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數碼科技»正文

霍金生前留下終極疑問:人工智慧帶來的是發展 還是毀滅?

3月14日國內媒體援引多家國外媒體報導, 英國著名物理學家史蒂芬霍金在家中去世, 享年76歲。 巧合的是, 霍金去世的今天, 剛好是愛因斯坦的誕辰紀念日。 而霍金出生的日子, 1942年1月8日, 恰好是伽利略逝世300年的紀念日。 霍金作為現代最偉大的物理學家之一, 冥冥中跟兩位物理學家聯繫在了一起。

2017年4月, 全球移動互聯網大會北京站召開, 那天的一個重頭就是斯蒂芬霍金教授對於人工智慧的演講, 那天我也在現場。 霍金在演講中強調, 他認為強大的人工智慧的崛起, 要麼是人類歷史上最好的事, 要麼是最糟的,

對於好壞仍然不能確定。 那麼霍金作為物理學家, 他又為什麼會成為人工智慧威脅論的支持者呢?


霍金晚年

霍金說, 他相信人類大腦和電腦可以達到的計算水準, 沒有本質區別。 但是電腦在理論上可以模仿人類智慧, 並且最終超越人類智慧。 短期內可以預見的是, 人類會擔心聰明的機器將代替人類工作, 甚至是迅速消滅數以百萬計的工作崗位。 但長遠來看, 我們無法確定人類將得到人工智慧的無限幫助, 還是被人工智慧藐視和被邊緣化, 或者很可能被它毀滅。

霍金認為, 人類是漫長生物進化的產物, 人類的進化速度遠遠慢過於人工智慧。 未來, 人工智慧可以發展出自我意志, 一旦這個意志與我們人類相衝突,

脫離了束縛, 它以不斷加速的狀態重新自我設計。

霍金還舉了一個人工智慧滅亡人類的場景。 比如各國軍事前沿正在使用的智慧性自主武器, 同時在擁核國家中一共有14000多件核武器。 這些武器如果失控也會造成災難性後果。 因此霍金建議, 在不確定人工智慧對社會造成的影響之前, 必須做認真的調研, 從而確保人類未來可以掌控人工智慧。


未來戰爭

當然人工智慧現階段發展, 還遠遠沒有達到霍金所擔心的高智慧階段, 即使未來發展到高水準AI, 也未必就會威脅到人類生存。 歷史上任何技術進步都有利和弊兩個維度, 人類並沒有因為發明青黴素、化肥和核武器而毀滅地球。 我們應該對人工智慧保持兩種態度,

一是樂觀, 一是謹慎。 相信人工智慧的前景並不會因為霍金擔心, 就將變得黯淡。

1942年1月8日, 霍金出生於英國牛津, 隨後霍金一家搬到倫敦。 鄰居回憶說, 霍金的頭異于常人的大, 也比別的孩子聰明。 童年時的霍金學業並不突出, 但是好奇心特別重, 熱衷於看透事物的本質, 還喜歡設計複雜的玩具。 1959年, 17歲的霍金進入牛津大學學習物理, 卻喜歡和朋友吃喝玩樂, 這是二戰後英國年輕人的普遍現象, 頂多隨便找個工作混日子。

萬萬沒想到的是, 1962年霍金被確診患上了“盧伽雷氏症”, 會導致終身半身不遂, 只有心肺、大腦還能正常運轉。 1963年, 霍金被醫生“宣判”只有兩年的生命。 這時他遇到了後來的第一任妻子簡懷爾德, 肢體的病痛和愛情的力量激發了霍金,

在這之後他連續在學術上取得了重大成就。


霍金全家福

1974年霍金當選英國皇家學會最年輕會員, 1979年出任盧卡斯講座數學教授。 1985年, 由於接受了氣管手術, 霍金只能依靠帶語音合成器的電腦和人交流。 1988年, 霍金科學巨著《時間簡史》出版, 當時銷量超過1000萬冊。 妻子簡·懷爾德70歲時回憶說, 霍金有時會花上整整一個週末坐在輪椅上, 手肘放在膝蓋, 擺出像羅丹的思想者雕塑那樣的姿勢思考。

過去一些年, 霍金也曾經對很多問題表示過擔心, 有一些語出驚人。 他在美國洛杉磯發表演講時稱, 未來1000年內, 基本可以確定地球會因某場大災難而毀滅, 比如核戰爭或者溫室效應。 在2015年倫敦皇家科學學會的會議上,

霍金就說過:在茫茫宇宙中, 一定存在著其它形式的生命, 或許外星生命正盯著我們看呢。

霍金被稱作“宇宙之王”和“預言家”, 是我們這個時代最偉大的物理學家之一, 他留下的思想遺產和學術成,就會繼續幫助人類探索宇宙的奧秘, 也相信霍金對人工智慧的擔憂不會成真。

我們曾經聊過百度陸奇30年前對人工智慧的預言, 關注微信公眾號“真像大白”, 在本期節目推送底部就能看到這期內容。 你還可以點擊訂閱視頻, 第一時間收看最新節目。 我們下次接著聊。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