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生活常識»正文

活在當下和追求目標之間有矛盾嗎?3個tips教你真正活在當下

近幾年「活在當下」(Here and Now)時常出現在熱詞中。 但對于「活在當下」, 我們多多少少都有一些迷思, 常見的有以下這些:

也有粉絲在后臺問我們:「我知道活在當下很重要,

但是在‘追求目標’與‘活在當下’之間是不是有矛盾?」

今天這篇文章就來回應這三個迷思, 解釋「活在當下」的意義, 以及如何處理「追求目標」與「活在當下」之間的關系。 文章干貨較多, 請耐心閱讀~

此外, 如果你有以下這些需求或困擾:

希望提高工作效率與生活滿意度、學會目標管理 總是覺得時間不夠用 感覺總被世事綁架 日常焦慮、注意力渙散...

本文也非常值得讀一讀哦~

我們可能會有錯覺, 認為自己可以同時做幾件事情, 或者同時考慮某個事情的幾個方面。

如果我們細致地觀察一下自己的意識狀態, 就會發現我們并不是同時同步地完成或考慮很多事情, 而是我們的注意力在這些不一樣的事情上不斷轉移(Chase,

2018)。

就像電影一樣, 每一格畫面之間的切換十分迅速, 因此被欺騙的大腦認為這些畫面是連續的。 而事實與大腦的認知相反, 電影的每一格之間都是斷裂的。 我們的注意力在一個時間上只有一個點。

活在當下并不是什麼特別玄虛的理念, 它指的是把我們的注意力放在當下的這個時間點上。

1.當我們沒有活在當下時:

我們用一個比喻來解剖一下。

在某種程度上, 當我們在各種情緒、回憶、幻想、執著與期望之間來回切換的時候, 我們的意識是享受這種腦內的大戲的。

但是, 如果我們任由注意力跟隨自我在虛擬的腦中世界里撲來撲去,

我們便沒有余力關注當下了。 就如同貓咪試圖捕捉小紅點的結局一樣, 我們最后只是撲了個空。

此時, 我們就像腳底總是踩著流沙。

比如在工作的時候想著周五晚打游戲, 在周末休息的時候為下周的deadline焦慮, 復習的時候害怕下周考試不好, 和朋友party的時候想今晚要回家刷劇......

明明也是花了很多體力、腦力和意志力, 但是, 工作時間很長, 質量卻很低, 休息完還是覺得累, 和朋友聚會完還是覺得孤獨。

2.那麼, 當我們活在當下時:

此時, 我們的注意力就不會再像貓咪那樣, 把每一分每一秒專注在捕捉閃爍不定的光影上, 不去反復斟酌過去了的某件事情, 不去反復掂量未來的某種可能,

不被這些虛擬的概念侵蝕當下。

相反地, 我們有更多的注意力放在此時此刻。

總而言之, 我們能夠去和世界展開真實的相處。 就在當下, 每一次呼吸都是新的, 每一分鐘都是新的, 每一天的工作都是新的, 每一個遇到的人都是新的。

相比起過去和未來, 「當下」一直在這里,是我們在時間里唯一能到達的地方(Thum, 2008)。

因此,活在當下時,我們也就擁有了所有的時間了。

讓我們感覺「時間不夠用」的并不是外在的世事,而是我們過度關注未來的大腦。因為不斷想著未來需要完成的事,我們才容易產生時間不夠用的焦慮。

其實,我們只能活在時間里,我們從不真的擁有時間,又何談時間不夠用呢。停止管理你的時間吧,嘗試管理注意力,關注此時此刻我們能做的事,而不是未來必須完成的事,如此才能真正減輕我們對時間的焦慮。

可能你對活在當下是什麼仍有疑惑,基于文章開頭提到的「活在當下」的三個常見誤解,我們馬上進入Q&A思辯環節,一起感受下什麼是活在當下。

答:如果你經常開同一輛車,走同一條路回家,你可能經歷過「自動駕駛」的精神狀態,你并不需要特別留意四周變化著的環境,你的身體好像自己就能開車回家(高危行為請勿模仿)。

每個人的「自動駕駛狀態」有很多種,比如很容易受外界影響而情緒爆發,并且任由自己的憤怒/痛苦情緒「駕駛」著自己的言行。

在自動駕駛狀態下,我們是被動的、受掌控的,無法真正掌控自己的人生。

「咸魚」也是一種「自動駕駛(autopilot)」的精神狀態。「咸魚」狀態下,很多人被動接受了生活所有的不如意,并放棄抵抗,任由生活驅趕著自己向前,因此也是一種自動駕駛。

活在當下指的是一種主動地、開放地、有意地關注當下的精神狀態(Dixit, 2016)。活在當下時我們的意識是在線的(mindful)、主動的,因此活在當下不等于「咸魚」,它甚至可以說是「咸魚」的反義詞。

答:通常我們的問題是:過分專注于過去或未來(Ackerman,2018)。我們對過去和未來的執著或缺乏管理,不斷地偷走我們的時間。

活在當下并不是與過去和未來切斷關系的意思,而是減少被動無意識地被過去和未來帶離當下的情況。

我意識到我突然懷念起前任,我現在確實想享受一下過去的回憶。好了,我想ta想夠了,我現在把我的注意力帶回我正在做的事情上。

這是因為,除了當下以外,關于過去與未來的信念與設想,都是我們大腦中的想法——它們都是虛擬的、概念化的,是對現實的重構。

對過去和未來的想法也許會讓我們感到安全,因為它們是我們用來構建「我是誰」的重要工具。但是,除了這種工具性的功能以外,很明顯過去和未來本身并沒有現實性。

事實是,我們不能真的活在過去,或者真的活在未來。過去與未來都在當下發生,它們只能在當下發生。

而當我們用每一個當下,來不斷地重塑過去或未來的時候,我們的當下就被虛擬的概念架空了,我們就沒有當下了。

答:對活在當下的另一種誤解是活在當下等于自我放縱(self-indulgence):「我不管,我馬上就要……我現在就要……因為我要活在當下。」

「放飛自我」的特點是避免一切需要努力的事情,并用快速且簡易的對抗手段解決問題(Richards, 2013)。

「放飛自我」是一種戲劇性的、變化激烈的精神狀態,此時我們腦內的大戲一出又一出,我們放飛自己的行動去追隨這些戲劇。相比之下,活在當下是一種穩定的、觀察式的精神狀態。

活在當下讓我們增加對自己的精神狀態的熟悉度。日復一日,我們目睹并了解自己的情緒的戲劇性變化,逐漸減少被它們挾持的次數和時長(Dixit, 2016)。

活在當下是在工作的時候只工作,打游戲的時候只打游戲,復習的時候只復習……

但棘手的是,缺乏意識訓練的我們,總是在活在當下與其他精神狀態之間閃爍不定。那麼,如何延長甚至保持活在當下的時刻?如何減少捕捉虛無的時刻?

通常,當我們試圖關注此時此刻,可能會遇到各種困難,突然浮現腦海的某段回憶,猛然想起的還沒做完的工作,或是由身邊的事物聯想到放假游玩計劃……

可以說,想要關注當下可能遇到的最大的阻礙,就是腦中有太多的「噪音」試圖攫取我們的注意力,而學會回到當下的關鍵就在于從這些「噪音」當中奪回我們對注意力的控制權。

那麼,具體要怎麼做呢?以下這些小練習可以幫助大家慢慢找回活在當下的狀態:

1) 允許與當下無關的思緒離開

這個練習來自于「接納承諾療法 (Acceptance and Commitment Therapy; ACT) 」中咨詢師常使用的一種方法。

在這個過程中,我們不否定這些思緒的存在,只是我們有意識地選擇暫時不去沉浸在其中。

2) 抱持好奇心去觀察周遭的世界

環顧四周。注意你所看到的、聽到的、聞到的、觸摸到的。用你的感官去認真地感受你所處的世界,像一個從未感受過這個世界的新生兒那樣體驗周遭的一切。

開放地接受一切體驗,我們不需要預設這些體驗的好與壞——有些體驗讓人欣喜,有些體驗讓人皺眉,但所有體驗的總和,就是我們的當下。

3) 允許你的心靈在此時此刻探險,盡管它偶爾閑逛到了別處

我們的心靈有時候仿佛一個叛逆期的孩子,不總愿意停留在此時此刻。時不時地,它可能走進回憶的叢林深處,又或者漫步到了未來的某一刻。

這時候,我們不需要訓斥它的「不聽話」,不妨給它一些時間,在一旁觀察它四處閑逛時的狀態,并慢慢地將它帶回此時此刻。

看到這里,可能還有人要問:我們應該如何活在當下的同時還能夠追求目標呢?

其實,有目標和活在當下是兩個維度的事情。

活在當下是一種主觀的、意識層面的精神狀態,有目標是人生規劃層面的問題。它們不但不沖突,也許還能相輔相成。

就像跑馬拉松,「有」目標想跑是一方面,「跑」又是另一方面。至于在「跑」的過程中如果陷入瘋狂、沉迷、挫敗等等精神狀態,這是精神狀態的維度,不是「有」或「跑」的維度。

設立目標時,我們自然而然會經歷一個「總結過去,計劃未來」的過程。處理好我們與過去、與未來的關系,我們也許能更輕松地讓自己錨在當下。

更具體地,我們可以問問自己:

1.我知道了哪些事物對我來說是我的核心價值?我做什麼能保住這些價值?

2.我不想要什麼事情再次發生?如何防止它發生?

3.我在過去儲備了什麼技能、素質、能量,我如何在此刻發揮它們的作用?

4.對于未來,哪個愿景是「我」非常想要實現的?

5.一共需要多少時間走完這段通向愿景的路?這意味本周、今天,我要完成什麼?有哪些具體步驟?

以這樣的方式,將過去的經驗和相對宏大的愿景錨在此時此刻之上。

活在當下算不上一件簡單的事,我們已經活在世界上太久,很容易忘記初次接觸這個世界時的新鮮感。

生活中煩擾我們的事很多,要維持恒久不變的活在當下的狀態會很難。不過,即便拋開先前提到的活在當下給我們帶來的種種實在的好處,我依舊傾向于回歸當下的生活。

只不過是因為,一生那麼短,我想好好體驗一番。

今日互動:此時此刻的你在想什麼呢?在評論區分享當下的感受吧~

「當下」一直在這里,是我們在時間里唯一能到達的地方(Thum, 2008)。

因此,活在當下時,我們也就擁有了所有的時間了。

讓我們感覺「時間不夠用」的并不是外在的世事,而是我們過度關注未來的大腦。因為不斷想著未來需要完成的事,我們才容易產生時間不夠用的焦慮。

其實,我們只能活在時間里,我們從不真的擁有時間,又何談時間不夠用呢。停止管理你的時間吧,嘗試管理注意力,關注此時此刻我們能做的事,而不是未來必須完成的事,如此才能真正減輕我們對時間的焦慮。

可能你對活在當下是什麼仍有疑惑,基于文章開頭提到的「活在當下」的三個常見誤解,我們馬上進入Q&A思辯環節,一起感受下什麼是活在當下。

答:如果你經常開同一輛車,走同一條路回家,你可能經歷過「自動駕駛」的精神狀態,你并不需要特別留意四周變化著的環境,你的身體好像自己就能開車回家(高危行為請勿模仿)。

每個人的「自動駕駛狀態」有很多種,比如很容易受外界影響而情緒爆發,并且任由自己的憤怒/痛苦情緒「駕駛」著自己的言行。

在自動駕駛狀態下,我們是被動的、受掌控的,無法真正掌控自己的人生。

「咸魚」也是一種「自動駕駛(autopilot)」的精神狀態。「咸魚」狀態下,很多人被動接受了生活所有的不如意,并放棄抵抗,任由生活驅趕著自己向前,因此也是一種自動駕駛。

活在當下指的是一種主動地、開放地、有意地關注當下的精神狀態(Dixit, 2016)。活在當下時我們的意識是在線的(mindful)、主動的,因此活在當下不等于「咸魚」,它甚至可以說是「咸魚」的反義詞。

答:通常我們的問題是:過分專注于過去或未來(Ackerman,2018)。我們對過去和未來的執著或缺乏管理,不斷地偷走我們的時間。

活在當下并不是與過去和未來切斷關系的意思,而是減少被動無意識地被過去和未來帶離當下的情況。

我意識到我突然懷念起前任,我現在確實想享受一下過去的回憶。好了,我想ta想夠了,我現在把我的注意力帶回我正在做的事情上。

這是因為,除了當下以外,關于過去與未來的信念與設想,都是我們大腦中的想法——它們都是虛擬的、概念化的,是對現實的重構。

對過去和未來的想法也許會讓我們感到安全,因為它們是我們用來構建「我是誰」的重要工具。但是,除了這種工具性的功能以外,很明顯過去和未來本身并沒有現實性。

事實是,我們不能真的活在過去,或者真的活在未來。過去與未來都在當下發生,它們只能在當下發生。

而當我們用每一個當下,來不斷地重塑過去或未來的時候,我們的當下就被虛擬的概念架空了,我們就沒有當下了。

答:對活在當下的另一種誤解是活在當下等于自我放縱(self-indulgence):「我不管,我馬上就要……我現在就要……因為我要活在當下。」

「放飛自我」的特點是避免一切需要努力的事情,并用快速且簡易的對抗手段解決問題(Richards, 2013)。

「放飛自我」是一種戲劇性的、變化激烈的精神狀態,此時我們腦內的大戲一出又一出,我們放飛自己的行動去追隨這些戲劇。相比之下,活在當下是一種穩定的、觀察式的精神狀態。

活在當下讓我們增加對自己的精神狀態的熟悉度。日復一日,我們目睹并了解自己的情緒的戲劇性變化,逐漸減少被它們挾持的次數和時長(Dixit, 2016)。

活在當下是在工作的時候只工作,打游戲的時候只打游戲,復習的時候只復習……

但棘手的是,缺乏意識訓練的我們,總是在活在當下與其他精神狀態之間閃爍不定。那麼,如何延長甚至保持活在當下的時刻?如何減少捕捉虛無的時刻?

通常,當我們試圖關注此時此刻,可能會遇到各種困難,突然浮現腦海的某段回憶,猛然想起的還沒做完的工作,或是由身邊的事物聯想到放假游玩計劃……

可以說,想要關注當下可能遇到的最大的阻礙,就是腦中有太多的「噪音」試圖攫取我們的注意力,而學會回到當下的關鍵就在于從這些「噪音」當中奪回我們對注意力的控制權。

那麼,具體要怎麼做呢?以下這些小練習可以幫助大家慢慢找回活在當下的狀態:

1) 允許與當下無關的思緒離開

這個練習來自于「接納承諾療法 (Acceptance and Commitment Therapy; ACT) 」中咨詢師常使用的一種方法。

在這個過程中,我們不否定這些思緒的存在,只是我們有意識地選擇暫時不去沉浸在其中。

2) 抱持好奇心去觀察周遭的世界

環顧四周。注意你所看到的、聽到的、聞到的、觸摸到的。用你的感官去認真地感受你所處的世界,像一個從未感受過這個世界的新生兒那樣體驗周遭的一切。

開放地接受一切體驗,我們不需要預設這些體驗的好與壞——有些體驗讓人欣喜,有些體驗讓人皺眉,但所有體驗的總和,就是我們的當下。

3) 允許你的心靈在此時此刻探險,盡管它偶爾閑逛到了別處

我們的心靈有時候仿佛一個叛逆期的孩子,不總愿意停留在此時此刻。時不時地,它可能走進回憶的叢林深處,又或者漫步到了未來的某一刻。

這時候,我們不需要訓斥它的「不聽話」,不妨給它一些時間,在一旁觀察它四處閑逛時的狀態,并慢慢地將它帶回此時此刻。

看到這里,可能還有人要問:我們應該如何活在當下的同時還能夠追求目標呢?

其實,有目標和活在當下是兩個維度的事情。

活在當下是一種主觀的、意識層面的精神狀態,有目標是人生規劃層面的問題。它們不但不沖突,也許還能相輔相成。

就像跑馬拉松,「有」目標想跑是一方面,「跑」又是另一方面。至于在「跑」的過程中如果陷入瘋狂、沉迷、挫敗等等精神狀態,這是精神狀態的維度,不是「有」或「跑」的維度。

設立目標時,我們自然而然會經歷一個「總結過去,計劃未來」的過程。處理好我們與過去、與未來的關系,我們也許能更輕松地讓自己錨在當下。

更具體地,我們可以問問自己:

1.我知道了哪些事物對我來說是我的核心價值?我做什麼能保住這些價值?

2.我不想要什麼事情再次發生?如何防止它發生?

3.我在過去儲備了什麼技能、素質、能量,我如何在此刻發揮它們的作用?

4.對于未來,哪個愿景是「我」非常想要實現的?

5.一共需要多少時間走完這段通向愿景的路?這意味本周、今天,我要完成什麼?有哪些具體步驟?

以這樣的方式,將過去的經驗和相對宏大的愿景錨在此時此刻之上。

活在當下算不上一件簡單的事,我們已經活在世界上太久,很容易忘記初次接觸這個世界時的新鮮感。

生活中煩擾我們的事很多,要維持恒久不變的活在當下的狀態會很難。不過,即便拋開先前提到的活在當下給我們帶來的種種實在的好處,我依舊傾向于回歸當下的生活。

只不過是因為,一生那麼短,我想好好體驗一番。

今日互動:此時此刻的你在想什麼呢?在評論區分享當下的感受吧~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