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體育競技»正文

聖地牙哥·卡拉特拉瓦

來自西班牙的建築設計大師聖地牙哥·卡拉特拉瓦, 是世界上最著名的創新建築師之一, 也是備受爭議的建築師。 他以橋樑結構設計與藝術建築聞名於世, 設計了威尼斯、都柏林、曼徹斯特以及巴賽隆納的橋樑, 也設計了里昂、里斯本、蘇黎世的火車站。 最讓大家熟悉的作品就是著名的2004年雅典奧運會主場館以及2016年投入使用的, 建設在美國911世貿中心遺址上的新世貿中心交通樞紐地鐵車站。


聖地牙哥·卡拉特拉瓦

擁有建築師和工程師的雙重身份的卡拉特瓦, 對結構和建築美學之間的互動有著準確的掌握。

他認為美的形態能夠由力學的工程設計表達出來, 而大自然之中, 林木蟲鳥的形態美觀, 同時有著驚人的力學效率。 所以, 他常常以大自然作為他設計時啟發靈感的泉源。 他的作品最顯著的特點就是在解決工程問題的同時也塑造了形態特徵, 創造了一系列經典而有創造力的設計。

卡拉特拉瓦最著名且最具爭議的作品就是2016年3月3日對外開放的新世貿中心交通樞紐地鐵車站。 它像一隻展翅的白色鋼鐵巨鳥, 建設在美國911事件世貿中心的遺址之上, 靈感來自於孩童放飛鴿子的情景。 車站剛開放時, 媒體對市民們做了採訪, 一位居住在紐約布魯克林的43歲市民說:“看到這建築, 就仿佛看到天使張開翅膀,

將那些昔日的亡靈托向天際。 ”


世貿中心交通樞紐 設計草圖


世貿中心交通樞紐地鐵車站內景


世貿中心交通樞紐地鐵車站外景


卡拉特瓦與世貿中心新交通樞紐模型

卡拉特拉瓦出生于西班牙貝尼馬米特(Benimàmet), 卡拉特拉瓦母親的家庭有猶太血統, 父母都做農業出口生意, 經常各處走動, 他們有時候也會帶著小卡拉特拉瓦, 幫助他形成開闊的眼界。 優越的家庭條件, 讓卡拉特拉瓦很早就開始了藝術教育。 高中畢業後, 卡拉特拉瓦到巴黎就讀高等美術學院, 但在他到達不久, 1968年5月, 法國學生運動使學校停課, 他只能回到家鄉, 就在此時, 他決定從美術轉向建築學領域學習

於是卡拉特拉瓦進入巴倫西亞理工大學(Polytechnic University of Valencia)學習,

並且獲得了建築學學位。 1975年, 他離開西班牙, 在瑞士蘇黎世的聯邦理工學院(Swiss Federal Institute ofTechnology)獲得了土木工程的專業學位, 掌握了結構工程學的知識。

在社會分工極為細緻的工業社會, 建築學與工程學成為兩個分離的專業, 而通曉建築學和結構工程學兩個專業的卡拉特拉瓦最終成為20世紀深諳結構工程學建築設計大師。 1981年, 卡拉特拉瓦憑藉極具天才的論文《論空間結構的可折疊性》(On the Foldability of Space Frames)獲得博士學位, 這篇論文成為他結構大師道路的起點, 開始了他未來如魔術般幻化出的諸多建築結構的建築大師設計之路。

卡拉特拉瓦建築結構設計的關鍵是對生物的仿生, 他著迷於人體解剖學, 卡拉特拉瓦說, “在解剖學中, 張開的手掌的形象、眼睛的形象、嘴和骨骼的形象都是靈感的源泉。

通過研究我們身體的機構, 你可以發現一種對建築非常有益的內在邏輯性。 ”


斯塔德霍芬火車站結構設計草圖

1983年, 瑞士蘇黎世的斯塔德霍芬火車站(Stadelhofen Station)的擴建工程是卡拉特拉瓦第一次嘗試利用人體與解剖學概念進行創作, 車站的柱子結構來源於他對自己手掌結構的研究, 主要的扶壁柱、候車的棚架都是手掌手指張開的狀態, 並使之成為車站建築外觀的一大特徵。 這個工程是卡拉特拉瓦迄今為止設計生涯裡最富有挑戰性的作品, 是他所堅持詩意動感設計理念的第一次完美表達, 體現了建築結構與運動的融合。


1983年卡拉特卡瓦設計的斯達德霍芬車站


斯塔德霍芬火車站

卡拉瓦特1984年為巴塞羅拉奧運會所設計的羅達巴赫拱橋專案讓卡拉特拉瓦的設計理念從此走向世界。 後來, 他還設計了許多著名的大橋, 譬如:1987-1992年塞維利亞世界博覽會委託設計的阿拉米羅大橋、1990-1997年設計的畢爾巴鄂人行橋和1991-1995年設計的巴倫西亞阿拉米達大橋等。


羅達巴赫拱橋


羅達巴赫拱橋


塞維利亞世界博覽會委託設計的阿拉米羅大橋

1987-1992年

除了對人與動物形態結構的研究, 卡拉特拉瓦對植物的形態的研究也有著充分的興趣。 他最著名、最壯觀的作品之一是位於加拿大多倫多名為“BCE Place”的商業綜合體。 在一條長達130米的寬闊空間內, 卡拉特拉瓦設計了一個高聳的長廊。 它將現代化的城市設計觀念和自己對結構的癡迷融合進了維多利亞風格的拱廊。

長長的拱廊內,每一側由數根粗壯的鋼柱支撐,鋼柱在中間開始分叉,分出的枝杈在伸展出一段長度之後再次分叉,這些更細的鋼杆再分出密密麻麻的細小枝丫,在27米高的走廊頂棚匯合成橫跨14米的抛物線形的穹隆,就仿佛滿是蒼天大樹的原始森林在高處連綿而成的“葉浪”。在長長的拱廊中部,有一處小廣場式空間,在這裡,樹木的形狀更為顯著,而頂部的曲線結構織成一片浪湧的狀態,這結構中的一些鋼架形成的尖銳角度,遠看就像哥特教堂建築中的廣場與走廊,卡拉特拉瓦用新時代的鋼結構重新詮釋了經典的歷史風格。


“BCE Place”商業綜合體


“BCE Place”的商業綜合體

另一個由卡拉特拉瓦設計,始建於98世博會期的里斯本車站也採用了類似的植物結構。里斯本車站是世界上最大的火車站之一,如今,為了迎接高速火車,車站將進入擴建。儘管有人對車站空間舒適條件提出質疑,但在2001年該火車站被評為歐洲最安全的火車站。

卡拉特拉瓦把里斯本火車站的設計擴展為一個城市規劃的命題。他仔細整理了廢棄港口周圍的空間狀況,建立了一個完善的交通樞紐,連接市際高速火車、普通客車、公共汽車、地下停車場以及城市輕軌線。通過在現有鐵路線上建車站,卡拉特拉瓦將以往分割住宅區與工業區的河堤變成了兩者的聯絡線,他用類似植物的鋼結構設計出一個壯觀的森林“葉浪”結構。


里斯本車站

最後,讓我們一起來欣賞下卡拉特拉瓦其它具有代表性特色的作品。

1.居住建築

2000年所建的曼哈頓第80南大街塔樓是卡拉特拉瓦設計的獨具特色的居住建築。在紐約眾多的高層建築中,卡拉特拉瓦設計的第80南大街塔樓風格獨樹一幟。

該塔樓位於東河,Fletcher街南端,與南街港口和布魯克林橋毗鄰。這個工程除了住宅外,還包括一個博物館和文化活動場所第80南大街塔樓的建築意義在於它開創了一種新的住宅模式,為建築業尤其是紐約的建築業開創了新的紀元。

卡拉特拉瓦的垂直理念展示了一種全新的住宅模式,將摩天大樓的生活方式最大化(遠處看的外觀及私密感),並與鄉村式的住宅(內部空間的多層化及室外庭院)相結合。顯然這種建築風格的住宅成本是不會低的。然而,它的好處也很多:它為那些喜歡郊區住宅的人們提供了一個全新的選擇,擺脫傳統公寓的限制。


曼哈頓第80南大街塔樓模型


2000年曼哈頓第80南大街塔樓外景

2.文化建築

密爾沃基美術館

卡拉特拉瓦的密爾沃基美術館位於密執安湖畔,粼粼波光似乎是全球各地很多博物館建築不約而同偏愛的環境條件。

在美術館旁邊還有另外一個好的老的建築,是沙裡寧1957年設計的戰爭紀念館。為了盡情發掘地段環境與生俱來的優美潛力,卡拉特拉瓦把建築放成了在水一方。正對著地段西面,是當地的重要幹道,林肯紀念大道。

卡拉特拉瓦沿著大道的方向新建起了一條拉索引橋,跨度長達73米,把人們的視線直接引導到了新建的建築上來.

筆直地正對著新美術館的主要入口。然而橋下並沒有水,湖水更在美術館的身後。這一道引橋只是個空間序曲嘍。直沖著引橋的主入口其實有一對,分別位於橋面層和地面層的標高位置上,上下摞著,都被設在了橋的端頭處。用拉索支撐的橋在橋頭構成了傳統的垂直塔門,給入口劃出了一個醒目的畫框。

由於卡拉特拉瓦對混凝土承重結構的熟練把握,這個白色混凝土材質的塔門淋漓盡致地凸顯了雄渾茁壯的氣質,一下子就把整個建築的性格鮮明地和盤托出了。接下來我們來欣賞下建築圖片:


密爾沃基美術館外景

雅典奧運會場館

雅典奧運場館的設計是卡拉特拉瓦最為人們稱道的設計作品,它獨特的結構成為建築設計學習的範本。

雅典奧運會場館由已有二十年歷史的舊場館加建而成,由於奧運會在酷熱的盛夏舉行,為了使大部分觀眾能舒適地欣賞比賽,把有蓋座位作為改建的主要目標。

卡拉特拉瓦的設計主要是在原場館上加上兩條長304公尺、高80公尺的大型拱梁,再用鋼纜拉起總面積超過一萬平方公尺、總重量一萬六千噸的纖維版屋頂。

這座容納超過七萬人的場館改建之後,有蓋座位由35%增加至95%,和上屆悉尼奧運當時全新興建以空間構架為主結構的場館比較,雅典場館雖然座位較少,但這拱梁和屋頂結構的形態卻顯示著歐洲式的優雅。 奧林匹克體育館建築群離市中心約5km,這裡除了舉行奧運會開幕式、閉幕式外,還將舉行自行車、游泳等項目的比賽。卡拉特拉瓦稱此工程為“奧林匹克夢想”,它使有20年之久的老體育館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

兩隻鋼穹頂橫跨球場上方,半透明玻璃懸于座位區之上,可以讓陽光進入又能阻隔熱氣。卡拉特拉瓦希望這個有鋼、混凝土、看得見風景且帶著雅典之光的建築能給人留下難忘的映象,並能激發出奧林匹克精神。卡拉特拉瓦說這個設計的靈感來自拜占庭建築,穹頂、藍白基調源于愛琴海及其諸島。


雅典奧運會場館

巴倫西亞科學城

它由三個部分組成的,分別是:一個天文館、一個科學館(菲利配王子藝術科學宮)、一個歌劇院(索菲亞王后大劇院)。

在歌劇院、科學館、海洋館組成的大型規劃區域之間是跳動的天光與水色。球形的天文館被覆蓋在一個透明的拱形罩下,罩長110m,寬55.5m。這個混領土結構的造型及其運作過程十分誘人:在罩的一側,一個巨大的門上下開啟與閉合,露出裡面的球形天文館,就像是一張一合的眼簾。當這種運動反射在前面的淺水池中時,眼睛的聯想就更為強烈了。下面我們分別來看看這三個建築的圖片。

在小編看來卡拉特拉瓦的設計雖然飽受爭議,

但不可否認的是他的設計是美的,是成功的,是能成為傳世經典的。他把自由曲線的流動、組織構成的形式及結構自身的邏輯,貫穿在結構形態上,它不僅體現在整個結構構成上,也潛移默化於每個細節中。這是值得我們每一個後輩借鑒學習的。

好了,歡樂的時光總是短暫,

今天的空間折疊,結構大師卡拉特拉瓦就講到這裡,期待我們下次見面哦。

文章撰稿/小森林、蛋蛋

圖片編輯/兔子先生、大涵

文章審稿/大遠老師

文章排版/ 阿鈺

長長的拱廊內,每一側由數根粗壯的鋼柱支撐,鋼柱在中間開始分叉,分出的枝杈在伸展出一段長度之後再次分叉,這些更細的鋼杆再分出密密麻麻的細小枝丫,在27米高的走廊頂棚匯合成橫跨14米的抛物線形的穹隆,就仿佛滿是蒼天大樹的原始森林在高處連綿而成的“葉浪”。在長長的拱廊中部,有一處小廣場式空間,在這裡,樹木的形狀更為顯著,而頂部的曲線結構織成一片浪湧的狀態,這結構中的一些鋼架形成的尖銳角度,遠看就像哥特教堂建築中的廣場與走廊,卡拉特拉瓦用新時代的鋼結構重新詮釋了經典的歷史風格。


“BCE Place”商業綜合體


“BCE Place”的商業綜合體

另一個由卡拉特拉瓦設計,始建於98世博會期的里斯本車站也採用了類似的植物結構。里斯本車站是世界上最大的火車站之一,如今,為了迎接高速火車,車站將進入擴建。儘管有人對車站空間舒適條件提出質疑,但在2001年該火車站被評為歐洲最安全的火車站。

卡拉特拉瓦把里斯本火車站的設計擴展為一個城市規劃的命題。他仔細整理了廢棄港口周圍的空間狀況,建立了一個完善的交通樞紐,連接市際高速火車、普通客車、公共汽車、地下停車場以及城市輕軌線。通過在現有鐵路線上建車站,卡拉特拉瓦將以往分割住宅區與工業區的河堤變成了兩者的聯絡線,他用類似植物的鋼結構設計出一個壯觀的森林“葉浪”結構。


里斯本車站

最後,讓我們一起來欣賞下卡拉特拉瓦其它具有代表性特色的作品。

1.居住建築

2000年所建的曼哈頓第80南大街塔樓是卡拉特拉瓦設計的獨具特色的居住建築。在紐約眾多的高層建築中,卡拉特拉瓦設計的第80南大街塔樓風格獨樹一幟。

該塔樓位於東河,Fletcher街南端,與南街港口和布魯克林橋毗鄰。這個工程除了住宅外,還包括一個博物館和文化活動場所第80南大街塔樓的建築意義在於它開創了一種新的住宅模式,為建築業尤其是紐約的建築業開創了新的紀元。

卡拉特拉瓦的垂直理念展示了一種全新的住宅模式,將摩天大樓的生活方式最大化(遠處看的外觀及私密感),並與鄉村式的住宅(內部空間的多層化及室外庭院)相結合。顯然這種建築風格的住宅成本是不會低的。然而,它的好處也很多:它為那些喜歡郊區住宅的人們提供了一個全新的選擇,擺脫傳統公寓的限制。


曼哈頓第80南大街塔樓模型


2000年曼哈頓第80南大街塔樓外景

2.文化建築

密爾沃基美術館

卡拉特拉瓦的密爾沃基美術館位於密執安湖畔,粼粼波光似乎是全球各地很多博物館建築不約而同偏愛的環境條件。

在美術館旁邊還有另外一個好的老的建築,是沙裡寧1957年設計的戰爭紀念館。為了盡情發掘地段環境與生俱來的優美潛力,卡拉特拉瓦把建築放成了在水一方。正對著地段西面,是當地的重要幹道,林肯紀念大道。

卡拉特拉瓦沿著大道的方向新建起了一條拉索引橋,跨度長達73米,把人們的視線直接引導到了新建的建築上來.

筆直地正對著新美術館的主要入口。然而橋下並沒有水,湖水更在美術館的身後。這一道引橋只是個空間序曲嘍。直沖著引橋的主入口其實有一對,分別位於橋面層和地面層的標高位置上,上下摞著,都被設在了橋的端頭處。用拉索支撐的橋在橋頭構成了傳統的垂直塔門,給入口劃出了一個醒目的畫框。

由於卡拉特拉瓦對混凝土承重結構的熟練把握,這個白色混凝土材質的塔門淋漓盡致地凸顯了雄渾茁壯的氣質,一下子就把整個建築的性格鮮明地和盤托出了。接下來我們來欣賞下建築圖片:


密爾沃基美術館外景

雅典奧運會場館

雅典奧運場館的設計是卡拉特拉瓦最為人們稱道的設計作品,它獨特的結構成為建築設計學習的範本。

雅典奧運會場館由已有二十年歷史的舊場館加建而成,由於奧運會在酷熱的盛夏舉行,為了使大部分觀眾能舒適地欣賞比賽,把有蓋座位作為改建的主要目標。

卡拉特拉瓦的設計主要是在原場館上加上兩條長304公尺、高80公尺的大型拱梁,再用鋼纜拉起總面積超過一萬平方公尺、總重量一萬六千噸的纖維版屋頂。

這座容納超過七萬人的場館改建之後,有蓋座位由35%增加至95%,和上屆悉尼奧運當時全新興建以空間構架為主結構的場館比較,雅典場館雖然座位較少,但這拱梁和屋頂結構的形態卻顯示著歐洲式的優雅。 奧林匹克體育館建築群離市中心約5km,這裡除了舉行奧運會開幕式、閉幕式外,還將舉行自行車、游泳等項目的比賽。卡拉特拉瓦稱此工程為“奧林匹克夢想”,它使有20年之久的老體育館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

兩隻鋼穹頂橫跨球場上方,半透明玻璃懸于座位區之上,可以讓陽光進入又能阻隔熱氣。卡拉特拉瓦希望這個有鋼、混凝土、看得見風景且帶著雅典之光的建築能給人留下難忘的映象,並能激發出奧林匹克精神。卡拉特拉瓦說這個設計的靈感來自拜占庭建築,穹頂、藍白基調源于愛琴海及其諸島。


雅典奧運會場館

巴倫西亞科學城

它由三個部分組成的,分別是:一個天文館、一個科學館(菲利配王子藝術科學宮)、一個歌劇院(索菲亞王后大劇院)。

在歌劇院、科學館、海洋館組成的大型規劃區域之間是跳動的天光與水色。球形的天文館被覆蓋在一個透明的拱形罩下,罩長110m,寬55.5m。這個混領土結構的造型及其運作過程十分誘人:在罩的一側,一個巨大的門上下開啟與閉合,露出裡面的球形天文館,就像是一張一合的眼簾。當這種運動反射在前面的淺水池中時,眼睛的聯想就更為強烈了。下面我們分別來看看這三個建築的圖片。

在小編看來卡拉特拉瓦的設計雖然飽受爭議,

但不可否認的是他的設計是美的,是成功的,是能成為傳世經典的。他把自由曲線的流動、組織構成的形式及結構自身的邏輯,貫穿在結構形態上,它不僅體現在整個結構構成上,也潛移默化於每個細節中。這是值得我們每一個後輩借鑒學習的。

好了,歡樂的時光總是短暫,

今天的空間折疊,結構大師卡拉特拉瓦就講到這裡,期待我們下次見面哦。

文章撰稿/小森林、蛋蛋

圖片編輯/兔子先生、大涵

文章審稿/大遠老師

文章排版/ 阿鈺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