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熱點»正文

不同時代的結婚照:媽媽穿婚紗的照片太驚豔

改革開放40年來, 河南發生天翻地覆的變化, 每個家庭、每個人的生活都不例外。 每對新人結婚時的照片, 在不同的時代也被打上了不一樣的烙印。

騰訊大豫網向廣大網友徵集了不同年代的婚紗照。 幾十年來婚紗照的變化, 也折射出人們生活水準的提高和消費觀念的轉變, 成為社會發展具體而細微的縮影。

50年代:

網友@tian527鄭商:

我的爸爸、媽媽今年八十多了, 爸爸是錦州人, 大學畢業分配到鄭州, 媽媽是無錫人, 單位遷至新鄉市, 經爸爸的同學介紹相識。 爸爸對我媽一見鍾情, 相識不久, 我媽應邀來到鄭州,

愛美的媽媽看到著名的豔芳照相館就想進去照張相, 不料機智的爸爸在攝影師按下快門時搶先坐在了媽媽旁邊, 媽媽驚異地瞪大眼睛。 就有了我們現在看到的這張照片。

在那個年代, 有了這樣的照片就算是在一起了, 後來真的相知、相愛, 第二次走進了豔芳照相館, 拍下了真正的結婚照。

在結婚50年時, 一雙兒女帶爸媽拍了金婚照。

網友@Beauty Remains:

這張照片是我姥姥姥爺的結婚照, 在當時的上海遷京國泰照相館照的。 姥姥是典型的東北女人, 性格大大咧咧, 愛唱愛跳, 愛說愛笑;姥爺是典型的南方人, 性格內向, 不愛說話, 做的一手好菜。 姥爺年輕的時候很帥氣, 當年工作的時候還被評為中將國家機關的先進個人, 接受過朱德老總的表彰。

姥爺很愛姥姥, 倆人一起走過了金婚。

網友@西彥:

這張照片是老爸老媽1972年9月底回老家旅遊結婚的時候在上海拍的, 當時父親在山東萊陽當兵, 母親是國棉三廠的工人。 四十多年過去了, 父母依然恩愛如初。

網友@佚名:

背靠背住著兩家世交老人, 雙方老人給我們做了紅娘, 交往六年, 我做了新娘。 我從山西來到河南, 1977年農曆八月十六是我們的結婚日, 為了不張揚, 公公在機關食堂要了幾個菜, 端回家, 兩家人吃了頓便飯, 就算是舉行結婚慶典了。

網友@張均濤:

我和老婆剛新婚時就外出旅遊, 希望帶著她走遍山山水水。 40年來, 對於讓她幸福的承諾我覺得自己做到啦!

80年代

網友@..:

這是有著35年歷史的老照片, 我的父母于1982年1月1日結婚。

爸爸媽媽是青梅竹馬, 5歲就認識了彼此, 經過20年同學—朋友—戀人的角色轉換, 最終修成正果。 自始至今他們都認為對方是上天賜給的人生中最美的禮物。

網友@潕鈳取玳:

父母于1982年在河北唐山拍的婚紗照, 當年父親在河北省建築公司工作, 參與了唐山大地震之後的恢復建設。

網友@佚名

我和老伴當年是下鄉知青, 共同招工在一個單位工作, 相處5年, 1981年2月我們結婚了。 35年風風雨雨, 溝溝坎坎, 相親相愛, 平平凡凡, 牽手同行, 雖然沒有鑽戒、沒有送過玫瑰花、沒有說過“我愛你”, 但最珍貴的浪漫莫過於執子之手, 與之偕老。

網友@李曉燕

這是我父母年輕時唯一的一張合照, 聽我媽說那時候家裡太窮了, 根本拍不起結婚照,

這個還是在86年生下我姐姐的時候在部隊大院裡拍的, 他們一直珍藏至今。 爸爸經歷了對越自衛反擊戰, 後又經歷了老山戰爭, 膝蓋上的彈痕記錄了累累戰功, 滿滿的軍功章象徵著無上的榮耀也記錄了和媽媽真摯的感情。 那個年代沒有談情說愛, 沒有電話, 沒有WiFi, 有的只是對戰場上丈夫的擔心和漫長的等待。 如今父母都已年過六十, 每天堅持運動, 含飴弄孫, 有時候不經意間看見走在前面的父母略微彎曲的身板相互拉著手一步一步, 小小舉動竟也讓我感動的說不上話來。 我想這大抵就是現世安穩, 歲月靜好吧。

網友@紫色薔薇:

這是父母上世紀八十年代的婚紗照, 當時的手工染色技術剛剛流行, 掃描下來的婚紗照放大後還能看到手工染色的痕跡。

90年代:

網友@十九:

1992年拍的, 300塊錢。 媽都在鐵路工作, 我媽那時候是全公司出名的美女, 我爸不是本地人, 大學畢業後來這裡工作, 特別有才 當時結婚的時候就去拍了。 拍了幾十張, 現在都丟了。

網友@梅姐:

2008年拍的結婚照, 當時在鄭州一家很知名的影樓拍的, 花了3000多, 10年前3000多塊也是一筆不小的數字了。

網友@小張 的婚紗照

2010年以後, 年輕人拍婚紗照開始追求個性, 早些年的“套路”已經不再受到追捧。 不穿婚紗的“婚紗照”也成了一種特色。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