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熱點»正文

別樣婚俗 吃了龍饃攀鳳翔 吃了虎饃成了王

在商洛市洛南縣, 結婚最少不了的彩禮不是汽車洋房, 而是象徵著幸福、和諧的手工花饃。 “有花饃就有喜事, 有喜事必有花饃”。 在當地男女青年結婚時, 新郎家要給新娘家蒸“上頭糕”花饃, “上頭糕”花饃最多的是喜鵲、燕子、鴛鴦。 待新娘出門時, 媽媽要將“上頭糕”的根部切下一塊, 讓新娘帶走, 這樣做意味著女兒從此在婆家紮根了。

新娘結婚三天后要回門, 回門時娘家人會做棗花饃, 饃的數量和花樣代表了娘家人對女兒的疼愛。 回門的那幾天, 娘家裡所有婦女一齊上陣, 和麵、發酵、揉面、捏花, 要製作十二生肖花饃。

有龍饃、虎饃、牛頭饃、蛇盤兔饃、雞犬饃……“吃了龍饃攀鳳翔, 吃了虎饃成了王”“吃了牛頭不怕虎”“蛇盤兔, 子孫旺”“吃了雞犬饃, 全家都好過”……長輩希望借此來表達對女兒的美好祝福, 希望女兒在夫家日子蒸蒸日上, 兒孫滿堂, 幸福安康。

花饃, 又叫“花饅頭”, 在黃河流域和陝西農村流傳甚廣。 花饃既是觀賞性極強的食品, 又是反映民間風情的藝術品, 它展現了淳樸善良的農家婦女精巧的技藝和藝術想像力, 洛南三要鎮的花饃曾被稱為“指尖的藝術品”。 在三要鎮前河村, 經常能看到有節日花饃、婚嫁花饃、壽誕花饃、喪葬花饃、上樑花饃、喬遷花饃等, 花樣繁多, 是村民們相互饋贈的佳品。

花饃的製作原料簡單, 常以白麵為主, 豆子、大棗、花生為輔料,

製作手法以切、揉、捏、揪、挑、壓、搓、撥、按為主。 做花饃首先要做饃盤, 饃盤一般有兩個饅頭大, 然後將發酵好的麵團用手捏、用剪刀剪, 做出花兒和鳥兒等形狀作為饃頂, 最後放在籠屜上, 蓋鍋後用大火蒸, 待出鍋即成為造型生動的花饃。

現如今, 蒸花饃成了村裡經濟發展的一項支柱產業, 村裡成立了面塑協會, 把掌握花饃製作技巧的村民和有意向學習的村民集中起來, 舉辦花饃技藝培訓班, 聘請花饃藝人傳授傳統的花饃製作技藝, 鼓勵大家在花饃製作上進行創新。 漸漸的花饃走出了農家小院, 走上城市居民餐桌, 也為村民帶來可觀的經濟效益。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