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國際新聞»正文

德法英以一起譴責美國是爽了,那伊核協議還有救嗎?

5月8日特朗普正式宣佈單方面退出伊核協議, 自這場零和博弈的發條被擰緊、伊核協議的存廢進入關鍵期, 各利益攸關方動作頻頻。 在伊朗外長紮裡夫5月中旬開展穿梭外交之後, 據以色列《國土報》報導, 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6月6日結束對德、法、英三國的訪問。


內塔尼亞胡訪問德國 來源:AP

此次出訪的核心目的有兩方面:一是遊說三國放棄試圖挽救伊核協議的努力, 二是要求歐洲積極遏制伊朗在敘利亞、葉門等地持續擴張的影響力, 否則難民危機或將愈演愈烈, 也即伊朗形成間接的經濟、軍事方面的雙重掣肘。

三國領導人所表達的意向明確且一致:強調與以方對伊核協定在處理方式上求同存異, 在理念上殊途同歸——更希望通過修訂協議、而非草率“退群”, 實現對伊朗的核能力及軍事的遏制。 此外, 三國領導人均不滿美方遷館耶路撒冷導致加沙衝突, 譴責隆重慶典所帶來的人道主義危機。

內塔尼亞胡在訪問前中後的態度和言論耐人尋味。 出訪前, 他表示“此行目的有兩個, 一是伊朗, 二也是伊朗”。 而在落地前的機艙訪談中, 他對《國土報》記者表示, 無意也無望當即扭轉歐洲三國態度, 但儘管當下未達成共識, 他相信綁在利益繩結兩頭的伊朗和歐洲關係勢必難以承受時日累積的經濟重負。

仔細想來, 內塔尼亞胡的態度多少有點自相矛盾。

無意扭轉歐洲態度, 5月初迄今伊核協議已多次被拿上談判桌, 且進行商討溝通的條件完全充分, 那麼為何專程進行這次“大動作”?此外在歐洲領導人明確內塔尼亞胡訪問目的的條件下, 仍對加沙衝突高調表態, 是否有種顧左右而言他的意味?

結合前兩點, 是否側面反映出本就相對脆弱的歐以外交關係和政治互信遭受到了難以修復的負面影響?此外, 伊朗方面是否受到影響, 又作出怎樣的回應?

為何訪歐?

筆者認為, 各家媒體訴諸筆尖的“推銷反伊立場”只是冰山露在水面上的八分之一。 內塔尼亞胡此次訪歐之行, 一則有個人層面的利益考量, 二則是一場試圖緩和愈加脆弱的歐以關係的“融冰之旅”。

個人層面上, 個人形象的塑造對於受貪腐事件影響的內塔尼亞胡極為重要, 遊說歐洲放棄伊核協定象徵著對本地區安全的維護。 同樣不可忽略的是, 他對於默克爾對歐洲、尤其是德國國內排猶主義所實現的有效管控的讚揚, 象徵著對區域外安全的維護。


內塔尼亞胡 來源:AP

今年2月, 內塔尼亞胡再度受到警方涉嫌貪腐的指控。 然而一項民意調查資料顯示, 在5月8日特朗普退出伊核協議後, 內塔尼亞胡所領導的利庫德集團在議會中佔據36個席位, 攀升至近十年最高點。 如何保留並延續此次政治成果的優勢, 是內塔尼亞胡追求個人形象塑造, 從而帶領利庫德集團維持國內最大黨團、並獲得更多席位的重要考量因素。

事實證明, 相較于對領導人政治生涯污點的關注, 以色列民眾對於國家安全的心理和實際訴求完全占壓倒性優勢。 暴力升級時, 民眾就會投票給右翼政黨。 這也是自2001年迄今, 工黨徹底失去最大執政黨地位這一事實留給政界的歷史教訓。

美國《外交政策》雜誌5月16日發表題為《內塔尼亞胡需要衝突才能生存》(Netanyhu Needs Conflict to Survive)的評論文章。 文章稱, 內塔尼亞胡已經掌握了利用解決危機來提升他的支持率的能力。 有評論認為, 以色列民眾被恐怖主義事件分散注意力, 以致徹底忽略內塔尼亞胡的貪腐案件, 這種想法過於簡單化了。 相反, 內塔尼亞胡的軍事和外交勝利是對他在國內政治中的形象的補充。

內塔尼亞胡出訪的第二點考量是在有所需求的前提下,

彌合因美國遷館耶路撒冷導致隔閡加深的與歐洲關係。 據德國《明鏡》週刊6月3日報導, 北約秘書長斯圖爾滕貝格表示, 如果伊朗對以色列發動襲擊, 北約不會提供任何安全保障。 時間點很巧, 恰在出訪前一天。 如前所述, 安全問題是以色列民眾的心腹之患, 是政界人士贏得議會議席的重要關切。

儘管以色列是中東地區首屈一指的軍事強國, 軍備購買力極強, 且被評估為核門檻國家, 但人口不多, 戰爭衝突仍需外部勢力介入。 內塔尼亞胡是否帶貨去歐洲以收買人心, 我們不得而知, 但苦心勸說歐洲國家參與軍事安全事務, 是他的重要考慮。


北約秘書長斯圖爾滕貝格 來源:AFP

談及隔閡不斷加深的歐以關係, 一方面,歐盟一直對以色列在東耶路撒冷和約旦河西岸擴建猶太人定居點持反對立場,由此引發的抵制運動造成雙方齟齬不斷,分析人士評價雙邊關係為“貌合神離”。意識形態上,新一代歐洲青年不再像老一輩歐洲人那樣背負著對大屠殺的內疚感,他們所目睹的是定居點的擴張、隔離牆的修建以及軍警的強勢地位。反之,以2015年標籤事件為代表的雙邊摩擦對以色列經濟造成了嚴重影響。

另一方面,自2015年來歐洲有增無減的反猶活動也嚴重制約了歐以關係的發展。難民潮導致歐洲排猶現象日趨嚴重,而以色列方面認為本國肩負著為全世界猶太人提供安全庇護的道德責任。法國連續兩年成為猶太人移民以色列的最大來源國。對此,法國總理瓦爾斯曾公開表示不滿。

伊核協議何去何從?

6月4日是內塔尼亞胡出訪首日,恰逢伊朗伊斯蘭革命政治和精神領袖伊瑪目霍梅尼逝世29周年紀念日。當日,哈梅內伊宣佈命令,要求在伊核協議框架下,伊朗原子能組織立即提高鈾濃縮能力,以達到19萬“分離功單位”。如再有其他國家退出伊核協議,那麼伊朗將重新回到核武器開發上。


哈梅內伊 來源:REUTERS

分析人士認為,正值伊核協議存廢的關鍵時刻,哈梅內伊的命令反映出伊朗國內強硬保守派在面臨外部重重壓力之下不斷反彈的趨勢,而以現任總統魯哈尼為代表的溫和保守派的影響力正在下降,包括伊朗外長紮伊夫所開展的穿梭外交迄今為止成果有限。貨幣貶值和失業率攀升勢必引得國內民眾對於國家領袖治理能力的質疑。

伊朗國內對伊核協議的前景日趨悲觀,對歐洲的不信任感也越來越強。經濟方面,對伊投資的歐洲企業迫於在美國和伊朗只能二選一進行交易的局勢下,紛紛撤出伊朗市場,為伊朗民眾對於經濟蓬勃發展的前景蒙上了一層迷霧。

協議問題上,6月4日當天,默克爾表示對伊核協議的修訂將在核能力和軍事的限制框架下進行,同樣觸碰了伊朗最高領導人哈梅內伊在5月25日提出的七個條件之一:歐洲三國領導人必須承諾避免提及伊朗在該地區的導彈計畫和軍事存在。

眼下看來,所謂多邊主義重要成果的伊核協議面臨重重困境之際,沒有一方站出來向伊朗提供真正的實質性幫助。正如默克爾2017年初對地區局勢的表態:“歐盟與美國的關係沒有永恆的保障,歐洲正面臨數十年來最大的挑戰,要依賴其他國家來解決自己的問題是太天真了。歐洲需自強。”哈梅內伊宣佈命令表明國家最高領袖已經意識到問題的本質和解決問題的唯一路徑,方向不偏不倚,但或許伊朗還有更長的路要走。

參考資料:

1.艾仁貴《貌合神離的以色列與歐盟》

2.https://sputniknews.com/analysis/201806061065137179-israel-europe-netanyahu-visit-relations/

3.https://sputniknews.com/middleeast/201806031065050305-nato-wont-help-israel-attack-by-iran/

4.http://news.ifeng.com/a/20180606/58591710_0.shtml

5.http://www.bjnews.com.cn/opinion/2018/06/06/489921.html

6.http://foreignpolicy.com/2018/05/16/netanyahu-needs-conflict-to-survive/

今日主筆 \ 劉紫菡

該內容為騰訊獨家合作內容,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一方面,歐盟一直對以色列在東耶路撒冷和約旦河西岸擴建猶太人定居點持反對立場,由此引發的抵制運動造成雙方齟齬不斷,分析人士評價雙邊關係為“貌合神離”。意識形態上,新一代歐洲青年不再像老一輩歐洲人那樣背負著對大屠殺的內疚感,他們所目睹的是定居點的擴張、隔離牆的修建以及軍警的強勢地位。反之,以2015年標籤事件為代表的雙邊摩擦對以色列經濟造成了嚴重影響。

另一方面,自2015年來歐洲有增無減的反猶活動也嚴重制約了歐以關係的發展。難民潮導致歐洲排猶現象日趨嚴重,而以色列方面認為本國肩負著為全世界猶太人提供安全庇護的道德責任。法國連續兩年成為猶太人移民以色列的最大來源國。對此,法國總理瓦爾斯曾公開表示不滿。

伊核協議何去何從?

6月4日是內塔尼亞胡出訪首日,恰逢伊朗伊斯蘭革命政治和精神領袖伊瑪目霍梅尼逝世29周年紀念日。當日,哈梅內伊宣佈命令,要求在伊核協議框架下,伊朗原子能組織立即提高鈾濃縮能力,以達到19萬“分離功單位”。如再有其他國家退出伊核協議,那麼伊朗將重新回到核武器開發上。


哈梅內伊 來源:REUTERS

分析人士認為,正值伊核協議存廢的關鍵時刻,哈梅內伊的命令反映出伊朗國內強硬保守派在面臨外部重重壓力之下不斷反彈的趨勢,而以現任總統魯哈尼為代表的溫和保守派的影響力正在下降,包括伊朗外長紮伊夫所開展的穿梭外交迄今為止成果有限。貨幣貶值和失業率攀升勢必引得國內民眾對於國家領袖治理能力的質疑。

伊朗國內對伊核協議的前景日趨悲觀,對歐洲的不信任感也越來越強。經濟方面,對伊投資的歐洲企業迫於在美國和伊朗只能二選一進行交易的局勢下,紛紛撤出伊朗市場,為伊朗民眾對於經濟蓬勃發展的前景蒙上了一層迷霧。

協議問題上,6月4日當天,默克爾表示對伊核協議的修訂將在核能力和軍事的限制框架下進行,同樣觸碰了伊朗最高領導人哈梅內伊在5月25日提出的七個條件之一:歐洲三國領導人必須承諾避免提及伊朗在該地區的導彈計畫和軍事存在。

眼下看來,所謂多邊主義重要成果的伊核協議面臨重重困境之際,沒有一方站出來向伊朗提供真正的實質性幫助。正如默克爾2017年初對地區局勢的表態:“歐盟與美國的關係沒有永恆的保障,歐洲正面臨數十年來最大的挑戰,要依賴其他國家來解決自己的問題是太天真了。歐洲需自強。”哈梅內伊宣佈命令表明國家最高領袖已經意識到問題的本質和解決問題的唯一路徑,方向不偏不倚,但或許伊朗還有更長的路要走。

參考資料:

1.艾仁貴《貌合神離的以色列與歐盟》

2.https://sputniknews.com/analysis/201806061065137179-israel-europe-netanyahu-visit-relations/

3.https://sputniknews.com/middleeast/201806031065050305-nato-wont-help-israel-attack-by-iran/

4.http://news.ifeng.com/a/20180606/58591710_0.shtml

5.http://www.bjnews.com.cn/opinion/2018/06/06/489921.html

6.http://foreignpolicy.com/2018/05/16/netanyahu-needs-conflict-to-survive/

今日主筆 \ 劉紫菡

該內容為騰訊獨家合作內容,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