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娛樂»正文

三首詞認識辛棄疾

辛棄疾有“詞中之龍”的稱號, 與蘇軾合稱“蘇辛”, 與李清照並稱“濟南二安”。 然而, 寫詞不過辛棄疾的副業。 他一生渴望金戈鐵馬, 保家衛國, 無奈造化弄人, 竟以詞流芳。 然而無論他是否在意自己的詞壇成就, 詞都是他生命的客觀存在。 《金戈鐵馬辛棄疾》這本書, 文學評析與敘事交雜。 由他的詞, 我們可縱觀他一生的壯士悲歌。

01 青玉案.元夕

東風夜放花千樹。 更吹落, 星如雨。 寶馬雕車香滿路。 鳳簫聲動, 玉壺光轉, 一夜魚龍舞。

蛾兒雪柳黃金縷, 笑語盈盈暗香去。 眾裡尋他千百度, 驀然回首, 那人卻在, 燈火闌珊處。

西元1140年5月,

辛棄疾出生在山東濟南府的曆城縣, 是金統治的區域。 他的祖父辛贊是一個地方官, 念念不忘恢復中原, 隨時準備抗金起義。 受祖父的影響, 辛棄疾從小熟讀兵書, 研習武藝, 收集情報, 抗金殺敵是他從小的志向。

1161年, 宋金雙方風煙再起, 金統治區內湧現出不少起義軍, 辛棄疾聚集兩千人加入耿京領導的抗金隊伍。 他介紹和尚義端加入, 不想這和尚是個見利忘義的小人, 偷走了起義軍的大印。 辛棄疾判斷義端必投靠金國, 隧沿路追尋, 不出三日便追大印、殺義端, 其英勇可見一般。

隨著戰事的進行, 金對起義軍實行從寬策略, 很多起義活動不了了之。 耿京領導的起義軍不甘投降, 辛棄疾建議投靠南宋, 耿京派辛棄疾出任談判使者。

就在辛棄疾赴南宋協商時, 耿京被殺, 兇手是當時金統治區的知州張安國。 本在南宋安全生活的辛棄疾, 發誓報仇, 率五十騎至濟州生擒張安國, 沿途跨越五萬金兵, 擒叛徒回南宋。 這在當時可數振奮人心之壯舉。 那一年, 辛棄疾只21歲。

投奔南宋後, 辛棄疾任地方的小文官。 他主動獻計, 並沒有受到重視。 南宋經歷“符離之敗”後, 他直接向當時的宋孝宗獻上著名的軍事論文《美芹十論》, 皇帝開始關注他。 然而, 辛棄疾與皇帝的軍事策略存在分歧, 宋孝宗雖對他略有提拔, 卻依舊沒有重用他, 只調他進京做個小文官。

年過三十的辛棄疾毫無施展抱負的空間。 他創作了一首詞——青玉案.元夕。 這首詞看似寫愛情:一個人在熱鬧的節日裡尋尋覓覓,

求而不得, 最終卻發現要找的人正在燈火闌珊處。 梁啟超曾評價此詞“自憐幽獨, 傷心人別有懷抱。 ”作者以這首寫情的詞, 憐惜自己的幽潔和孤獨。 無疑, 投奔南宋的辛棄疾在熱鬧的京城中, 未知前程, 只能孤芳自賞。

02 《沁園春.帶湖新居將成》

三徑初成, 鶴怨猿驚, 稼軒未來。 甚雲山自許, 平生意氣;衣冠人笑, 抵死塵埃。 意倦須還, 身閑貴早, 豈為蓴羹鱸膾哉。 秋江上, 看驚弦雁避, 駭浪船回。

東岡更葺茅齋。 好都把、軒窗臨水開。 要小舟行釣, 先應種柳;疏籬護竹, 莫礙觀梅。 秋菊堪餐, 春蘭可佩, 留待先生手自栽。 沉吟久, 怕君恩未許, 此意徘徊。

1172年春, 辛棄疾被派到滁州當知州。 當時的滁州十分破敗荒涼, 一片廢墟, 物價昂貴,

物資匱乏。 辛棄疾在此展現出卓人的治理才能。 他先上報朝廷免除老百姓所欠的賦稅, 然後再降低當地稅率, 招募流散的人回鄉, 訓練民兵隊伍, 組織種植荒地。 當年恰好趕上風調雨順, 一片豐收景象。 解決了基本的溫飽問題後, 辛棄疾又進一步招商引資。 他減免商人賦稅, 修建賓館酒樓, 放貸款給居民翻新房屋。 滁州的面貌煥然一新, 辛棄疾通過發展第三產業促進滁州的經濟發展。

滁州治理的成功並沒有讓辛棄疾感到驕傲, 戰場才是他的理想。 在滁州期間, 他積極訓練民兵, 時刻關注金人情報, 就此, 他作出驚人的論斷:金國60年之後肯定會滅亡, 金國滅亡之後, 宋朝的憂患才真正的大起來, 這個憂患就是蒙古。 可當時沒人相信他的預測,

等到後人發現辛棄疾的預言時, 只能大呼遺憾了。

1175年, 南宋發生了“茶寇內亂”, 朝廷無力平定, 便派辛棄疾去圍剿, 辛棄疾又憑藉他過人的軍事才能, 不出三月便平定了這場內亂。

1179年的春天, 辛棄疾奉命平定湖南農民起義。 到那以後, 辛棄疾發現所謂的農民起義實則繁重賦稅下的官逼民反, 他寫了篇《論盜賊劄子》, 建議朝廷, 要徹底杜絕農民起義, 就必須整頓吏治愛護百姓。 這篇論文引起了宋孝宗的高度重視, 於是讓辛棄疾掌管湖南一路的軍政。 辛棄疾卻也因此樹敵不少。

在改善民生的同時, 他獲准籌建飛虎軍。 然而, 看不慣辛棄疾的人總有辦法搞破壞, 朝廷下令, 終止建軍。 眼看軍隊就要建成, 辛棄疾在收到命令後秘而不發, 下令加速建軍。一個月後,軍隊建成,帳目明晰。面對這樣的結果,皇帝也不好追他責任。後來,這支軍隊在防禦金軍時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辛棄疾還沒來得及指揮這支飛虎軍,朝廷又將他調走。輾轉官場多年,他心知官場昏暗,理想渺茫,樹敵不少,心生歸隱之意。在田園與理想之間,他寫下這首《沁園春.帶湖新居將成》。一面,他笑話自己留戀官場,為紅塵所困;一面,他又“怕君恩未許,此意徘徊” ,不願放棄理想。

正當他猶豫時,朝廷幫他做了選擇。辛棄疾被人彈劾,以“貪官酷吏”之由被免職,長期閑賦在家。作詞、會友的生活好不愜意,卻一直不忘關注金的動向。

03《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 》

千古江山,英雄無覓,孫仲謀處。舞榭歌台,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斜陽草樹,尋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當年,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贏得倉皇北顧。四十三年,望中猶記,烽火揚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鴉社鼓。憑誰問:廉頗老矣,尚能飯否?

西元1203年,年已六十四歲的辛棄疾,重新被朝廷任用。當時,當權派韓侂胄主張實行北伐,恢復中原。辛棄疾與韓侂胄的目標是一致的,但在具體策略上,辛棄疾根據常年收集到的情報,不建議立刻北伐。可韓卻要立刻行動,辛棄疾又一次得罪了當權派。於是,便有了《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這首詞。

在這首詞中,辛棄疾以史為鑒,既表達了對立刻北伐的擔憂,也以“廉頗”典故,毛遂自薦,期待上場殺敵。

然而,由於政見的不同,辛棄疾又一次遭到彈劾,在抗金大業中,他又一次只能扮演觀眾的角色。韓侂胄的魯莽蠻幹,造成了北伐的失敗,事實又一次打了朝廷的臉,證明辛棄疾的預判正確。

當韓侂胄終於帶著誠意請辛棄疾出山時,辛棄疾已經臥病在床。他留給世界最後的話是“殺敵!殺敵。”

出可為將,入可為相,詞中飛虎,歷史上如辛棄疾一般的全才屈指可數。

他雖一生壯志未酬,可那明知“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卻“男兒到死心如鐵”的堅持,也是英雄夢的另一種實現。

無論我們多麼期待圓滿,不圓滿卻是逃不開的常態。當我們面對種種不如意,或許可以學著辛棄疾淡淡說一句“卻道天涼好個秋”。

(林雙,想辦法在朝九晚五中浪跡天涯)

下令加速建軍。一個月後,軍隊建成,帳目明晰。面對這樣的結果,皇帝也不好追他責任。後來,這支軍隊在防禦金軍時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辛棄疾還沒來得及指揮這支飛虎軍,朝廷又將他調走。輾轉官場多年,他心知官場昏暗,理想渺茫,樹敵不少,心生歸隱之意。在田園與理想之間,他寫下這首《沁園春.帶湖新居將成》。一面,他笑話自己留戀官場,為紅塵所困;一面,他又“怕君恩未許,此意徘徊” ,不願放棄理想。

正當他猶豫時,朝廷幫他做了選擇。辛棄疾被人彈劾,以“貪官酷吏”之由被免職,長期閑賦在家。作詞、會友的生活好不愜意,卻一直不忘關注金的動向。

03《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 》

千古江山,英雄無覓,孫仲謀處。舞榭歌台,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斜陽草樹,尋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當年,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贏得倉皇北顧。四十三年,望中猶記,烽火揚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鴉社鼓。憑誰問:廉頗老矣,尚能飯否?

西元1203年,年已六十四歲的辛棄疾,重新被朝廷任用。當時,當權派韓侂胄主張實行北伐,恢復中原。辛棄疾與韓侂胄的目標是一致的,但在具體策略上,辛棄疾根據常年收集到的情報,不建議立刻北伐。可韓卻要立刻行動,辛棄疾又一次得罪了當權派。於是,便有了《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這首詞。

在這首詞中,辛棄疾以史為鑒,既表達了對立刻北伐的擔憂,也以“廉頗”典故,毛遂自薦,期待上場殺敵。

然而,由於政見的不同,辛棄疾又一次遭到彈劾,在抗金大業中,他又一次只能扮演觀眾的角色。韓侂胄的魯莽蠻幹,造成了北伐的失敗,事實又一次打了朝廷的臉,證明辛棄疾的預判正確。

當韓侂胄終於帶著誠意請辛棄疾出山時,辛棄疾已經臥病在床。他留給世界最後的話是“殺敵!殺敵。”

出可為將,入可為相,詞中飛虎,歷史上如辛棄疾一般的全才屈指可數。

他雖一生壯志未酬,可那明知“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卻“男兒到死心如鐵”的堅持,也是英雄夢的另一種實現。

無論我們多麼期待圓滿,不圓滿卻是逃不開的常態。當我們面對種種不如意,或許可以學著辛棄疾淡淡說一句“卻道天涼好個秋”。

(林雙,想辦法在朝九晚五中浪跡天涯)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