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情感勵志»正文

人過中年的70后,當你熬不住的時候,就去這幾個地方走走

01

看過這樣一種解釋:「70后, 是一個出生年代, 是伴隨著改革開放和中國社會體制轉型而成長起來的一代人。 」

上學時, 我們唱過這樣的歌:「親愛的朋友們, 美妙的春光屬于誰?屬于我, 屬于你, 屬于八十年代的新一輩......」

現如今, 我們不愛唱歌, 還越來越沉默, 終于明白, 美好的春光, 屬于你, 屬于他, 就是不屬于我, 我們到底是最苦的一代人。

當我們的年齡, 徘徊在五十歲左右的時候, 對于生活的感悟, 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人生一路走來, 雖然生活變好了, 但是還沒有到退休那一天, 還不能給自己下結論。

一些在外頭打工的兄弟姐妹,

還在為要不要回鄉發愁, 甚至有人還過著負債累累的生活。

不管怎樣, 日子總是要過下去的, 即便你原地不動, 時間也不會等你, 要催著你變老。

人過中年的70后, 當你熬不住的時候, 建議你去以下幾個地方走走, 尋找來時的路, 發現生活的希望, 給自己勇氣和信念。

02

第一, 去菜市場, 感受人間煙火。

《舌尖上的中國》里, 有這樣一句解說詞:「東方和西方, 江南和塞北。 人們的遷徙促成了食物的相逢, 食物的離合見證了人的聚散。 」

我們是遷徙的一代人。 從偏遠的農村, 走進城市;從不發達的地方, 到了沿海, 去了北上廣深。

二十年前, 我在深圳龍崗區一家電子廠打工。 廠里的伙食, 非常豐富, 但是我吃得很不開心。 因為我是湖南人, 廠里的廚師是廣東人。 粵菜的味道, 我不太習慣。

因此, 我常常讓母親郵寄一些辣椒灰之類的食物。

有一天, 廠里放假, 我去菜市場走了一圈。 發現有好幾個湖南老鄉在賣菜, 他們還出售地道的湘菜。 我如獲至寶, 從此隔三差五去菜市場。

再后來,

我變得越來越不挑剔, 對任何菜, 都能適應。 去菜市場的習慣, 卻一直沒有變。 總能發現一些從山野里來的食物, 勾起無盡的回憶。

最難得的是, 菜市場里, 人生百態。 賣菜的人, 都在苦苦支撐著家庭;買菜的人, 都在關注家庭的煙火氣。

我們都不是為了自己而活, 哪能松懈呢?我們并不是在社會最底層, 哪能抱怨呢?

不管哪一種生活方式, 都是肩負家庭的責任。 畢竟, 我們不是老人, 還要打起精神, 說自己「年富力強」。

有吃有喝, 就是甜日子。

03

第二, 去圖書館, 讀幾本書, 提升自己。

有一段時間, 湖北籍農民工, 懷著念念不舍的心情, 在東莞圖書館留言:「我來東莞十七年, 其中來圖書館看書有十二年。 書能明理, 對人百益無一害的唯書也。 」

因為他所在的工廠關門了, 因此他不得不回鄉。

當網友和當地的工作人員看到留言后, 群策群力, 幫他重新找了一份工作, 也讓他和圖書館, 繼續有緣。

他說:「看到那些書, 覺得這是我應該來的地方。 」

問一問漂泊的70后, 你外出多少年了?應該有十幾二十年了吧, 或許三十年都有了。

你是如何提升自己的?看書是最好的辦法。 或者你通過社會, 開展學習。 每當你進步一點點, 都證明自己的知識多了一點點。

哲學家赫爾芩說:「不讀書, 就沒有真正的教養, 同時也不可能有什麼鑒別力。 」

你熬不住了, 多半是因為你活得很迷茫, 也沒有什麼力量, 支撐你繼續走下去。 因此, 你要借用知識的力量。

當然, 看著書, 你還可以感受到小時候上學的滋味。

背著書包, 走好幾里路, 坐在簡樸的教室里, 眼睛充滿了渴望。 老師問, 長大了, 要干嘛?

我說, 去當科學家。 他說, 要做數學家。 她說, 當教育家。

雖然我們沒有實現小時候的理想, 但是智慧讓我們走得更遠, 飛出了窮山窩。

04

第三,回一趟老家,讓靈魂歸位。

詩人艾青說:「為什麼我的眼里常含淚水?因為我對這土地愛得深沉......」

走了很久,奮斗很多年,似乎已經擺脫了對土地的依賴。其實我們的骨子里,還是一個農民。

小時候,插秧、割稻子、挖紅薯、砍柴......我們的成長,就像一株野草,使勁從土里吸收養分,盛開一朵不知名的花。

有一次,作家畢淑敏在接受《哈密日報》采訪的時候,坦言:「對我來說,我心靈的故鄉是在新疆,在哈密。」

因為新疆伊寧是她的出生地,因此她特別有感情。

當一個人到了知天命的年紀,難免會有落葉歸根的想法。但是回家鄉養老,是需要資金的,也需要周邊的環境足夠好。

因此,求老家感悟自己走過的路,去爬一座山,去吹一陣晚風,單純地洗去渾身的疲憊,更加現實。

只要心安穩了,就可以再次出發。不管當下有多難,都不會懼怕。

當年的我們,一窮二白,去遠方打工的路費,都有可能是借來的。現在,總不至于窮到這個地步,擔心什麼呢?

如果父母還健在的話,你還能得到父母的關愛,就像孩子一樣,徜徉在家鄉的山水里。

這一生,就是流著淚跑出去,含著淚回歸。

05

很喜歡這樣一段話:「半生闖蕩,帶來家業豐厚,兒孫滿堂,行走一生的腳步,起點,終點——此心安處是吾鄉。」

很多人在熬不住的時候,其實是走了九十九步,已經到了關鍵的最后一步了;當你害怕煎熬的時候,其實是心亂了,需要給心靈,找一個「家」,穩住自己。

70后的人生,已經快到頂峰了,哪能松懈呢?如何熬,需要家人的和睦、手里有錢、有好的機遇、有幾個值得信任的朋友,但歸根結底還是靠自己。

不管今天發生了什麼,明天的太陽,總是會升起來的。

假如心中有光,黑夜也會亮堂。

作者:布衣粗食。

關注我的文字,走進你的心靈。

文中配圖來源于網絡。

04

第三,回一趟老家,讓靈魂歸位。

詩人艾青說:「為什麼我的眼里常含淚水?因為我對這土地愛得深沉......」

走了很久,奮斗很多年,似乎已經擺脫了對土地的依賴。其實我們的骨子里,還是一個農民。

小時候,插秧、割稻子、挖紅薯、砍柴......我們的成長,就像一株野草,使勁從土里吸收養分,盛開一朵不知名的花。

有一次,作家畢淑敏在接受《哈密日報》采訪的時候,坦言:「對我來說,我心靈的故鄉是在新疆,在哈密。」

因為新疆伊寧是她的出生地,因此她特別有感情。

當一個人到了知天命的年紀,難免會有落葉歸根的想法。但是回家鄉養老,是需要資金的,也需要周邊的環境足夠好。

因此,求老家感悟自己走過的路,去爬一座山,去吹一陣晚風,單純地洗去渾身的疲憊,更加現實。

只要心安穩了,就可以再次出發。不管當下有多難,都不會懼怕。

當年的我們,一窮二白,去遠方打工的路費,都有可能是借來的。現在,總不至于窮到這個地步,擔心什麼呢?

如果父母還健在的話,你還能得到父母的關愛,就像孩子一樣,徜徉在家鄉的山水里。

這一生,就是流著淚跑出去,含著淚回歸。

05

很喜歡這樣一段話:「半生闖蕩,帶來家業豐厚,兒孫滿堂,行走一生的腳步,起點,終點——此心安處是吾鄉。」

很多人在熬不住的時候,其實是走了九十九步,已經到了關鍵的最后一步了;當你害怕煎熬的時候,其實是心亂了,需要給心靈,找一個「家」,穩住自己。

70后的人生,已經快到頂峰了,哪能松懈呢?如何熬,需要家人的和睦、手里有錢、有好的機遇、有幾個值得信任的朋友,但歸根結底還是靠自己。

不管今天發生了什麼,明天的太陽,總是會升起來的。

假如心中有光,黑夜也會亮堂。

作者:布衣粗食。

關注我的文字,走進你的心靈。

文中配圖來源于網絡。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