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體育競技»正文

球哥在俄羅斯1:轟轟烈烈的世界盃,冷冷清清的莫斯科

沒有張燈結綵, 沒有隨處可見的宣傳海報, 沒有密密麻麻的周邊商品銷售點, 沒有笑容可掬的志願者, 沒有各種膚色蜂擁而至的球迷。 距離世界盃開幕只有72個小時不到的時間了, 俄羅斯世界盃留給球哥的初印象, 就是如此的平淡如水。 出發前想像的各種有關世界盃開幕式開始前應有的轟轟烈烈, 最終沒有一個出現。

球哥和媒體小夥伴們預定的飛往俄羅斯的航班, 是在北京起飛, 出發的時間是11日的淩晨5點50, 傳說中民航中的戰鬥機, 俄羅斯航空的飛機。 按照原計劃, 是打算坐夜班飛機前往北京,

然後直接在機場轉飛莫斯科。 不過, 考慮到廣州最近的天氣太不靠譜, 加上還要在北京與大部隊會和, 決定還是提前一天到北京。

一切順利, 飛機准點, 抵達北京機場的時候, 才是中午的12點, 這也造成了一個困擾, 從這個時候到淩晨集合的時間2點半, 有半天的時間, 如何消磨是個問題, 又不好意思在機場當個癡漢, 最後實在是沒轍, 跟同行的足球報同仁們, 一起到天安門和國家博物館溜達了一圈。 在出發之前接收下教育, 也有助於接下來的報導嘛。

連續的飛行, 加上受教育實在疲勞, 有點頂不住, 感覺如果不睡覺的話, 可能第二天會出現在北京的社會新聞中, 只好在吃完晚飯後回到機場, 找了個小酒店開房休息。 這酒店的環境怎麼說呢,

就是90年代初火車站招待所的感覺, 陰森的燈光, 濕漉漉的地面, 沒有通風口的房間, 還有2分鐘一次從旁邊呼嘯而過的飛機。 就是在這樣惡劣的條件下, 挺到了淩晨。 之後坐著一輛晃晃悠悠的小巴車, 殺向機場, 有意思的是, 同車的乘客, 也是前往莫斯科採訪的媒體, 一個做時尚的垂直媒體。

世界盃是個大IP, 除了體育之外, 各個行業的跨界, 也是主流, 這次報導團的成員就有娛樂的、美食的、旅遊的, 反而體育領域的不多, 某種角度是上說, 這種碰撞, 也讓報導更有意思。

在嬉鬧和像微商一樣高呼口號合影後, 球哥和小夥伴們, 終於準備出發了。

飛機准點起飛, 這個時候已經是北京時間淩晨6點, 傳說中的俄航, 不過並沒有想像中坐戰鬥機的感覺,

由於實在太困, 球哥很快就睡了。 經過8個小時的飛行, 在當地時間8點多, 終於到達莫斯科的謝列梅捷沃機場, 飛機著陸那一刻, 全機人員默契的鼓掌, 感謝俄航已經成為全世界乘客的習慣了。

謝列梅捷沃機場並不新, 很破, 不過在這有一個故事, 當初斯諾登從美國跑了後, 先到中國香港, 之後又飛到了俄羅斯, 就來到這個機場。

莫斯科謝列梅捷沃機場世界盃的氣氛並不濃烈, 只有寥寥幾塊牌子有世界盃元素。 為數不多的幾個電子屏上, 打出了世界盃的海報。 此行球哥我專門拿了FAN ID過關, 大批量的球迷都沒到達, 當地海關對fan id的檢驗也還不熟, 過關要浪費很多時間。 還有一點要注意的是, 如果同時辦理簽證和FAN ID的話,

反而有點麻煩, 海關會問你為何同時辦理兩個, 而且要浪費更多的時間, 他們估計不懂得中國人兩手準備這個道理吧。

出了機場, 坐上了的當地接待給媒體報導團準備的大巴, 上車後, 接待的小哥專門提醒了一句, 俄羅斯司機開車很猛, 一定要小心。 戰鬥的民族果然名不虛傳, 在公路上體驗了下賽車的感覺。

當然了, 如果非說要世界盃對莫斯科的改變的話, 那就是這個城市的安保因為世界盃變得更加嚴格了, 從機場進城的道路上, 沿途隨處可見荷槍實彈檢查的員警, 媒體大巴也有幸被檢查了一下。

由於同行還有其他領域的媒體的同行, 我們沒有住FIFA媒體酒店, 而是入駐了球迷的官方接待酒店。

這個酒店有點歷史了, 原來是為80年奧運會而建的, 也正是因為這次頗有爭議的奧運會而變得具有神奇色彩。 奧運村很大。 5幢火柴匣那樣的白色高層大樓, 5幢大樓, 象徵著奧運會的五環。 這5幢大樓, 是按照希臘字母順序命名的, 即Α阿爾法, Β貝塔, 伽馬, 德爾塔, 伊蒲賽龍。

作為一個當地人稱的4星級酒店, 這個住宿條件吧, 只能說比球哥在機場住的那個“火車站招待所”要好一點了, 看到這個床的時候, 球哥有了坐火車硬臥的感覺。

好了, 今天就到這了, 球哥要倒時差加吃飯了。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