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時尚»正文

大明有兩個都城,崇禎為何寧願上吊卻不願去南京?

崇禎即位後接手了一個令人頭疼的爛攤子:明末正值小冰河時期, 不是大旱就是蝗災;東林黨和閹黨鬥的不可開交, 朝廷烏煙瘴氣;後金在遼東日益壯大, 不時南下叩關擄掠。 崇禎苦苦支撐十七年後, 在煤山自縊。

大明真的無藥可救了嗎?崇禎自縊後, 南明勢力先後自立了隆武、紹武、永曆三個小政權, 在不斷內耗的情況下仍然苦撐了二十多年, 李定國還一度打到了湖南。 可見在當時形勢下, 遷都絕對是一個明智的選擇, 那為何崇禎不願去南京呢?

後世喜歡用“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來解釋, 一個國家固然應該有氣節,

但是在生死存亡的時刻, 堅持這樣的氣節真的合適嗎?

崇禎不是沒有動過遷都的念頭。 李自成在西安自立後, 起義軍從山西攻向北京城, 大明岌岌可危。 崇禎深知遷都求存是良策, 但是所謂的氣節讓他拉不下臉來, 他寄希望于大臣們可以勸他遷都, 這樣就可以順水推舟南遷, 還不用承擔喪國失地的駡名。

崇禎的算盤打得挺好, 但大臣們的小算盤同樣打的劈啪響:大明眼看就不行了, 這些年當官攢了不少家當, 看那李自成也像是個做大事的, 還不如直接降了, 還能掙個從龍之功呢, 讓朱由檢哪涼快哪呆著去吧。

這是大多數大臣們的想法, 當然也有少數人還是有良知的, 大臣李明睿就是其中一個。

在城破前三個月, 李明睿力勸崇禎遷都, 但是絕大多數人都不同意, 甚至讓皇帝留守北京, 太子南下監國。

崇禎生性刻薄多疑, 早已失了人心, 盧象升、薛國觀就是前車之鑒, 大臣們都不願為崇禎背黑鍋, 死要面子的崇禎只好下旨勤王。

可惜, 勤王大軍還沒到, 就傳來山西總兵周遇吉就戰死甯武關的消息。 李自成大軍兵臨城下, 國丈周奎果斷把三個親外孫獻給闖軍, 斷送了大明復興的最後一絲希望。

李自成進京後, 對屈膝投降的大臣們拷銀助餉, 君臣不和, 相互猜疑, 最終都沒有好下場。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