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生活常識»正文

孩子被打了,要不要教他打回去?

導讀:

對於孩子被打, 要不要教他打回去?打, 怕孩子以後充滿暴力, 習慣了用拳頭解決問題。 不打又心疼孩子吃虧, 怕讓孩子變“慫”。 走, 來聽石老師叨逼叨。

《石蟲語開講心理學》

孩子在衝突中的行為, 其背後的心理原因, 在前面的文章《孩子玩具被搶了, 怎麼辦?》已經分析了。

現在咱們直接看解決技巧。 這個得具體情況具體分析。

二種可能

1、孩子被打後, 主觀情緒穩定

先看看孩子的主觀情緒。 如果孩子沒有情緒上的問題, 大人就不要去打擾

講個故事:

生氣的爺爺

一個爺爺帶著孫子蛋蛋出來玩。 蛋蛋不到2歲,

喜歡跟著大一點的孩子屁股後頭玩, 願意往前湊合。 他總跟著3歲的軍軍一起玩。 軍軍有時候伸手撥拉一下蛋蛋, 或者推他一下, 蛋蛋摔倒了也不在意, 笑嘻嘻的跟著跑。

結果爺爺看到不願意了, 拉回蛋蛋來護著, 然後質問軍軍:你是叫軍軍是吧?你為什麼推他?他是想和你一塊玩, 你知道嗎?你不能欺負弟弟!你懂嗎?

兩個孩子一臉懵逼的看著生氣的爺爺。

絕大多數情況, 孩子們之間的衝突並無危險性, 基本都屬於遊戲, 尤其是男孩之間玩耍, 有爭搶, 都屬於正常。

肢體接觸更多帶有遊戲的成分。 孩子被撞倒了, 自己還笑著站起來繼續玩, 說明他並不認為是自己“被欺負”了。

那麼就是大人的焦慮了。 大人要做的, 只是盡到監護人責任,

確保孩子們的基本安全。

另外家長還有個錯誤認識:孩子現在沒反應, 以後就容易被欺負。

其實兩者並沒有邏輯上的聯繫。 只要能在日常教育過程中, 教會孩子區分界限, 那麼等孩子長大, 若遇到觸及自己的底線, 他就一定會懂得捍衛自己的權利。

2、被打後, 孩子情緒失控並求助

父母首先安撫接納孩子的情緒, 可以告訴孩子不要畏懼和逃避。

“爸爸媽媽會保護你, 老師也會保護好孩子的。 ”

教給孩子表達技巧:遇到欺負自己的小朋友, 嘗試著大聲說“不能打人!”以保護自己。

引導孩子想一想怎麼樣應對, “如果他是一個兇惡的大熊, 我們怎麼去對待他呢?”

“我們要不要喊老師, 或別人來幫忙?或者大聲的喊退它?”

如果確認孩子自己解決不了,

家長可以介入和引導, 解決問題。 比如家長之間溝通、聯繫老師等辦法。

有的家長說了, 有時候碰上家長沒素質的, 還不夠生氣的!

老師管那熊孩子不起作用, 回頭還是欺負我們家孩子。

的確, 有時候熊孩子就是管不了。 別說別人了, 比方說我!

我小時候就很壞, 好打架。 班裡有個小孩叫小兵, 碎嘴, 好傳個話。

我經常打他。 他就去告訴老師, 老師批評完我, 我就變本加厲的收拾他一頓, 然後警告他:“再告訴老師我還打你!”

小兵說:“不告訴老師了”

“行, 我尿褲子的事也不能再給我傳了!”

“嗯, 那拉褲子裡的事能說嗎?”

“啊。 我打!”

那個。 。 波若菠蘿蜜!

的確, 有時候熊孩子就是管不了!別說別人了, 還是說我!

咦?我為什麼要說還是?

哦, 哦, 咳。 。 。 我們應該想個治本的辦法:

“我們好好吃飯長個大個子, 有力氣了他就不敢欺負我們了對不對?”

幫助孩子以更積極的態度去面對和解決問題。

講個故事:

軒軒是個4歲的小男孩, 他很瘦小, 在幼稚園經常被欺負。 從開始和其他小孩一起玩, 身上的傷就沒斷過。 有時候被打疼了會哭一會, 情緒會很低落。

媽媽沒少操心, 不過, 她既沒有一怒之下教孩子“誰打你, 你就打誰”, 更沒有因此阻止軒軒和其他小朋友玩兒。 而是陪孩子看那些富有力量對抗的繪本, 或者乾脆給孩子編故事。

故事的背景常常是這樣的:

現在, 我們一起講一個關於你自己的故事, 好不好?

有一天, 為了拯救地球, 你有一個任務, 那就是去消滅一頭兇惡的怪獸。 你會怎麼做呢?

故事的結局, 總會在媽媽一步步的引導下, 讓孩子戰勝虛擬的敵人。 而當孩子表現出退縮的時候, 媽媽從不嘲笑。 她甚至告訴孩子, 自己曾經也很膽小。

除了用故事來示範勇敢的行為模式, 媽媽還幫軒軒報了跆拳道班。

晚上爸爸在家, 還會多營造機會, 讓爸爸陪孩子玩力量對抗遊戲。

說白了就是打架, 摔跤吧!爸爸。 爸爸經常會被孩子打敗, 然後孩子就會興奮地哈哈大笑。

霍元甲爺爺告訴我們“東業病夫, 落後就要挨打!”所以讓孩子鍛煉的有力量, 自信勇敢的面對衝突, 也是個很好的方法。

而且經歷了從弱到強的過程, 也會是孩子一生珍貴的財富!

學學跆拳道是個不錯的選擇, 也沒有跆拳道館找我做廣告。 。 。

要不, 我講到這裡, 完全可以順勢給家長分發一點小廣告啥的:》

我們故事裡的主人公軒軒,仍然不是一個強悍的孩子,但是,他在一天天健壯、強大!當別人有傷害他的動作時,他已經可以勇敢的自己大聲制止,或者走開。他開始會按照自己的判斷,去選擇和誰一起玩了。加油!

如果孩子自己溝通解決不了,家長可以去和老師溝通。

在幼稚園、學校,“不許打架”是基本規則。如果大家都遵守規則,當然就相安無事,但是如果有孩子破壞規則主動打架,而挨打的一方遵守規則不去還手,那麼就會“吃虧”,被傷害。

老師是規則的維護者。所以,他需要保護遵守規則的一方。

剛上小學一年級的蛋蛋放學後被同學欺負了,一個高個子的男生把他推倒,還把書包扔得很遠。

回家後爸爸看到蛋蛋臉上抹得很髒,就知道他哭了,問發生了什麼。蛋蛋將經過告訴了爸爸。

爸爸問:你為什麼不還手?

蛋蛋說:老師說了,不讓打架。

爸爸給班主任發資訊報告了這事,並表示自己也很困惑,不知道該怎麼和孩子說。

班主任立刻聯繫了打人孩子的家長,隨後那個家長和孩子就給蛋蛋的爸爸打電話了,母子兩人在電話中真誠地向蛋蛋道歉並承諾以後不會再有第二次。

接完電話後蛋蛋心情立刻好起來,“好痛快啊!”在那一刻,蛋蛋的爸爸放心了。

有的時候,家長的反映,可能得不到老師的理解。他可能想息事寧人,反過來安撫一下你,然後說回頭我批評他,後面怎麼處理就沒有回聲了。

為了讓老師重對待,家長反映問題的時候,應該學會站到老師角度上去考慮。老師是希望班裡秩序井然的,是求個穩定和安全。

所以家長字裡行間不要帶有替孩子報仇的情緒。我們不是質疑打人的孩子,而且提醒老師班裡秩序被破壞了。自己的孩子要是也學著欺負小同學,班裡就亂了。

另外在細節上可以突出一些安全方面的後果設想。這樣就會引起老師的重視。

大家需要交流育兒問題,歡迎加我私信,微信號是”我叫石蟲語“五字的全拼。

這節課講了孩子被打怎麼辦,解決了原告的問題,下節課咱們解決被告的問題了,講講孩子愛打人,總是給你惹麻煩,該怎麼辦?

謝謝閱讀

完全可以順勢給家長分發一點小廣告啥的:》

我們故事裡的主人公軒軒,仍然不是一個強悍的孩子,但是,他在一天天健壯、強大!當別人有傷害他的動作時,他已經可以勇敢的自己大聲制止,或者走開。他開始會按照自己的判斷,去選擇和誰一起玩了。加油!

如果孩子自己溝通解決不了,家長可以去和老師溝通。

在幼稚園、學校,“不許打架”是基本規則。如果大家都遵守規則,當然就相安無事,但是如果有孩子破壞規則主動打架,而挨打的一方遵守規則不去還手,那麼就會“吃虧”,被傷害。

老師是規則的維護者。所以,他需要保護遵守規則的一方。

剛上小學一年級的蛋蛋放學後被同學欺負了,一個高個子的男生把他推倒,還把書包扔得很遠。

回家後爸爸看到蛋蛋臉上抹得很髒,就知道他哭了,問發生了什麼。蛋蛋將經過告訴了爸爸。

爸爸問:你為什麼不還手?

蛋蛋說:老師說了,不讓打架。

爸爸給班主任發資訊報告了這事,並表示自己也很困惑,不知道該怎麼和孩子說。

班主任立刻聯繫了打人孩子的家長,隨後那個家長和孩子就給蛋蛋的爸爸打電話了,母子兩人在電話中真誠地向蛋蛋道歉並承諾以後不會再有第二次。

接完電話後蛋蛋心情立刻好起來,“好痛快啊!”在那一刻,蛋蛋的爸爸放心了。

有的時候,家長的反映,可能得不到老師的理解。他可能想息事寧人,反過來安撫一下你,然後說回頭我批評他,後面怎麼處理就沒有回聲了。

為了讓老師重對待,家長反映問題的時候,應該學會站到老師角度上去考慮。老師是希望班裡秩序井然的,是求個穩定和安全。

所以家長字裡行間不要帶有替孩子報仇的情緒。我們不是質疑打人的孩子,而且提醒老師班裡秩序被破壞了。自己的孩子要是也學著欺負小同學,班裡就亂了。

另外在細節上可以突出一些安全方面的後果設想。這樣就會引起老師的重視。

大家需要交流育兒問題,歡迎加我私信,微信號是”我叫石蟲語“五字的全拼。

這節課講了孩子被打怎麼辦,解決了原告的問題,下節課咱們解決被告的問題了,講講孩子愛打人,總是給你惹麻煩,該怎麼辦?

謝謝閱讀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