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體育競技»正文

用人工智慧作弊?圍棋終於要面對國際象棋曾遇到的難題了


人工智慧已經佔據了當代圍棋技藝的最高峰

在2016年以前, 人類發明的知名棋類遊戲中, 只有圍棋未曾被人工智慧攻克, 人類棋手仍把持著黑白紋枰的絕對高峰。

圍棋的方形棋盤有361個點, 每個位點可能出現三種狀態:黑棋、白棋或空格。 通常認為, 圍棋在對局進程的大部分時間裡, 邏輯性弱於象棋、將棋或國際象棋, 除非遇到局部的死活題或者某些“一本道”(圍棋術語, 意即只有一條正確路徑, 其餘皆為錯誤)的情況, 才是邏輯過程。 然而, 圍棋的變化非常複雜, 尤其是置之死地而後生的“撲”、生閉環的“劫”、貌生實死的“征子”和滄海桑田的“轉換”將棋局的複雜度提升了若干數量級。

特別是“劫爭”, 可謂是牽一髮而動全身, 看似是局部的問題, 其實關係到全域。 這僅僅是圍棋複雜性的表現之一。

更難的是圍棋的形勢判斷, 涉及到“虛”的地方, “厚薄”的判斷是非常玄的。 人類高手尚未掌握其中規律, 各有各的見解, 面對同樣的局面, 幾位頂尖高手的判斷可能截然相反。 因此, 根本無法把人類的理解轉換成數學表達編入電腦程式, 也無法驗證其運算結果是否為正解。


AlphaGo的出現改變了圍棋發展的進程

在AlphaGo出現之前, 優秀的電腦圍棋程式比人類頂尖高手弱4-6個子, ——如果作一個形象的比喻, 相當於馬龍、張繼科與某縣小學生乒乓球比賽冠軍的差距。

使用電腦圍棋程式無法在職業比賽中起到幫襯作用, 甚至連業餘比賽都沒太大用武之地。 當時的圍棋界看著象棋和國際象棋界出現的疑似使用電腦或手機軟體作弊的事件, 抱著一種事不關己的超然態度, 心想:這裡我們還遠著呢。 以當時的估計, 電腦圍棋要想戰勝人類圍棋, 還需要10-20年的時間。

哪知道2015年末, 圍棋的人工智慧時代突然到來。 AlphaGo的出現震撼了圍棋界, 完勝李世石就意味著可以完勝當代任何一位職業棋手。 人類一流高手的棋力固然也有高有低, 卻不存在數量級的差別, 都是微小的差距, 以電腦科學的角度衡量, 屬於同一層次的問題, 解決了一個, 就代表著解決了所有。

2016年3月的人機大戰結束後, 便有棋界人士提出,

是否要考慮一下使用人工智慧在圍棋比賽中可能作弊的風險。 不過這並沒有立刻引起重視, 原因大致有:其一, 圍棋自古被稱為“君子手談”, 不管是不是所有棋手都很“君子”, 至少普遍的認識是職業棋手都很重名節, 不會作弊, 相信棋手們的節操;其二, AlphaGo還只是獨一家, 別無分號, 其他軟體棋力不夠;其三, 根據Nature的論文, 要運行AlphaGo這個水準的人工智慧, 使之達到職業一流水準, 必須採用高性能計算平臺, 除了那些大的IT企業和專業性團隊, 普通個人是不具備條件的, 連棋院自己想弄一個平臺都無法負擔。


圍棋人工智慧在兩年內由分散式平臺簡化至個人電腦, 每個人都能擁有自己的九段助手

然而, 電腦科學與技術的發展是日新月異的,

人工智慧領域更是蓬勃發展。 DeepMind提出的理論隨著兩篇重要論文的發表而被業界普遍接受並效仿, 多款可以運行在個人電腦上的圍棋人工智慧程式開發完成。 尤其以開源的Leela最受歡迎, 也更“接地氣”, 最新的Leela Zero採用不斷升級更新的方式, 步步前行, 遲早有一天會達到AlphaGo Zero的水準, 因為其演算法就是源自AlphaGo Zero。

在Leela Zero“平民化”的前幾個月, 只有一些圍棋愛好者對此感興趣, 並付出了很多實際努力為之貢獻“計算力”, 直至2018年3月, 可以確認Leela Zero已經能夠達到職業一流(或以上)的水準。 換句話說, 如果你的個人電腦配置夠好, 比如顯卡採用GTX 1080Ti, 那麼等於隨時有一個“狀態保持在最佳的柯潔”級的棋手住在你的電腦裡, 幫你出謀劃策,

分析棋局。

這時候, 兩年前就被提出來的“使用圍棋人工智慧在對弈時作弊”的問題就很現實了。


現在棋手比賽前都要交手機

其實早在去年下半年, 因為人工智慧“絕藝”已經參與到了圍棋講解的過程中, 所以棋界已經基本取消了比賽的午休用餐, 即便個別比賽保留用餐時間, 也必須在規定的房間內集中用餐, 然後迅速回歸比賽場, 繼續比賽。 另外, 比賽開始前, 所有棋手都要把手機放在規定的地點, 不得隨身攜帶。

但即便如此, 還是會有一些漏洞可鑽。 在今年早些時的一個業餘比賽裡, 就有業餘好手被懷疑使用Leela Zero作弊, 當然, 這件事還沒有最終定論, 因為沒有找到現場的證據, 只是事後分析棋局與Leela Zero的吻合程度而推理的高度“疑似”。 業餘棋手還需要隨身帶一個攝像頭拍攝棋盤,由場外人員操作電腦,然後通過隱蔽的無線耳機讓對局者接收到指導語音。

職業高手的比賽可能更簡單,因為不需要棋手自己帶拍攝棋盤的裝置,網路平臺上就有直播棋譜。場外能夠隨時看到對局進程,只需要在職業棋手的耳朵內藏一個接收設備就可以了,至於信號中繼裝置,有一百種方法帶進場內,防不勝防,比如做成一個鑰匙扣,難道賽場都是熟人,還能不讓人家帶鑰匙扣進場嗎?甚至可以做成一個腳環,套在足踝上,進賽場前誰還會撩棋手的褲腳查看呢?或者乾脆做在套層水杯的底座裡,等等。


接聽場外説明指令,這並不是不可能的

有人建議能否在賽場周圍設置遮罩信號,這恐怕沒有那麼容易操作,需要棋院的真心推動和嚴格執行。而且直播記譜人員也需要使用無線網路,場內裁判和其他工作人員也會使用手機和網路,不是揮揮手就能全禁的。

面棋尚且如此,網路對弈就更是難說了。國外數月前就有圍棋比賽疑似出現人工智慧輔助的事件。最近,某網路對弈平臺也出現了多次職業棋手被疑使用Leela Zero下棋的情況,其中有一名甚至是知名的九段高手。之所以說是“疑似”,因為同樣是沒抓到“實錘”,只能通過資料分析得到一個推理。

其實如果不說職業高手,在網路對弈平臺上,早兩年就有業餘愛好者使用人工智慧或“人機結合”下棋了,可以輕鬆達到該平臺設定的最高段位。現在,如果用得好一點,手持“人工智慧的尚方寶劍”,業餘1級的棋手也能劍斬柯潔、樸廷桓。網棋比賽實質上已不能夠成立了。


到底是與人下棋,還是與機器下棋,有時候並不容易分辨

需要說明的是,前文提到的“知名的九段高手”被懷疑使用人工智慧在網上下棋,這些對局只是網上練習,並非任何正式比賽,所以當成嘗試也是可以的,沒有規定職業高手就不能閑來玩一玩人工智慧。網路平臺表示,棋手有確保每一盤棋均為“本人獨立完成”的義務,這就是說說而已,從未真正被嚴格衡量過。例如,陳耀燁以前就有個ID,他的前女友偶爾會拿來下棋,輸了不少,陳耀燁為此很不高興,這自然不是“本人獨立完成”。

我們要說的不是這個具體的事,而是由此引發的思考。職業棋戰越來越“金貴”,世界大賽尤其名利雙收,未來只要棋手在耳中放入一個微型耳機,就能隨時得到場外人工智慧的幫助,重現電影007中的情節不是夢。怎麼辦?

防於未生,這既是比賽主辦方的責任,也是對棋手的保護和關心。具體的措施該拿出來了。

業餘棋手還需要隨身帶一個攝像頭拍攝棋盤,由場外人員操作電腦,然後通過隱蔽的無線耳機讓對局者接收到指導語音。

職業高手的比賽可能更簡單,因為不需要棋手自己帶拍攝棋盤的裝置,網路平臺上就有直播棋譜。場外能夠隨時看到對局進程,只需要在職業棋手的耳朵內藏一個接收設備就可以了,至於信號中繼裝置,有一百種方法帶進場內,防不勝防,比如做成一個鑰匙扣,難道賽場都是熟人,還能不讓人家帶鑰匙扣進場嗎?甚至可以做成一個腳環,套在足踝上,進賽場前誰還會撩棋手的褲腳查看呢?或者乾脆做在套層水杯的底座裡,等等。


接聽場外説明指令,這並不是不可能的

有人建議能否在賽場周圍設置遮罩信號,這恐怕沒有那麼容易操作,需要棋院的真心推動和嚴格執行。而且直播記譜人員也需要使用無線網路,場內裁判和其他工作人員也會使用手機和網路,不是揮揮手就能全禁的。

面棋尚且如此,網路對弈就更是難說了。國外數月前就有圍棋比賽疑似出現人工智慧輔助的事件。最近,某網路對弈平臺也出現了多次職業棋手被疑使用Leela Zero下棋的情況,其中有一名甚至是知名的九段高手。之所以說是“疑似”,因為同樣是沒抓到“實錘”,只能通過資料分析得到一個推理。

其實如果不說職業高手,在網路對弈平臺上,早兩年就有業餘愛好者使用人工智慧或“人機結合”下棋了,可以輕鬆達到該平臺設定的最高段位。現在,如果用得好一點,手持“人工智慧的尚方寶劍”,業餘1級的棋手也能劍斬柯潔、樸廷桓。網棋比賽實質上已不能夠成立了。


到底是與人下棋,還是與機器下棋,有時候並不容易分辨

需要說明的是,前文提到的“知名的九段高手”被懷疑使用人工智慧在網上下棋,這些對局只是網上練習,並非任何正式比賽,所以當成嘗試也是可以的,沒有規定職業高手就不能閑來玩一玩人工智慧。網路平臺表示,棋手有確保每一盤棋均為“本人獨立完成”的義務,這就是說說而已,從未真正被嚴格衡量過。例如,陳耀燁以前就有個ID,他的前女友偶爾會拿來下棋,輸了不少,陳耀燁為此很不高興,這自然不是“本人獨立完成”。

我們要說的不是這個具體的事,而是由此引發的思考。職業棋戰越來越“金貴”,世界大賽尤其名利雙收,未來只要棋手在耳中放入一個微型耳機,就能隨時得到場外人工智慧的幫助,重現電影007中的情節不是夢。怎麼辦?

防於未生,這既是比賽主辦方的責任,也是對棋手的保護和關心。具體的措施該拿出來了。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