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時尚»正文

對話網路藝術家江宥儀的兩個自我

Mask off, mask on, 這是生活在現代社會的人們幾乎都在奉行的生存法則。 但絕非所有的人類都是群居動物, 對於這些音樂人、青年藝術家、職業滑手來說, 做自己讓他們成為了人群中的異類, 同時也讓他們收穫頗豐。 EYEE打算跟他們聊聊, 這裡是#EYEE VOICE#特別企劃, 「BE AS YOU ARE」。

當我們抵達 Gallery Vacancy 的時候, 江宥儀(John Yuyi)正大大咧咧地坐在三樓休息室的地上補妝, 看見我們進來, 便笑著伸出手打招呼, 你好, 我是小江。 她剛剛結束了漫長的行程, 從下飛機到現在休息了不足四個小時。

絕大多數人都是因為網路藝術家的身份認識 John Yuyi 的, 她的藝術作品靈感大多來自於網路,

再以網路傳達。 充滿社媒元素的文身貼圖是她常用的藝術載體, 身體也是她用來表達的媒介之一。 諸多前衛大膽的元素糅雜在一起, 為她帶來了成功, 也同時引來了爭議。

說實話, John Yuyi 本人和我想像中是有所不同的。 雖然她的裝扮和平時發佈在社交媒體上的那些照片一樣出挑, 誇張到可以在夜市玩套圈的環形耳飾;寶藍色廓形剪裁的連體衣;與衣服同樣色系的微卷長髮在上方隨意紮起。

不過, 她那帶有天真和好奇心的眼神以及孩子般的行為舉止讓我確定了一點, 今天與我們聊天的不是那個頻繁以酷形象出現在海外雜誌的網路藝術家 John Yuyi, 而是91年的雙魚座臺灣女生, 江宥儀。

江宥儀

網路藝術家

#EYEE VOICE#獨家對話江宥儀

▌簡單介紹一下你自己吧。

小江:大家好, 我是 John Yuyi, 我來自臺北, 現在在上海的 Gallery Vacancy 要辦我第一次在亞洲的個展。 開始做這一切東西的契機就是感覺會是一個蠻好玩的發文而已, 結果不小心變成了職業。 從服裝設計到造型師、編輯助理這樣的工作領域變成了大家所謂的藝術家。

▌一開始是怎麼想到以紋身貼圖作為藝術載體的?

小江:剛畢業的時候, 收入不是很多, 所以我那個時候有在網路上販售我自己繪製的一次性貼紙, 但是後來發現這是一個CP值很低的一個收入來源。

2015年我得到了去紐約工作的藝術家簽證。 我就跟我的朋友說, 我想拍一個好玩的東西——把我們在 social media 上面發佈的那些自拍下載下來, 做成一次性貼紙。

如果我們把這些照片放在自己的臉上, 然後把它再發回去, 會不會是一個很好玩的, 迴圈的感覺。 所以這是一個誤打誤撞的開始。

▌以身體為媒介, 以社交媒體為素材, 你想通過這兩者的結合表達什麼?

小江:我對我作品通常都只是取個名字, 不太會給太多很明確的解釋。 可能是 for fun也可能是潛意識是對這些東西有想法, 才去做了這件事情。

還有, 其實我都會觀察來看展的人, 我很希望可以跟大家交流。 我不會特別地給它(作品)一個定義, 可是有些人就會給一個很明確的想法。 但我也許從來沒有這麼想過, 這是超級有趣的事情。

▌如此大膽的藝術形式自然收到褒貶不一的評價, 你是如何處理的?

小江:其實我很喜歡褒貶不一。

我到底是所謂的網紅呢, 還是網路藝術家。 可能現在有了更多 title, 大家會覺得我是藝術家, 可是在初期的時候, 網紅和網路藝術家這個界定是很模糊的。 所以大家也許會說, 這東西到底有什麼意義?我從來沒有因為這件事情覺得難過。 像 Instagram 就會收到私信, 有人會說:I’M NOT YOUR FAN.怎麼會有人發私信說我不喜歡你?所以這也是很好玩的現象。

▌這次在上海的首展有什麼特別之處, 你想傳達的訊息是什麼?

小江:這次的展覽可能是展出最多作品的一次。 我有很多作品, 臉上又有臉, 背上又有背, 肉上又有肉。 所以這次在很多地方會用到鏡面, 讓大家從作品中又看到自己, 這是作品和受眾的關係。

還有一點就是我們調來了一棵樹。 這些樹葉都像是一個訊息一樣。

這些訊息是好像在和我對話, 葉子掉到地上, 變成樹的養分。 我想要傳出去的訊息卻沒有接收的人。 這是我自己的感受。 這是這次最特別的地方。 希望大家有空都可以來看看。

▌你對於現在這個社交時代有什麼看法, 從中收穫的多, 還是失去的多?

小江:首先這是一個非常受益的時代你不需要有工作室、你不需要有藝廊就可以有自己的一個網路平臺, 去讓大家看到你的作品。

為什麼手機這麼小的東西, 比其他硬體設備還重要, 因為我們要更快捷地和其他人溝通、接收資訊。 我們從睡覺手機要關機, 變成現在滑手機滑到睡著, 然後旁邊躺著不是男朋友, 是手機。 所以我發現人很注重的是往內的、人與人相互連接的東西, 這個東西只會越來越靠近我們。

但是也有人會希望用你這個光鮮亮麗 social media 的形象去做更多的事情。比如我參與紐約很多活動時感觸就很深。在當下我可能不是很 enjoy the moment,但是你看我 Instagram 發出影像會感覺這些活動都好好玩哦,感覺那些人好酷,很可能現實中不是。然後主辦方也不是很 care 這一點,他只是希望你出現,拍張照,就這樣。

▌對於當下一些患有“社交網路焦慮症”的網癮少年,有什麼想對他們說的嗎?

小江:Social media 裡有好有壞。我覺得很像叫做《黑鏡》的影集。我覺得我活在一個 “黑鏡” 裡面,這些 like 好像就是給人的評分,它給你建立一個美好形象的名片,後來越來越覺得是一個“分身”。

所以我很喜歡用 story 把我真正的生活呈現給大家,希望讓大家知道這樣光鮮亮麗的後面,其實是一個邋邋遢遢,住在一個髒兮兮地方的女生。

有的時候我也會想發文說,我再也不要用 Instagram,那麼大家會不會覺得我死掉了?或者如果我騙大家我死了,在 social media 發訃聞,大家會真的關心我死了嗎?這可能是我太沉迷、太倚賴的關係。

▌據我瞭解你已經不止一次涉足過時尚領域,有打算在這個方向上走地更遠嗎?

小江:當時我讀了服裝設計,那是一個服裝設計夢碎的 moment。因為我沒有財力,我那些獨立設計師朋友,他們都在燃燒生命,我覺得我不可能去做設計。但可能是我背景的原因,我很愛漂亮、很愛買衣服,所以很多工作都跟時尚有關係,然後可以融合我喜歡做的事情跟時尚,這方面我真是非常幸運。

我一開始做的是泳衣系列,反響也很好。其實我兩年前就已經做好第二系列,可是忙這些(藝術方面),沒有進入生產,這次也會展出泳衣的第二系列。一直都很希望和時尚做連接。我不知道這個藝術家的身份可以做到多久,如果我有一天走下坡,我要急流勇退,可能想做自己的鞋子、牌子。

▌不久之前你分別為 Nike 和 Gucci 製作過視覺廣告,所以在下面這個問題上你或許會有直觀的感受,你對現在 street fashion 與高級時裝之間的融合怎麼看?

小江:對我來講,street fashion 和高級時裝是一種很好玩的結合。我並不會很批判性地說它怎麼可以去消費(街頭文化),反倒會覺得他們有重視到這股力量有多強大。儘管我們很多人買不起 Gucci 之類的高級時裝,但是這個曝光和渲染力是很大的。

▌你從什麼時候開始對自我有了認知,並且想要按照自己的步調去做自己想做的事?

小江:很早吧。其實因為藝術家的身份,別人會覺得我的每一步都很隨性。其實不是,我覺得我每一步都思考得蠻周全的。所以從畢業之後我就跟自己進行了很多對話,我做的每件事情和工作都是要對未來是要有幫助的。

你以往的作品中,有一副是你自己出境並在鼻樑部位貼上了“我愛我”的字樣,這與我們這次企劃的主題 BE AS YOU ARE 不謀而合,能談談這幅作品的創作背景嗎?

小江:《我愛我》是完全意外的,這是我媽幫我拍的。當時我在拍攝一個女生,然後在製作貼紙的時候,就突然想到“我愛我”這句話。因為英文是沒辦法這樣——反的看是我愛我,正的看也是我愛我。那個時候我在家,我叫我媽幫我拍張照,其實有蠻多照片是我媽幫我拍的(笑)。

▌你之前提到分身的概念很有趣,活躍在社交網路的 John Yuyi 對你來說意味著什麼,她是你的分身嗎?

小江:其實最近我在想,如果可以出一個自傳的話,名字想叫做《I HATE YOU,JOHN YUYI》,就是又愛又恨。有的時候我撐過了(困難),很棒,為自己加油。但有的時候又會覺得,為什麼我要選擇比較艱辛的一條路來走,就會很恨自己,很想要銷毀這個John Yuyi。

所以我現在有時候會抽離開來,感覺 John Yuyi 和江宥儀,有點像是張惠妹之于阿密特,當然這樣形容是有點高攀的。每一個自信的人背後都是藏著自卑,每一個自卑的人後面也都藏著我不甘心的自信。這就是我愛我的感覺。

由於急於回去趕稿的原因,採訪結束後我就匆匆告別了小江。返程的車上,我回顧起這次訪談的細節,發覺小江是我迄今為止遇到過最“不擅長”訪談的採訪對象。她沒有那些可以反復套用的官方話術,也不曾展現出極具邏輯性的對答如流。生澀且真誠,是我最直觀的感受,相對於言語的表達,這種情感上的交流無疑是更加動人的。

不過想到這裡我又對自己最初的判斷產生了懷疑。這個出現在鏡頭裡,積極配合我們訪問的女孩到底是在那個社交媒體上展現正面形象的 John Yuyi,還是那個內在對世界充滿思考的江宥儀?我無法確定,不過或許會對自我感受產生懷疑的我也患上了社交網路綜合征。

這是個不好不壞的時代,社交網路像一股巨大的洪流席捲著每一個人,你受益與此,也受困於此。但是不管怎樣,你都無法脫離它,或許最好的解決方法就是——

做你喜歡的。

特別感謝:Gallery Vacancy

地址:烏魯木齊中路19弄2號

END

這個東西只會越來越靠近我們。

但是也有人會希望用你這個光鮮亮麗 social media 的形象去做更多的事情。比如我參與紐約很多活動時感觸就很深。在當下我可能不是很 enjoy the moment,但是你看我 Instagram 發出影像會感覺這些活動都好好玩哦,感覺那些人好酷,很可能現實中不是。然後主辦方也不是很 care 這一點,他只是希望你出現,拍張照,就這樣。

▌對於當下一些患有“社交網路焦慮症”的網癮少年,有什麼想對他們說的嗎?

小江:Social media 裡有好有壞。我覺得很像叫做《黑鏡》的影集。我覺得我活在一個 “黑鏡” 裡面,這些 like 好像就是給人的評分,它給你建立一個美好形象的名片,後來越來越覺得是一個“分身”。

所以我很喜歡用 story 把我真正的生活呈現給大家,希望讓大家知道這樣光鮮亮麗的後面,其實是一個邋邋遢遢,住在一個髒兮兮地方的女生。

有的時候我也會想發文說,我再也不要用 Instagram,那麼大家會不會覺得我死掉了?或者如果我騙大家我死了,在 social media 發訃聞,大家會真的關心我死了嗎?這可能是我太沉迷、太倚賴的關係。

▌據我瞭解你已經不止一次涉足過時尚領域,有打算在這個方向上走地更遠嗎?

小江:當時我讀了服裝設計,那是一個服裝設計夢碎的 moment。因為我沒有財力,我那些獨立設計師朋友,他們都在燃燒生命,我覺得我不可能去做設計。但可能是我背景的原因,我很愛漂亮、很愛買衣服,所以很多工作都跟時尚有關係,然後可以融合我喜歡做的事情跟時尚,這方面我真是非常幸運。

我一開始做的是泳衣系列,反響也很好。其實我兩年前就已經做好第二系列,可是忙這些(藝術方面),沒有進入生產,這次也會展出泳衣的第二系列。一直都很希望和時尚做連接。我不知道這個藝術家的身份可以做到多久,如果我有一天走下坡,我要急流勇退,可能想做自己的鞋子、牌子。

▌不久之前你分別為 Nike 和 Gucci 製作過視覺廣告,所以在下面這個問題上你或許會有直觀的感受,你對現在 street fashion 與高級時裝之間的融合怎麼看?

小江:對我來講,street fashion 和高級時裝是一種很好玩的結合。我並不會很批判性地說它怎麼可以去消費(街頭文化),反倒會覺得他們有重視到這股力量有多強大。儘管我們很多人買不起 Gucci 之類的高級時裝,但是這個曝光和渲染力是很大的。

▌你從什麼時候開始對自我有了認知,並且想要按照自己的步調去做自己想做的事?

小江:很早吧。其實因為藝術家的身份,別人會覺得我的每一步都很隨性。其實不是,我覺得我每一步都思考得蠻周全的。所以從畢業之後我就跟自己進行了很多對話,我做的每件事情和工作都是要對未來是要有幫助的。

你以往的作品中,有一副是你自己出境並在鼻樑部位貼上了“我愛我”的字樣,這與我們這次企劃的主題 BE AS YOU ARE 不謀而合,能談談這幅作品的創作背景嗎?

小江:《我愛我》是完全意外的,這是我媽幫我拍的。當時我在拍攝一個女生,然後在製作貼紙的時候,就突然想到“我愛我”這句話。因為英文是沒辦法這樣——反的看是我愛我,正的看也是我愛我。那個時候我在家,我叫我媽幫我拍張照,其實有蠻多照片是我媽幫我拍的(笑)。

▌你之前提到分身的概念很有趣,活躍在社交網路的 John Yuyi 對你來說意味著什麼,她是你的分身嗎?

小江:其實最近我在想,如果可以出一個自傳的話,名字想叫做《I HATE YOU,JOHN YUYI》,就是又愛又恨。有的時候我撐過了(困難),很棒,為自己加油。但有的時候又會覺得,為什麼我要選擇比較艱辛的一條路來走,就會很恨自己,很想要銷毀這個John Yuyi。

所以我現在有時候會抽離開來,感覺 John Yuyi 和江宥儀,有點像是張惠妹之于阿密特,當然這樣形容是有點高攀的。每一個自信的人背後都是藏著自卑,每一個自卑的人後面也都藏著我不甘心的自信。這就是我愛我的感覺。

由於急於回去趕稿的原因,採訪結束後我就匆匆告別了小江。返程的車上,我回顧起這次訪談的細節,發覺小江是我迄今為止遇到過最“不擅長”訪談的採訪對象。她沒有那些可以反復套用的官方話術,也不曾展現出極具邏輯性的對答如流。生澀且真誠,是我最直觀的感受,相對於言語的表達,這種情感上的交流無疑是更加動人的。

不過想到這裡我又對自己最初的判斷產生了懷疑。這個出現在鏡頭裡,積極配合我們訪問的女孩到底是在那個社交媒體上展現正面形象的 John Yuyi,還是那個內在對世界充滿思考的江宥儀?我無法確定,不過或許會對自我感受產生懷疑的我也患上了社交網路綜合征。

這是個不好不壞的時代,社交網路像一股巨大的洪流席捲著每一個人,你受益與此,也受困於此。但是不管怎樣,你都無法脫離它,或許最好的解決方法就是——

做你喜歡的。

特別感謝:Gallery Vacancy

地址:烏魯木齊中路19弄2號

END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