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生活常識»正文

經營好親密關系的10個tips,你掌握了幾個?

愛情需要經營麼?可以肯定的是, 無論主觀上有沒有意愿, 在一段「關系」中是一定會有經營存在的。 今天我們想和大家聊親密關系中的「經營」行為。

我們每個人在每一段長期的親密關系中, 都會為了維持關系做出一系列的行為決策, 其中有一些是經過深思熟慮而做出;而有一些在我們的感受中是出于「本能」做出的;甚至有一些好像是一種破壞行為但其實卻也有著維持關系的功能

維持關系的行為可以分為積極與消極兩個大類, 我們首先就來分別談談為了一段關系的繼續發展, 人們會做出哪些舉動(Fuerrero & Bachman,

2007; Dindia & Canary, 1993)。

(Dainton & Aylor, 2002)

1. 肯定

肯定, 指的不僅僅是對于對方所取得的成就的肯定, 還包括對對方情緒與感受的肯定。 例如, 當對方回到家中, 抱怨自己在工作中遭遇的困難或不公平待遇, 一個積極的維護關系的行為是肯定和接納ta難過、憤怒的情緒, 讓ta感受到支持與依靠。

不僅如此, 在親密關系中的肯定, 還包含了對于伴侶在關系中的作用與重要性的肯定。 我們通過語言和行動持續讓對方感受到「你對我來說很重要」「我感受到你在關系中的付出」等。 這種「肯定」, 還通過我們向對方作出承諾以及對于兩人共同未來的規劃來表達和實現。

2. 坦誠

與另一半談論自己的過去以及內心的秘密, 需要有足夠的勇氣。 尤其當我們試圖談論的內容, 可能涉及我們痛苦的經歷與負面的情緒(如羞恥的、內疚的事)時, 不僅需要我們有勇氣再度回顧這些事, 也需要有勇氣面對坦誠之后的結果。

坦誠是增進彼此之間的信任與親密感的重要途徑, 但是, 對于伴侶的坦誠也需要根據雙方感情的階段來決定其程度。

有時候我們會陷入一個誤區, 覺得從對方和自己確立了伴侶關系的那刻起, 對方就應該履行我們自己對于伴侶的所有要求和期待。 但其實沒有一種關系會是一步到位的。

超越了兩個人現有信任關系和感情基礎的過度自我暴露會讓對方感到不安和尷尬, 甚至對對方造成一種不必要的壓力——你告訴了我一件如此私密的事, 我也應該要告訴你一件類似的事嗎?這種壓力如果是當時的感情無法承擔的, 就會對關系造成負面影響。

3. 積極

積極, 指的是一種積極看待彼此感情的態度, 積極對待兩個人在一起的生活的態度;并且在與對方相處時, 能夠表現出自己樂在其中。 例如, 有些伴侶非常擅長一起把普通的日子過得趣味盎然, 「我和你在一起做普通的事也很愉快」, 這是一個非常好的信息傳遞。 而有一些人則有著更不良的情緒習慣, ta們會在雙方的約會中表現得興趣索然, 或者對活動有種種批評和埋怨。

4. 共享社交

在親密關系中, 有些人也會與伴侶「共享」自己的社交網絡(包括線上線下),

和ta一同參加自己親人、朋友的聚會。 把自己的朋友和熟人分享給對方被學者們認為是一種積極的情感維持策略。 但值得一提的是, 這種社交共享并非強迫式地使自己或對方失去私人空間(例如, 要求對方交出自己的社交網絡賬號密碼), 而是通過參與彼此的社交圈而建立雙方之間更緊密的聯結。

5. 共擔責任

有些人在親密關系中, 愿意與對方共同分擔生活中的責任, 也會在對方需要的時候, 給予適當的建議與協助。 在日常生活中的分工協作, 被認為是增進信任、促進感情最實際的方式, Daiton與Aylor(2002)的研究也發現, 這種最實際的方式也是最有利于雙方關系持久的方式。

這說明, 歸根結底, 只有當你們在生活中有分工合作、彼此需要的時候,最有利于你們關系的維持。

消極行為,主要指那些迫使對方在某些方面做出改變的消極的、強迫性的行為。但人們做出這些消極舉動的目的,仍然是希望能夠將兩人的感情維持在自己想要的狀態或是試圖修復已經破損的感情。

1. 引起妒忌或不忠

有時,人們會通過做一些容易引起對方妒忌的舉動,試圖引起對方的注意或迫使對方做出改變。

例如,面對伴侶的漠不關心,有些人會通過不斷在對方面前提起「某某某很有魅力」「誰誰誰跟我告白了」或者通過肉體出軌,來試圖引起對方的醋意,以獲得對方對自己哪怕只是一星半點的在乎,甚至幻想對方會因此產生危機感——感覺到可能會失去「我」,而做出一些改變。

然而,大量臨床個案表明,這種做法在多數情況下都僅僅是徒勞。它非但不能改變或修復既有的感情,還會讓對方感到大量的負面情緒,也使得雙方陷入無休止的拉鋸和相互指責之中。

2. 逃避

有些人在關系中習慣性逃避矛盾,這可能是一種自我保護的途徑,避免在爭吵過程中受到羞辱;同時也是因為ta們認為,逃避能夠減少兩個人的分歧,從而避免對感情造成的傷害。

只不過,往往這種回避卻更容易引起對方的不滿,認為逃避的一方不但不愿努力,甚至連溝通的勇氣都喪失了——這種指責令選擇逃避的一方內心也滿腹委屈。

從以上兩點我們已經可以看到,消極維持關系的方式有一個顯著的常見后果,就是會讓兩個人陷入對對方不滿的惡性循環里,如果沒有一方愿意首先跳出這個循環,這種消極的模式可能彼此激發,愈演愈烈。

3. 監視

也有一些人希望自己能掌握與對方有關的一切信息,對ta的電子郵件、手機短信、社交賬號等都進行了嚴密的監控,認為這樣才能增進對對方的了解(并且往往ta們不允許伴侶對自己進行同等的監視)。

4. 破壞性沖突

人們也會通過主動挑起雙方的沖突來引起對方的注意,或者通過貶損對方以獲得為對方提供建議的機會。在親密關系中,制造「破壞性沖突」的人,通常希望自己在關系中獲得更多的控制權。例如,貶損伴侶工作能力差的人,有可能是希望自己能借機給予對方職業發展方面的建議。

5. 允許被控制

有些時候,人們也會通過將自己生活的選擇權與決定權交給對方的方式,試圖換取對方的信任與關心。我們讓對方決定我們的穿著、交友、甚至人生大方向,只為了對方能夠滿意。然而,這種行為不但有可能使人產生一種自我的剝奪感,也有可能使兩人的關系最終陷入「依賴共生」的深淵。

想要更好地維持一段關系,你可能需要:

1. 了解自己與對方的表達愛的方式

婚姻咨詢師Gary Chapman博士(1995)在他的 《愛的五種語言》(The Five Love Languages)一書中提出了他認為的五種表達愛的方式:

肯定的言詞:通過言語表達對對方的肯定,這同時也是維護關系的積極行為之一,也足見其重要性。「謝謝你,今天的晚飯真好吃」 相處的時間:兩個人彼此投入的、專注的共同度過的時間 收到的禮物 服務的舉動 身體的接觸:親吻、擁抱、[性.行.為]等等

更重要的是,他指出,在親密關系中,因為雙方表達愛的方式不同,會導致一方總覺得自己已經盡力了,而另一方卻還是不滿意。

比如,ta是一個在乎雙方相處時間的人,希望無時無刻陪在你身邊,而你卻是一個在意肯定言詞的人,你覺得給予對方支持和鼓勵,哪怕不在身邊,只要通過短信、語音的方式就可以了。很多時候,不是你或者ta做得不夠多不夠好,而是你或者ta沒有理解對方表達愛的方式。

他認為,這些促進感情的行為中,重要的不是你認為哪一種最重要,而是你要了解對方覺得哪種最重要,對方可能給你的并不是你最想要的,但ta可能給的是在ta的認知體系中最好最珍貴的東西。這需要你們彼此之間坦誠直接的溝通,也需要長期的相處中你能對對方的價值觀有全面的了解。

2. 覺察自己正在使用的消極行為

正如前文所說,我們會通過一些消極行為,如故意引起爭端、故意讓對方吃醋,來維持關系的繼續存在和發展。主動覺察自己在親密關系中的消極行為,意識到自己在做什麼,才有可能停下這些消極行為,轉而用積極的方式維持關系。

3. 養成好的「情感維持習慣」

Dainton與Aylor(2002)的研究發現,當人們刻意做出一些維持關系的舉動時,對方是很容易覺察的。他們把維持關系的行為分為了兩類:「策略性的」和「日常常規的」。

研究顯示,那些策略性的行為,并不能很好地達到維持關系的效果,很容易被對方覺察。而一旦對方覺察到這些行為是刻意為之、懷有目的的,對方就會對這些行為保持距離甚至警惕,而不會產生情緒上的回應。而如果你把維持關系的積極行為作為日常常規的小習慣,結果會不一樣。

4. 感激那些笨拙的努力,而不要嘲笑

你可能不相信或者沒有注意到,有時候我們會嘲笑另一半在關系中的情感表達。在我們的文化中,很多時候都沒有給直接的情緒表達留出空間,因此,我們會在面對別人的情緒表達(尤其是情感性的)時感到不適,而下意識做出一些逃避的舉動。嘲笑對方就是其中一種。而這會極大阻礙對方在未來的再次表達。

要記得,對方為增進兩人的感情所做的努力和這個意圖本身就是愛的表現,并且也值得被肯定。

今日互動:你為了維持關系做過什麼事?或者,別人為了維持與你的關系,做過讓你印象最深的事是什麼?

只有當你們在生活中有分工合作、彼此需要的時候,最有利于你們關系的維持。

消極行為,主要指那些迫使對方在某些方面做出改變的消極的、強迫性的行為。但人們做出這些消極舉動的目的,仍然是希望能夠將兩人的感情維持在自己想要的狀態或是試圖修復已經破損的感情。

1. 引起妒忌或不忠

有時,人們會通過做一些容易引起對方妒忌的舉動,試圖引起對方的注意或迫使對方做出改變。

例如,面對伴侶的漠不關心,有些人會通過不斷在對方面前提起「某某某很有魅力」「誰誰誰跟我告白了」或者通過肉體出軌,來試圖引起對方的醋意,以獲得對方對自己哪怕只是一星半點的在乎,甚至幻想對方會因此產生危機感——感覺到可能會失去「我」,而做出一些改變。

然而,大量臨床個案表明,這種做法在多數情況下都僅僅是徒勞。它非但不能改變或修復既有的感情,還會讓對方感到大量的負面情緒,也使得雙方陷入無休止的拉鋸和相互指責之中。

2. 逃避

有些人在關系中習慣性逃避矛盾,這可能是一種自我保護的途徑,避免在爭吵過程中受到羞辱;同時也是因為ta們認為,逃避能夠減少兩個人的分歧,從而避免對感情造成的傷害。

只不過,往往這種回避卻更容易引起對方的不滿,認為逃避的一方不但不愿努力,甚至連溝通的勇氣都喪失了——這種指責令選擇逃避的一方內心也滿腹委屈。

從以上兩點我們已經可以看到,消極維持關系的方式有一個顯著的常見后果,就是會讓兩個人陷入對對方不滿的惡性循環里,如果沒有一方愿意首先跳出這個循環,這種消極的模式可能彼此激發,愈演愈烈。

3. 監視

也有一些人希望自己能掌握與對方有關的一切信息,對ta的電子郵件、手機短信、社交賬號等都進行了嚴密的監控,認為這樣才能增進對對方的了解(并且往往ta們不允許伴侶對自己進行同等的監視)。

4. 破壞性沖突

人們也會通過主動挑起雙方的沖突來引起對方的注意,或者通過貶損對方以獲得為對方提供建議的機會。在親密關系中,制造「破壞性沖突」的人,通常希望自己在關系中獲得更多的控制權。例如,貶損伴侶工作能力差的人,有可能是希望自己能借機給予對方職業發展方面的建議。

5. 允許被控制

有些時候,人們也會通過將自己生活的選擇權與決定權交給對方的方式,試圖換取對方的信任與關心。我們讓對方決定我們的穿著、交友、甚至人生大方向,只為了對方能夠滿意。然而,這種行為不但有可能使人產生一種自我的剝奪感,也有可能使兩人的關系最終陷入「依賴共生」的深淵。

想要更好地維持一段關系,你可能需要:

1. 了解自己與對方的表達愛的方式

婚姻咨詢師Gary Chapman博士(1995)在他的 《愛的五種語言》(The Five Love Languages)一書中提出了他認為的五種表達愛的方式:

肯定的言詞:通過言語表達對對方的肯定,這同時也是維護關系的積極行為之一,也足見其重要性。「謝謝你,今天的晚飯真好吃」 相處的時間:兩個人彼此投入的、專注的共同度過的時間 收到的禮物 服務的舉動 身體的接觸:親吻、擁抱、[性.行.為]等等

更重要的是,他指出,在親密關系中,因為雙方表達愛的方式不同,會導致一方總覺得自己已經盡力了,而另一方卻還是不滿意。

比如,ta是一個在乎雙方相處時間的人,希望無時無刻陪在你身邊,而你卻是一個在意肯定言詞的人,你覺得給予對方支持和鼓勵,哪怕不在身邊,只要通過短信、語音的方式就可以了。很多時候,不是你或者ta做得不夠多不夠好,而是你或者ta沒有理解對方表達愛的方式。

他認為,這些促進感情的行為中,重要的不是你認為哪一種最重要,而是你要了解對方覺得哪種最重要,對方可能給你的并不是你最想要的,但ta可能給的是在ta的認知體系中最好最珍貴的東西。這需要你們彼此之間坦誠直接的溝通,也需要長期的相處中你能對對方的價值觀有全面的了解。

2. 覺察自己正在使用的消極行為

正如前文所說,我們會通過一些消極行為,如故意引起爭端、故意讓對方吃醋,來維持關系的繼續存在和發展。主動覺察自己在親密關系中的消極行為,意識到自己在做什麼,才有可能停下這些消極行為,轉而用積極的方式維持關系。

3. 養成好的「情感維持習慣」

Dainton與Aylor(2002)的研究發現,當人們刻意做出一些維持關系的舉動時,對方是很容易覺察的。他們把維持關系的行為分為了兩類:「策略性的」和「日常常規的」。

研究顯示,那些策略性的行為,并不能很好地達到維持關系的效果,很容易被對方覺察。而一旦對方覺察到這些行為是刻意為之、懷有目的的,對方就會對這些行為保持距離甚至警惕,而不會產生情緒上的回應。而如果你把維持關系的積極行為作為日常常規的小習慣,結果會不一樣。

4. 感激那些笨拙的努力,而不要嘲笑

你可能不相信或者沒有注意到,有時候我們會嘲笑另一半在關系中的情感表達。在我們的文化中,很多時候都沒有給直接的情緒表達留出空間,因此,我們會在面對別人的情緒表達(尤其是情感性的)時感到不適,而下意識做出一些逃避的舉動。嘲笑對方就是其中一種。而這會極大阻礙對方在未來的再次表達。

要記得,對方為增進兩人的感情所做的努力和這個意圖本身就是愛的表現,并且也值得被肯定。

今日互動:你為了維持關系做過什麼事?或者,別人為了維持與你的關系,做過讓你印象最深的事是什麼?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