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貧賤夫妻百事哀」的上一句,才是千古經典,寫清了人生的本質

人這一生最好的修行, 就是渡了枕邊人。

王弗16歲嫁給蘇軾, 「喚魚池」前撫掌結緣, 奈何天妒良姻, 27歲香消玉殞。 蘇軾親手為愛妻撰寫了墓志銘, 10年后又寫下了《江城子》:夜來幽夢忽還鄉, 小軒窗, 正梳妝。 相顧無言, 惟有淚千行。 料得年年腸斷處, 明月夜, 短松岡。

她本是他的小師妹, 也是他全部的青春回憶。

王宴媄15歲初遇25歲的李商隱, 一見傾心, 原是郎才女貌, 結秦晉之好, 但是13年后, 王宴媄不幸病逝, 為此李商隱寫下了《錦瑟》:滄海月明珠有淚, 藍田日暖玉生煙。 此情可待成追憶, 只是當時已惘然。

此后, 李商隱未再娶, 直至終老。

盧婉君嫁給納蘭性德時, 納蘭正陷入對表妹雪梅的追思之中, 自她殉情以后, 他一度以為自己不會再愛上任何人了。 但是三年后, 盧夫人難產病逝, 給了納蘭沉重的打擊, 那是時候他才明白, 陪伴才是最深情的告白, 于是他寫下了《浣溪沙》:被酒莫驚春睡重,

賭書消得潑茶香, 當時只道是尋常。

當時他才23歲, 8年后納蘭也與世長辭。

同樣是23歲的歐陽修科舉中第, 恩師胥偃將自己的女兒許配給了這位大才子。 金榜題名、洞房花燭, 本是人生最美的兩件事, 但是兩年后胥夫人產子后不幸染病, 溘然長逝。

為此, 歐陽修作《玉樓春》:人生自是有情癡, 此恨不關風與月。

從那以后, 歐陽修的詩詞, 便多了幾分憂傷。

20歲的韋應物, 曾為16歲的元蘋棄武從文, 并安心過著儉樸的日子, 始終陪伴。 可是他們的夫妻緣分在20年后走到了盡頭, 當時韋應物甚至無錢為妻子下葬。 多年后憶起往事, 韋應物寫下了:可憐白雪曲, 未遇知音人。 我有一瓢酒, 可以慰風塵。

有同樣經歷的, 還有我們今天的主角元稹, 韋叢20歲下嫁給他時, 元稹還未有功名, 日子過得很是清貧, 但是婚后韋叢卻始終在默默支持著他, 直到她27歲那年, 元稹升任監察御史。 遺憾的是, 在這也是人生中的最后一年, 元稹還沒來得及和妻子慶祝一下, 她就撒手人寰了。

她們, 都陪他們走過了人生的一小段路,

就像天使一樣, 看著他們變得好起來后, 便離開了。 于是, 他們都成為了大詩人、大文豪, 在屬于他們的時代里叱咤風云。

韋叢病故后, 元稹曾作《離思五首》:

曾經滄海難為水, 除卻巫山不是云。

取次花叢懶回顧, 半緣修道半緣君。

這首詩是不是元稹悼念韋叢的,

始終沒有人說得清楚, 但其中一定有元稹對妻子的深切思念。 在他什麼都沒有的時候, 她給了他所有能給予的溫暖, 看著他從寂寂無名到名滿京師。

而元稹筆下的《遣悲懷三首》, 一定是寫給自己愛妻的悼亡詩, 因為其中有一句「貧賤夫妻百事哀」。

在這首詩里, 元稹回憶了自己曾經和妻子的困苦生活, 尤其是韋叢, 獨自守在洛陽照顧著家里, 讓他可以安心在外面奮斗。

所以這一句詩也成為了千年的不朽之句, 但「貧賤夫妻百事哀」的前一句才更經典, 因為里面蘊含了人生的本質。

- 詩文賞析 -

昔日戲言身后意,今朝都到眼前來。

衣裳已施行看盡,針線猶存未忍開。

尚想舊情憐婢仆,也曾因夢送錢財。

誠知此恨人人有,貧賤夫妻百事哀。

出自元稹的《遣悲懷三首 · 其二》

元和四年,公元809年,31歲的元稹剛升任監察御史,分司東都洛陽。元稹在回家的途中,還未來得及分享喜悅,27歲的韋叢就因病離世了,為此元稹作下此詩,在妻子的墓前含淚誦讀。

韓愈為韋叢寫了墓志銘:歸逢其良,夫夫婦婦。獨不與年,而卒以夭。實生五子,一女之存。銘于好辭,以永于聞。

詩文大意為:

曾經你總是開玩笑,徜徉以后的美好生活,現在一切都實現了,而你卻永遠地離開了。你縫制過的華裳都贈予了別人,現在連針線盒我都不敢去打開;

因為思念你,我連家里的婢女都格外地憐愛,也曾在夢中為你送去錢財,不忍看你靠縫補養家。我知道人生終有一別,遺憾的是當時我并沒有去珍惜,對窮困共患難的夫妻而言,這是最悲哀的事。

元稹升官前,曾獲左拾遺,但因元稹屢屢彈劾貪污腐敗的官吏,而觸動了貴族的利益,所以被貶為河南尉,恰逢母親過世,他回家丁憂三年。期間韋叢獨守洛陽,靠為別人縫制衣服為生,五子一女花費巨大,日子過得很艱難。

元稹升官后,本以為日子能好過一點,可韋叢卻芳年早逝,愛妻的付出讓元稹悲痛不已。

但是元稹也寫了「誠知此恨人人有」,言下之意是,每個人的一生中都會經歷這樣的事,生離死別是不可避免的,放在窮苦夫妻的身上才顯得格外沉重。

這兩句詩有雙重含義,一是詩人表達了內心的愧疚之情,悔恨自己當初沒能多陪伴妻子,等失去了才追悔莫及;

其次是詩人的自我成長,遭遇了這樣的不幸后,詩人才明白人要懂得惜緣、惜人、惜福,有些人一轉身就成為了永遠。

「誠知此恨人人有」這句可視為是世情,而「貧賤夫妻百事哀」則是詩人內心的領悟。

物質生活固然不是人生的全部,但同樣也是不可或缺的,它是家庭、感情最基本的保障,人人都會經歷離別,可對生活困苦的人而言,離別會成為一生的遺憾。

所以憐取眼前人,時時刻刻都肯去努力,是我們每個人都應該去做的事。

- 詩文賞析 -

昔日戲言身后意,今朝都到眼前來。

衣裳已施行看盡,針線猶存未忍開。

尚想舊情憐婢仆,也曾因夢送錢財。

誠知此恨人人有,貧賤夫妻百事哀。

出自元稹的《遣悲懷三首 · 其二》

元和四年,公元809年,31歲的元稹剛升任監察御史,分司東都洛陽。元稹在回家的途中,還未來得及分享喜悅,27歲的韋叢就因病離世了,為此元稹作下此詩,在妻子的墓前含淚誦讀。

韓愈為韋叢寫了墓志銘:歸逢其良,夫夫婦婦。獨不與年,而卒以夭。實生五子,一女之存。銘于好辭,以永于聞。

詩文大意為:

曾經你總是開玩笑,徜徉以后的美好生活,現在一切都實現了,而你卻永遠地離開了。你縫制過的華裳都贈予了別人,現在連針線盒我都不敢去打開;

因為思念你,我連家里的婢女都格外地憐愛,也曾在夢中為你送去錢財,不忍看你靠縫補養家。我知道人生終有一別,遺憾的是當時我并沒有去珍惜,對窮困共患難的夫妻而言,這是最悲哀的事。

元稹升官前,曾獲左拾遺,但因元稹屢屢彈劾貪污腐敗的官吏,而觸動了貴族的利益,所以被貶為河南尉,恰逢母親過世,他回家丁憂三年。期間韋叢獨守洛陽,靠為別人縫制衣服為生,五子一女花費巨大,日子過得很艱難。

元稹升官后,本以為日子能好過一點,可韋叢卻芳年早逝,愛妻的付出讓元稹悲痛不已。

但是元稹也寫了「誠知此恨人人有」,言下之意是,每個人的一生中都會經歷這樣的事,生離死別是不可避免的,放在窮苦夫妻的身上才顯得格外沉重。

這兩句詩有雙重含義,一是詩人表達了內心的愧疚之情,悔恨自己當初沒能多陪伴妻子,等失去了才追悔莫及;

其次是詩人的自我成長,遭遇了這樣的不幸后,詩人才明白人要懂得惜緣、惜人、惜福,有些人一轉身就成為了永遠。

「誠知此恨人人有」這句可視為是世情,而「貧賤夫妻百事哀」則是詩人內心的領悟。

物質生活固然不是人生的全部,但同樣也是不可或缺的,它是家庭、感情最基本的保障,人人都會經歷離別,可對生活困苦的人而言,離別會成為一生的遺憾。

所以憐取眼前人,時時刻刻都肯去努力,是我們每個人都應該去做的事。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