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熱點»正文

二戰時期,德軍與日軍都有大將,他們的權力能差多少?各能指揮多少人?

日本崛起的過程中, 吸收了很多國家的先進經驗, 比如在19世紀末日本軍隊改革時, 陸軍向陸上強國德國學習, 海軍向海上強國英國學習, 都有了極大的發展。 因為師從德國, 所以日本陸軍的軍銜體系與德軍非常像, 德軍將官分為大將、上將、中將、少將四級, 而日軍分為大將、中將、少將三級(日語中大與上的發音很接近, 容易混淆, 所以去除了上將銜)。

在德國陸軍的體系裡, 最高軍銜為元帥, 其次才是大將;而在日本陸軍的體系裡, 最高軍銜為大將, 元帥只是虛位軍銜, 相當於一個榮譽稱號。 那麼問題就來了,

德國大將是第二高的軍銜, 而日本大將是最高軍銜, 他們的權力上是否有差別?又各能指揮多少人?

首先說一說德國大將, 1939年, 赫爾曼·霍特晉升上將, 指揮第15軍;1940年晉升大將, 當時他擔任的是第3坦克集群的司令官。 海因茨·古德里安於1938年晉升上將, 指揮第16摩步軍;1940年晉升大將, 擔任第2坦克集群司令官。 由此可見, 二戰時期的德國陸軍大將一般集中在集團軍司令官這一層級, 能指揮的兵力在10-30萬之間。

而在二戰前期, 德國陸軍大將的權力又有所不同, 庫爾特.馮.哈麥施坦因-埃科特於1934年晉升大將, 當時他的身份是陸軍司令, 指揮著整個德國陸軍。 1938年, 埃科特擔任的是A集團軍群司令(一般由3-5個集團軍組成), 指揮近百萬人作戰。

日本陸軍大將是陸軍的最高軍銜,

享受的是和日本首相同級的待遇, 二戰初期, 日本陸軍大將普遍為陸軍大臣、參謀總長、航空兵總監等高級職位, 最低也是個方面軍的司令官, 指揮幾十萬人作戰。

到了二戰中後期, 日本改變了大將的晉級規則, 使得晉升大將更為容易, 但同時也使得大將間的權力出現了巨大差距。 阿南惟幾晉升大將時, 指揮的是第11軍。 按照軍職, 阿南惟幾與指揮第1軍的筱塚義男是同級。 但若按照軍銜, 阿南惟幾是大將, 筱塚義男只是中將。 由此可見, 當時日本陸軍大將的最低職務已從方面軍司令下降到了軍司令, 指揮的兵力也從幾十萬人下降到了數萬人。

雖然德國與日本都有大將一銜, 但雙方的實際權力有很大區別,

即便二戰中後期兩國大將的權力都出現了下滑, 但德國大將所能指揮的兵力仍然超過日本大將。

延伸閱讀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