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旅遊»正文

擁有了這種能力才能讓娃不會輸在“起跑線”

我還記得著重向他指出, “民可使由之, 不可使知之”的專制政府的荒謬, 也強調“左右皆曰不可, 勿聽;諸大夫皆曰不可, 勿聽;國人皆曰不可, 然後察之”一類的民主思想, “富貴不能淫, 貧賤不能移, 威武不能屈”那種有關操守的教訓, 以及“吾日三省吾身”, “人而無信, 不知其可也”, “三人行, 必有吾師”等等的生活作風。 教學方法是從來不直接講解, 是叫孩子事前準備, 自己先講;不瞭解的文義, 只用旁敲側擊的言語指引他, 讓他自己找出正確的答案來;誤解的地方也不直接改正, 而是向他發許多問題, 使他自動發覺他的矛盾。

目的是培養孩子的思考能力與基本邏輯。

-----節選自傅雷《這難得的世間》

最近的公號的更新頻率基本上是一週一篇了, 因為有的時候一天真的沒辦法有大塊的時間去安排。 因此暫時我應該會在每週五更新一篇。 希望大家繼續關注哦。

前兩天在翻看傅雷寫的《這難得的世間》這本書, 其中有一篇是寫有關傅聰的成長歷程, 我覺得這篇把什麼才是真正的好的養育寫的非常的透徹。 建議大家有時間可以去品讀一下。

其實在嬰幼兒的早期發展時期, 作為父母應該是“授人以漁”而不是“授人以魚”。 簡單的灌輸知識, 只會讓孩子過早的感受知識所帶來的乏味感, 機械的記憶只會讓孩子變成知識的“複讀機”。 而在傅雷的這篇“育兒方法”就很好的解析了怎樣培養孩子的思維能力。

思維能力:是指人們採用一定的思維方式對思維材料進行分析、整理、鑒別、消化、綜合等加工改造, 能動地透過各種現象把握事物內在實質聯繫, 形成新的思想, 獲得新的發現, 制定出新的決策的能力。 所謂思維方式是人們在一定的世界觀、方法論和知識結構的基礎上運用歸納和演繹、分析和綜合等思維工具認識事物、研究問題和處理問題的思維模式。 這是網上對於思維能力的解釋, 其實思維方式是個很大很空的改變, 但是對於孩子來說, 思維能力是決定他今後是否有競爭力的關鍵要素。 那麼在孩子的早期培養的過程中該怎樣培養他的思維能力呢?

1

大人多觀察少參與

在中國的家庭中有一個普遍存在的問題, 大人總是的過度“主觀引導”, 缺乏讓孩子“自主探索”的機會。 舉個簡單的例子, 剛給孩子買的新玩具, 孩子往往是不按“套路”玩的, 大人一看著急了, 這孩子怎麼不好好玩玩具呢, 就開始各種“教”, 這玩具應該怎麼玩, 這個應該放在那裡那個應該放在那裡等等!完全沒有給與孩子自己探索的過程, 過度干預了孩子自己思考和摸索的機會。 其實玩具的玩法在孩子的眼裡可能有一萬種可能, 但是到了家長眼中就只剩下那可憐的一種了, 所以在孩子玩的過程中, 只要孩子沒有向我們發出求助信號(即使發出了求助信號, 也儘量少參與多引導), 都請家長能夠按捺住自己的心情,

還孩子一個安安靜靜的環境。

2

交流的時候多用啟發式語言

與孩子的早期交流中, 當孩子的認知還沒有達到一定水準的時候, 家長的作用往往是不斷的給與孩子輸入。 但是當孩子開始輸出的時候, 家長的角色就要做好轉換, 我們這個時候更多的就是傾聽和啟發。 比如說在學習吃飯穿衣上, 我認為, 大人先做一兩次示範, 後面就應該讓孩子自己來探索。 比如有的時候娃自己穿褲子會把腿放在一個褲筒裡, 開始的時候他並沒有覺得是穿錯了, 但是當他提起來的時候會發現不對勁, (大人不要急於糾正)他會給你一些眼神的暗示, 這個時候我會和他一起回想起小熊繪本裡面穿褲子的情節, 和他一起想想小兔子當時是不是也像寶寶一樣呀?那我們現在該怎麼穿呀?其實這個過程是比較耗費時間和精力的,

如果我們一著急就替孩子把所有的事情都包辦了, 孩子還有機會去鍛煉和思考呢?

3

不破壞孩子的想像力, 培養孩子的“回憶和複述能力”

比如有一次我兒子指著我媽的珍珠耳環說“氣球”。 我說“哦, 這個是氣球呀”?那你能告訴媽媽這個是什麼顏色的氣球嗎?這個氣球是什麼形狀的呀?你都在哪裡看到過氣球呀?我們開始一起回憶曾經的場景。 其實這個過程真心需要家長要有足夠的時間和耐心, 而且還要啟發的有套路, 這個本事真的需要長時間的修煉。 我現在也是在摸索階段!

4

和孩子一起找答案

對於大一些的孩子, 孩子的問題肯定是越來越多,每天都像十萬個為什麼的狂轟亂砸,那怎樣既能滿足孩子的好奇心,又能不天天被“為什麼”困擾呢?最好的方法就是帶領和孩子一起找答案,現在的科技如此發達,各種科普類的繪本圖書,嘗試引導孩子利用資源自己找答案呢?這個過程更多的是讓培養孩子獨立思考和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當然即使找到了答案,我們也應該鼓勵孩子多問幾個為什麼,對於一些答案也可以提出自己的想法和思路。培養孩子的質疑的能力,是培養他通往獨立思考的一個重要一環

5

讓孩子從現實世界中去發現

我們總問帶一個還“不諳世事”的孩子去旅行的目的到底是什麼呢?我之前一直也在想這個問題,但是在一次旅行中的偶然經歷,讓我深深的感受到了帶娃旅行的真諦。一次帶娃去看瀑布。當我對寶寶說:寶貝這個是瀑布。娃突然自己就背起了《望廬山瀑布》這首詩,當時我自己都沒有想到這首詩。我想我教一百次望廬山瀑布的含義是什麼,都不及我帶娃去看一次真正的瀑布。這就是旅行的意義,正所謂“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所以除了讀書,旅行才是認知世界的最好方法。

養娃的過程真的是一場“萬里長征”,很多人說娃的起點是父母。但是我想說的這種起點不單單是指物質上的,因為窮人和富人最大的區別不僅僅是物質上的懸殊,更多的是思維模式上的鴻溝。

孩子的問題肯定是越來越多,每天都像十萬個為什麼的狂轟亂砸,那怎樣既能滿足孩子的好奇心,又能不天天被“為什麼”困擾呢?最好的方法就是帶領和孩子一起找答案,現在的科技如此發達,各種科普類的繪本圖書,嘗試引導孩子利用資源自己找答案呢?這個過程更多的是讓培養孩子獨立思考和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當然即使找到了答案,我們也應該鼓勵孩子多問幾個為什麼,對於一些答案也可以提出自己的想法和思路。培養孩子的質疑的能力,是培養他通往獨立思考的一個重要一環

5

讓孩子從現實世界中去發現

我們總問帶一個還“不諳世事”的孩子去旅行的目的到底是什麼呢?我之前一直也在想這個問題,但是在一次旅行中的偶然經歷,讓我深深的感受到了帶娃旅行的真諦。一次帶娃去看瀑布。當我對寶寶說:寶貝這個是瀑布。娃突然自己就背起了《望廬山瀑布》這首詩,當時我自己都沒有想到這首詩。我想我教一百次望廬山瀑布的含義是什麼,都不及我帶娃去看一次真正的瀑布。這就是旅行的意義,正所謂“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所以除了讀書,旅行才是認知世界的最好方法。

養娃的過程真的是一場“萬里長征”,很多人說娃的起點是父母。但是我想說的這種起點不單單是指物質上的,因為窮人和富人最大的區別不僅僅是物質上的懸殊,更多的是思維模式上的鴻溝。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