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娛樂»正文

劉德華監製的這部迷你劇,為什麼會被稱為“商界無間道”?

很大程度上, 《東方華爾街》是一部“揭露現實”的金融商戰迷你劇。

揭露什麼現實呢?就是在物欲橫流的金錢世界裡, 真正受益的, 往往都是那些依靠金錢、權利去贏得更多利益的“幕後玩家”們, 大多數普通人, 要麼是被操縱的“棋子”, 要麼是被收割的“韭菜”。 這很殘酷, 但也很真實。

這部由吳鎮宇、張孝全、余男等主演的“迷你劇”(總共只有五集), 涉及金融、股市、復仇、詭計較量、智慧博弈等元素, 既有“新版《大時代》”的味道, 又有“商界《無間道》”的意思。

因為是劉德華擔任監製, 很多觀眾不免會好奇:劉天王為什麼會選擇監製一部網劇?

【劉德華的嘗試與堅持】

1990年, 已經在香港演藝圈站穩腳跟的劉德華, 可能還沒到“四大天王”時期那麼紅火, 但卻已經開始嘗試投資電影製作了。

他在一位商人朋友的支持下, 成立了一個叫“天幕製作”的電影公司。 公司成立之後, 他找來梅豔芳、郭富城、劉嘉玲、鐘鎮濤等演員, 一起拍攝製作了由王家衛和劉鎮偉聯合編劇的電影《九一神雕俠侶》。 影片上映之後, 票房創收2000萬, 算是為公司取得了開門紅。

但在次年推出《九二神雕俠侶之癡心情長劍》之後, 影片票房表現慘澹, 讓劉天王的公司迎來了一次阻礙。 劉德華並沒有灰心, 先後又拍攝製作了幾部電影, 但都沒有給公司帶來創收, 還一度陷入年年虧損的危機裡。 儘管公司連續遭遇困境,

難免給人帶來壓力, 但劉德華對電影事業的熱情並沒有減淡, 反倒有一種越挫越勇的堅持。

1997年, 劉德華投資了年輕導演陳果的首部電影《香港製造》, 他在香港電影低潮期鼓勵年輕導演創作, 成為一段佳話。

而更為知名的對電影人的支持, 則是在2006年, 劉德華的“亞洲新星導”計畫參與出品了甯浩導演的《瘋狂的石頭》——這部電影不僅在票房上製造了“黑馬成績”(300萬左右的成本拿下2000多萬的票房), 也讓導演甯浩一夜成名, 該影片也成為華語電影史上的一部經典之作。

在此之後, 劉德華還參與制作了《打擂臺》、《桃姐》、《解救吾先生》等電影, 都有著良好的票房與口碑表現。

電影《桃姐》更是攬獲金馬獎、金像獎多個獎項, 很大程度上回饋了劉德華多年的嘗試與堅持。

作為一名“天王級”的巨星, 劉德華在演藝事業方面一直都非常專業與敬業, 在電影投資與製作方面也因為某種堅持而積累了豐富的經驗與精准的眼光。

擔任《東方華爾街》的監製, 是他第一次“觸網”, 也是一個基於成熟考慮的決策。

首先, 它的題材夠有看點。 在以青春、愛情、懸疑、奇幻等題材為主的網劇市場裡, 金融商戰題材的劇作是一個比較稀缺的內容, 也是一個市場潛力巨大的內容。

其次, 網路劇在這兩年迎來了一個非常樂觀的發展趨勢, 無論是觀眾認知, 還是市場容量, 都變得越來越好。 從投資的角度來衡量, 製作這樣一個市場潛力大的題材內容, 很有益處。

此外, 有吳鎮宇、張孝全、餘男這樣的實力派擔當主演,

有企鵝影視作為出品方, 加上騰訊視頻的平臺優勢與“迷你劇”的播出模式, 也讓劉德華的這個選擇看起來頗有眼光。

【新版《大時代》與商界《無間道》】

如前所述, 《東方華爾街》就像其劇名所展現的那樣, 是一部聚焦金融商戰題材的劇作。

裡頭涉及了股票、經濟危機、市場調控、金權博弈等極具專業性的金融元素, 也包含了團隊作戰、師徒反目、蓄意復仇等充滿戲劇衝突的商戰元素, 是一部劇情足夠精彩、故事足夠有吸引力的劇作。

吳鎮宇飾演的葉抱一教授, 是一個在金融方面有著獨到智慧的“老謀深算”的角色。 他看上去彬彬有禮, 不卑不亢, 實際上心思縝密、野心勃勃, 是一個很難看透的、頗為複雜的人物。

張孝全飾演的韋航, 是一個年輕時激情澎湃、一腔熱血的金融奇才, 在經歷一番大變故之後, 逃離至緬甸磨煉十年, 歸來後組隊復仇, 是一個看上去烈性十足的角色。

從亦師亦友, 到師徒反目, 吳鎮宇和張孝全飾演的兩個角色撐起了整部劇的故事主線。 結合該劇的金融商戰元素, 以及兩大角色設定, 很容易就讓人聯想起由鄭少秋與劉青雲主演的經典港劇《大時代》。 那是一部集中反映金融博弈與人性較量的經典劇作, 播出之後獲得了大量的關注和討論。

而劇中“CASH”和“CASH2.0”的團隊協作的設計, 以及關鍵人物“亦正亦邪”的角色設定, 結合不到最後很難猜到的“你中有我, 我中有你”的精彩劇情, 又很容易讓人想起經典電影《無間道》。 徘徊在正義與邪惡之間,游走于好人與壞人之間,吳鎮宇和張孝全主演的兩個角色,與陳永仁、劉建明的困境何其相似。

所以,把《東方華爾街》概括為“新版《大時代》”或“商界《無間道》”,顯然是說得過去的。能不能成為網劇經典,現在還不好說,但它的品質還是體現了較高的水準。

敘事方面,用了不少倒敘、插敘的手法,不僅讓故事表達顯得更加豐富,也讓整個劇情的交待具有了“產生謎團與解開謎團”的效果,足夠扣人心弦;攝影方面,構圖、色彩和調度都很有電影的感覺,比大多數粗製濫造的網劇高出不少層級;人物塑造豐富而立體,沒有多餘的角色,幾乎每一個角色都很出彩,哪怕是戲份不多的廖啟智、羅家英、桂綸鎂等人,都足夠令人印象深刻。

最出色的當然還是吳鎮宇與張孝全的表演,尤其是吳鎮宇,又一次演繹出了那種“溫和又不乏狠辣,鎮定又不失爆發”的狀態,令人讚歎。

印象最深的便是他和張孝全坐在路邊吃混沌那場戲,看似平靜淡然的吃和談,臉部表情與眼神細節都拿捏得恰到好處,將人物內心的老辣、睿智、吃驚、淡定等心理活動表現得絲絲入扣。

這很容易讓人想起他在《無間道2》裡面塑造的倪永孝那個經典角色。

【股市有風險,入市需謹慎】

《東方華爾街》在製作層面上體現出了濃烈的“電影感”,算得上是港劇的一大升級。這已經令它很有看點了,但卻又並不止於這些。和《大時代》、《無間道》以及杜琪峰執導的《奪命金》類似的是,《東方華爾街》在精彩激烈的金融商戰外殼下,最終傳遞的,還是探討人性的內核。

劇中分別以發生在1997年的“亞洲金融風暴”和2008年前後的“美國次貸危機”作為故事的兩個重要背景,凸顯了金融對市場、對人們生活的影響。但透過劇中人物應付這些經濟危機的過程,我們可以看到金融本身的不確定性,更可以看到人性本身的複雜性。

作為被當局政府請去幫忙解決金融問題的葉抱一教授,有著令人欣賞的學院氣質,以及一身正氣的、值得信賴的人設質感;被葉教授“欽點”加盟到“CASH”團隊的韋航,有著一腔熱血的激情,以及令人驚歎的金融天賦。

這兩個角色在參與到金融博弈的初期,關心的都是經濟危機對普通人生活的影響,所做的努力也是儘量去減少經濟危機給普通人帶來的衝擊。

但隨著矛盾的爆發與時間的推移,金錢與權力的誘惑,內心欲望的翻滾,都讓這兩個角色發生了不小的變化。為了實現各自的目的,他們不顧師徒情誼,甚至不擇手段,很多時候,他們身上人性陰暗的一面戰勝了美好的一面。

殘酷的是,這兩個主要角色放在整個金錢與權力的世界裡,最終也不過是一枚棋子——真正在操作金權交易的玩家,是那些隱藏在幕後的人物。

是的,葉抱一、韋航、方旋等人,也不過是努力在抗爭的“棋子”,而那些以為可以通過股票謀求財富的普通人們,則是被榨幹、被收割的“韭菜”而已。他們都很努力地想要讓世界、讓生活變得更好,但都很難獲得真正的益處,他們就像劇中吳鎮宇凝視許久的油畫主人公西西弗斯那樣,不斷地在推一顆總是往下滾的石頭。

劇中有一個小角色格外引人深思:那個幫“CASH”團隊做飯的阿姨,一開始只是依靠自己的勞動賺取一些基本補貼。在看到葉抱一他們在研究股票之後,也想通過入市來實現財富夢想。但葉教授明確告誡她不要參與,因為他太明白“股市有風險,入市需謹慎”的意思。可惜的是,那個阿姨還是沒能擋住人性對金錢的欲望,將積蓄投入到股市,遭遇金融危機,最終跳樓身亡。

儘管故事是虛構的,但現實生活裡也的確存在很多類似的悲劇。《東方華爾街》展現了這一種現實,也展現了這類現實背後的殘酷。儘管最終的結局裡,有令人欣慰的走向,但整部劇凸顯出來的核心,仍然令人深思。

故事引人入勝,劇情扣人心弦,製作很具水準,內核令人深思,這便是劉德華監製的這部只有五集的“迷你劇”的價值所在。而這,似乎才只是一個開始,期待它的續集。

PS:劇中有一個梗蠻有意思,大家感受一下:

PS:文字為作者原創,圖片均源於網路。

徘徊在正義與邪惡之間,游走于好人與壞人之間,吳鎮宇和張孝全主演的兩個角色,與陳永仁、劉建明的困境何其相似。

所以,把《東方華爾街》概括為“新版《大時代》”或“商界《無間道》”,顯然是說得過去的。能不能成為網劇經典,現在還不好說,但它的品質還是體現了較高的水準。

敘事方面,用了不少倒敘、插敘的手法,不僅讓故事表達顯得更加豐富,也讓整個劇情的交待具有了“產生謎團與解開謎團”的效果,足夠扣人心弦;攝影方面,構圖、色彩和調度都很有電影的感覺,比大多數粗製濫造的網劇高出不少層級;人物塑造豐富而立體,沒有多餘的角色,幾乎每一個角色都很出彩,哪怕是戲份不多的廖啟智、羅家英、桂綸鎂等人,都足夠令人印象深刻。

最出色的當然還是吳鎮宇與張孝全的表演,尤其是吳鎮宇,又一次演繹出了那種“溫和又不乏狠辣,鎮定又不失爆發”的狀態,令人讚歎。

印象最深的便是他和張孝全坐在路邊吃混沌那場戲,看似平靜淡然的吃和談,臉部表情與眼神細節都拿捏得恰到好處,將人物內心的老辣、睿智、吃驚、淡定等心理活動表現得絲絲入扣。

這很容易讓人想起他在《無間道2》裡面塑造的倪永孝那個經典角色。

【股市有風險,入市需謹慎】

《東方華爾街》在製作層面上體現出了濃烈的“電影感”,算得上是港劇的一大升級。這已經令它很有看點了,但卻又並不止於這些。和《大時代》、《無間道》以及杜琪峰執導的《奪命金》類似的是,《東方華爾街》在精彩激烈的金融商戰外殼下,最終傳遞的,還是探討人性的內核。

劇中分別以發生在1997年的“亞洲金融風暴”和2008年前後的“美國次貸危機”作為故事的兩個重要背景,凸顯了金融對市場、對人們生活的影響。但透過劇中人物應付這些經濟危機的過程,我們可以看到金融本身的不確定性,更可以看到人性本身的複雜性。

作為被當局政府請去幫忙解決金融問題的葉抱一教授,有著令人欣賞的學院氣質,以及一身正氣的、值得信賴的人設質感;被葉教授“欽點”加盟到“CASH”團隊的韋航,有著一腔熱血的激情,以及令人驚歎的金融天賦。

這兩個角色在參與到金融博弈的初期,關心的都是經濟危機對普通人生活的影響,所做的努力也是儘量去減少經濟危機給普通人帶來的衝擊。

但隨著矛盾的爆發與時間的推移,金錢與權力的誘惑,內心欲望的翻滾,都讓這兩個角色發生了不小的變化。為了實現各自的目的,他們不顧師徒情誼,甚至不擇手段,很多時候,他們身上人性陰暗的一面戰勝了美好的一面。

殘酷的是,這兩個主要角色放在整個金錢與權力的世界裡,最終也不過是一枚棋子——真正在操作金權交易的玩家,是那些隱藏在幕後的人物。

是的,葉抱一、韋航、方旋等人,也不過是努力在抗爭的“棋子”,而那些以為可以通過股票謀求財富的普通人們,則是被榨幹、被收割的“韭菜”而已。他們都很努力地想要讓世界、讓生活變得更好,但都很難獲得真正的益處,他們就像劇中吳鎮宇凝視許久的油畫主人公西西弗斯那樣,不斷地在推一顆總是往下滾的石頭。

劇中有一個小角色格外引人深思:那個幫“CASH”團隊做飯的阿姨,一開始只是依靠自己的勞動賺取一些基本補貼。在看到葉抱一他們在研究股票之後,也想通過入市來實現財富夢想。但葉教授明確告誡她不要參與,因為他太明白“股市有風險,入市需謹慎”的意思。可惜的是,那個阿姨還是沒能擋住人性對金錢的欲望,將積蓄投入到股市,遭遇金融危機,最終跳樓身亡。

儘管故事是虛構的,但現實生活裡也的確存在很多類似的悲劇。《東方華爾街》展現了這一種現實,也展現了這類現實背後的殘酷。儘管最終的結局裡,有令人欣慰的走向,但整部劇凸顯出來的核心,仍然令人深思。

故事引人入勝,劇情扣人心弦,製作很具水準,內核令人深思,這便是劉德華監製的這部只有五集的“迷你劇”的價值所在。而這,似乎才只是一個開始,期待它的續集。

PS:劇中有一個梗蠻有意思,大家感受一下:

PS:文字為作者原創,圖片均源於網路。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