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熱點»正文

2樓、4樓、8樓、14樓、18樓,不能買?很多人都被忽悠了,自己合適才是最重要的

九十年代初國內的房地產, 絕大部分都是以洋房小高層的形式存在的, 經過多年時間的發展, 如今呈現出來的房子絕大部分都是高層住宅和超高層住宅為主。

30層的房子隨處可見, 知道什麼時候起, 老百姓心中就默認為了一座城市建設的高層, 建筑越多經濟就越繁華, 住在高層住宅里面就有著一種優越感。 過去對高層住宅認知甚少, 當然是選擇高樓層購買, 現在對高樓層有著深刻的認知后, 就避開一些特殊樓層購買了。

網絡上一直流傳著選樓層買單不買雙的說法, 2樓、4樓、8樓、14樓、18樓等雙位數樓層都不能購買, 給出的理由雖然是有一定的符合性, 但是也并不完全正確啊!

2樓的房子存在的缺點, 采光差、蚊蟲多、安全性差、與樓上共用一根水管, 堵塞的可能性也很高, 最容易出現反臭。 我們家的一聽確實是沒有錯, 但是為什麼還有人去購買2樓的房子呢?每一套房子有缺點的同時當然也有優點的存在,

要不然購房者怎麼會去購買這套房子呢?每個人考慮的東西不一樣, 選擇樓層也肯定是不一樣的。

房地產經過多年的發展, 不少樓盤的東西是否通用了?比如小區的戶型, 現在基本上往三個方向設計79~92平方的3房1衛、95~108平方的3房2衛、115~140平方的3+1房或者4+1房、除非做中高端小區, 一般房產面積很少, 超過140平米的這類房子屬于空中豪宅了。

面積戶型都有著鮮明的特征, 資金緊張選擇緊湊型的三房;資金寬松一點, 選擇標準三房;改善性住房, 選擇3+1房或者是4+1房;完全根據自身的需求, 選擇合適的面積段!小區在開發的過程中, 戶型基本上就是3~5個左右而已, 根據自身的經濟能力選擇優選方案,

最關鍵的還是挑選樓層這方面吧!

在買房的過程中, 一般有兩種可挑選的方案, 大眾化挑選和個性化挑選。

大眾化挑選方案:

大眾化挑選方案, 比較符合國內90%以上的購房者。 目前國內的小區設計一般都為100米左右的高層住宅, 建設樓層最高34層,

一般都是30層左右徘徊的較多。

總樓層1/3以上, 2/3以下也就是10樓以上, 20樓以下這個樓層段的戶型, 性價比是最高的采光不錯, 通風性可以, 在銷售的過程中, 這個樓層的是最快銷售完畢的, 銷售人員, 也用「中庸」字來形容這個樓層段的房產。

如果能挑選到中間樓層的房產固然是最好的, 如果買不到也適當地作出調整, 可以向下兼容, 也就是考慮8樓, 9樓的房產價格相對來說還比較便宜, 不過在通風和采光線上失去那麼一點點, 更關鍵的是前面融進去要大。

可以選擇向上發展, 20樓當然是處于一個不錯的樓的, 往上每一層采光通風會變得更好, 不過價格也會更高, 其中價格最高的應該就是「鳳凰層」

中間樓層段也有可能會遇到一些特殊的問題, 比如「腰線層」, 相信大家都有聽說過吧!有很多小區為了增加樓宇的美觀度, 在房屋上都會設置腰線, 樓層從外面看起來并不大, 但是站在樓宇上去觀看卻非常的大, 存在很多灰塵, 我看過好幾套, 要現成的房子, 雖然處于中等樓層, 但是采光還不如7樓,8樓的房產花了大價錢,最終享受不了應有的價值。

槽鋼層,兩三年前很多人都在網絡上帶節奏,說這類型的房產不能買,說后期會存在漏水的風險,而且整體的主體會受到一定的損害。

漏水的風險是有,但是整體的幾率是較低的,剛開始在墻體開洞后面進行補丁,這不會對房屋質量造成影響,漏水的可能性真的極少,一方面墻體是側面的,雨水不可能直接的灌溉,另外一方面在刷外墻漆的時候有保溫材料和防水材料在此,怎麼可能會出現漏水。

隨著建筑技術的進步,如今很多承建商都已經利用爬樓機建設房子,不僅建筑速度快還安全,也不會留下人們所說的槽鋼層。

樓間距,樓間距比樓層甚至還重要,如果樓間距較寬居住在2樓,采光也不會差,如果樓間距過窄,居住在10樓,采光也不會好到哪里去。

假設就在12層每層以三米計算居住高度為36米最少樓間距,一般達到1:1~1:1.5之間才是較為完美。假設12層高的房產最少需要距離36米的樓間距,當然30層的小區不可能接近100米的寬度的,只能犧牲低樓層的住戶了。

個性化挑選:

對于一些特殊樓層,很多人都覺得不好,比如4樓、14樓、18樓,說不吉利、不討好意頭。不過每個地方的習俗不一樣,有部分人群是特別喜歡這類型的樓層的,比如14樓和18樓也在1/3以上2/3以下,所以很符合購房需求啊,整體的價格又比其他樓層價格便宜那麼一點,難道真的不香嗎?如果不缺錢,當然沒有什麼問題,可以挑選更好意頭的樓層購買。

擴展空間,1樓帶花園、2樓帶平臺、頂樓帶平臺,基本上都默認給業主們使用的,假設購買一套100平米的1樓房產,前面贈送50平米的花園,這50平米的花園可能不能搭建其他建筑,但是可以擺放其他的雜物啊!部分小區的頂樓是比較高的,可以做成類似復式的房子,雖然樓層不是很高,但是也可以勉強地解決居住問題,我看見過部分小區這一層就是給業主自己后期改造的,層高兩米剛好可以解決睡覺的問題。

買房的時候真的是要根據家庭真實的情況選擇合適的房產,如果家里面有老人,別人總是會建議我們選擇1樓啊2樓啊!實際上我更建議選擇4樓的房產購買,沒有別的原因,一方面不那麼潮濕,另外一方面等待電梯的時間也不是很長了。

至于網上流傳的多數房產不要購買,他們給出的理由是。

4樓的房子諧音「死」,不吉利、晦氣,特別是香港開發商,基本上都會避開這個樓層出現,不過4樓的房產如果樓間距較寬的情況下,基本上采光是不會存在太大的問題的。

8樓給出的答案是「七上八下」,也就是說購買了7樓的房子會步步高升,購買了8樓的房子會走運,整體的事業向下走的趨勢。搞笑的是,為什麼車牌號碼要選擇888手機號碼又要選擇888,這根本就是無稽之談。

10樓的房子給出的原因更奇葩,電梯在運行的過程中都會說到「10層到了」,翻譯出來的答案就是「時辰到了」,這也能說得通?10樓的房產屬于1/3樓層內的房產,在居住體驗應該是挺不錯的,為什麼要說避開這樣的樓層呢?

買套房子在樓層上這麼多講究,這又不行那又不行,最終可挑選的樓層好像真的沒有幾個了,如果預算市場比較好的情況下能買得上房子都已經算不錯了,還這麼講究。

不過告訴大家一件比較扎心的事情,在買房的過程中,如果有洋房或者是小高層,優先選擇洋房和小高層,一方面公攤面積較少,另外一方面整體的居住舒適度會更高,即便價格高20%都要選擇這類型的房產,因為套內面積差不了多少。

我買的房子總層高18層,我住在12層,人體的舒適度非常的高,小區的綠化容積率也是符合住房的需求啊,即便現在入住率已經達到了80%,也不會像高層住宅,那樣顯得非常的擁擠。

但是采光還不如7樓,8樓的房產花了大價錢,最終享受不了應有的價值。

槽鋼層,兩三年前很多人都在網絡上帶節奏,說這類型的房產不能買,說后期會存在漏水的風險,而且整體的主體會受到一定的損害。

漏水的風險是有,但是整體的幾率是較低的,剛開始在墻體開洞后面進行補丁,這不會對房屋質量造成影響,漏水的可能性真的極少,一方面墻體是側面的,雨水不可能直接的灌溉,另外一方面在刷外墻漆的時候有保溫材料和防水材料在此,怎麼可能會出現漏水。

隨著建筑技術的進步,如今很多承建商都已經利用爬樓機建設房子,不僅建筑速度快還安全,也不會留下人們所說的槽鋼層。

樓間距,樓間距比樓層甚至還重要,如果樓間距較寬居住在2樓,采光也不會差,如果樓間距過窄,居住在10樓,采光也不會好到哪里去。

假設就在12層每層以三米計算居住高度為36米最少樓間距,一般達到1:1~1:1.5之間才是較為完美。假設12層高的房產最少需要距離36米的樓間距,當然30層的小區不可能接近100米的寬度的,只能犧牲低樓層的住戶了。

個性化挑選:

對于一些特殊樓層,很多人都覺得不好,比如4樓、14樓、18樓,說不吉利、不討好意頭。不過每個地方的習俗不一樣,有部分人群是特別喜歡這類型的樓層的,比如14樓和18樓也在1/3以上2/3以下,所以很符合購房需求啊,整體的價格又比其他樓層價格便宜那麼一點,難道真的不香嗎?如果不缺錢,當然沒有什麼問題,可以挑選更好意頭的樓層購買。

擴展空間,1樓帶花園、2樓帶平臺、頂樓帶平臺,基本上都默認給業主們使用的,假設購買一套100平米的1樓房產,前面贈送50平米的花園,這50平米的花園可能不能搭建其他建筑,但是可以擺放其他的雜物啊!部分小區的頂樓是比較高的,可以做成類似復式的房子,雖然樓層不是很高,但是也可以勉強地解決居住問題,我看見過部分小區這一層就是給業主自己后期改造的,層高兩米剛好可以解決睡覺的問題。

買房的時候真的是要根據家庭真實的情況選擇合適的房產,如果家里面有老人,別人總是會建議我們選擇1樓啊2樓啊!實際上我更建議選擇4樓的房產購買,沒有別的原因,一方面不那麼潮濕,另外一方面等待電梯的時間也不是很長了。

至于網上流傳的多數房產不要購買,他們給出的理由是。

4樓的房子諧音「死」,不吉利、晦氣,特別是香港開發商,基本上都會避開這個樓層出現,不過4樓的房產如果樓間距較寬的情況下,基本上采光是不會存在太大的問題的。

8樓給出的答案是「七上八下」,也就是說購買了7樓的房子會步步高升,購買了8樓的房子會走運,整體的事業向下走的趨勢。搞笑的是,為什麼車牌號碼要選擇888手機號碼又要選擇888,這根本就是無稽之談。

10樓的房子給出的原因更奇葩,電梯在運行的過程中都會說到「10層到了」,翻譯出來的答案就是「時辰到了」,這也能說得通?10樓的房產屬于1/3樓層內的房產,在居住體驗應該是挺不錯的,為什麼要說避開這樣的樓層呢?

買套房子在樓層上這麼多講究,這又不行那又不行,最終可挑選的樓層好像真的沒有幾個了,如果預算市場比較好的情況下能買得上房子都已經算不錯了,還這麼講究。

不過告訴大家一件比較扎心的事情,在買房的過程中,如果有洋房或者是小高層,優先選擇洋房和小高層,一方面公攤面積較少,另外一方面整體的居住舒適度會更高,即便價格高20%都要選擇這類型的房產,因為套內面積差不了多少。

我買的房子總層高18層,我住在12層,人體的舒適度非常的高,小區的綠化容積率也是符合住房的需求啊,即便現在入住率已經達到了80%,也不會像高層住宅,那樣顯得非常的擁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