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熱點»正文

長沙潮男拍攝滑板青年:曾有人靠滑板去西藏

編者按:

在三月, 我們認識了五位元女性攝影師, 她們如花般綻放, 似人間的四月, 她們的故事不盡相同, 卻一樣用相機講述著自己的生活。 這個月我們還將結識四位男性攝影師, 在他們的鏡頭裡, 故事又是怎樣的呢?


張盛, 91年生, 山西人;核視覺攝影師

張盛紮著一頭髒辮, 穿著大T, 走起路來, 一副吊兒郎當的樣子。 他玩滑板, 愛嘻哈音樂, 手臂上卻文著八卦、易經和海爾兄弟。 他說八卦易經代表中國風水文化, 是民族化的東西, 海爾兄弟是小時候看的動畫片, 沒有太多原因就文上了。 這種戲劇性的反差, 像極了他拍過的滑手,

刷街時, 他們是街頭潮男, 是不怕死的“小混混”, 其他時間, 他們又各自擁有不同的身份......

極限很酷, 更酷的是一種生活態度

在長沙河西, 有一家很酷的店, 一樓滑板, 二樓文身。 三不五時, 一群志同道合的年輕人就聚集這裡, 踩著滑板, 溜去長沙的大街小巷, 在城市自由穿梭, 享受速度帶來的快感。 攝影師張盛便是其中之一。

大學時, 張盛開始玩滑板, 畢業後, 做起攝影師。 出於職業敏感, 大家玩滑板時, 他總會拍一些好玩的照片。 因為自己也玩, 拍攝時, 更瞭解起跳和落地哪個點拍出的照片效果更佳。 為了讓照片展現高超的滑板技巧, 他喜歡從低角度去拍, 這樣就常被對面過來的滑手撞倒或擦傷。

滑板拍攝不像其他,

作為一項極限運動, 它是一個自由、隨性的過程, 沒法擺拍, 只能在運動狀態下抓拍, 不管是拍攝者還是滑手, 都冒著受傷的風險。 “拍攝的時候, 大家需要相互信任。 哪個地方跳得最高、跳得好看, 都要提前溝通, 最後就抓拍那一下”。

為了完成高難度的招式, 有時, 一個動作, 滑手們做十幾次, 甚至三四十次才能做好。 很多時候滑手體力不支, 動作很難做到位, 最後張盛也拍不成。 也有滑手在做動作時受傷, 曾有個夥伴, 因速度掌握不當, 從空中摔到地上, 肩膀脫臼, 在家休息了一個月。

滑手冒著摔胳膊斷腿的風險玩滑板, 作為攝影師, 張盛也同樣冒著危險拍照。 問起堅持的原因, 張盛說年輕人比較躁動, 喜歡刺激, 越是做不成就越有挑戰性。

於是無數個下班的晚上, 他約上朋友來店裡, 一番招呼後, 一夥人拿著滑板出去刷街, 去西湖公園、梅西湖溜上半個小時, 出出汗, 聽聽音樂。 朋友玩得溜時, 他就順手拍下來。

滑板店有五六個人, 下班後一起玩滑板的有二三十人。 大家聚在一起, PK招式, 相互學習。 張盛拍的滑手中, 不同職業的人都有, 設計師、說唱歌手、老師、公司職員.....在他的印象裡, 就有一位小學體育老師, 看上去瘦瘦弱弱、老老實實, 下班後玩起滑板, 還挺像回事, 也更有男人味。 有一次刷街時, 碰上自己的學生, 學生們都驚訝了, 說原來老師還玩滑板, 覺得很酷。

“在以前, 大家會覺得玩滑板的都是小混混, 現在不一樣了, 你看, 老師們也玩極限"。 對於固有的偏見,

張盛不太在意, "就像滑板店二樓的紋身師, 玩滑板, 搞文身, 但人家也會做設計, 甚至是修手機電器, 特長多, 也很有自己的想法”。

在河西一起玩滑板的人, 大都是90後, 有人用滑板培訓掙錢, 也有人花一個月時間, 靠著滑板去西藏。 極限運動, 從來沒有設限。 在這裡, 大家享受生活, 也享受自己喜歡的東西, 開心至上。

但作為街頭潮流文化的一種, 滑板也好, 嘻哈也罷, 不可避免的, 都有過一段時間熱潮。 對於這種潮流的追逐, 張盛認為, 潮流沒有標準, 不要刻意模仿別人, “玩極限很酷, 更酷的是一種生活態度”。

(《食指派》第126期 統籌/曾力力 策劃/楊抒懷 攝影/張盛 編輯/李倩 騰訊·大湘網新聞中心出品 投稿郵箱:[email protected]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