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馬拉松之戰希波戰損比192:6400,面對希臘方陣,波斯是戰五渣?

編者按:爆發于公元前499年的希波戰爭, 從某種意義上來講, 是亞洲文明與歐洲文明的第一次全面沖突。 這次大規模戰爭最后以希臘的勝利宣告結束。

希波戰爭中, 希臘在多次戰役中以弱勝強擊敗波斯人.尤其是馬拉松戰役中, 希臘在人數居于絕對劣勢的情況下, 不僅擊敗對手, 還創下192比6400的夸張戰損比。 這不免讓人覺得波斯人簡直就是一群「戰五渣」。 事實真的是這樣嗎?

實際上,

馬拉松之戰的勝利并不輕松, 波斯作為一個一統西亞的強悍帝國更不孱弱。 正因如此, 古希臘史學家希羅多德在其著作《歷史》中, 才會真摯地贊美希臘的勝利者們, 稱他們是「第一支看到波斯的服裝卻面無懼色, 并且敢于向著身著這種服裝的軍隊挑戰的希臘人」。

原來在此之前, 希臘人但凡聽說波斯人的名聲, 就會膽戰心驚」。 從這種隱含激動情緒的贊美里, 我們也能聽出希羅多德對于波斯強大軍事力量的肯定。 那麼, 馬拉松之戰到底有著怎樣曲折的經過呢?

在希波戰爭爆發前, 兩股勢力間就有過頻繁的接觸甚至軍事對抗。 但是由于這種對抗規模較小, 希臘、波斯雙方對于彼此軍隊的戰術打法并沒有太過具體的印象。

這就導致在雙方爆發全面沖突后, 他們不得不在戰場上第一次校驗彼此軍隊戰法的合理性。 這也不可避免地導致這些軍隊的指揮者, 在作戰時犯下一些在我們看來極為可笑的錯誤。

馬拉松之戰中的一些細節就表明了, 波斯軍對于希臘重步兵這種重裝步兵認識的不足。

公元前七世紀以來, 希臘發達的貿易路線重新開啟, 意大利、安納托利亞、愛琴海諸島殖民地的大規模增加, 使得金屬武器的價格開始變得「平民化」。 這樣的經濟條件使希臘城邦演化出了重裝步兵這一強力兵種。

與之相反, 波斯帝國軍隊的職業化程度雖然比希臘諸國更高, 但這也意味著其軍事裝備的成本被帝國承擔。 因此, 即使是波斯帝國最為主力的萬人兵團「不死軍」, 也是一支以弓箭手為主的輕裝步兵部隊。 《斯巴達三百勇士》里那些頭戴面具、背插雙刀的古怪戰士, 與歷史上的不死軍除了名字外, 沒有一點相同之處。

波斯軍隊以十進制編制軍隊, 一軍為一萬人, 由10個千人營(哈扎拉巴姆)組成, 再往下是百人連(薩塔巴)和十人隊(達撒巴姆)。 這一萬人中, 只有每個十人隊的隊長手持2米左右的短槍和大盾, 其余士兵則是完全依靠弓箭殺敵。

根據出土的一塊古波斯釉面磚雕的內容顯示, 這一時期的波斯軍隊幾乎沒有穿戴盔甲的習慣, 即使是那些負責保護身后弓箭手的十夫長也是如此。而被影視作品傳得神乎其神的不死軍——波斯王室禁衛軍也不例外。只不過,為了彰顯其尊貴身份,這些戰士們會穿著長及腳踝的特制罩袍。

這種近戰天賦點幾乎沒點的部隊,聽上去十分奇葩,然而,存在即是合理。大流士能夠依靠這樣一支部隊削平叛亂,建立統一帝國,就說明他們的戰斗力并不像表面上看到的那樣孱弱。

事實上,在當時,由于冶金技術的落后,輕薄且堅固的鎧甲并不存在,為了減少負重,即使是希臘重步兵所裝備的護甲也只是分為胸甲、脛甲、頭盔三部分。弓箭的威力雖然不足以正面射穿這些甲胄,但步兵身上那些大片的無護甲部分卻依舊脆弱,為了防備弓箭,重步兵們還需要依靠盾牌。

在作戰時,波斯步兵往往配合騎兵共同作戰,這些騎兵同樣依靠遠程武器攻擊敵人,由于騎兵的速度優勢,他們可以快速行進至對手的兩翼,并從側后方襲擾敵人無盾牌防護的位置。受到這種攻擊后,步兵往往會陷入混亂,最后在三面夾擊中士氣崩潰。

然而,在馬拉松之戰中,波斯軍的登陸位置卻極為不利。按照希羅多德的說法,波斯海軍統帥大提士選擇在馬拉松登陸,是因為這里是希臘沿海少有的適合騎兵作戰的平坦區域。然而,這可能是他倒推而來的錯誤結論。

《西洋世界軍事史》的作者富勒雖然認同希羅多德在歷史學上的貢獻,但卻曾尖銳地指出,這位前輩的某些敘述「在根本上缺乏任何明白的戰略觀念」。大提士之所以要選擇馬拉松灣,是因為這里的位置距離雅典足夠近,能夠對雅典人產生威脅,繼而引誘他們出城迎戰。只要能將雅典人的主力調離出城,城中已經倒向波斯的阿爾克邁翁家族,就能尋找機會拿下雅典城。

有人可能會想,這難道不會反而迫使雅典人據城固守麼?事實上并不會。此時的雅典城還并沒有像希波戰爭結束后那樣,建立比雷埃夫斯要塞和其連通雅典城的甬道。一旦遭遇圍困,很容易被波斯大軍一網打盡。因此,在面對波斯大軍壓境的威脅下,正面迎擊才是最主動的戰術。

從戰略上來說,大提士的登陸,的確讓雅典城邦產生了恐慌,并派出軍隊趕往馬拉松灣。但從戰術層面上考慮,這次登陸卻將波斯軍隊置于一個并不適合其作戰的劣勢地區。

前文我們提到,波斯軍隊的主力兵種并非重步兵,而是弓箭手和輕騎兵部隊,這樣一支部隊想要發揮作戰效能,需要視野開闊、平坦廣闊的地形。然而,馬拉松灣卻并不是這樣的一個理想戰場。當波斯軍隊與希臘軍隊對峙時,問題就產生了。

以波斯軍的角度來看,雙方兵力展開后的陣型如同兩條長蛇一字排列,軍陣的左側緊挨著泥濘的小沼池地區,而右側則被卡拉德拉河所阻擋。雖然在實際戰斗中,希臘軍隊不可能完全貼近小沼池或卡拉德拉河南岸行進,但軍陣和戰場邊界之間所留下的機動空間,已經極為狹窄了。

另外,這個戰場地形環境還相當混亂,除了中間部分的小型平原地帶外,其邊緣處起伏不定。波斯騎兵在這樣的地帶行進,其視野中希臘步兵的身影甚至都在時隱時現。這樣的情況下,騎兵的牽制效果被抵消大半。

更為嚴重的是,波斯軍隊的騎兵還處于嚴重不足的狀態。在亞歷山大東征時期,波斯軍隊出戰時的軍力配置中,騎兵會占據相當大的比例。但在馬拉松戰役爆發時,波斯參戰的騎兵部隊極其稀少。

雖然各種資料文獻對于馬拉松戰役時波斯軍隊的兵力構成莫衷一是,但大體估算下,波斯軍隊的總兵力在兩萬六千人左右(這還未計算被波斯陸軍統帥阿爾塔費尼斯帶至埃雷特里亞的軍力),而其中只有一千騎兵。這倒不是波斯不清楚騎兵的作用,但由于當時波斯還未像卷土重來時那樣,建立赫勒斯滂大浮橋,只能依靠海船運輸軍隊,騎兵的數量自然就受到了限制。

當然了,在當時的波斯人看來,即使是這樣的部隊,也足以碾壓人數不及己方一半的希臘軍隊。即使是希臘人也是這麼認為的。馬拉松戰役中,希臘聯軍只有一萬雅典人和一千普拉提亞人。

由于兵力上的劣勢,聯軍曾經寄希望于等待斯巴達援軍允諾的十天之期——因為正值十八大人夏末祭祀太陽神的重要節日卡尼亞節期間。限于傳統,斯巴達人允諾將在滿月后出兵,所以要求雅典人等待十天。就這樣,希臘軍和波斯軍隊在波斯灣對峙了整整八天。

轉機出現在第九天,埃雷特里亞城因內奸而陷落的消息傳來,雅典人意識到雅典城也隨時有可能被內奸所占領。萬不得已,在米太亞德等人的慷慨陳詞下,希臘聯軍(姑且這麼稱呼吧)決定不再等待援軍,直接向波斯軍隊發動沖擊。

這場大戰,就是在這種充滿機緣巧合的情況下爆發的。不知是不是為了防止波斯軍隊繞后包圍,希臘軍隊將部隊布置成了和對手一樣寬度的配置,由于兵力嚴重不足,只好讓中間部分的縱列縮水為4列,而兩旁依舊以8人縱深應敵。

波斯軍隊投射的弓箭殺傷距離在200碼左右。因此,希臘人可以氣定神閑地緩步推進,直至進入殺傷范圍內,他們開始加速沖擊。此時,重步兵和輕裝部隊的差距才自此展現出來。依靠身上的鎧甲和大盾,希臘士兵沒有受到太多的殺傷。

即使如此,雙方兵力的差距依舊存在。希臘兩翼的步兵雖然迅速擊敗了沒有近戰經驗和裝備的對手,然而中間部分人數的劣勢使得中央方陣的步兵們頻頻受挫。但意外又一次發生了,波斯軍的兩翼部隊潰退后,中間部分的精銳依舊在向前推進。

雖然并不擅長近戰,但依靠人數和久經戰陣的悍勇,波斯人在中路的防線不僅沒有后退,反而一步步向前移動。于是,這個龐大的集群在這種雙方均無意識的變化中被希臘人三面包圍,形成了一個既難以調度又無法指揮的「圓陣」。

在冷兵器戰爭史上,并不存在所謂的「圓陣」,因為這種陣型根本無法排列規則。但當士兵受迫,被動擠壓在一處時,另一種危險的圓陣就會出現。

迦太基軍神漢尼拔,在使其封神的坎尼會戰中,就有意識地利用新月陣型中的西班牙步兵、凱爾特步兵引誘羅馬步兵突入,最后再調派非洲重裝步兵回旋機動把羅馬人包了餃子。最后包括保盧斯在內的五萬羅馬人被殺。可以說,馬拉松之戰的陣型變化,幾乎是坎尼之戰的一次預演。

總的來說,馬拉松之戰充滿了種種巧合和意外。在戰略上,波斯人以分化瓦解的方式弱化敵人,并通過雅典內部的矛盾迫使對手陷入被動。可由于對于希臘重步兵作戰方式的陌生,以及戰場選擇的不當,波斯軍隊在兵力占據絕對優勢的情況下,幾乎被對方一波帶走。

當然,馬拉松之戰并不意味著重裝步兵的永遠強勢。在弓箭手、騎兵缺乏配合條件的情況下,大提士所率領的并不是一支完整的波斯軍隊,而這一點往往被人們所忽略。

即使是那些負責保護身后弓箭手的十夫長也是如此。而被影視作品傳得神乎其神的不死軍——波斯王室禁衛軍也不例外。只不過,為了彰顯其尊貴身份,這些戰士們會穿著長及腳踝的特制罩袍。

這種近戰天賦點幾乎沒點的部隊,聽上去十分奇葩,然而,存在即是合理。大流士能夠依靠這樣一支部隊削平叛亂,建立統一帝國,就說明他們的戰斗力并不像表面上看到的那樣孱弱。

事實上,在當時,由于冶金技術的落后,輕薄且堅固的鎧甲并不存在,為了減少負重,即使是希臘重步兵所裝備的護甲也只是分為胸甲、脛甲、頭盔三部分。弓箭的威力雖然不足以正面射穿這些甲胄,但步兵身上那些大片的無護甲部分卻依舊脆弱,為了防備弓箭,重步兵們還需要依靠盾牌。

在作戰時,波斯步兵往往配合騎兵共同作戰,這些騎兵同樣依靠遠程武器攻擊敵人,由于騎兵的速度優勢,他們可以快速行進至對手的兩翼,并從側后方襲擾敵人無盾牌防護的位置。受到這種攻擊后,步兵往往會陷入混亂,最后在三面夾擊中士氣崩潰。

然而,在馬拉松之戰中,波斯軍的登陸位置卻極為不利。按照希羅多德的說法,波斯海軍統帥大提士選擇在馬拉松登陸,是因為這里是希臘沿海少有的適合騎兵作戰的平坦區域。然而,這可能是他倒推而來的錯誤結論。

《西洋世界軍事史》的作者富勒雖然認同希羅多德在歷史學上的貢獻,但卻曾尖銳地指出,這位前輩的某些敘述「在根本上缺乏任何明白的戰略觀念」。大提士之所以要選擇馬拉松灣,是因為這里的位置距離雅典足夠近,能夠對雅典人產生威脅,繼而引誘他們出城迎戰。只要能將雅典人的主力調離出城,城中已經倒向波斯的阿爾克邁翁家族,就能尋找機會拿下雅典城。

有人可能會想,這難道不會反而迫使雅典人據城固守麼?事實上并不會。此時的雅典城還并沒有像希波戰爭結束后那樣,建立比雷埃夫斯要塞和其連通雅典城的甬道。一旦遭遇圍困,很容易被波斯大軍一網打盡。因此,在面對波斯大軍壓境的威脅下,正面迎擊才是最主動的戰術。

從戰略上來說,大提士的登陸,的確讓雅典城邦產生了恐慌,并派出軍隊趕往馬拉松灣。但從戰術層面上考慮,這次登陸卻將波斯軍隊置于一個并不適合其作戰的劣勢地區。

前文我們提到,波斯軍隊的主力兵種并非重步兵,而是弓箭手和輕騎兵部隊,這樣一支部隊想要發揮作戰效能,需要視野開闊、平坦廣闊的地形。然而,馬拉松灣卻并不是這樣的一個理想戰場。當波斯軍隊與希臘軍隊對峙時,問題就產生了。

以波斯軍的角度來看,雙方兵力展開后的陣型如同兩條長蛇一字排列,軍陣的左側緊挨著泥濘的小沼池地區,而右側則被卡拉德拉河所阻擋。雖然在實際戰斗中,希臘軍隊不可能完全貼近小沼池或卡拉德拉河南岸行進,但軍陣和戰場邊界之間所留下的機動空間,已經極為狹窄了。

另外,這個戰場地形環境還相當混亂,除了中間部分的小型平原地帶外,其邊緣處起伏不定。波斯騎兵在這樣的地帶行進,其視野中希臘步兵的身影甚至都在時隱時現。這樣的情況下,騎兵的牽制效果被抵消大半。

更為嚴重的是,波斯軍隊的騎兵還處于嚴重不足的狀態。在亞歷山大東征時期,波斯軍隊出戰時的軍力配置中,騎兵會占據相當大的比例。但在馬拉松戰役爆發時,波斯參戰的騎兵部隊極其稀少。

雖然各種資料文獻對于馬拉松戰役時波斯軍隊的兵力構成莫衷一是,但大體估算下,波斯軍隊的總兵力在兩萬六千人左右(這還未計算被波斯陸軍統帥阿爾塔費尼斯帶至埃雷特里亞的軍力),而其中只有一千騎兵。這倒不是波斯不清楚騎兵的作用,但由于當時波斯還未像卷土重來時那樣,建立赫勒斯滂大浮橋,只能依靠海船運輸軍隊,騎兵的數量自然就受到了限制。

當然了,在當時的波斯人看來,即使是這樣的部隊,也足以碾壓人數不及己方一半的希臘軍隊。即使是希臘人也是這麼認為的。馬拉松戰役中,希臘聯軍只有一萬雅典人和一千普拉提亞人。

由于兵力上的劣勢,聯軍曾經寄希望于等待斯巴達援軍允諾的十天之期——因為正值十八大人夏末祭祀太陽神的重要節日卡尼亞節期間。限于傳統,斯巴達人允諾將在滿月后出兵,所以要求雅典人等待十天。就這樣,希臘軍和波斯軍隊在波斯灣對峙了整整八天。

轉機出現在第九天,埃雷特里亞城因內奸而陷落的消息傳來,雅典人意識到雅典城也隨時有可能被內奸所占領。萬不得已,在米太亞德等人的慷慨陳詞下,希臘聯軍(姑且這麼稱呼吧)決定不再等待援軍,直接向波斯軍隊發動沖擊。

這場大戰,就是在這種充滿機緣巧合的情況下爆發的。不知是不是為了防止波斯軍隊繞后包圍,希臘軍隊將部隊布置成了和對手一樣寬度的配置,由于兵力嚴重不足,只好讓中間部分的縱列縮水為4列,而兩旁依舊以8人縱深應敵。

波斯軍隊投射的弓箭殺傷距離在200碼左右。因此,希臘人可以氣定神閑地緩步推進,直至進入殺傷范圍內,他們開始加速沖擊。此時,重步兵和輕裝部隊的差距才自此展現出來。依靠身上的鎧甲和大盾,希臘士兵沒有受到太多的殺傷。

即使如此,雙方兵力的差距依舊存在。希臘兩翼的步兵雖然迅速擊敗了沒有近戰經驗和裝備的對手,然而中間部分人數的劣勢使得中央方陣的步兵們頻頻受挫。但意外又一次發生了,波斯軍的兩翼部隊潰退后,中間部分的精銳依舊在向前推進。

雖然并不擅長近戰,但依靠人數和久經戰陣的悍勇,波斯人在中路的防線不僅沒有后退,反而一步步向前移動。于是,這個龐大的集群在這種雙方均無意識的變化中被希臘人三面包圍,形成了一個既難以調度又無法指揮的「圓陣」。

在冷兵器戰爭史上,并不存在所謂的「圓陣」,因為這種陣型根本無法排列規則。但當士兵受迫,被動擠壓在一處時,另一種危險的圓陣就會出現。

迦太基軍神漢尼拔,在使其封神的坎尼會戰中,就有意識地利用新月陣型中的西班牙步兵、凱爾特步兵引誘羅馬步兵突入,最后再調派非洲重裝步兵回旋機動把羅馬人包了餃子。最后包括保盧斯在內的五萬羅馬人被殺。可以說,馬拉松之戰的陣型變化,幾乎是坎尼之戰的一次預演。

總的來說,馬拉松之戰充滿了種種巧合和意外。在戰略上,波斯人以分化瓦解的方式弱化敵人,并通過雅典內部的矛盾迫使對手陷入被動。可由于對于希臘重步兵作戰方式的陌生,以及戰場選擇的不當,波斯軍隊在兵力占據絕對優勢的情況下,幾乎被對方一波帶走。

當然,馬拉松之戰并不意味著重裝步兵的永遠強勢。在弓箭手、騎兵缺乏配合條件的情況下,大提士所率領的并不是一支完整的波斯軍隊,而這一點往往被人們所忽略。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