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旅遊»正文

來了您呐!快來一碗這有“澆頭兒”的老北京麵條兒!

“麵條兒”,

作為老北京人的主食之一,

經常出現在餐桌上。

而幾百年, 乃至千年的風俗,

更使老北京人在一些重要的節日和生活中離不開麵條兒。

北京人愛吃麵條,

常吃的麵條按澆頭兒分有

炸醬麵、打鹵麵、麻醬面、熱湯麵、肉絲麵、

榨菜面、爛肉面、茄子面、羊肉汆面等數種。

下面, 小編就帶你去領略一番老北京麵條的特色吧!

炸醬和麵的相遇

炎夏的北京, 驕陽似火的晌午時分, 正是屬於炸醬麵的時刻。

這一碗炸醬麵, 其實能說的點也就有三:一是炸醬, 二是面, 三就是菜碼。 但別看說著簡單, 這其中的講究可是不少,

只要有一點兒沒做到位, 都不能算是一碗地道的老北京炸醬麵。

先從這炸醬說起吧, 炸醬麵的醬其實叫小碗乾炸。 首先, 這裡面的肉一定要選擇上好的五花肉。 之所以叫小碗乾炸, 那必然是離不開油, 炸醬的油一定要放足才好吃。 醬用的是黃醬, 而且一定要用幹黃醬, 這種醬炸出來的才更香。

說到面, 一定要是手擀面才能算得上是一碗地道的炸醬麵。 麵條講究的是粗細適中, 口感勁道, 要有嚼勁兒。

最後是這菜碼, 外面館子的菜碼都是小碟子擺一圈兒, 這一碗炸醬麵的排場也被這些豐富的菜碼搞得盛大起來。 黃瓜絲兒, 芹菜, 豆芽、青豆、心裡美蘿蔔絲、白菜絲、青蒜、大蒜等, 隨著季節的不同, 菜碼也會有一些變化。

關於鹵與面

若說到各種澆頭“鹵”, 那肯定首推“打鹵麵”啦, 老北京人典型的“鹵”是放豬肉片兒、雞蛋、黃花、木耳等, 但是其他“鹵”的品種也非常多。 如“番茄打鹵”、“茄子打鹵”、“豌豆打鹵”、“豆腐條兒打鹵”等。 所有“鹵”的共同特點, 就是最後必須用澱粉“勾芡”, 廚師本事的高低, 勾芡是主要標誌之一。

“北京人夏天離不開芝麻醬”

這句話摘自老舍先生當年作為北京市人大代表的正式提案。

北京人吃芝麻醬面所用的麵條兒, 最地道的是用抻麵, 其次是用切面。 這一點和吃另幾種北京特色麵條兒——打鹵麵、汆兒面、炸醬麵並沒有多大區別, 區別在於, 吃芝麻醬面要過涼水。 如果是小編我吃, 一般要過三遍水, 吃起來才痛快。

抻麵是門手藝。 這首先就表現在和麵上。

和好的面還要“醒”上個把鐘頭才能用。 除了抻麵, 切面同樣是北京人的常項, 和切面的面, 面裡要加一點點鹽, 這樣切出來的面不愛斷。

吃芝麻醬面的主要調料當然是芝麻醬, 不過, 這芝麻醬可不是買回來就能用的, 而是要先用水澥開。 所 謂“澥”就是把買來的那種芝麻醬擓出兩三勺發在一個小碗裡, 加上一勺鹽, 然後一邊用筷子攪拌均勻一邊逐步往里加涼開水。

調料裡蔥花醬油是必不可少的調料。

老北京麵條兒的“澆頭”

至於其他的老北京人吃麵條兒的“澆頭”, 就不詳細說了, 還有“澆汆兒”、“三合油”、“醋鹵”、“鹽鹵”、“燒羊肉湯”、“爛肉”、“肉湯兒”、“雞絲兒”、“白菜絲兒”、“扁豆絲兒”、“榨菜汁”、“蝦皮醬油汁”等。 昔日不少經營麵條兒的大小飯館的掌櫃的,

就靠自己廚師做這些澆頭的“水準”來招攬客人。 所以那些大小飯館的麵條兒和澆頭的味道和口感, 按一些老北京人的話講, 就是兩個字“地道”!

想要品嘗老北京的味道?

這幾個地方一定要去嘗嘗哦。

來源:星球研究中心、北京味道 發現新豐台整理如有版權問題請聯繫刪除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