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娛樂»正文

亮看才劉備重能,蜀漢開始一帆風順為何北伐屢屢受挫,只因順序被顛倒

隆中一對天下計, 劉備得到孔明如魚兒得水。 他們二人的結合猶如天造地設, 一個能文一個會武, 一個看中才能一個重視能力, 赤壁之戰後, 劉備帳下人才濟濟, 關羽和張飛不需再言, 趙雲、馬超、黃忠都是能征善戰的猛將, 鳳雛、劉巴、法正都是智謀超群的謀士。 蜀漢開始一帆風順, 攻城掠地有如平地, 短短幾年時間占荊州入西川, 攻取漢中後自立漢中王, 一切都那麼稱心如意, 然而好景不長, 夷陵大敗劉備病逝, 諸葛亮六次北伐徒勞無功, 最後國窮民疲, 最後走向滅亡。 是哪裡出了錯誤?是治國還是用人?諸葛亮晚年含淚訴說。

赤壁之戰後, 劉備本是暫居公安的小勢力, 利用曹操赤壁兵敗回撤, 劉備趁機奪取城池, 關羽一代忠義之士, 長沙一戰韓玄被殺, 黃忠老臣被劉備勸降, 利用黃忠老將的威名, 周邊眾多城池望風而降, 張飛和趙雲各顯神通, 最後劉備佔據荊州大半區域, 獲得江陵、武陵、零陵、桂林四郡。 東吳作為赤壁之戰的功臣, 發起多起戰爭, 孫權北伐合肥, 周瑜西進江陵, 張昭攻打當塗, 分別發動了合肥之戰、南郡之戰和九江之戰。 然而孫權、張昭都未能取勝, 只有周瑜用一年的時間擊敗名將曹仁, 奪取了南郡。 在東吳看來, 劉備便是個小人, 自己不費力偷偷奪取城池, 孫劉矛盾便是此時產生的。

劉備得到荊州後, 以此為根基,

他讓關羽駐守襄陽, 諸葛亮負責治理後方, 自己帶著軍師龐統和大將張飛、趙雲進入西川。 後來劉備與劉璋反目, 龐統不幸流石重傷病故, 無奈調動諸葛亮前來輔助, 張飛義釋嚴顏獲得巴蜀, 趙雲獨自指揮入川之戰、漢水之戰, 直到後來張飛大敗張郃大軍, 漢中歷時兩年被攻取, 蜀漢政權正式確立。 如果大家仔細, 你會發現諸葛亮並沒有展露多少謀略, 他主要負責治理國家和後方的重建, 這麼多城池的攻取和佔領, 諸葛亮幾乎沒有參與, 戰前領導指揮是劉備, 如果說臥龍和鳳雛哪個更強, 鳳雛適合殺伐決斷, 孔明適合內政輔助。

孔明在蜀漢早期沒有表現多強的軍事才能, 劉備也一直沒有讓他參與戰事。 劉備作為亂世的梟雄,

他的眼光不僅准而且狠, 他重視有能力的人, 而且各得其職, 諸葛亮適合治國, 就讓他在後方反戰經濟、籌集糧草、規定律法;張飛和趙雲年輕力壯, 有勇有謀, 讓他們攻城掠地;關羽老道穩重, 雖然性格孤僻, 但是為人忠義, 讓他駐守荊州再好不過。 後來馬超與張飛大戰三百回合, 兩位英雄惺惺相惜, 馬超投靠劉備, 劉備一直讓他守漢中, 因為他是羌、胡人的天神將軍。

後來荊州失守, 這個失誤錯在關羽, 他確實大意了, 而且這個剛愎自負的性格害了他, 他在襄樊之戰中水淹七軍, 聲震南北。 關羽一時取勝忽視陸遜的能力, 因而被呂蒙偷渡公安, 佔據了荊州, 最後腹背受敵被斬殺。 後來劉備發動夷陵之戰, 有人說是為關羽報仇,

其實不然, 這是荊州丟失兩年後發起的, 劉備實為奪取荊州, 因為諸葛亮隆中一對指明路線, 荊州是最佳用武之地。

劉備不是一個心急之人, 關羽之死他固然悲傷, 但是國家的得失最為重要, 發動夷陵之戰時依然沒有帶孔明, 此時的軍師是馬良, 他是馬謖之兄, 人稱:“馬氏五常, 白眉最良", 因為眉毛是白色而得名白眉, 馬良善言辭, 謀略過人, 文可治國, 武可安邦。 夷陵之戰兩軍對峙長久, 馬良曾經諫言退兵拒守, 以待來年再次攻擊, 劉備晚年慵懶, 也可能自知壽命, 他等不到多久時間, 於是他繼續堅守, 最後被陸遜火燒連營八百里, 夷陵大敗, 馬良也在亂軍中戰死, 劉備在大軍的護衛下逃到白帝城, 此時的劉備病情嚴重,

於是急招成都來人托孤。

劉備托孤大臣有三位, 一是諸葛亮被封為丞相, 由他監國理政, 劉禪也因此認他為相父;二是李嚴為中都護, 統管內外軍事, 留下鎮守永安, 李嚴被任命掌管軍權;三是趙雲, 劉備讓他每天查看劉禪, 早晚各一次, 因為趙雲一直負責劉備的護衛工作, 他知道趙雲的能力和忠心。 從托孤安排來看, 諸葛亮應該是管理內政, 發展經濟, 籌集糧草, 李嚴應該是北伐主力人物和國家防禦主將。 然而事實讓人大跌眼鏡, 北伐一直是諸葛亮發起的, 李嚴一直負責籌集糧草, 兩個人完全反過來了, 這是為何?李嚴一直被諸葛亮打壓, 後來因糧草籌集不當, 假傳聖旨而被罷官。

大家都知道諸葛亮是荊州派, 李嚴是益州派, 蜀漢內部爭鬥未曾停息,劉備在世時尚可壓制,他病逝後諸葛亮利用丞相的職務,也因為劉禪叫他一聲相父,他一把奪回軍政大權,讓李嚴帶領少許兵馬駐守永安,剝奪他的軍權而且多方面打壓他,朝中常有大臣彈劾諸葛亮,但是劉禪信服孔明,對待諸葛亮言聽計從,李嚴欲哭無淚。李嚴晚年多有埋怨,但是畏懼丞相的權利只得忍辱偷生,諸葛亮奪取政權後開始北伐,六次北伐皆以失敗告終,其間雖有小勝但是內耗過重。

諸葛亮六次北伐,多思少決,從不冒險而不用奇計,他的北伐路線一直固定不變,這是兵家大忌,雖然諸葛亮善於計謀,而且出神變化,但是在用人方面他是一敗再敗。第一次街亭失守,劉備早有遺言相告,馬謖不堪大用,但是諸葛亮重才不重能,才多是紙上談兵沒有實戰經驗,能是實戰之後所表現的武力值,這便是劉備和孔明用人的不同,也是孔明的失敗之處。孔明在病逝前留計斬殺魏延,他明知楊儀嫉惡如仇,心眼較小不堪大用,依然賦予軍權,薑維雖是文武雙全,但是他不能左右費禕、董允等人,一直被後方掣肘和壓制,最後被迫避禍遝中,後繼之人這樣被限制如何北伐?蜀漢從諸葛亮北伐之時,已經決定失敗了,因為諸葛亮擅長治國但不適合軍政,領兵打仗是他的弱項,只是諸葛亮感恩知遇之恩,為了興複漢室做出的嘗試。

諸葛亮晚年悔悟不聽先主之言,錯用有才之士,致使北伐慘敗,可是為時已晚,人之將死其言也善,鳥之將死其鳴也哀,諸葛亮對蜀漢的忠心有目共睹,他文治武功,發展農業和經濟,蜀漢在他的帶領下曾一時昌盛

蜀漢內部爭鬥未曾停息,劉備在世時尚可壓制,他病逝後諸葛亮利用丞相的職務,也因為劉禪叫他一聲相父,他一把奪回軍政大權,讓李嚴帶領少許兵馬駐守永安,剝奪他的軍權而且多方面打壓他,朝中常有大臣彈劾諸葛亮,但是劉禪信服孔明,對待諸葛亮言聽計從,李嚴欲哭無淚。李嚴晚年多有埋怨,但是畏懼丞相的權利只得忍辱偷生,諸葛亮奪取政權後開始北伐,六次北伐皆以失敗告終,其間雖有小勝但是內耗過重。

諸葛亮六次北伐,多思少決,從不冒險而不用奇計,他的北伐路線一直固定不變,這是兵家大忌,雖然諸葛亮善於計謀,而且出神變化,但是在用人方面他是一敗再敗。第一次街亭失守,劉備早有遺言相告,馬謖不堪大用,但是諸葛亮重才不重能,才多是紙上談兵沒有實戰經驗,能是實戰之後所表現的武力值,這便是劉備和孔明用人的不同,也是孔明的失敗之處。孔明在病逝前留計斬殺魏延,他明知楊儀嫉惡如仇,心眼較小不堪大用,依然賦予軍權,薑維雖是文武雙全,但是他不能左右費禕、董允等人,一直被後方掣肘和壓制,最後被迫避禍遝中,後繼之人這樣被限制如何北伐?蜀漢從諸葛亮北伐之時,已經決定失敗了,因為諸葛亮擅長治國但不適合軍政,領兵打仗是他的弱項,只是諸葛亮感恩知遇之恩,為了興複漢室做出的嘗試。

諸葛亮晚年悔悟不聽先主之言,錯用有才之士,致使北伐慘敗,可是為時已晚,人之將死其言也善,鳥之將死其鳴也哀,諸葛亮對蜀漢的忠心有目共睹,他文治武功,發展農業和經濟,蜀漢在他的帶領下曾一時昌盛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