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情感勵志»正文

對抗焦慮的6個小方法,送給很累很累的你

你有沒有感覺:人這一輩子, 似乎越活越焦慮。

讀書愁成績, 畢業愁工作, 單身愁相親, 結婚愁孩子……

年少時以為長大便好。 可真到了中年, 才發現人生的半坡上, 煩惱更甚。

一如奧維德所言:「世上沒有純粹歡樂的事, 總有一些焦慮與之同來。 」

既然焦慮無處不在, 我們就要學著自我治愈, 不被其消耗、拖垮。

6個小建議, 希望能讓身處焦慮的你, 活得不那麼辛苦。

很多時候, 焦慮源于過度的比較:

成績比人差, 收入不夠高, 樣貌一般般, 伴侶不出色……

看著光芒四射的他人, 和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自己, 我們難免產生懷疑:「怎麼就我這麼差勁?」

然而, 天資和環境的差異, 注定了每個人的人生路徑, 都截然不同。

正如《生活大爆炸》中的一句臺詞:

「不是所有人都能功成名就。 我們中有些人, 注定要在日常生活的點滴中, 尋找生命的意義。 」

過高的目標, 并不適合每個人。

與其盲目較勁,

不如適當降低標準, 找到屬于自己的節奏。

根據實際情況, 制定一個更加合理的計劃, 然后專注下來, 潛心努力。

當起點放低, 你會發現一直在走上坡路。

當不斷進步, 你會逐漸對未來充滿自信。

一個人有了持續的成長和長久的收獲, 內心的焦慮感, 便會隨之減弱。

博主@海貓君, 按照出發點, 將人的欲望分為兩類:

一是「真實欲望」, 指自己發自內心需要, 喜歡的那些, 比如吃美食, 買球鞋等等。

另一種是「噪音欲望」, 即你覺得你應該需要, 或是社會告訴你應該需要的部分。

最典型的例子:有些人買車, 不是因為自己喜歡, 而是覺得「周圍人都買了」。

很多時候, 我們之所以極度焦慮, 都是被「噪音欲望」蒙蔽了雙眼。

你正為占到了捷運里最后一個座位而慶幸,

打開朋友圈, 卻發現發小曬出了自己的新車。

你正因房東免去了下半年漲租而激動不已, 和同事一聊, 卻得知他供的那套房升了2倍。

一瞬間, 焦慮四散開來:搶到的座位不香了, 省錢的快樂也沒了。

但你何曾想過:對當下的自己而言, 有個座位, 房租不漲, 就是最需要, 最值得開心的事情。

試著在別人的生命里, 扮演旁觀者。

在自己的人生中, 發揮主導權。

減少攀比, 弱化焦慮, 學會內觀。

我們的精神動力, 不該是為了過得和誰一樣, 或者比誰好。

「我希望, 我需要, 我值得」——這才是人生奮斗的終極意義。

《百喻經》中, 講過這樣一則故事:

從前有一個人, 養了二百五十頭牛, 并時常帶著它們嬉水吃草, 好不愜意。

有一天, 忽然跑來一只老虎,

將他的一頭牛吃掉了。

此人郁郁寡歡:「現在少了一頭牛, 已經不完美了。 剩下這些, 還有什麼意義呢?」

他越想越絕望, 最后竟然把所有牛, 全都推下了懸崖。

我們很多時候, 其實像極了這位「放牛翁」。

因為看到了現實的缺陷, 便焦慮不已。 覺得除非徹底解決問題,

否則生活便無法繼續。

然而, 這個世界上, 根本沒有所謂的事事順心,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光芒與陰影。

工作開掛的人, 感情或許空白;家庭美滿的人, 往往難顧事業。

人生并不是一場非黑即白的零和博弈, 即便總有悲觀, 幸福依然常在。

與其焦慮自己的不幸, 不如改變思維方式, 接納自己, 善待自己, 與問題共生共存。

你有沒有發現, 很多時候, 我們的焦慮是「杞人憂天」。

接下新工作, 便生怕搞砸。 可進入狀態后, 發現自己完全可以勝任。

分到新客戶, 擔心搞不定, 但一番準備后, 溝通合作居然如魚得水。

生活的未知, 讓我們充滿不安, 所以常常焦慮不已, 甚至情緒失控。

然而, 當冷靜下來就會發現, 很多事情, 根本沒那麼可怕。

那麼,如何才能拽住思想的韁繩,讓自己及時投入行動?

不妨試試《濃縮睡眠法》一書中的建議:

拿出紙筆,將自己所焦慮的內容寫下來,然后一項一項,加以分析。

如果事情虛妄,劃掉它;如果問題真實,那就寫出接下來馬上可以采取的應對辦法,并付諸實踐。

當我們將感性的煩惱變成理性的計劃,焦慮也會隨之四散。

正如周軼君所說:「我們的腳踩到具體的路徑上,一步一步往前走的時候,就沒有了焦慮。」

《情感障礙雜志》上,曾刊登了這樣一則科學實驗:

科學家將286名焦慮癥患者聚集起來,并隨機分配到不同的運動小組中。

12周以后,所有患者的焦慮癥狀均明顯減輕。

尤其是運動強度高的小組,焦慮水平下降幅度更大。

從生理角度來說,運動可促進焦慮或壓力相關腦區的功能,從而幫助緩解情緒。

尤其是有氧運動時,大腦會釋放出一種別名為快樂激素的內啡肽,讓人從內而外身心愉悅。

不少名人,都將體育鍛煉視作治愈焦慮的良方:

雷軍曾分享:運動,能讓他「重新感受到內心的平靜和溫暖的力量。」

作家朱廣潛也寫道:「愁生于郁,解愁的方法在泄,郁由于靜止,求泄的方法在動。」

選擇一項自己喜歡的運動:散步,慢跑,游泳,拳擊……讓情緒隨著汗水蒸發。

如果允許,每周最好運動3~5天,每天30分鐘以上。

這樣能夠更加徹底地預防、緩解焦慮。

作者@程志丹,曾講述過這樣一段經歷:

生完寶寶后,婆婆從鄉下趕來,與她一起帶孩子。

兩個生活習慣迥異的人,突然朝夕相處,自然矛盾迭生。

為此,她徹夜失眠落淚,母乳驟減。每每孩子餓得大哭,都焦慮、痛苦不已。

與老公溝通無果,想了斷卻又不甘,最終,她開始求助于閱讀。

直到有一天,她看到一句話:「人的煩惱一半來源于自己的生活被侵犯,另一半來源于想侵犯他人。」

頓時醍醐灌頂:原來,在她忍受別人的時候,別人也在忍受自己。

從此,她一發不可收拾地愛上了讀書,情緒逐漸穩定,心境變得開闊。

更讓她的驚喜的是:認知的提升帶來了生活的翻轉。她與婆婆慢慢親近,日子也越過越順。

倘若治愈人生有良方,那麼讀書,便是不可或缺的一味藥劑。

隨著知識的沉淀,人的認知水平會不斷提高,面對問題,自然也就多了一份通達。

所以,如果總為情緒所困,不妨捧起書,從中尋找解脫心靈的答案。

有時候一句話,一個故事,就足以讓我們治愈長久的焦慮,恢復滿滿的元氣。

羅翔說:「也許人生就是不斷地在焦慮中學會成長,學會和焦慮和解,最后戰勝焦慮。」

我們終其一生,都無法擺脫焦慮的困擾,擁有完美的生活。

然而,當我們學會與情緒共存,便會明白:

覺得焦慮,其實是因為我們在穿越人生的隧道。

雖然眼下黑暗,但過不了多久,出口的亮光,便會如約降臨。

愿往后的日子里,我們都能不被焦慮裹挾,落落大方,活出明媚。

那麼,如何才能拽住思想的韁繩,讓自己及時投入行動?

不妨試試《濃縮睡眠法》一書中的建議:

拿出紙筆,將自己所焦慮的內容寫下來,然后一項一項,加以分析。

如果事情虛妄,劃掉它;如果問題真實,那就寫出接下來馬上可以采取的應對辦法,并付諸實踐。

當我們將感性的煩惱變成理性的計劃,焦慮也會隨之四散。

正如周軼君所說:「我們的腳踩到具體的路徑上,一步一步往前走的時候,就沒有了焦慮。」

《情感障礙雜志》上,曾刊登了這樣一則科學實驗:

科學家將286名焦慮癥患者聚集起來,并隨機分配到不同的運動小組中。

12周以后,所有患者的焦慮癥狀均明顯減輕。

尤其是運動強度高的小組,焦慮水平下降幅度更大。

從生理角度來說,運動可促進焦慮或壓力相關腦區的功能,從而幫助緩解情緒。

尤其是有氧運動時,大腦會釋放出一種別名為快樂激素的內啡肽,讓人從內而外身心愉悅。

不少名人,都將體育鍛煉視作治愈焦慮的良方:

雷軍曾分享:運動,能讓他「重新感受到內心的平靜和溫暖的力量。」

作家朱廣潛也寫道:「愁生于郁,解愁的方法在泄,郁由于靜止,求泄的方法在動。」

選擇一項自己喜歡的運動:散步,慢跑,游泳,拳擊……讓情緒隨著汗水蒸發。

如果允許,每周最好運動3~5天,每天30分鐘以上。

這樣能夠更加徹底地預防、緩解焦慮。

作者@程志丹,曾講述過這樣一段經歷:

生完寶寶后,婆婆從鄉下趕來,與她一起帶孩子。

兩個生活習慣迥異的人,突然朝夕相處,自然矛盾迭生。

為此,她徹夜失眠落淚,母乳驟減。每每孩子餓得大哭,都焦慮、痛苦不已。

與老公溝通無果,想了斷卻又不甘,最終,她開始求助于閱讀。

直到有一天,她看到一句話:「人的煩惱一半來源于自己的生活被侵犯,另一半來源于想侵犯他人。」

頓時醍醐灌頂:原來,在她忍受別人的時候,別人也在忍受自己。

從此,她一發不可收拾地愛上了讀書,情緒逐漸穩定,心境變得開闊。

更讓她的驚喜的是:認知的提升帶來了生活的翻轉。她與婆婆慢慢親近,日子也越過越順。

倘若治愈人生有良方,那麼讀書,便是不可或缺的一味藥劑。

隨著知識的沉淀,人的認知水平會不斷提高,面對問題,自然也就多了一份通達。

所以,如果總為情緒所困,不妨捧起書,從中尋找解脫心靈的答案。

有時候一句話,一個故事,就足以讓我們治愈長久的焦慮,恢復滿滿的元氣。

羅翔說:「也許人生就是不斷地在焦慮中學會成長,學會和焦慮和解,最后戰勝焦慮。」

我們終其一生,都無法擺脫焦慮的困擾,擁有完美的生活。

然而,當我們學會與情緒共存,便會明白:

覺得焦慮,其實是因為我們在穿越人生的隧道。

雖然眼下黑暗,但過不了多久,出口的亮光,便會如約降臨。

愿往后的日子里,我們都能不被焦慮裹挾,落落大方,活出明媚。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