好聽聽孩子說說話,多點溝通,所點尊重,多點愛。

今日話題

明天就是兒童節了,還記得小時候最難忘的人,事,物嗎?

那些開心的,難過的,感動的,

所有經歷過的一切,成為了今天的你。

和小拇哥說說吧,你想說的一切~~

作者簡介:伊衣,有書原創作者。以女兒之名寫文,以兩手執筆寫心,關注成長、情感和家庭。

拇指閱讀

影視 | 文藝 | 新知

每個父母都應該反思,到底什麼才是對孩子最重要的。

前不久,奇葩大會上,蔡康永問俞敏洪:“你可以接受你的孩子沒有遠大志向嗎?”

俞敏洪的回答讓人很感動:“偉大志向不是必需品,首先是他有沒有在每一天的日常生活中獲得快樂和幸福的能力,在這基礎之上,才能去談偉大志向。”

尊重孩子,接受孩子的平凡,讓他們擁有幸福和快樂的能力,才是每個父母最應該做的事。

3

學會溝通,是父母一輩子的必修課。

父母最容易犯的第二個錯誤,是沒有學會傾聽孩子內心的聲音。

片中,隨著鏡頭的切換,家長與孩子隔著時空進行著坦誠的對話。

老師問:孩子,因為什麼不上學?

張釗的父親說:早戀的問題。

而張釗告訴老師的答案是,學習上的痛苦,不是不想讀書,他想上學,想讀大學。

張釗的父親又說,可能是源於學習跟不上了,找很多理由說學校壓力大。

老師接著問,他想跳樓,你們相信麼。

張釗的父親並不相信,他不認為孩子有那個膽,覺得只是嚇唬他們。

而在鏡頭的另一端,張釗說:“其實他們只要每次說這句話,“你讓他跳下去,你看他敢麼”,每次說完這句話,再回家,我就是孫子。”

“我不上學不是因為我搞了一個女朋友,是因為那個學校,很壓抑,已經壓得我受不了。”

而每次他痛苦地說著這些話時,母親總是質問他,好幾千人都受得了,為什麼你受不了?

張釗說:“我感覺我不是受不了,但是我把心裡已經壓了很久的情緒全放出來了。”

他釋放的方式,就是父母不讓幹的事全幹,帶手機、搞物件,還有打架。

家長課堂上,父母看著孩子的敘述,沉默了,流淚了。

父母們往往是習慣去指責而不去傾聽,習慣去命令而不去溝通,但有多久沒有聽孩子說話了?

你真的懂孩子承受的壓力麼,真的明白孩子的痛苦麼,真的理解那些行為乖張的背後,是怎麼樣的一個靈魂在顫抖麼?

作家艾小羊說,通暢的交流與溝通是一切關係的基礎,沒有交流的關係是在心理上的彼此失去。

是啊,沒有交流和溝通,沒有理解和體諒,孩子的痛苦無法宣洩,也就慢慢地對你關上了門,甚至形成了反向性格,進入一個叛逆期。

其實,這世上所有對孩子好的事情,如保護眼睛、認真學習、不吃垃圾食品等。都可以用引導的方式來完成,前提是,你學會傾聽、交流與理解。

只有你真正走入了孩子的內心,你才可以幫助他釋放內心壓抑的情緒、改變肯定錯誤的行為、追尋自己的幸福與美麗。

溝通,是中國家長的一堂必修課。

4

在這個世界,當律師要拿證,開車也要拿證。當父母呢,卻不需要證書,就那樣做了。

這一做就是一輩子。不用學習,不用考試,不用拿證,卻要做一輩子。

只要有生養,就有父母的角色在。但不是當了父母,就是合格的父母。

讓我們欣慰的是,那些父親在6天的家長課堂裡,真正開始去學習、去理解、去反思,如何做一個父母,並在生活中開始改變。

我們能看到當孩子被理解、被接納後的喜悅。

這個世界上,哪有不愛子女的父母,哪有不愛父母的子女。

也許我們中間隔著一道大大的鴻溝,但我們終究要學會正視自己犯下的錯誤,不斷激勵自己成為更好的父母。

而改變自己的最好時機,就是當下。

兒童節的前夕,原諒小拇哥發這麼沉重的話題,其實也是源于母親節那篇北野武的文章下大家的留言。

小拇哥看到,現實生活中的我們,原來很多人身處在一段並不完美的父母關係中,與此同時,小拇哥也想說其實沒有一個原生家庭是沒有問題的。

已經長大的我們要學著去放下,與父母和解,如果不能和解,至少也要好好愛自己。

這個兒童節,如果你正是身處這樣家庭的孩子,或是從這樣家庭長大的孩子,小拇哥希望能給你一點勇氣,一點安慰。

也希望你可以好好關照一下你內心的那個孩子,抱抱他(她),摸摸她的腦袋,說一聲:“我愛你,謝謝你,辛苦了,你還好嗎?”

如果是已為人父母的你,希望你能好好聽聽孩子說說話,多點溝通,所點尊重,多點愛。

今日話題

明天就是兒童節了,還記得小時候最難忘的人,事,物嗎?

那些開心的,難過的,感動的,

所有經歷過的一切,成為了今天的你。

和小拇哥說說吧,你想說的一切~~

作者簡介:伊衣,有書原創作者。以女兒之名寫文,以兩手執筆寫心,關注成長、情感和家庭。

拇指閱讀

影視 | 文藝 | 新知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