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他的情詩流傳千年,都以為是個癡情種,沒曾想卻是不折不扣的渣男

元稹:曾經滄海難為水

離思五首

自愛殘妝曉鏡中, 環釵漫纂綠絲叢。

須史日射燕脂頰, 一朵紅蘇旋欲融。

山泉散漫繞階流, 萬樹桃花映小樓。

閑讀道書慵未起, 水晶簾下看梳頭。

紅羅著壓逐時新, 吉了花紗嫩曲塵。

第一莫嫌材地弱, 些些紕縵最宜人。

曾經滄海難為水, 除卻巫山不是云。

取次花叢懶回顧, 半緣修道半緣君。

尋常百種花齊發, 偏摘梨花與白人。

今日江頭兩三樹, 可憐和葉度殘春。

他是一個情種, 他曾為三個女人, 寫下了無數詩作。 他是個權力欲望很強的男人, 為了升官發財, 他將婚姻當作仕途的階梯;為了青云直上,

他結交宦官, 他生活的唯一目的, 似乎只是為了升官發財。 婚姻、愛情, 于他而言, 似乎只是為了達到升官發財目的的手段。

不過, 他確實有才。 如果沒有才華, 也不至于有那麼多的女人, 被他折服。 他是唐代大詩人元稹, 拓跋什翼犍第六子, 拓跋力真的后代。

他一生愛過的女人不少, 為女人寫的詩作也不少, 可一生里最重要的女人卻只有三個, 一個是他的初戀崔小迎, 一個是他的第一個夫人韋叢, 還有一個是唐朝有名的女詩人薛濤。

這首《離思》, 是他為崔小迎所寫。 曾經, 他與崔小迎愛得死去活來, 但最終還是「曾經滄海」后, 拋棄了她, 娶了韋叢為妻。 而之所以拋棄崔小迎, 則是因為「崔小迎所出必非高門」。 為了仕途, 他「舍之而別娶, 乃可見諒于時人」。 《離思》, 里思念的崔小迎, 也是元稹小說《鶯鶯傳》里的崔小鶯。

后來, 元代劇作家王實甫根據他的小說, 進行改編, 寫出了有名的《西廂記》。 而那《西廂記》里, 崔鶯鶯與張生的故事, 便是崔小迎與元稹的故事。 只是, 《西廂記》里, 崔鶯鶯與張生才子配佳人, 喜劇收場。 而真實的

元稹, 則是個徹頭徹尾的負心漢, 讓這段愛情, 成了悲劇。

和薛濤呢?則是一段美麗的邂逅。 薛濤于他而言, 就是人生路上的一個過客。 只是, 偶爾想起時, 還是會懷念那段美好。 特別是, 薛濤是那麼有名的一個女詩人,

這讓他因為跟她有過一段情而覺得很有面子。 是他太清醒, 還是太勢利?抑或是他知道, 大多感人至深的愛情, 都源于它的無疾而終!

崔相國去世后, 他的夫人鄭氏帶著年方19的女兒崔鶯鶯, 在回河北的路上, 因戰亂受阻住在了普救寺。 就在崔鶯鶯帶著丫鬟紅娘在殿外玩時, 遇到了張生。 張生曾是禮部尚書之子, 只因家庭出現變故, 父母雙亡。 家境貧寒的他, 獨自赴京趕考, 路過此地時, 聽說普救寺香火很旺, 景致很美, 也便來了。 本是燒香, 欣賞美景的張生, 見到了容貌美麗的崔鶯鶯, 禁不住贊嘆

道:「十年不識君玉面, 始信嬋娟解誤人。 」為了能再見到崔鶯鶯, 張生借住在了西廂房, 并在夜深人靜, 僧眾都睡著后, 偷偷跑到后花園看崔鶯鶯燒香。

崔鶯鶯的一舉一動, 全都吸引著張生, 他忍不住吟詩道:「月色溶溶夜, 花陰寂寂春;如何臨皓魄, 不見月中人。 」崔鶯鶯見有男人偷看自己, 并不害怕, 反而回詩一首:「蘭閨久寂寞, 無事度芳春;料得行吟者, 應憐長嘆入。 」

兩個以詩抒懷的男女, 就這麼認識了, 很快就互生了愛慕之情。

就在這時, 叛將孫飛虎得知住在普救寺的崔鶯鶯有著傾城之貌, 所以率領人馬將普救寺包圍起來, 并限定鄭氏交出女兒給他做夫人。 崔鶯鶯寧死不從。 鄭夫人著急之下, 承諾誰能將孫飛虎的賊軍趕跑, 就將崔鶯鶯嫁給誰。

張生聽興奮不已, 說他可以。

原來, 張生有個好兄弟是征西大元帥, 正統領十萬大軍鎮守蒲關。

就這樣, 他請來了救兵, 擊退了孫飛虎。

可鄭夫人卻反悔了,她棒打鴛鴦,嫌張生只是一個窮書生。

有情人不能成眷屬,張生和崔鶯鶯很痛苦。聰明的丫鬟紅娘安排他們偷偷約會,兩個人互訴衷腸,表達相思之苦,并承諾要永遠在一起。

之后,為了再見崔鶯鶯,張生翻墻相會,遭崔鶯鶯誤會,發誓不再見他。張生因見不到崔鶯鶯,害了相思之病....崔鶯鶯又借探病為由,到張生房中幽會..

劇情跌宕起伏。

見女兒至死都要嫁給張生,鄭氏為了拆散他們,心生一計,提出張生若想娶她女兒,必須考取功名才行

結局當然是張生考得狀元,而張生與崔鶯鶯,終成眷屬。

這是《西廂記》里的故事。元稹在寫《鶯鶯傳》時,把自己刻畫成了一個瀟灑英俊、勇敢癡情的才子,可真實情況又是怎麼樣的呢?

真實故事是,唐朝晚期,出生在河內縣清華鎮的元稹,與鄰村的崔小迎青梅竹馬,兩小無猜。隨著兩個人的長大,元稹結識了韓愈、白居易,并受他們影響,開始學習詩文。

聰明善學的他,十五歲便能出口成章。而那時的崔小迎也已長得亭亭玉立,非常漂亮。

兩個情竇初開的少男少女,相愛并私定終身,如同元稹小說里所寫,「待月西廂下,迎風戶半開。拂墻花影動,疑是玉人來。」

這樣的幽會,整整持續了好幾個月時間。

吏部選拔在即,元稹即將離開山西奔赴長安考試。崔小迎似乎意識到這將是他們的永別,所以強顏歡笑地告訴他,即使他始亂終棄,她也不會怨恨,隨即還彈了曲《霓裳羽衣序》給元稹聽。

元稹對男歡女愛雖有不舍,但相比仕途,他還是離開了。

不料,考試未中,在他失意之際,又想起了崔小迎,便給她寫信,訴說自己的懷才不遇。崔小迎在信里不斷囑咐他要多保重,多注意身體。而那些話,又被他當成炫耀的資本,四下給人看。

兩年里,元稹一邊準備參加第二次考試,一邊給崔小迎寫情書。

也許,那時候的崔小迎,就是他的后路,是他失意時的安慰。如果他依然不中,那麼他們的愛情還能再延長一些時日。只是,再一次吏部考試,元稹考上了。這加速了他和崔小迎的分手速度。

他們之間,已經沒有可能了。

他,斷了他們之間的聯系。

崔小迎在他眼里,只是一個備選,一個過客嗎?也許是的。雖然,她在他的心里,還是有一定位置的,但是那位置,與他的仕途比起來,太小了,小到可以忽略不計。

等不到他任何消息的崔小迎,隨著年齡的增長,只得傷心嫁人。

不料,得知崔小迎嫁人,元稹像是被別人搶了東西,跑去崔小迎的夫家,以表哥身份,騙她和他見面

看來,元稹不僅多情,而且有些無恥。

女人可以癡情,但當看清男人時,也會從癡情變成絕情。

崔小迎沒有出現,她讓自己,永遠地活在了元稹的心里,變成了他終身的遺憾。可是,讓她沒有想到的是,元稹竟然將她和他的故事,寫成了小說,而且還把自己塑造得那麼偉大,那麼完美。

不知崔小迎看到小說時,會不會哭笑不得?在小說里,元稹將崔小迎寫成了相國之女,是否也是他的一種期望?

如果崔小迎真是相國之女,他還會拋棄她嗎?

不過,不管他之后有過多少女人,他都沒有忘記崔小迎。在他的妻子韋叢早早離世后,他還多次想要見崔小迎,卻都未能如愿。

得不到的就是最好的,越見不到,越是想念。崔小迎的美麗清純,像那細細密密的蜘蛛網,將他網在了中間,纏繞了一生。于是,他寫下了《崔鶯鶯傳》,將自己化身張生,與她終成眷屬。

在他一生里,寫給崔小迎的詩很多,最有名的就是《離思五首》,而在那五首詩里,被后人流傳最廣的就是:

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云。

取次花叢懶回顧,半緣修道半緣君。

見識過大海寬廣的人,是不會被小溪水吸引的;見識過巫山的云山霧罩,其他地方的云山也就不足為奇了。雖然時常漫步在花叢中,但他無心去看那百花爭艷。

為什麼這樣?只因為他的心里,一半裝著人生之路,一邊裝著她的樣子。

崔小迎,那個被他拋棄的女人,成了他心里的一顆朱砂痣,永遠地長在那里,紅艷艷的!

愛情很美好,可再美好的愛情,也無法和他的仕途相比。

元稹拋棄崔小迎后,迎娶了韋叢。

韋叢雖然不是相國的女兒,但也是名門之后,她的先人「累公累卿」。與他成親前,她「親戚驕其意,父兄可其求」,養尊處優,唯我獨尊。可嫁給他后,她「始知貧賤,食亦不飽,衣亦不溫」,即使如此,她依然「不悔于色,不戚于言」。

這,大概是元稹最感幸運的地方了。因為他不僅幸運地娶到了一位家世好的女子,而且這女子還能和他共甘苦,這算不算是意外的收獲呢?

元稹迎娶韋叢,原本就是為了仕途。

韋叢的父親韋夏卿,先為京兆尹,后為太子少保,在京城有些勢力。他因為欣賞元稹的才華,相信他有大好前程,所以才將女兒嫁給他。而元稹,也抱著借婚姻這個階梯往上爬的目的,娶了她。

娶韋叢前,他沒有期望能有一段幸福的婚姻,但沒想到,婚后兩個人百般恩愛。這從元稹懷念韋叢的《遣悲懷三首》中可見一斑:

謝公最小偏憐女,自家黔婁百事乖。

顧我無衣搜藎篋,泥他沽酒拔金釵。

野蔬充膳甘長藿,落葉添薪仰古槐。

今日俸錢過十萬,與君營奠復營齋。

昔日戲言身后事,今朝都到眼前來。

衣裳已施行看盡,針線猶存未忍開。

尚想舊情憐婢仆,也曾因夢遇錢財。

誠知此恨人人有,貧賤夫妻百事哀。

閑坐悲君亦自悲,百年都是幾多時!

鄧攸無子尋知命,潘岳悼亡猶費詞。

同穴宵冥何所望?他生緣會更難期!

唯將終夜長開眼,報答平生未展眉。

她曾是韋家最受疼愛的女兒,可最后卻嫁給了一貧如洗、百事不順的他。

以前,每次看到他沒有可換衣服了,她就翻箱倒柜地尋找。見他想喝酒,又沒錢買,她就取下頭上的金釵,給他換酒喝。

最窮時,他們用野菜充饑,她也吃得很香。沒有柴火時,她會去撿拾掉在地上的古槐枝來燒。

現如今,他的俸銀越來越多,她卻不在了。不知道怎麼才能讓她生活得好一點,只好請來僧道超度她,給她多一點祭品。這樣,他也就能心安一些。

以前,他們老在一起開玩笑,說一些去世后的事。沒想到事情卻真的發生了。一想這些,他的心里就難受,看著家里她的東西,發現她的很多衣服,都被她施舍給了別人,沒有幾件了。而她用過的針線,也都被他藏了起來,不忍再看。

想著他們曾經在一起的甜蜜,想著善良的她對婢女的同情,就格外傷心。

他慚愧,她嫁給他時,一直在受苦。只希望做夢時,能遇到她,給她送些銀兩,讓她在那邊生活得好一些。

唉,夫妻倆的生死相隔,任誰都會傷心。特別像他們那種貧賤夫妻,百件事就有百種悲哀。

越想越難受,他獨自坐在那里愁腸百結,既哀嘆她一生的苦難,又感慨自己的孤寂。

人的壽命有限,一生能有多少時日呢?一切都是命中注定的,比如大善

人鄧攸沒有兒子。潘岳曾寫了那麼哀怨的悼亡詩篇,可又怎麼樣呢?逝者又不知道。

想夫妻同穴,可這個愿望,現在想來,還是那麼渺茫,實現的可能性也不大。只希望來世能再續前緣,雖然那也許只是他的夢想。

他整日整夜不能入眠,睜著雙眼,想著她的好。想用思念來報答她的恩德,補償她生前未了的遺憾。

三首詩絮絮叨叨,像是在和她說話,實際是在回憶韋叢的賢良淑德,同時,也反省自己對她的虧欠。

這幾首詩雖然沒有《離思》那刻骨銘心的感情,但也有平實的溫暖,體現了婚姻生活中的平淡幸福。

「顧我無衣搜藎篋,泥他沽酒拔金釵」,不管是韋叢看到元稹的衣衫單薄,翻找衣箱為他縫制衣服,還是韋叢知道他要喝酒,拔下頭上的金釵,換錢買酒;抑或是「野蔬充膳甘長藿,落葉添薪仰古槐「,吃野菜,用落葉生火。都讓一個面對貧苦生活,沒有怨言的可憐可敬的妻子形象躍然紙上。

元稹是幸運的,幸運到只是乞求得到一個升職前景,卻沒想到上天給了他一個溫柔體貼的嬌妻。這嬌妻還能即使面對貧窮,也淡然處之。

怪不得在韋叢27歲離開人世后,元稹對她的思念貫穿了之后的人生。

韋叢陪他辛苦了七年,卻在他飛黃騰達之時,離他而去。「今日俸錢過十萬,與君營奠復營齋」,所有的俸銀,也只能祭奠用了。

「誠知此恨人人有,貧賤夫妻百事哀「,貧賤夫妻便是如此,百事百哀,無法給所愛之人幸福。

如果說,崔小迎給元稹的是激情。那麼,韋叢給元稹的便是溫情。而他,也用兩種不同的詩,表達了他,不一樣的感情和思念。

除了崔小迎和韋叢,被他念念不忘的女人便是才女薛濤了。他寫給薛濤的詩作,也讓人不僅感慨,真是個名副其實的「愛情詩人」啊!

寄贈薛濤

錦江滑膩峨嵋秀,幻出文君與薛濤。

言語巧偷鸚鵡舌,文章分得鳳凰毛。

紛紛詞客皆停筆,個個公侯欲夢刀。

別后相思隔煙水,菖蒲花發五云高。

錦江那靈秀的山,清幽的水,滋養出了卓文君和薛濤這樣的美女才女。她們說話的聲音美得超過鸚鵡,她們文章的優美就像那鳳凰的羽毛。她們的詩詞,不管多少詩人詞人見了,都會驚嘆,都會擱筆。

如此有才華的美貌女子,就是公子王侯也是做夢都想見上一面的。雖然他和她分開了,但就是隔著萬水千山,也隔不斷他們的思念。

這首詩與其說是首思念薛濤的詩,倒不如說是他在向世人顯擺,他曾和一個多麼有名,多麼優秀的女人在一起過。

「個個公侯欲夢刀」。看,王子公侯做夢都想見到的女人,他卻能跟她云雨纏紙...字里行間既有對薛濤的贊美,也暗含得意之情。

這是元稹的無恥之處,就像崔小迎給他寫的情書,他都要講給別人聽一樣。很多女人,對他來說,都抬高身份的道具。

薛濤也曾出身名門,卻因父親過早去世,讓她有了不幸的人生。在第一次見元稹時,薛濤四十二歲,比元稹整整大了十一歲。兩個人在卿卿我我一年后,以元稹的離開,無果而終。

和薛濤分開后,元稹去了揚州,寫下了這首詩。

情詩隨口就來,卻不妨礙他再愛女人。

在揚州,元稹又遇到了劉采春,也便忘了與薛濤的那段感情。不過,最終結合的,卻是裴淑。

元稹的兩次婚姻,幾乎都和仕途有關。第一次,他娶了時任禮部侍郎韋夏卿的女兒,他高升了;第二次,他娶了河東名門裴氏之女裴淑,衣食無憂了。

什麼樣的女人適合戀愛,什麼樣的女人適合成婚,元稹分得很清。戀愛對象,他只從感情出發,不會管她的身世身份。可婚姻對象,他既不會選擇農家女子崔小迎,也不會選擇歌妓薛濤,即使她們再美麗,再有才。

這個將婚姻大事當作升職臺階的男人,不管是崔小迎還是薛濤,抑或是劉采春...都只可能是他生命里的匆匆過客。

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關注遙山書雁,帶您領略文化的博大精深!

問世間,情為何物——元好問兩首詞,寫盡了愛情的模樣

愛情愛國之爭:人生終極之尋覓——細讀辛棄疾《青玉案(元夕)》

世人皆知李清照,誰人憶我魚玄機——愛過溫庭筠,睡過狀元郎

可鄭夫人卻反悔了,她棒打鴛鴦,嫌張生只是一個窮書生。

有情人不能成眷屬,張生和崔鶯鶯很痛苦。聰明的丫鬟紅娘安排他們偷偷約會,兩個人互訴衷腸,表達相思之苦,并承諾要永遠在一起。

之后,為了再見崔鶯鶯,張生翻墻相會,遭崔鶯鶯誤會,發誓不再見他。張生因見不到崔鶯鶯,害了相思之病....崔鶯鶯又借探病為由,到張生房中幽會..

劇情跌宕起伏。

見女兒至死都要嫁給張生,鄭氏為了拆散他們,心生一計,提出張生若想娶她女兒,必須考取功名才行

結局當然是張生考得狀元,而張生與崔鶯鶯,終成眷屬。

這是《西廂記》里的故事。元稹在寫《鶯鶯傳》時,把自己刻畫成了一個瀟灑英俊、勇敢癡情的才子,可真實情況又是怎麼樣的呢?

真實故事是,唐朝晚期,出生在河內縣清華鎮的元稹,與鄰村的崔小迎青梅竹馬,兩小無猜。隨著兩個人的長大,元稹結識了韓愈、白居易,并受他們影響,開始學習詩文。

聰明善學的他,十五歲便能出口成章。而那時的崔小迎也已長得亭亭玉立,非常漂亮。

兩個情竇初開的少男少女,相愛并私定終身,如同元稹小說里所寫,「待月西廂下,迎風戶半開。拂墻花影動,疑是玉人來。」

這樣的幽會,整整持續了好幾個月時間。

吏部選拔在即,元稹即將離開山西奔赴長安考試。崔小迎似乎意識到這將是他們的永別,所以強顏歡笑地告訴他,即使他始亂終棄,她也不會怨恨,隨即還彈了曲《霓裳羽衣序》給元稹聽。

元稹對男歡女愛雖有不舍,但相比仕途,他還是離開了。

不料,考試未中,在他失意之際,又想起了崔小迎,便給她寫信,訴說自己的懷才不遇。崔小迎在信里不斷囑咐他要多保重,多注意身體。而那些話,又被他當成炫耀的資本,四下給人看。

兩年里,元稹一邊準備參加第二次考試,一邊給崔小迎寫情書。

也許,那時候的崔小迎,就是他的后路,是他失意時的安慰。如果他依然不中,那麼他們的愛情還能再延長一些時日。只是,再一次吏部考試,元稹考上了。這加速了他和崔小迎的分手速度。

他們之間,已經沒有可能了。

他,斷了他們之間的聯系。

崔小迎在他眼里,只是一個備選,一個過客嗎?也許是的。雖然,她在他的心里,還是有一定位置的,但是那位置,與他的仕途比起來,太小了,小到可以忽略不計。

等不到他任何消息的崔小迎,隨著年齡的增長,只得傷心嫁人。

不料,得知崔小迎嫁人,元稹像是被別人搶了東西,跑去崔小迎的夫家,以表哥身份,騙她和他見面

看來,元稹不僅多情,而且有些無恥。

女人可以癡情,但當看清男人時,也會從癡情變成絕情。

崔小迎沒有出現,她讓自己,永遠地活在了元稹的心里,變成了他終身的遺憾。可是,讓她沒有想到的是,元稹竟然將她和他的故事,寫成了小說,而且還把自己塑造得那麼偉大,那麼完美。

不知崔小迎看到小說時,會不會哭笑不得?在小說里,元稹將崔小迎寫成了相國之女,是否也是他的一種期望?

如果崔小迎真是相國之女,他還會拋棄她嗎?

不過,不管他之后有過多少女人,他都沒有忘記崔小迎。在他的妻子韋叢早早離世后,他還多次想要見崔小迎,卻都未能如愿。

得不到的就是最好的,越見不到,越是想念。崔小迎的美麗清純,像那細細密密的蜘蛛網,將他網在了中間,纏繞了一生。于是,他寫下了《崔鶯鶯傳》,將自己化身張生,與她終成眷屬。

在他一生里,寫給崔小迎的詩很多,最有名的就是《離思五首》,而在那五首詩里,被后人流傳最廣的就是:

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云。

取次花叢懶回顧,半緣修道半緣君。

見識過大海寬廣的人,是不會被小溪水吸引的;見識過巫山的云山霧罩,其他地方的云山也就不足為奇了。雖然時常漫步在花叢中,但他無心去看那百花爭艷。

為什麼這樣?只因為他的心里,一半裝著人生之路,一邊裝著她的樣子。

崔小迎,那個被他拋棄的女人,成了他心里的一顆朱砂痣,永遠地長在那里,紅艷艷的!

愛情很美好,可再美好的愛情,也無法和他的仕途相比。

元稹拋棄崔小迎后,迎娶了韋叢。

韋叢雖然不是相國的女兒,但也是名門之后,她的先人「累公累卿」。與他成親前,她「親戚驕其意,父兄可其求」,養尊處優,唯我獨尊。可嫁給他后,她「始知貧賤,食亦不飽,衣亦不溫」,即使如此,她依然「不悔于色,不戚于言」。

這,大概是元稹最感幸運的地方了。因為他不僅幸運地娶到了一位家世好的女子,而且這女子還能和他共甘苦,這算不算是意外的收獲呢?

元稹迎娶韋叢,原本就是為了仕途。

韋叢的父親韋夏卿,先為京兆尹,后為太子少保,在京城有些勢力。他因為欣賞元稹的才華,相信他有大好前程,所以才將女兒嫁給他。而元稹,也抱著借婚姻這個階梯往上爬的目的,娶了她。

娶韋叢前,他沒有期望能有一段幸福的婚姻,但沒想到,婚后兩個人百般恩愛。這從元稹懷念韋叢的《遣悲懷三首》中可見一斑:

謝公最小偏憐女,自家黔婁百事乖。

顧我無衣搜藎篋,泥他沽酒拔金釵。

野蔬充膳甘長藿,落葉添薪仰古槐。

今日俸錢過十萬,與君營奠復營齋。

昔日戲言身后事,今朝都到眼前來。

衣裳已施行看盡,針線猶存未忍開。

尚想舊情憐婢仆,也曾因夢遇錢財。

誠知此恨人人有,貧賤夫妻百事哀。

閑坐悲君亦自悲,百年都是幾多時!

鄧攸無子尋知命,潘岳悼亡猶費詞。

同穴宵冥何所望?他生緣會更難期!

唯將終夜長開眼,報答平生未展眉。

她曾是韋家最受疼愛的女兒,可最后卻嫁給了一貧如洗、百事不順的他。

以前,每次看到他沒有可換衣服了,她就翻箱倒柜地尋找。見他想喝酒,又沒錢買,她就取下頭上的金釵,給他換酒喝。

最窮時,他們用野菜充饑,她也吃得很香。沒有柴火時,她會去撿拾掉在地上的古槐枝來燒。

現如今,他的俸銀越來越多,她卻不在了。不知道怎麼才能讓她生活得好一點,只好請來僧道超度她,給她多一點祭品。這樣,他也就能心安一些。

以前,他們老在一起開玩笑,說一些去世后的事。沒想到事情卻真的發生了。一想這些,他的心里就難受,看著家里她的東西,發現她的很多衣服,都被她施舍給了別人,沒有幾件了。而她用過的針線,也都被他藏了起來,不忍再看。

想著他們曾經在一起的甜蜜,想著善良的她對婢女的同情,就格外傷心。

他慚愧,她嫁給他時,一直在受苦。只希望做夢時,能遇到她,給她送些銀兩,讓她在那邊生活得好一些。

唉,夫妻倆的生死相隔,任誰都會傷心。特別像他們那種貧賤夫妻,百件事就有百種悲哀。

越想越難受,他獨自坐在那里愁腸百結,既哀嘆她一生的苦難,又感慨自己的孤寂。

人的壽命有限,一生能有多少時日呢?一切都是命中注定的,比如大善

人鄧攸沒有兒子。潘岳曾寫了那麼哀怨的悼亡詩篇,可又怎麼樣呢?逝者又不知道。

想夫妻同穴,可這個愿望,現在想來,還是那麼渺茫,實現的可能性也不大。只希望來世能再續前緣,雖然那也許只是他的夢想。

他整日整夜不能入眠,睜著雙眼,想著她的好。想用思念來報答她的恩德,補償她生前未了的遺憾。

三首詩絮絮叨叨,像是在和她說話,實際是在回憶韋叢的賢良淑德,同時,也反省自己對她的虧欠。

這幾首詩雖然沒有《離思》那刻骨銘心的感情,但也有平實的溫暖,體現了婚姻生活中的平淡幸福。

「顧我無衣搜藎篋,泥他沽酒拔金釵」,不管是韋叢看到元稹的衣衫單薄,翻找衣箱為他縫制衣服,還是韋叢知道他要喝酒,拔下頭上的金釵,換錢買酒;抑或是「野蔬充膳甘長藿,落葉添薪仰古槐「,吃野菜,用落葉生火。都讓一個面對貧苦生活,沒有怨言的可憐可敬的妻子形象躍然紙上。

元稹是幸運的,幸運到只是乞求得到一個升職前景,卻沒想到上天給了他一個溫柔體貼的嬌妻。這嬌妻還能即使面對貧窮,也淡然處之。

怪不得在韋叢27歲離開人世后,元稹對她的思念貫穿了之后的人生。

韋叢陪他辛苦了七年,卻在他飛黃騰達之時,離他而去。「今日俸錢過十萬,與君營奠復營齋」,所有的俸銀,也只能祭奠用了。

「誠知此恨人人有,貧賤夫妻百事哀「,貧賤夫妻便是如此,百事百哀,無法給所愛之人幸福。

如果說,崔小迎給元稹的是激情。那麼,韋叢給元稹的便是溫情。而他,也用兩種不同的詩,表達了他,不一樣的感情和思念。

除了崔小迎和韋叢,被他念念不忘的女人便是才女薛濤了。他寫給薛濤的詩作,也讓人不僅感慨,真是個名副其實的「愛情詩人」啊!

寄贈薛濤

錦江滑膩峨嵋秀,幻出文君與薛濤。

言語巧偷鸚鵡舌,文章分得鳳凰毛。

紛紛詞客皆停筆,個個公侯欲夢刀。

別后相思隔煙水,菖蒲花發五云高。

錦江那靈秀的山,清幽的水,滋養出了卓文君和薛濤這樣的美女才女。她們說話的聲音美得超過鸚鵡,她們文章的優美就像那鳳凰的羽毛。她們的詩詞,不管多少詩人詞人見了,都會驚嘆,都會擱筆。

如此有才華的美貌女子,就是公子王侯也是做夢都想見上一面的。雖然他和她分開了,但就是隔著萬水千山,也隔不斷他們的思念。

這首詩與其說是首思念薛濤的詩,倒不如說是他在向世人顯擺,他曾和一個多麼有名,多麼優秀的女人在一起過。

「個個公侯欲夢刀」。看,王子公侯做夢都想見到的女人,他卻能跟她云雨纏紙...字里行間既有對薛濤的贊美,也暗含得意之情。

這是元稹的無恥之處,就像崔小迎給他寫的情書,他都要講給別人聽一樣。很多女人,對他來說,都抬高身份的道具。

薛濤也曾出身名門,卻因父親過早去世,讓她有了不幸的人生。在第一次見元稹時,薛濤四十二歲,比元稹整整大了十一歲。兩個人在卿卿我我一年后,以元稹的離開,無果而終。

和薛濤分開后,元稹去了揚州,寫下了這首詩。

情詩隨口就來,卻不妨礙他再愛女人。

在揚州,元稹又遇到了劉采春,也便忘了與薛濤的那段感情。不過,最終結合的,卻是裴淑。

元稹的兩次婚姻,幾乎都和仕途有關。第一次,他娶了時任禮部侍郎韋夏卿的女兒,他高升了;第二次,他娶了河東名門裴氏之女裴淑,衣食無憂了。

什麼樣的女人適合戀愛,什麼樣的女人適合成婚,元稹分得很清。戀愛對象,他只從感情出發,不會管她的身世身份。可婚姻對象,他既不會選擇農家女子崔小迎,也不會選擇歌妓薛濤,即使她們再美麗,再有才。

這個將婚姻大事當作升職臺階的男人,不管是崔小迎還是薛濤,抑或是劉采春...都只可能是他生命里的匆匆過客。

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關注遙山書雁,帶您領略文化的博大精深!

問世間,情為何物——元好問兩首詞,寫盡了愛情的模樣

愛情愛國之爭:人生終極之尋覓——細讀辛棄疾《青玉案(元夕)》

世人皆知李清照,誰人憶我魚玄機——愛過溫庭筠,睡過狀元郎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