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娛樂»正文

汶川十周年英雄人物之蘇義德:關乎一個少數民族1700年的歷史和記憶!

2008年5月12日下午下午14點28分, 永遠被歷史定格的時間。 一陣劇烈的晃動攪得整個世界都震撼了, 可它卻是一場巨大的災難。


5·12汶川大地震

時任北川縣檔案局局長蘇義德只覺得大腦一片空白, 接著他看見了一輩子都無法忘記的景象。 一瞬間地動山搖, 除了轟鳴聲什麼都聽不到, 大家都在拼命的跑, 跑的鞋子都丟了, 跑的手上腳上鮮血直流, 但蘇義德好像徹底懵了, 他什麼都感覺不到。


蘇義德

此時, 距離北川100多公里外的汶川, 以這裡為中心點, 沿著龍門山脈長達數百公里的區域, 地下岩石突然崩塌, 斷裂,

相當於數百顆原子彈在地殼下被引爆, 當時整個亞洲都跟著晃動:北至遼寧, 東到上海, 南至香港澳門, 越南、泰國, 西至巴基斯坦都有震感。


汶川地震分佈圖

截止7月21日12時, 汶川地震已確認69197人遇難, 374176人受傷, 18222人失蹤, 造成直接經濟損失, 8451億元, 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 破壞力量最大的一次地震, 也是繼唐山大地震後, 傷亡最嚴重的一次。 解放軍和武警部隊緊急出動10萬余官兵, 參與四川抗震救災。 八百萬噸物資通過公路、鐵路、航空源源不斷的運往災區。 一方有難八方支援。 一幕幕捨己救人的英雄壯舉仍令人印象深刻, 犧牲在救援前線的青年戰士武文斌, 強忍親人離世的悲痛堅守工作崗位的女員警蔣敏, 廢墟中仍不忘救助同學的小英雄林浩······


小英雄林浩

今天要說的是一個鮮為人知, 但意義非比尋常的, 甚至關係到一個少數民族的歷史和記憶的故事。 “羌笛何須怨楊柳, 春風不度玉門關”, 這是我們都非常熟悉的一首古詩, 羌笛可能是我們的羌族的第一印象。

理縣、汶川、茂縣、北川這些重災區都是羌族人的主要聚集地, 而極重災區北川縣是我國唯一的羌族自治縣, 北川的羌族人口占到了全國羌族人口的三分之一, 蘇義德也是羌族人, 對家鄉的文化和歷史有著深厚的感情, 地震造成了大量的羌族同胞遇難, 僅北川縣內遇難失蹤的羌族人口就達到19000多人, 幾乎占了北川羌族人口的一半。 大量文化物質遺產遭到破壞, 古代治水“三過家門而不入”的大禹是羌族人的祖先。

據北川縣檔案館《石泉縣誌》(北川以前叫石泉)的記載, 大禹正是北川人, 地震造成大量關於大禹的歷史遺跡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壞, 代表羌族文化的羌寨也都倒塌, 而最令蘇義德心心念念的是無數被埋葬在地下廢墟的檔案它們承載著這座古城的歷史與文明。


大禹

在北川縣抗震救災指揮部的協調下, 北川縣檔案局成為第一家獲准實施挖掘工作的單位。 為了趕在雨季到來前, 蘇義德和官兵們不僅要加緊速度, 還得小心翼翼的挖掘磚瓦縫隙中的檔案, 以免破壞已經非常脆弱的紙張, 在第一次搶救檔案中, 共搶救出7000餘卷檔案, 可是搶救檔案工作才剛剛開始, 北川地震後, 北川附近形成了大大小小的幾十個堰塞湖,

唐家山是最大的一個, 也是最危險的一個, 正好位於北川縣的上方, 儲水量達到了3.2億立方米, 而據專家計算1億立方米的洪水就能吞噬掉一座50到100萬人口的城市, 更可怕的是唐家山堰塞湖以每天上漲兩米的速度威脅著北川甚至整個綿陽。


洩洪前的北川堰塞湖

蘇義德每天都再關注著汛情的發展, 直到6月10日, 檔案挖掘工作的第22天, 經過專家的多次勘測, 唐家山堰塞湖洩洪成功, 最終在官兵們和蘇義德等北川檔案局工作人員冒著生命危險的努力下, 共搶救出5萬餘卷檔案, 占到了總數的70%左右, 運往綿陽市檔案局保管, 事後還有大量的防黴處理工作, 最終在大家共同的努力下成功挽救了一個少數民族的歷史和記憶。

遺憾的是《石泉縣誌》最終還是沒有找到, 國家也是將《石泉縣誌》其他版本交給北川縣檔案局, 北川縣檔案局將其收藏在電子資料庫永遠保存。

而今蘇義德也過上了新的生活, 歷史不會忘記他的功績!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