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如果你手上有50萬現金,是該買房還是存銀行,專家給出了分析

房子和錢, 哪個更值錢?如果是在過去, 那麼很多人肯定會毫不猶豫的選擇房子。 筆者的一位親戚, 在幾年前賺了一點小錢, 買了一套房子, 從農村跑到城市生活。 本來很多人都以為他生活不了幾年, 結果人家舒服的很, 現在子女也跟著在城裡上學, 一家人就從幾年前的那個決定中從農村人變成了城裡人。

對于不少家庭來說, 有幾十萬存款是比較常見的現象, 那麼, 問題就來了, 你如果手上有50萬現金, 是買房子還是存銀行呢?之所以有此一問, 主要原因就在于錢放在那裡越來越不值錢, 而近年的房價一直處于盤旋上漲中, 到目前已經處在一個相對高位。 在投資管道狹窄的情況下, 這是擺在大家面前比較現實的問題。 手上有50萬現金, 是買房子還是存銀行?行家的專業分析點醒了我。

第一, 先來看看50萬現金, 夠不夠買房?

從統計的相關資料顯示, 目前全國住房均價過萬元的城市已經超過80個, 就是說你購買100平米房子, 也需要100萬, 首付3成的話, 差不多要34萬, 你有50萬的話, 可以首付5成了。 不過, 很多城市住房均價遠在1萬之上, 即使在同一個城市, 好些的地段房子價格也遠超1萬的均價。 所以, 城市越好, 價值潛力越大,

自然價格也就越高, 50萬現金作為首付的話, 需要根據你所在城市房價來決定。

第二, 再來看看50萬現金, 存銀行收益是多少?

50萬存1年定期, 收益是7500元, 存兩年期, 存款收益是2.1萬, 存三年期, 收益是4.125萬。

當然, 很多人不一定都選在銀行存款, 目前比較安全的貨幣類產品收益相比存銀行的收益也不低。

比如用得比較多的各種寶類, 可以隨時存入和提現, 很是靈活, 年化收益為2.4%左右, 那麼50現金1年的收益是1.2萬。 相比銀行定期高出4500元。 有人可能會說大額資金可以與銀行協議利率, 不過, 50萬不算什麼大額存款。

第三, 對比之後, 到底是買房還是存銀行呢?主要關注3點:

1.看未來房價趨勢

整體上看, 在國家嚴厲樓市調控政策情況下, 「房住不炒」定位和「一城一策」實施, 房價不會有大的上漲和下跌。

當然, 對于那些依靠棚改貨幣化安置而引起房價大幅上行的城市, 隨著改為實物安置措施, 房地產市場大機率沒那麼火熱, 平穩是主基調。 之所以說「平穩」而不是下跌, 主要原因還是地方採取措施「照顧」,

防止房價出現大幅回檔, 從而影響地方經濟。 事實上, 自去年下半年以來, 我們一些率先調整的4、5線城市, 地方上都採取了強有力的管控措施, 維護了房地產市場平穩。 但要注意, 這裡說的是整體, 並不代表不同城市都會一樣, 對于那些產業基礎好, 發展潛力大的城市, 他們對人口吸引力比較強勁, 加之引人政策助力, 住房需求增加推動房價上漲的趨勢還會持續, 這些城市的房價還會有不錯的表現。

2.看未來貨幣貶值幅度

一般採用M2減GDP演演演算法, 在過去10年, 09到18年間, 實際貨幣貶值幅度大概在7%左右, 換成通俗的話講, 也就是現在50萬現金, 只能買到10年前25萬的物品, 貶值幅度大概在50%。

不過, 由于未來經濟增速放緩, 未來貨幣貶值幅度也會趨緩。 M2從過去十年年均10%以上,會下降到未來5到8年的6%-6.5%左右,對應的貨幣貶值幅度可能在6%左右,雖然說現金相比過去貶值幅度趨緩,但仍面臨較大的貶值壓力。如果你手中有50萬現金,只存銀行的話,由于銀行最長存款週期是5年,如果存10年的話,相當于兩個週期,總共收益為33.5萬。這個收益跟貨幣貶值比起來,50萬本金加33.5萬利息共計83.5萬,按照貶值幅度50%算,那麼實際只相當于41.75萬,還是有8.25萬被增發貨幣稀釋掉了。這樣看,存銀行顯然是不能抗通脹的。

從長期來看,為啟動經濟活力,存款收益還會跟隨下行。

3.總結比較:買房還是存銀行?

從上面的分析得知三個方面結論:

一是只要房價不漲或少漲,肯定是存銀行劃算,這主要存在于個別經濟發展潛力不足、資源型轉型不成功城市;

二是只要城市吸附力強,人口流入指標呈現淨增長,那麼這樣的城市房價大機率會繼續上漲,幅度肯定超過存銀行收益率,加之槓桿的作用,還大機率會跑贏貨幣貶值幅度,增不增值主要看城市、產品、地段、物業等因素。

三是無論如何,如果你有50萬現金,肯定是不能放在手上,放在銀行也不能抗通脹,唯有把錢投出去,至于如何投,首先是安全,其次是要考慮通脹因素。當然,除了自住地無法選擇外,而對于保值增值為目的的買房,好城市房產或是一個不錯選項。

對于房子來說,無疑是人們家庭當中最重要的商品。畢竟現在的房價還是比較高昂的,根據數據顯示,2021年我國的平均房價達到了10329元/平方公尺,可以說現在的平均房價已經突破了萬元大關。這也就導致人們買房比較困難,很多家庭為了買一套房子,都是掏空了家庭的積蓄,背負著三十年的房貸,才擁有了一套屬于自己的房子。

并且對于那些已經買房的家庭來說,房子就是家庭最重要的財富。畢竟買房時掏空了自己家庭的積蓄,還透支了自己未來的收入。根據央行給出的數據顯示,房子占據了城鎮家庭70%以上的家庭財富。從這點我們就可以看出,現在的房價已經非常高昂了,導致房子已經影響到了人們的日常生活。

畢竟這麼高昂的房價,不僅讓人們買房比較困難,同時三十年的房貸,也讓這些家庭透支了未來的積蓄,同時使得自己的消費能力下降,導致自己生活質量也隨著下降。尤其是對于那些年輕人來說,剛畢業沒幾年,收入水平還不是很高,手中也沒有多少積蓄,這樣的情況下,這些年輕人想要買房都是非常困難的事情。

這也就導致現在很多年輕人只能選擇租房居住,根據數據顯示,2021年我國租房群體數量已經達到了2.4億。在這些租房群體當中,很大一部分群體都是因為沒有房子,所以才只能選擇租房居住。并且租房群體當中,90后占據了最大比重。從這點我們就可以看出,現在還有很多年輕人沒有買房。

沒有買房的原因,就是因為房價太過高昂,導致年輕人買不起房。而為何現在房價會這麼高昂呢?這還是因為這些年里,很多家庭都選擇了買房投資,所以給樓市帶來了大量的購房需求,同時導致大量資金流入到房地產行業當中,促進了房價的上漲。根據央行給出的數據顯示,我國城鎮家庭擁房率已經達到了96%,其中擁有兩套房的家庭占比31.0%,擁有三套房及以上的家庭占比10.5%。

從這當中,我們就可以看出,很多城鎮家庭已經擁有了多套房子。而這些擁有多套房的家庭,基本上都是為了投資而買房。這也就導致我國的房價越來越高,甚至部分城市的房價都出現了虛高的局面,導致剛需購房者買房比較困難。為了讓房子回歸居住屬性,我國早在2016年就提出了以「房住不炒」為長期定位的調控政策。

這幾年來我國調控政策更是在不斷收緊,這也讓樓市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尤其是在2021年,房價從普漲轉向普跌,導致人們對樓市也失去了信心。而那些投資者也開始拋售自己多余的房子,期望自己能夠變現離場。這樣的情況下,就導致現在二手房掛牌量激增,導致二手房市場出現了有價無市的局面。而對于住宅來說,也在逐漸回歸居住屬性。

當樓市內投資者數量不斷減少的情況下,人們在買房的時候,關注的重點就不再是房價的漲跌了,而是住宅的質量。而對于那些質量較差的住宅來說,最終將會被人們嫌棄。未來5年,三類房子或成「燙手山芋」,懂行人已經悄悄轉手。

第一類住宅:周邊設施不完善的住宅

周邊設施對于人們的日常生活來說,有著很大的影響。對于那些周邊設施不完善的住宅來說,附近連商場和醫院都沒有,導致自己平時購物和就醫都比較麻煩,要到市區比較繁華的地方,才能完成自己的生活需求。并且交通方面也不是很便利,附近沒有捷運站和公交站牌,導致自己出行比較麻煩,就連上下班都需要浪費不少的時間。

并且附近連學校都沒有,導致自己的孩子上學都是一個麻煩的事情,甚至要選擇寄宿學校。這樣的話,人們的日常生活就不會很便利,導致自己的日常生活受到了很大的影響,使得自己的居住體驗也不會很好。

第二類住宅:物業服務水平較差的住宅

在小區當中,物業無疑是非常重要的角色,可以說人們在小區內的居住體驗如何,和物業的服務水平有著很大的關系。對于那些服務水平較差的物業來說,平時在小區內可謂是作威作福、橫行霸道,業主遇到問題的時候,根本就不愿意幫業主解決問題。只有在收取物業費的時候,才比較積極。

對于這樣的物業來說,人們居住在小區當中,很容易和服務水平較差的物業產生矛盾。最終自己還會被物業所針對,導致自己在小區當中居住體驗不是很好。甚至一些物業將業主逼迫得選擇賣房,從這點我們就可以看出,那些物業服務水平較差的住宅,還是盡量要避開的,否則自己的居住體驗就會受到很大的影響。

第三類住宅:質量較差的高層住宅

對于高層住宅來說,本身居住體驗就不是很好。畢竟高層住宅的容積率較高,使得小區內住戶較多,居住在高層住宅當中,經常會受到噪音的騷擾。并且由于高層住宅的公攤面積較大,從而導致高層住宅的住宅室內面積較小,人們居住在高層住宅當中,也會感覺到比較擁擠。并且對于那些質量較差的住宅來說,也存在更多的問題。

畢竟對于那些質量較差的高層住宅,小區內可謂是問題不斷,但想要維修的話,高層住宅的維修成本又比較高昂,使得人們維修基金又是很大的開支。并且對于那些質量較差的高層住宅而言,會更早的進入到「破舊住宅」的行列,從而導致人們居住體驗較差。本身高層住宅的居住體驗就不是很好,更別說這些質量較差的高層住宅了。

對于這三類住宅而言,你有何看法呢?

M2從過去十年年均10%以上,會下降到未來5到8年的6%-6.5%左右,對應的貨幣貶值幅度可能在6%左右,雖然說現金相比過去貶值幅度趨緩,但仍面臨較大的貶值壓力。如果你手中有50萬現金,只存銀行的話,由于銀行最長存款週期是5年,如果存10年的話,相當于兩個週期,總共收益為33.5萬。這個收益跟貨幣貶值比起來,50萬本金加33.5萬利息共計83.5萬,按照貶值幅度50%算,那麼實際只相當于41.75萬,還是有8.25萬被增發貨幣稀釋掉了。這樣看,存銀行顯然是不能抗通脹的。

從長期來看,為啟動經濟活力,存款收益還會跟隨下行。

3.總結比較:買房還是存銀行?

從上面的分析得知三個方面結論:

一是只要房價不漲或少漲,肯定是存銀行劃算,這主要存在于個別經濟發展潛力不足、資源型轉型不成功城市;

二是只要城市吸附力強,人口流入指標呈現淨增長,那麼這樣的城市房價大機率會繼續上漲,幅度肯定超過存銀行收益率,加之槓桿的作用,還大機率會跑贏貨幣貶值幅度,增不增值主要看城市、產品、地段、物業等因素。

三是無論如何,如果你有50萬現金,肯定是不能放在手上,放在銀行也不能抗通脹,唯有把錢投出去,至于如何投,首先是安全,其次是要考慮通脹因素。當然,除了自住地無法選擇外,而對于保值增值為目的的買房,好城市房產或是一個不錯選項。

對于房子來說,無疑是人們家庭當中最重要的商品。畢竟現在的房價還是比較高昂的,根據數據顯示,2021年我國的平均房價達到了10329元/平方公尺,可以說現在的平均房價已經突破了萬元大關。這也就導致人們買房比較困難,很多家庭為了買一套房子,都是掏空了家庭的積蓄,背負著三十年的房貸,才擁有了一套屬于自己的房子。

并且對于那些已經買房的家庭來說,房子就是家庭最重要的財富。畢竟買房時掏空了自己家庭的積蓄,還透支了自己未來的收入。根據央行給出的數據顯示,房子占據了城鎮家庭70%以上的家庭財富。從這點我們就可以看出,現在的房價已經非常高昂了,導致房子已經影響到了人們的日常生活。

畢竟這麼高昂的房價,不僅讓人們買房比較困難,同時三十年的房貸,也讓這些家庭透支了未來的積蓄,同時使得自己的消費能力下降,導致自己生活質量也隨著下降。尤其是對于那些年輕人來說,剛畢業沒幾年,收入水平還不是很高,手中也沒有多少積蓄,這樣的情況下,這些年輕人想要買房都是非常困難的事情。

這也就導致現在很多年輕人只能選擇租房居住,根據數據顯示,2021年我國租房群體數量已經達到了2.4億。在這些租房群體當中,很大一部分群體都是因為沒有房子,所以才只能選擇租房居住。并且租房群體當中,90后占據了最大比重。從這點我們就可以看出,現在還有很多年輕人沒有買房。

沒有買房的原因,就是因為房價太過高昂,導致年輕人買不起房。而為何現在房價會這麼高昂呢?這還是因為這些年里,很多家庭都選擇了買房投資,所以給樓市帶來了大量的購房需求,同時導致大量資金流入到房地產行業當中,促進了房價的上漲。根據央行給出的數據顯示,我國城鎮家庭擁房率已經達到了96%,其中擁有兩套房的家庭占比31.0%,擁有三套房及以上的家庭占比10.5%。

從這當中,我們就可以看出,很多城鎮家庭已經擁有了多套房子。而這些擁有多套房的家庭,基本上都是為了投資而買房。這也就導致我國的房價越來越高,甚至部分城市的房價都出現了虛高的局面,導致剛需購房者買房比較困難。為了讓房子回歸居住屬性,我國早在2016年就提出了以「房住不炒」為長期定位的調控政策。

這幾年來我國調控政策更是在不斷收緊,這也讓樓市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尤其是在2021年,房價從普漲轉向普跌,導致人們對樓市也失去了信心。而那些投資者也開始拋售自己多余的房子,期望自己能夠變現離場。這樣的情況下,就導致現在二手房掛牌量激增,導致二手房市場出現了有價無市的局面。而對于住宅來說,也在逐漸回歸居住屬性。

當樓市內投資者數量不斷減少的情況下,人們在買房的時候,關注的重點就不再是房價的漲跌了,而是住宅的質量。而對于那些質量較差的住宅來說,最終將會被人們嫌棄。未來5年,三類房子或成「燙手山芋」,懂行人已經悄悄轉手。

第一類住宅:周邊設施不完善的住宅

周邊設施對于人們的日常生活來說,有著很大的影響。對于那些周邊設施不完善的住宅來說,附近連商場和醫院都沒有,導致自己平時購物和就醫都比較麻煩,要到市區比較繁華的地方,才能完成自己的生活需求。并且交通方面也不是很便利,附近沒有捷運站和公交站牌,導致自己出行比較麻煩,就連上下班都需要浪費不少的時間。

并且附近連學校都沒有,導致自己的孩子上學都是一個麻煩的事情,甚至要選擇寄宿學校。這樣的話,人們的日常生活就不會很便利,導致自己的日常生活受到了很大的影響,使得自己的居住體驗也不會很好。

第二類住宅:物業服務水平較差的住宅

在小區當中,物業無疑是非常重要的角色,可以說人們在小區內的居住體驗如何,和物業的服務水平有著很大的關系。對于那些服務水平較差的物業來說,平時在小區內可謂是作威作福、橫行霸道,業主遇到問題的時候,根本就不愿意幫業主解決問題。只有在收取物業費的時候,才比較積極。

對于這樣的物業來說,人們居住在小區當中,很容易和服務水平較差的物業產生矛盾。最終自己還會被物業所針對,導致自己在小區當中居住體驗不是很好。甚至一些物業將業主逼迫得選擇賣房,從這點我們就可以看出,那些物業服務水平較差的住宅,還是盡量要避開的,否則自己的居住體驗就會受到很大的影響。

第三類住宅:質量較差的高層住宅

對于高層住宅來說,本身居住體驗就不是很好。畢竟高層住宅的容積率較高,使得小區內住戶較多,居住在高層住宅當中,經常會受到噪音的騷擾。并且由于高層住宅的公攤面積較大,從而導致高層住宅的住宅室內面積較小,人們居住在高層住宅當中,也會感覺到比較擁擠。并且對于那些質量較差的住宅來說,也存在更多的問題。

畢竟對于那些質量較差的高層住宅,小區內可謂是問題不斷,但想要維修的話,高層住宅的維修成本又比較高昂,使得人們維修基金又是很大的開支。并且對于那些質量較差的高層住宅而言,會更早的進入到「破舊住宅」的行列,從而導致人們居住體驗較差。本身高層住宅的居住體驗就不是很好,更別說這些質量較差的高層住宅了。

對于這三類住宅而言,你有何看法呢?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