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IPO企業可要注意了 證監會審核又添環保新內容

作者莫非系中國知名財經專欄作家 知名財經評論家

最近, 證監會在一次全系統黨委書記會上強調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推進生態文明建設, 並指出這是一場大仗、硬仗、苦仗, 與每個人息息相關, 證監會應責無旁貸, 表示必須加強系統謀劃, 主動作為。 同時, 作出了及時落實與環保部簽署的《關於共同開展上市公司環境資訊披露工作的合作協定》、在IPO、再融資和並購重組審核中進一步加大對環保問題的重點關注、大力發展綠色金融、探索利用市場化機制助力大氣污染治理和應對氣候變化等工作部署(5月22日證監會官網)。

證監會把企業環保問題納入IPO審核重要內容, 既是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重大經濟戰略部署的需要, 又是督促擬上市企業提高社會責任意識的需要。 眾所周知, “防範化解重大風險、精准脫貧、污染防治”是十九大提出的我國經濟工作中的三大重要任務, 作為上市企業應努力踐行, 責無旁貸。

尤其不少擬上市企業的生產經營直接關係到我國環境保護, 不把環保作為重要考核內容顯然說不過去;也就是說, 一味追求自身經營利潤、不捨得環保投資、不顧環境染汙, 中國未來的資本市場是不歡迎這樣的企業的。

對此, 擬IPO上市企業可要注要了, 資本市場監管當局在審核企業上市材料中, 環保方面內容從今往後必不可少,

比如企業在環保上的投入、在環保治理上的成效、在環保上的社會反響等都將成為擬IPO企業必須準備做好的工作。

這實際上也表明, 發審會不僅要求企業在財管管理、內控機制、關鍵交易等方面做到資料真實、準確, 也更要求在環保上所做的工作和投入必須客觀真實地反映, 更要求IPO企業在生產經營規模擴大的同時, 環保的投入也應及時跟上, 使環保投入與生產規模相適應。

如果不重視環保工作, 不在環保上加大力度、達不到國家要求的環保治理標準, 作為擬IPO企業首先就輸掉了一大半, 也會沒有迴旋餘地, 其結局就只能被淘汰出局。

從最近證監會對幾家IPO企業的審核中, 可看到對環保內容審核的日益重視:如藥明康得是一家新研發服務的提供商,

向全球製藥企業提供各類新藥的研發、生產及配套服務等, 於2018年4月完成A股IPO並在上交所主機板上市,

證明監會就曾在其IPO時要求補充披露公司生產經營中主要排放污染物及排放量、環保設施、污染處理能力及實際運行情況、報告期各年環保投入和相關費用支出情況、募投專案所採取的環保措施及相應的資金來源和金額、環保投入與排汙量的匹配情況等, 並請保薦機構、發行人律師結合以上情況對公司的生產經營和擬投資專案是否符合國家環境保護的有關規定、在建和擬建專案是否已通過環境影響評價發表核查意見;

曾發生環保事故或因環保問題受到處罰的,

除詳細披露相關情況外, 請保薦機構、發行人律師對處罰事項是否構成重大違法行為出具意見。 另外, 2017年12月完成A股IPO並在深交所中小板上市的伊戈爾主要從事消費及工業領域用電源及電源元件產品的研發、生產及銷售;2018年1月完成A股IPO並在深交所創業板上市的科順股份主要從事新型建築防水材料研發、生產、銷售並提供防水工程施工服務等在IPO時都遭遇同樣的經歷。

因而, 擬IPO企業, 在環保基礎設施投入、環保達標等方面不能有絲毫馬虎, 應把環保相關方面的資料及材料準備當成申報IPO的重要工作準備好, 並儘量做到詳實、客觀、準確, 以便提高IPO過會的勝算。 從當前看, 擬IPO企業至少應做好五方面工作:

一是平時應保存好或收齊企業應取得相關證件,

比如環評報告、環評批復、環保驗收、排汙許可證、環境保護體系認證證書等等。 二是對企業自身排放“三廢”及其他物質一定請權威環評機構或檢測機構出具相關檢報告, 作出環保基礎工作。

三是在生產發展的同時, 千萬不能忽視環保投入, 做到環保投入與企業生產經營規模相適合, 確保環保設施正常運轉。 四是按照環保部門的要求, 制定好突發環境事件應急預案和相應環保內部控制制度, 以防環保突發事件發生。

五是經常學習和掌握國家出臺的有關環保政治法規, 在思想上高度重視環保工作, 不斷增強環保社會責任意識, 做到警鐘常鳴, 不遺餘力地將國家環保政策落實到位, 防止發生重大環保違規違法行為,爭當環保形象優良的企業。

防止發生重大環保違規違法行為,爭當環保形象優良的企業。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