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影視»正文

藝術電影不該走向這樣的未來

導 語

二哥之前提過, 面對微信和智慧手機之類的新鮮事物, 如何把它們應用到電影裡頭, 成為當代電影迫切需要吻合現實的一大症狀。 儘管這樣單拎出來, 顯得有些吹毛求疵, 但以這個奇怪的點, 輻射到《路過未來》整部電影, 它的問題, 就暴露無遺了。 聽聽小勺子的真實評價。

與《家在水草豐茂的地方》、《告訴他們, 我乘白鶴去了》、《老驢頭》等幾部前作不同, 李睿珺新片《路過未來》, 雖也把家鄉部分, 定位在甘肅鄉村, 卻將重點場景佈置在了現代化城市——深圳。

影片主角也由他慣用的老人與兒童素人演員, 變為了楊子姍和尹昉,

兩位年輕的職業演員。


《家在水草豐茂的地方》|《告訴他們, 我乘白鶴去了》|《老驢頭》

影片將鏡頭對準來到大城市打拼的年輕人, 聚焦在城市經濟飛速發展之下, 逐漸展露的社會問題, 及其引發外來打工者的生存壓力、迷茫與焦慮。

導演: 李睿珺

主演: 楊子姍 / 尹昉 / 李勤勤 / 王婷 / 娜仁花

類型: 劇情

製片國家/地區中國大陸 / 香港

語言:漢語普通話

上映日期: 2018-05-16(中國大陸)

片長: 127分鐘

第一次從鄉村走向城市, 李睿珺想表達的東西, 很多。

從最開始, 對於大城市的融入傾向, 到中間, 身在異鄉為異客的孤獨之感, 再到最後, 不得不落葉歸根的悲傷情緒。

從底層人民下崗待業, 回鄉無從的艱辛無奈, 到展現網路與資訊時代精神寄託的以微信會友,

再到虛榮攀比、整容成癮的打工妹……

《路過未來》, 顧名思義, 真的就把這些當下中國可用的現實元素, 統統“路過”了個遍。

此外, 影片還涉及了掛號、試藥方面的醫療問題, 買房首付困難的房價問題, 承擔自我溫飽、父母養老、弟妹上學, 打工者進退兩難的家庭問題, 甚至綠洲沙漠化的環境問題, 等等。

社會狀況羅列之廣泛、無意義的細枝末節內容呈現之繁多, 導演又不加以篩選和提煉, 結果實在讓人難以消化。

究其根本, 《路過未來》致力於把那些難的、苦的東西, 表現出來給觀眾看, 其影像是值得悲憫的, 其內核, 卻是空蕩蕩的, 慘。 慘劇, 慘像, 兩眼一抹黑。

用底層人民的生存狀態直白賣慘, 想表達真實的同時, 也完完全全地脫離了藝術。

過於追求社會的現實性、過於追求問題表達, 而放棄了問題下的人之疲態, 以及人與人之間的情感羈絆。

無論何種情況, 影片對於人的描寫都應該是至關重要的。 如果是人物服從故事, 就好比為了製造“缺錢”這一衝突點, 而突兀地讓楊子姍這個角色攢錢買房。

一家人不算富裕地, 在深圳生活了二十幾年都沒有想到買房, 等到全家歸鄉後, 女兒卻孤注一擲, 留在大城市為父母買房, 還是很急迫的狀態, 這就很不合理, 也很莫名其妙

如此堆積下來, 影片所想表達的意義, 也都只能算作架空背景下的一場虛談。

人物動機, 來源於故事走向, 那麼人物的空洞便會使得整個故事無法成立。 影片的白描, 雖然取自真實,

卻也只能算作是實景的片段式重現, 沒有可上升到電影高度的藝術價值。

下崗大潮、買房還貸、負擔家庭、試藥籌錢、身體漸衰……這一切堆砌起來放到瘦弱的楊子姍身上, 就簡而化之地變成那張苦大仇深臉, 幾乎沒什麼表情, 幾乎沒怎麼笑過, 以一副自認倒楣的慘樣, 代表了一類苦情群體。

似乎楊子姍的角色就應該是這樣的:乖乖女, 一本正經, 嚴肅認真, 不苟言笑。

同理, 尹昉的小混混角色就該是吊兒郎當的, 嬉皮笑臉的;整容失敗直至死亡的打工妹, 她就該是虛榮的、聒噪的、遭人厭煩的;李勤勤飾演的四十來歲打工大姐, 就該是傻呵呵的、樸實的、好心眼的……

人物的去靈魂化、人物的木偶化、符號化。 在我看來, 這樣的人物塑造方式是影片的最大敗筆。

或者說, 這樣的人物(據說還有幾萬字的人物小傳), 寫了等同於沒寫。 你給個大致情景, 這裡頭人物應該什麼樣, 觀眾憑靠直覺, 自己也能猜出來大半。

其實呢, 楊子姍的角色雖然悲慘, 但她大可不必一直愁眉苦臉, 她可以笑著面對, 以明快的行動, 同陰暗的現實形成對比。

影片想表達的絕對不是主角的自暴自棄, 而是她勇敢面對困難、一步一腳印的努力生活。

在她也攢了一些錢, 認識了一些朋友(包括網友)時, 就算很短暫, 她也該是開心的。 這一份情感如果全部讓位給悲痛的那一面, 快樂那面沒有表現出來, 沒有對比的強力度襯托, 她的悲痛則會顯得單薄而無法觸及觀者的心靈。

相反, 一個堅強、樂觀的女孩在殘酷現實中摸爬滾打, 她用笑容去突破的種種陰霾,才是具備力量的。

所以,影片中說話細聲細語,慢慢悠悠演繹半死不活的楊子姍,只能讓我感覺她“痛苦的樣子”很痛苦,而表像之下的內心狀態,則只能憑想像猜測了。

要知尬聊乃是時代精髓,爛片特質的臺詞尷尬現場,是《路過未來》遠超其他同類型文藝片的“制勝砝碼”。

最突出的,就是男女主人公實力尬演的“網路時期的愛情”。且不談這種網友巧相逢的神設定,單就兩人相認,拿著手機道出網名那一刻,給觀眾的尷尬,都不是一兩次笑場可以概括出來的。

能夠與之相提並論的,還有整容妹家屬認屍那裡,鏡頭裡醫生笑,螢幕外觀眾也在笑,可見導演對於影片情緒氛圍的把控失衡。如果觀眾笑或者不笑都會覺得一頭霧水,那麼近乎詭異尷尬戲份的設置,目的何在?

還有,女主角因為不願意加好友,口口聲聲的:

“變成好友很多話就說不出來了。”

Excuse me???

朋友,你還有什麼事情是沒有跟他說的嗎?

銀幕前的觀眾一定沒有想到,(只要你長得帥)不加好友,也能成功撩妹。

如此,影片雖涉及網路交友,卻對於網路時代人們的情感交流狀態研究不深,“加好友聊天”,只淪為促成男女主角相識相認的工具,與上文提到的人物服從故事,實有異曲同工之處。

除主要演員之外,一眾群演念稿子一般的普通話臺詞,帶著吊瓶出去吃大排檔的重病主角,還有讓人聽後覺得醍醐灌頂的那句:

“我真想見見你這個從未謀面,卻讓人有些心動的女孩子!”

………………

不說人話,不做人事,藝術電影不該朝這樣的惡性走向偏航。

李睿珺無法平衡城市與鄉村的節奏,正如他無法平衡影像的真實表達與藝術加工。

《路過未來》中的痛、無力、嚮往,甚至希望都是影片自帶的,是不真實的,是難以帶來認同感的。影片對底層人民的猜測和描繪都相當膚淺,根本來說還是缺在想法,沒有脫離表達社會現實同類型題材的套路,同時邁入了城市鄉土化審美衝撞的雷區。

符號化, 緩慢而生硬的無意義碎片堆積,不該成為文藝片的榜樣基調。作為觀眾,在鼓勵和支持藝術電影之餘,更重要的是對影像本身的價值和意義,有所要求。

·END·

- 作 者、編 輯 -

影迷

擅長白日做夢

-

郝小勺

-

她用笑容去突破的種種陰霾,才是具備力量的。

所以,影片中說話細聲細語,慢慢悠悠演繹半死不活的楊子姍,只能讓我感覺她“痛苦的樣子”很痛苦,而表像之下的內心狀態,則只能憑想像猜測了。

要知尬聊乃是時代精髓,爛片特質的臺詞尷尬現場,是《路過未來》遠超其他同類型文藝片的“制勝砝碼”。

最突出的,就是男女主人公實力尬演的“網路時期的愛情”。且不談這種網友巧相逢的神設定,單就兩人相認,拿著手機道出網名那一刻,給觀眾的尷尬,都不是一兩次笑場可以概括出來的。

能夠與之相提並論的,還有整容妹家屬認屍那裡,鏡頭裡醫生笑,螢幕外觀眾也在笑,可見導演對於影片情緒氛圍的把控失衡。如果觀眾笑或者不笑都會覺得一頭霧水,那麼近乎詭異尷尬戲份的設置,目的何在?

還有,女主角因為不願意加好友,口口聲聲的:

“變成好友很多話就說不出來了。”

Excuse me???

朋友,你還有什麼事情是沒有跟他說的嗎?

銀幕前的觀眾一定沒有想到,(只要你長得帥)不加好友,也能成功撩妹。

如此,影片雖涉及網路交友,卻對於網路時代人們的情感交流狀態研究不深,“加好友聊天”,只淪為促成男女主角相識相認的工具,與上文提到的人物服從故事,實有異曲同工之處。

除主要演員之外,一眾群演念稿子一般的普通話臺詞,帶著吊瓶出去吃大排檔的重病主角,還有讓人聽後覺得醍醐灌頂的那句:

“我真想見見你這個從未謀面,卻讓人有些心動的女孩子!”

………………

不說人話,不做人事,藝術電影不該朝這樣的惡性走向偏航。

李睿珺無法平衡城市與鄉村的節奏,正如他無法平衡影像的真實表達與藝術加工。

《路過未來》中的痛、無力、嚮往,甚至希望都是影片自帶的,是不真實的,是難以帶來認同感的。影片對底層人民的猜測和描繪都相當膚淺,根本來說還是缺在想法,沒有脫離表達社會現實同類型題材的套路,同時邁入了城市鄉土化審美衝撞的雷區。

符號化, 緩慢而生硬的無意義碎片堆積,不該成為文藝片的榜樣基調。作為觀眾,在鼓勵和支持藝術電影之餘,更重要的是對影像本身的價值和意義,有所要求。

·END·

- 作 者、編 輯 -

影迷

擅長白日做夢

-

郝小勺

-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