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牡丹深受武則天喜愛,乃至成為大唐帝國盛世的象徵

北宋周敦頤在其著名的《愛蓮說》一文中有“自李唐來, 世人盛愛牡丹”, 這一句, 充分說明了牡丹花, 自從唐代開始受到世人的追捧與歌詠。 牡丹在當時成為唐朝時的國花, 也成了大唐帝國繁榮盛世的象徵。

其實早在漢朝時就被名醫張仲景在他的著作《金匱要略方論》中提到牡丹, 只不過那時牡丹品種也是單一的, 只是當作成一味藥物而被記載於書中。

後來的人們所喜歡的花, 不外乎是菊花、梅花、蓮花之類的, 而到了唐朝, 牡丹突然由宮中開始盛放, 受到世人的追捧, 進而飛入尋常百姓家。 著名詩人劉禹錫在《賞牡丹》一詩中誇讚牡丹:“唯有牡丹真國色,

花開時節動京城。 ”

而牡丹具體在唐朝開始盛放, 則是由歷史上著名的女皇武則天發掘並推動的。

根據唐代舒元輿所寫的《牡丹賦》記載, 唐高宗顯慶五年(660年)正月, 唐高宗李治與當時的皇后武則天從東都洛陽出發, 一路到達武則天的老家山西文水縣, 並在文水逗留了一個半月的時間, 正是這次山西之行, 武則天和李治把牡丹帶回了長安宮中。

武則天愛牡丹在當時也是很有名的, 在野史中有記載說大臣們曾經想利用武則天極愛牡丹的這個嗜好, 謊稱上苑牡丹要開花, 引騙武則天到上苑, 以便乘機發動政變的說法。

在《全唐詩》中也記載了一首武則天與牡丹有關的詩:

《催花詩》

明朝游上苑, 火急報春知。

花須連夜發, 莫待曉風吹。

據說武則天成為女皇後, 某一個寒冷的冬天裡, 她在御花園看到臘梅盛開, 突然花興大發, 寫了這首《催花詩》, 命令園丁們用高溫的方法, 讓百花全部盛開。

次日, 百花果然齊放, 唯有牡丹還遲遲未開, 武則天震怒, 命宮人燃炭火燒炙枝梗, 牡丹方才怒開。 然而武則天氣憤不息, 又下令把御花園中幾千株牡丹逐出長安, 移植東都洛陽, 以示懲罰, 洛陽因此成為牡丹之鄉。

武則天之後, 又有兩次從山西移植牡丹到長安的記錄。 比舒元輿晚出生十幾年的段成式所寫的《酉陽雜俎·前集》中記載:唐玄宗開元末年, 當時的郎官裴士淹出使河北一帶, 在經過山西汾陽的一家寺廟,

得到了一株白牡丹, 把它帶回長安, 這株白牡丹成了當時長安的奇觀, 裴粼為此還特地寫了一首詩《裴給事宅看牡丹》。

第二次有明確記載的牡丹移植記錄, 是唐肅宗至德年間, 當時的馬僕射鎮守太原時, 得到了名貴的紅紫二色的牡丹, 並把它移植到了長安。 這種紅紫牡丹在當時還很稀少, 而顯得尤為名貴了。

從以上的記錄來看, 牡丹從唐高宗顯慶五年(660年)入宮, 逐漸開始進入世人視野, 大約過了80年的時間, 白牡丹又進入長安, 再過十幾年的時間, 紅紫牡丹才到的長安。

這樣, 牡丹在經過近100年的時間, 從不為人知的山西老家, 逐漸深入到了大唐的尋常百姓家。 從朝廷, 到達官貴人, 再到官署、驛站、寺廟乃至普通百姓家, 都種植牡丹並觀賞,

牡丹遂成唐朝的國花, 以及大唐盛世的象徵。

與劉禹錫同代稍早些的李肇在著作《唐國史補》一書中說:“京城貴游, 尚牡丹三十餘年矣。 每春暮, 車馬若狂……種以求利, 一本有直數萬者。 ”說明牡丹在李肇寫《唐國史補》的時候, 牡丹已經在京城火爆, 名貴的牡丹, 一株就能值數萬錢。

唐德宗時期的宰相賈耽所寫的《百花譜》一書, 百花之中排名第一的就是牡丹花, 這就是唐朝世人對牡丹的定義與看法。

本文參考文獻:《隋唐簡史》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