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女中豪杰」吳芝瑛:建學堂、義葬女俠、贖救風塵才女,晚年窘迫亦無悔

吳芝瑛

吳芝瑛(1867一1933) , 女, 字紫英, 別號萬柳夫人, 桐城縣高甸人, 近現代著名女書法家, 有《鞠隱山莊詩集》傳世。

01

吳芝瑛生于詩書之家。

伯父吳汝綸是桐城派后期古文大師、民主主義教育家, 曾是曾國藩的入室弟子。

父親吳康之自幼父母雙亡, 是族叔吳元甲(吳汝綸之父)將他撫養成人。 咸豐元年(1851年), 吳元甲考中舉人, 但他不愿逢迎官場, 以教書謀生。

在吳元甲的影響, 吳康之勤奮好學, 能詩善文, 而且寫得一手好字。 雖然科舉不順, 但辦事干練、作風沉穩的他得貴人提攜入仕, 歷任寧陽、禹城、蒲臺、武城等地知縣, 所至皆「恤民興學, 不遺余力」, 頗有政績。

也許自由受叔父的耳濡目染, 也許目睹清廷腐敗、列強侵凌自己卻無力扭轉, 光緒十四年(1888年), 才50出頭的吳康之無心再戀官場, 告老還鄉。 回鄉后, 他將多年積蓄建了一座山莊, 取名鞠隱山莊。

鞠隱山莊占地面積約5000平方公尺,

原有三進廳房和其它瓦屋40余間, 外有圍墻, 南北門樓及石級臺階, 正廳懸掛吳芝瑛親筆書寫的「鞠隱山莊」匾額, 可惜毀于「文革」之初, 也未查找到相關圖片資料。

吳芝瑛 1867一1933 山水

在這樣的熏陶下, 天資過人又勤奮好學的芝瑛博覽群書, 工詩、文、書法, 還在閨閣中就被譽為「三絕」。

十九歲那年, 吳芝瑛與「無錫才子」廉泉締結良緣。

廉泉(1868-1931) , 名泉, 字惠卿(一作惠清) , 號南湖, 又號岫云、小萬柳居士, 江蘇金匱(今無錫)人。 前清舉人 , 曾參與「公車上書」。 他精詩文, 善書法, 嗜書畫、金石, 并以其詩文書畫交游于王公貴人之間。 1914年東渡日本, 開設扇莊, 經營書畫。

02

1896年, 廉泉任戶部主事, 第年薦升戶部郎中。 1898年, 吳芝瑛隨夫移居北京。 不久, 吳芝瑛就聞名京師, 得到了慈禧太后的稱贊, 曾被召入宮。

父親吳康之辭官后, 看到鄉村兒童嬉游無度, 貧寒子弟無條件到縣城接受教育, 便計劃創辦學堂, 以啟迪民智, 教化鄉鄰。 只可惜出師未捷身先ㄙˇ, 還未實施就因病去世。

吳芝瑛本有一個兄弟, 但早卒。 她牢記父親的囑托, 立志秉「恤民興學」遺志。

母親去世之后, 已遠嫁的吳芝瑛回鄉著手捐獻遺產辦學。

但辦學之路頗不順暢。

吳康之的產業主要有兩處, 一處是唐錢莊的鞠隱山莊和山莊田產約十石零十五畝, 一處是戴莊田產約八十三石零一百三十二畝, 總價值約萬兩白銀。 偌大家產就這樣白白捐獻?吳氏族人中覬覦這份遺產的不肖子弟不斷阻撓, 從中作梗。

辦學需要經過地方官批準。 吳芝瑛兩番向縣里申報, 但縣衙均以「出嫁女兒無權輸捐父產」為由駁回。 不得已, 吳芝瑛決定采取自上而下的方式強制實施, 于光緒三十一年(1905年)向兩江總督周馥(字玉山)呈報了辦學申請。

周馥

周馥是誰?前面我們曾講過的周家二姝「周稚芙」和「周叔蘋」就是他的曾孫女。

周馥「才識宏遠, 沉毅有為, 能勝艱巨」, 深得李鴻章賞識。 他主政山東時, 減賦役、興農業, 治黃河、架電報, 辦教育、建學堂, 對山東日后政治、經濟和社會的發展產生了極大的影響。

在《負暄閑語》周馥曾自評「吾但求有益于國于民, 何嘗計及一己利害?」對吳芝瑛的番義舉, 周馥深為感動,立即批示「披覽來讀,深堪嘉尚」。

「縣官不如現管」,吳芝瑛越級申報的做法引起了地方官的反感,辦學計劃遭到擱淺。當批文下達到安徽省巡撫衙門時,恰好吳氏族人中不贊成辦學的呈文也到了巡撫衙門,對此強烈不滿的巡撫恩銘順勢將呈文扣壓。

第二年,吳芝瑛陳情當時的兩江總督端方,端方令馮夢華(時任安徽巡撫)出面斡旋后才得到地方官同意。盡管如此,事情還是一拖再拖,到了1906年(光緒三十二年),鞠隱小學堂的實質性創建才真正開始。

自此,當地學風宏開,遠近鄉民,紛紛送子來學。該校一直沿辦至今,現已擴建為國中。當地人民至今仍頌揚芝瑛捐產辦學之惠澤。

此事在嚴復《廉夫人吳芝瑛傳》中有記載:「夫人以為國弱種困,坐失教無學,且立學固先人意也,則于其鄉創辦小學堂,名以父字,曰鞠隱。」

03

廉、吳夫婦二人伉儷情深,以慈善愛國稱。

廉泉性情豪俠,節操高尚,輕財重義,樂于助人。嚴復在《廉夫人吳芝瑛傳》寫道:「郎中夙敦風義,有干略。光緒甲辰,主事王某,以黨案牽連入刑部獄,郎中獨力百方營救,卒令得脫,海內義之。」

吳芝瑛雖為深閨女子,卻時時關注國事,心系民生,曾籌款販濟蘇、皖災民。

在京期間,吳芝瑛接觸的人多了,眼界更加開闊。清政府簽訂《辛丑條約》后,目睹現實,她內心波瀾翻涌,愛國之情日濃。

在這里,她結識了諸多名流,與鑒湖女俠秋瑾成了知己。

秋瑾

冥冥之中,二人似乎緣分早定。兩人的丈夫,不僅是同一部門的同事;兩家竟然租在了一個胡同,成了鄰居。

初次相見,兩位男士聊公事,熱情周到的吳芝瑛則邀請秋瑾到內室坐。

閑聊中得知秋瑾對詩詞歌賦、《女四書》之類的沒太大興趣,吳芝瑛抱來一摞書和報紙——三年前的《時務報》,上面還有梁啟超寫的《變法通議•論女學》。

二人相視而笑,一切盡在不言中。從此,秋瑾每天都來吳芝瑛家與其一起讀書看報。二人朝暮相處,思想共鳴、觀點高度契合,成了至交。

吳芝瑛(左)與秋瑾畫像,原存紹興秋瑾故居紀念館,畫者不詳

1903年正月初七,她們義結金蘭。吳芝瑛用金粉紅綢親手書寫蘭譜,秋瑾當即賦《贈盟姐吳芝瑛》,詩云:「曾因同調訪天涯,知己相逢樂未偕。不結生ㄙˇ盟總泛,和吹塤篪韻應佳。芝蘭氣味心心印,金石襟懷默默諧。文字之交管鮑誼,愿今相愛莫相乖。」

1904年冬,目睹清廷腐敗無藥可救,吳芝瑛勸丈夫廉泉棄官來到上海定居,造別墅小萬柳堂(4年后又在西湖蘇堤第一橋筑另一小萬柳堂)。以慈善愛國稱中外女子間。在此期間,俠肝義膽的她為了贖救詩妓李蘋香,變賣了家中珍藏的董其昌手書《史記》真跡全部,最后二人結為詩友,成為佳話。

不久,秋瑾決定赴日留學,遭到家人強烈反對,甚至被斷絕經濟來源。一籌莫展之際,吳芝瑛伸出了援手,秋瑾順利東渡日本。

1906年初,秋瑾從日本回國路過上海時,吳芝瑛揮毫題寫對聯贈給秋瑾:「今日何年,共諸君幾許頭顱,來此一堂痛飲;萬方多難,與四海同胞手足,競雄世紀新元。」

吳芝瑛寫給秋瑾的信

同年秋冬間,秋瑾籌措創辦《中國女報》,吳芝瑛不但出錢為報社租賃辦公地點,還大擺宴席,邀請上海各界閨秀名媛,呼吁大家為報紙捐款,甚至拿出首飾去變賣。第一期《女報》順利問世,轟動女界,打開女性追求解放的心扉。

為了給即將到來的武裝起義做準備,秋瑾和同志們在地下室研制炸彈時被炸傷。吳芝瑛得知消息后,避開警察悄悄把秋瑾送往醫院就醫,后來又把秋瑾接到家中照顧。

秋瑾剛烈果決,敢想敢做;吳芝瑛心思縝密,思慮周全,一直站在秋瑾身后,在關鍵時刻為她提供保護和助力。二人互為表里,互相成全,共同成長,好姐妹儼然成了好戰友,讓我一下子想到了馬克思和恩格斯。

04

1907年,秋瑾去紹興發動起義。為了不連累家人和好友,秋瑾不再有只言片語寄回。吳芝瑛理解好友,只能在后方默默祝福,時刻關注時局。

不久,起義失敗,秋瑾被害。因為一旦認領便會被視作同黨,秋瑾尸體在紹興街頭曝曬數日都無人收斂。

吳芝瑛聞訊,悲痛欲絕。后來在丈夫廉泉的協助下(注1906 年,廉泉在上海創辦文明書局,編印出版新式學堂教科書、文學藝術譯著等),她冒ㄙˇ將秋瑾尸體「偷」回,并埋葬在杭州西泠橋畔,和岳飛墓遙遙相對。

吳芝瑛在秋瑾墓前

這一義舉引起強烈反響,令海內外革命志士極為振奮,深受鼓舞。朝廷勃然震怒,欲治吳芝瑛等人的罪。

吳芝瑛毫無畏懼地上書兩江總督端方,鄭重聲明:「是非縱有公論,處理則在朝廷,芝瑛不敢逃罪,愿一力承擔后果。」一時間,國內外輿論嘩然,英國《泰晤士報》在頭版刊登吳芝瑛大幅照片,發表她的美國女友麥美德撰寫的專文。海外同情革命的友人也紛紛撰文聲援,迫于各方壓力,清廷只好不了了之。

斯人已逝,但精神永存。

周馥深為感動,立即批示「披覽來讀,深堪嘉尚」。

「縣官不如現管」,吳芝瑛越級申報的做法引起了地方官的反感,辦學計劃遭到擱淺。當批文下達到安徽省巡撫衙門時,恰好吳氏族人中不贊成辦學的呈文也到了巡撫衙門,對此強烈不滿的巡撫恩銘順勢將呈文扣壓。

第二年,吳芝瑛陳情當時的兩江總督端方,端方令馮夢華(時任安徽巡撫)出面斡旋后才得到地方官同意。盡管如此,事情還是一拖再拖,到了1906年(光緒三十二年),鞠隱小學堂的實質性創建才真正開始。

自此,當地學風宏開,遠近鄉民,紛紛送子來學。該校一直沿辦至今,現已擴建為國中。當地人民至今仍頌揚芝瑛捐產辦學之惠澤。

此事在嚴復《廉夫人吳芝瑛傳》中有記載:「夫人以為國弱種困,坐失教無學,且立學固先人意也,則于其鄉創辦小學堂,名以父字,曰鞠隱。」

03

廉、吳夫婦二人伉儷情深,以慈善愛國稱。

廉泉性情豪俠,節操高尚,輕財重義,樂于助人。嚴復在《廉夫人吳芝瑛傳》寫道:「郎中夙敦風義,有干略。光緒甲辰,主事王某,以黨案牽連入刑部獄,郎中獨力百方營救,卒令得脫,海內義之。」

吳芝瑛雖為深閨女子,卻時時關注國事,心系民生,曾籌款販濟蘇、皖災民。

在京期間,吳芝瑛接觸的人多了,眼界更加開闊。清政府簽訂《辛丑條約》后,目睹現實,她內心波瀾翻涌,愛國之情日濃。

在這里,她結識了諸多名流,與鑒湖女俠秋瑾成了知己。

秋瑾

冥冥之中,二人似乎緣分早定。兩人的丈夫,不僅是同一部門的同事;兩家竟然租在了一個胡同,成了鄰居。

初次相見,兩位男士聊公事,熱情周到的吳芝瑛則邀請秋瑾到內室坐。

閑聊中得知秋瑾對詩詞歌賦、《女四書》之類的沒太大興趣,吳芝瑛抱來一摞書和報紙——三年前的《時務報》,上面還有梁啟超寫的《變法通議•論女學》。

二人相視而笑,一切盡在不言中。從此,秋瑾每天都來吳芝瑛家與其一起讀書看報。二人朝暮相處,思想共鳴、觀點高度契合,成了至交。

吳芝瑛(左)與秋瑾畫像,原存紹興秋瑾故居紀念館,畫者不詳

1903年正月初七,她們義結金蘭。吳芝瑛用金粉紅綢親手書寫蘭譜,秋瑾當即賦《贈盟姐吳芝瑛》,詩云:「曾因同調訪天涯,知己相逢樂未偕。不結生ㄙˇ盟總泛,和吹塤篪韻應佳。芝蘭氣味心心印,金石襟懷默默諧。文字之交管鮑誼,愿今相愛莫相乖。」

1904年冬,目睹清廷腐敗無藥可救,吳芝瑛勸丈夫廉泉棄官來到上海定居,造別墅小萬柳堂(4年后又在西湖蘇堤第一橋筑另一小萬柳堂)。以慈善愛國稱中外女子間。在此期間,俠肝義膽的她為了贖救詩妓李蘋香,變賣了家中珍藏的董其昌手書《史記》真跡全部,最后二人結為詩友,成為佳話。

不久,秋瑾決定赴日留學,遭到家人強烈反對,甚至被斷絕經濟來源。一籌莫展之際,吳芝瑛伸出了援手,秋瑾順利東渡日本。

1906年初,秋瑾從日本回國路過上海時,吳芝瑛揮毫題寫對聯贈給秋瑾:「今日何年,共諸君幾許頭顱,來此一堂痛飲;萬方多難,與四海同胞手足,競雄世紀新元。」

吳芝瑛寫給秋瑾的信

同年秋冬間,秋瑾籌措創辦《中國女報》,吳芝瑛不但出錢為報社租賃辦公地點,還大擺宴席,邀請上海各界閨秀名媛,呼吁大家為報紙捐款,甚至拿出首飾去變賣。第一期《女報》順利問世,轟動女界,打開女性追求解放的心扉。

為了給即將到來的武裝起義做準備,秋瑾和同志們在地下室研制炸彈時被炸傷。吳芝瑛得知消息后,避開警察悄悄把秋瑾送往醫院就醫,后來又把秋瑾接到家中照顧。

秋瑾剛烈果決,敢想敢做;吳芝瑛心思縝密,思慮周全,一直站在秋瑾身后,在關鍵時刻為她提供保護和助力。二人互為表里,互相成全,共同成長,好姐妹儼然成了好戰友,讓我一下子想到了馬克思和恩格斯。

04

1907年,秋瑾去紹興發動起義。為了不連累家人和好友,秋瑾不再有只言片語寄回。吳芝瑛理解好友,只能在后方默默祝福,時刻關注時局。

不久,起義失敗,秋瑾被害。因為一旦認領便會被視作同黨,秋瑾尸體在紹興街頭曝曬數日都無人收斂。

吳芝瑛聞訊,悲痛欲絕。后來在丈夫廉泉的協助下(注1906 年,廉泉在上海創辦文明書局,編印出版新式學堂教科書、文學藝術譯著等),她冒ㄙˇ將秋瑾尸體「偷」回,并埋葬在杭州西泠橋畔,和岳飛墓遙遙相對。

吳芝瑛在秋瑾墓前

這一義舉引起強烈反響,令海內外革命志士極為振奮,深受鼓舞。朝廷勃然震怒,欲治吳芝瑛等人的罪。

吳芝瑛毫無畏懼地上書兩江總督端方,鄭重聲明:「是非縱有公論,處理則在朝廷,芝瑛不敢逃罪,愿一力承擔后果。」一時間,國內外輿論嘩然,英國《泰晤士報》在頭版刊登吳芝瑛大幅照片,發表她的美國女友麥美德撰寫的專文。海外同情革命的友人也紛紛撰文聲援,迫于各方壓力,清廷只好不了了之。

斯人已逝,但精神永存。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