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首部俄烏沖突戰爭電影,上映兩周前編劇陣亡在烏克蘭!

今年10月份, 一部非常特別的戰爭電影《地獄尖兵》在俄羅斯上映。 戰斗民族的戰爭片相信大家都看多了, 其中不乏《戰爭與和平》、《這里的黎明靜悄悄》等經典名作, 但在小編看來, 這部《地獄尖兵》絕對是最特別的一部。

事實上, 《地獄尖兵》不僅是第一部直接反映今年2月以來俄烏沖突的電影, 也是小編眼中最硬核的戰爭電影。 因為這部電影從劇本到拍攝, 都是在著名的俄羅斯雇傭兵團體, 「瓦格納」集團的指導下拍攝的。 而該片的編劇, 「瓦格納」集團的指揮官阿列克謝·納金也在電影上映的半個月前, 在烏克蘭陣亡了。

▲阿列克謝·納金被追授「俄羅斯英雄」、「頓涅茨克英雄」、「盧甘斯克英雄」金星獎章和瓦格納PMC白金之星獎章

之所以說《地獄尖兵》特別, 是因為這部電影從第一分鐘直到電影的結尾, 整部影片幾乎全都是打戲。 每當電影中出現一種武器裝備, 都會以3D建模和數據資料的形式向觀眾進行介紹。 更離譜的是, 電影中還穿插著解說員對戰局狀況的詳細分析, 生怕關注跟不上電影的交戰節奏。 從觀感上就根本不像是一部電影, 反而像是一部紀錄片。

《地獄尖兵》的劇本取材自馬里烏波爾的圍城戰, 電影的劇情非常簡單, 為了摧毀烏軍裝備的的203毫米重炮, 幾個瓦格納雇傭兵分隊(為了方便描述, 以下簡稱俄軍)向烏軍控制的一棟大樓展開了進攻。 在火炮和坦克的支援下, 雇傭兵們擊退了烏軍守軍, 成功阻擊增援部隊, 最終抵達了目標位置, 引導兩架蘇-25攻擊機摧毀了烏軍火炮。

但在這一過程中, 雇傭兵和支援炮兵們也損失慘重, 最終只有幾名士兵生還。

對于一部戰爭電影, 《地獄尖兵》的格局實在是太小了。 交戰雙方的步兵規模不過是班排級的水平, 交戰區域只有3棟樓房, 執行的任務也沒有什麼重大意義,

和那些動不動就拯救世界的戰爭電影完全不在一個層面上。 但這樣平凡的戰斗, 在真實的戰場上其實每時每刻都在發生。

▲自動榴彈發射器給烏軍造成了很大殺傷

影片一開始, 在自動榴彈發射器的掩護下, 俄軍的步兵向烏軍的陣地展開了進攻。 烏軍立即呼叫了增援,但援軍受到了榴彈發射器的壓制,無法靠近目標陣地。在地雷和守軍的頑強抵抗下,俄軍的第一輪進攻以失敗告終。

為了壓制俄軍,烏軍指揮官呼叫了120毫米迫擊炮,對俄軍進行打擊。而俄軍立即做出反應,在「海鷹」無人機的協助下探測到了烏軍迫擊炮的具體方位,使用122毫米榴彈炮執行反炮兵作戰。與此同時,俄軍的一個坦克排,2輛坦克和1兩輛步兵戰車也抵達了交戰區域,開始對第一棟樓展開炮擊。

▲隱蔽起來的俄軍坦克向烏軍陣地開火

在榴彈炮的壓制下,烏軍迫擊炮陣地開始出現傷亡,戰斗力受到削弱。在步兵的保護下,烏軍派出的RPG射手被消滅,俄軍坦克順利擊潰了第一棟樓內的守軍,一輛坦克被烏軍的TB-2無人機摧毀。俄軍占領了第一棟建筑,但也付出了慘痛的代價。

▲被民用無人機發現的俄軍D-30火炮

在俄軍對第二棟樓展開進攻的同時,烏軍也使用某國制造的小型民用直升機找到了俄軍122榴彈炮的陣地位置,并且命令152榴彈炮開火打擊俄軍炮兵陣地。發現自身位置暴露的俄軍迅速轉移,但老舊的牽引式火炮機動能力很差,還是受到了一定損失。

▲在建筑物中,俄烏兩軍展開了激烈巷戰

在第二棟樓里,俄軍與烏軍開始了血腥的巷戰,逐個房間的進行爭奪。為了突破烏軍的防御,俄軍大量使用炸藥對墻壁進行破拆,并利用手榴彈清除房間內的守軍,給烏軍造成了很大殺傷,并且最終奪取了第二棟樓。

▲俄軍火炮從行進狀態展開,對烏軍進行還擊

占領第二棟樓后,俄軍的120迫擊炮開始向前推進,抵近支援步兵進攻。但這一陣地很快被烏軍發現,先前被壓制的烏軍迫擊炮再次開火,試圖壓制俄軍迫擊炮。而發現烏軍迫擊炮依然存在的俄軍又命令122榴彈炮重新開火,徹底消滅烏軍迫擊炮。

▲俄軍迫擊炮擊潰了烏軍的增援部隊

隨著烏軍迫擊炮再次被壓制,俄軍的迫擊炮和榴彈發射器也重新開火,擊退了烏軍第二輪援軍,給烏軍造成了重大殺傷。但俄軍122榴彈炮也隨之暴露了自身位置,遭到了烏軍152炮的第二輪炮擊。為了壓制152炮,俄軍拿出了壓箱底的「颶風」火箭炮,給烏軍炮兵造成了極大傷亡。

為了完全摧毀敵方炮兵,雙方的火炮都已經不再試圖隱蔽自身位置,而是繼續開炮還擊。最終,烏軍迫擊炮和152炮被全部摧毀,俄軍122炮陣地傷亡大半,失去戰斗能力,而「颶風」則需要極長的裝填時間,因此一并退出了戰斗。

▲240毫米迫擊炮的威力極為震撼

但在此時,烏軍指揮官拿出了自己隱藏的底牌:幾輛240毫米「郁金香」自行迫擊炮,消滅了已經暴露位置的俄軍迫擊炮。此時,俄軍的炮兵要麼被摧毀,要麼失去了戰斗能力。但借助炮擊時的混亂,殘存的俄軍步兵終于攻入了目標大樓。

在大樓中,俄軍開始逐層向上推進。而得知俄軍進入目標建筑物后,烏軍指揮官率領最后的預備隊進入大樓,將俄軍上下包夾在了中間。而判斷出俄軍意圖的烏軍也下達命令,要求坦克向目標建筑物開炮射擊,將樓徹底炸毀,阻止俄軍利用利用大樓指示目標。

▲烏軍坦克試圖摧毀大樓

就在此時,俄軍殘存的裝甲部隊再次出擊,以損失1輛步兵戰車的代價消滅了兩輛烏軍坦克。在激烈的巷戰中,俄軍不惜代價的向上突破,最終抵達了樓頂,指示兩架蘇-25攻擊機發射火箭彈,摧毀了烏軍的重炮。到了此時,執行突擊任務的三個俄軍小隊,只剩下兩名幸存者了。

戰斗告一段落,烏軍的重炮雖然被摧毀了,但烏軍指揮部馬上針對性的做出了重新部署,戰況并沒有受到什麼影響。主角團隊的犧牲,似乎根本沒有意義。影片的最后,隨著俄烏兩軍新一批士兵補充到了前線,這場戰爭也將會繼續下去。驚心動魄的殘酷戰斗,僅僅是戰爭中的普通一日而已。

事實上,《地獄尖兵》在很大程度上是瓦格納集團的一部「宣傳片」。片中的瓦格納雇傭兵雖然不是俄軍正規軍,但表現的和正規軍完全沒有差別。雖然沒有明確說明,但從服裝和涂裝上看,片中的俄軍坦克、戰機實際上都不是正規軍,而是屬于瓦格納集團。對于一支雇傭兵,或者說「私營軍事承包商」,這樣的實力顯然是過于強大了。

▲片中的蘇-25攻擊機上面沒有任何標志

在小編看來,瓦格納集團想要表達的是,自己并不完全是一支雇傭兵,而是應當視為俄羅斯武裝力量的一部分。參加瓦格納集團的士兵也并不完全是為了錢,而是有著各自的目的和信仰。正如電影中所表達的,瓦格納的士兵為了摧毀烏軍的防御,居然犧牲自己用手舉起炸藥引爆。如果是單純的雇傭兵,無論如何也不會做出這樣的舉動。

和一些大家熟悉的戰爭電影,特別是好萊塢電影不同的是,《地獄尖兵》幾乎沒有一場文戲,更沒有感情戲,甚至沒有一名主角。主角團不是戰場上拯救世界的大英雄,只是這場曠日持久的拉鋸戰中的普通一兵。結局也沒有什麼皆大歡喜,戰爭仍在繼續,而這樣的日子還要繼續重復下去,直到一切的終結。

和某些作品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地獄尖兵》沒有對俄羅斯的敵人——烏軍進行任何的丑化和抹黑。影片中沒有將烏軍塑造成無惡不作的形象,也沒有將烏軍描寫成一支弱小且不堪一擊的軍隊。電影中的烏軍不僅抵抗堅決,而且反應迅速,指揮得當,敢于和俄軍展開近身肉搏。在戰友受傷時,烏軍也會冒著生命危險救回同伴。而烏軍的炮兵更是在明知自身位置暴露,下一發炮彈就可能將自己炸得粉身碎骨的情況下全力開火,直到戰至最后一人,這種對敵人的描寫甚至令人感動。

斯拉夫人或許不擅長用長篇大論來表達戰爭中的人性,但在細節上總能給人帶來意想不到的驚喜。在激烈的戰斗間隙,一名烏軍士兵看到墻上的圣人像被震掉在地上,馬上將其重新掛起來,還在胸前劃了個十字祈禱。但僅僅幾秒鐘后,這枚年輕的士兵身后的墻就被炸出一個大洞。突破進房間的爆破手看到地上的圣人像,再次將其掛了回去,也同樣劃了個十字祈禱。

而在幾分鐘后,突破下一間房屋的俄軍士兵們在籠子里發現了一個毛茸茸的小動物。很快,兩名士兵就開始爭論這家伙究竟是豚鼠還是倉鼠,把旁邊的隊長都給整無語了。直到在激烈的交火后撤出這個房間時,最后撤出去的士兵還堅持認為這是倉鼠。但稍有動物常識的人其實都能看出,這只大耗子既不是豚鼠也不是倉鼠,而是一只美洲栗鼠——也就是俗稱的龍貓。

▲鼠鼠能有什麼壞心眼呢

在電影的最后,隊長面對烏軍指揮官的親自圍攻,打光了自己步槍的彈藥。烏軍指揮官勸他投降,但隊長不為所動,而是喊著「我爺爺去柏林不是為了讓我投降的!」,掏出手槍繼續還擊。而烏軍指揮官則回應稱:「我爺爺也去過柏林!」昔日的親兄弟,如今卻成了仇敵,實在是讓人唏噓不已。

雖然電影是一種藝術表達,但影片中確實能體現出俄烏兩國軍隊的部分現狀。在電影中,交戰雙方在呼叫火力支援時,都是拿著一個對講機大聲念出目標的坐標,上級指揮部用筆紙記錄下來,再掏出另一部對講機,把坐標傳達給炮兵。炮兵指揮官再根據紙上記下來的坐標,筆算出射擊諸元,最后傳達給炮手開火。根據無人機傳來的畫面,再對火炮進行修正。

▲電影的字幕大部分都是在報坐標

在雙方反炮兵作戰的過程中,俄軍的122榴彈炮發現了靠近的烏軍無人機,因此立即選擇撤退。但這支炮兵裝備的是60年代的D30火炮,必須由卡車牽引,因此轉移速度非常緩慢,遭遇了重大損失。更讓小編感到離譜的是,俄軍根本沒有攜帶任何反無人機裝備,只能通過一臺固定式的無人機干擾設備阻止烏軍無人機的追蹤。

而在炮戰的其他階段,不論是俄軍還是烏軍都選擇了堅守陣地繼續作戰,而不是迅速轉移。這絕不只是因為不怕死,更重要的是,不論俄軍還是烏軍,裝備的老式火炮都需要車輛進行牽引,轉移陣地需要較長時間展開,而且還要重新測量計算射擊諸元,不然炮彈就根本打不準。

為了搶在任務時間內達成作戰目標,雙方的火炮都選擇了「站樁輸出」,也將自己徹底暴露在被摧毀的風險之中。毫不夸張的說,這種作戰模式和二戰時期的炮兵完全沒有區別,只是俄軍和烏軍都把炮兵觀察員換成了小型無人機而已。

整部電影最離譜的地方是,面對一個大概位置確定的炮兵陣地,俄軍居然只能派人去「肉偵」。而且在俄軍飛機開火之前,小編都以為前去指示目標的俄軍步兵攜帶的是某種激光指示器,和《洛杉磯之戰》、《士兵突擊》里一樣,是給精確制飛彈藥制導用的。結果飛了千辛萬苦,經歷重大犧牲后,俄軍士兵爬到樓頂,居然掏出了一個看起來很先進,但沒有體現出任何特殊功能的望遠鏡,開始給飛行員報坐標?

前面炮兵的下飯操作,小編勉強還能理解,但這個鏡頭直接把人看傻了。而飛行員也很給面子,采用了大家最喜聞樂見的原始攻擊方式:發射無制導火箭彈,成功摧毀了目標。

在電影的解說中提到過,俄軍曾經派出無人機對這個炮兵陣地進行偵查,但受到了干擾。但這其實是無人機的性能問題,由于俄軍裝備的無人機性能低劣,而且大多是民用無人機,抗干擾能力極差。但這種干擾對于高空飛行的大型遠程無人機幾乎是無效的。

▲如果俄軍擁有類似這樣的無人機,或許根本不用打這樣一場仗

如果進攻一方擁有大型察打一體無人機,完全可以在短時間內確定烏軍火炮位置,并且發射飛彈或精確制導炸彈將其摧毀。或者使用高空高速無人偵察機進行偵查,隨后使用遠程火箭炮或戰術飛彈,也可以在短時間內摧毀目標。顯然,俄軍這兩種東西都沒有。

作為一部電影,《地獄尖兵》或許是過于「偏科」了,從藝術的角度來說,很難說這是一部優秀的電影。但對于軍迷而言,拋開明顯的宣傳內容,全程高能無尿點的《地獄尖兵》也絕對是一部不可錯過的佳作。或許在未來,還會有更多描寫俄烏沖突的藝術作品,但小編更希望,能盡早看到這場殘酷的戰爭走向結束的一天。

烏軍立即呼叫了增援,但援軍受到了榴彈發射器的壓制,無法靠近目標陣地。在地雷和守軍的頑強抵抗下,俄軍的第一輪進攻以失敗告終。

為了壓制俄軍,烏軍指揮官呼叫了120毫米迫擊炮,對俄軍進行打擊。而俄軍立即做出反應,在「海鷹」無人機的協助下探測到了烏軍迫擊炮的具體方位,使用122毫米榴彈炮執行反炮兵作戰。與此同時,俄軍的一個坦克排,2輛坦克和1兩輛步兵戰車也抵達了交戰區域,開始對第一棟樓展開炮擊。

▲隱蔽起來的俄軍坦克向烏軍陣地開火

在榴彈炮的壓制下,烏軍迫擊炮陣地開始出現傷亡,戰斗力受到削弱。在步兵的保護下,烏軍派出的RPG射手被消滅,俄軍坦克順利擊潰了第一棟樓內的守軍,一輛坦克被烏軍的TB-2無人機摧毀。俄軍占領了第一棟建筑,但也付出了慘痛的代價。

▲被民用無人機發現的俄軍D-30火炮

在俄軍對第二棟樓展開進攻的同時,烏軍也使用某國制造的小型民用直升機找到了俄軍122榴彈炮的陣地位置,并且命令152榴彈炮開火打擊俄軍炮兵陣地。發現自身位置暴露的俄軍迅速轉移,但老舊的牽引式火炮機動能力很差,還是受到了一定損失。

▲在建筑物中,俄烏兩軍展開了激烈巷戰

在第二棟樓里,俄軍與烏軍開始了血腥的巷戰,逐個房間的進行爭奪。為了突破烏軍的防御,俄軍大量使用炸藥對墻壁進行破拆,并利用手榴彈清除房間內的守軍,給烏軍造成了很大殺傷,并且最終奪取了第二棟樓。

▲俄軍火炮從行進狀態展開,對烏軍進行還擊

占領第二棟樓后,俄軍的120迫擊炮開始向前推進,抵近支援步兵進攻。但這一陣地很快被烏軍發現,先前被壓制的烏軍迫擊炮再次開火,試圖壓制俄軍迫擊炮。而發現烏軍迫擊炮依然存在的俄軍又命令122榴彈炮重新開火,徹底消滅烏軍迫擊炮。

▲俄軍迫擊炮擊潰了烏軍的增援部隊

隨著烏軍迫擊炮再次被壓制,俄軍的迫擊炮和榴彈發射器也重新開火,擊退了烏軍第二輪援軍,給烏軍造成了重大殺傷。但俄軍122榴彈炮也隨之暴露了自身位置,遭到了烏軍152炮的第二輪炮擊。為了壓制152炮,俄軍拿出了壓箱底的「颶風」火箭炮,給烏軍炮兵造成了極大傷亡。

為了完全摧毀敵方炮兵,雙方的火炮都已經不再試圖隱蔽自身位置,而是繼續開炮還擊。最終,烏軍迫擊炮和152炮被全部摧毀,俄軍122炮陣地傷亡大半,失去戰斗能力,而「颶風」則需要極長的裝填時間,因此一并退出了戰斗。

▲240毫米迫擊炮的威力極為震撼

但在此時,烏軍指揮官拿出了自己隱藏的底牌:幾輛240毫米「郁金香」自行迫擊炮,消滅了已經暴露位置的俄軍迫擊炮。此時,俄軍的炮兵要麼被摧毀,要麼失去了戰斗能力。但借助炮擊時的混亂,殘存的俄軍步兵終于攻入了目標大樓。

在大樓中,俄軍開始逐層向上推進。而得知俄軍進入目標建筑物后,烏軍指揮官率領最后的預備隊進入大樓,將俄軍上下包夾在了中間。而判斷出俄軍意圖的烏軍也下達命令,要求坦克向目標建筑物開炮射擊,將樓徹底炸毀,阻止俄軍利用利用大樓指示目標。

▲烏軍坦克試圖摧毀大樓

就在此時,俄軍殘存的裝甲部隊再次出擊,以損失1輛步兵戰車的代價消滅了兩輛烏軍坦克。在激烈的巷戰中,俄軍不惜代價的向上突破,最終抵達了樓頂,指示兩架蘇-25攻擊機發射火箭彈,摧毀了烏軍的重炮。到了此時,執行突擊任務的三個俄軍小隊,只剩下兩名幸存者了。

戰斗告一段落,烏軍的重炮雖然被摧毀了,但烏軍指揮部馬上針對性的做出了重新部署,戰況并沒有受到什麼影響。主角團隊的犧牲,似乎根本沒有意義。影片的最后,隨著俄烏兩軍新一批士兵補充到了前線,這場戰爭也將會繼續下去。驚心動魄的殘酷戰斗,僅僅是戰爭中的普通一日而已。

事實上,《地獄尖兵》在很大程度上是瓦格納集團的一部「宣傳片」。片中的瓦格納雇傭兵雖然不是俄軍正規軍,但表現的和正規軍完全沒有差別。雖然沒有明確說明,但從服裝和涂裝上看,片中的俄軍坦克、戰機實際上都不是正規軍,而是屬于瓦格納集團。對于一支雇傭兵,或者說「私營軍事承包商」,這樣的實力顯然是過于強大了。

▲片中的蘇-25攻擊機上面沒有任何標志

在小編看來,瓦格納集團想要表達的是,自己并不完全是一支雇傭兵,而是應當視為俄羅斯武裝力量的一部分。參加瓦格納集團的士兵也并不完全是為了錢,而是有著各自的目的和信仰。正如電影中所表達的,瓦格納的士兵為了摧毀烏軍的防御,居然犧牲自己用手舉起炸藥引爆。如果是單純的雇傭兵,無論如何也不會做出這樣的舉動。

和一些大家熟悉的戰爭電影,特別是好萊塢電影不同的是,《地獄尖兵》幾乎沒有一場文戲,更沒有感情戲,甚至沒有一名主角。主角團不是戰場上拯救世界的大英雄,只是這場曠日持久的拉鋸戰中的普通一兵。結局也沒有什麼皆大歡喜,戰爭仍在繼續,而這樣的日子還要繼續重復下去,直到一切的終結。

和某些作品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地獄尖兵》沒有對俄羅斯的敵人——烏軍進行任何的丑化和抹黑。影片中沒有將烏軍塑造成無惡不作的形象,也沒有將烏軍描寫成一支弱小且不堪一擊的軍隊。電影中的烏軍不僅抵抗堅決,而且反應迅速,指揮得當,敢于和俄軍展開近身肉搏。在戰友受傷時,烏軍也會冒著生命危險救回同伴。而烏軍的炮兵更是在明知自身位置暴露,下一發炮彈就可能將自己炸得粉身碎骨的情況下全力開火,直到戰至最后一人,這種對敵人的描寫甚至令人感動。

斯拉夫人或許不擅長用長篇大論來表達戰爭中的人性,但在細節上總能給人帶來意想不到的驚喜。在激烈的戰斗間隙,一名烏軍士兵看到墻上的圣人像被震掉在地上,馬上將其重新掛起來,還在胸前劃了個十字祈禱。但僅僅幾秒鐘后,這枚年輕的士兵身后的墻就被炸出一個大洞。突破進房間的爆破手看到地上的圣人像,再次將其掛了回去,也同樣劃了個十字祈禱。

而在幾分鐘后,突破下一間房屋的俄軍士兵們在籠子里發現了一個毛茸茸的小動物。很快,兩名士兵就開始爭論這家伙究竟是豚鼠還是倉鼠,把旁邊的隊長都給整無語了。直到在激烈的交火后撤出這個房間時,最后撤出去的士兵還堅持認為這是倉鼠。但稍有動物常識的人其實都能看出,這只大耗子既不是豚鼠也不是倉鼠,而是一只美洲栗鼠——也就是俗稱的龍貓。

▲鼠鼠能有什麼壞心眼呢

在電影的最后,隊長面對烏軍指揮官的親自圍攻,打光了自己步槍的彈藥。烏軍指揮官勸他投降,但隊長不為所動,而是喊著「我爺爺去柏林不是為了讓我投降的!」,掏出手槍繼續還擊。而烏軍指揮官則回應稱:「我爺爺也去過柏林!」昔日的親兄弟,如今卻成了仇敵,實在是讓人唏噓不已。

雖然電影是一種藝術表達,但影片中確實能體現出俄烏兩國軍隊的部分現狀。在電影中,交戰雙方在呼叫火力支援時,都是拿著一個對講機大聲念出目標的坐標,上級指揮部用筆紙記錄下來,再掏出另一部對講機,把坐標傳達給炮兵。炮兵指揮官再根據紙上記下來的坐標,筆算出射擊諸元,最后傳達給炮手開火。根據無人機傳來的畫面,再對火炮進行修正。

▲電影的字幕大部分都是在報坐標

在雙方反炮兵作戰的過程中,俄軍的122榴彈炮發現了靠近的烏軍無人機,因此立即選擇撤退。但這支炮兵裝備的是60年代的D30火炮,必須由卡車牽引,因此轉移速度非常緩慢,遭遇了重大損失。更讓小編感到離譜的是,俄軍根本沒有攜帶任何反無人機裝備,只能通過一臺固定式的無人機干擾設備阻止烏軍無人機的追蹤。

而在炮戰的其他階段,不論是俄軍還是烏軍都選擇了堅守陣地繼續作戰,而不是迅速轉移。這絕不只是因為不怕死,更重要的是,不論俄軍還是烏軍,裝備的老式火炮都需要車輛進行牽引,轉移陣地需要較長時間展開,而且還要重新測量計算射擊諸元,不然炮彈就根本打不準。

為了搶在任務時間內達成作戰目標,雙方的火炮都選擇了「站樁輸出」,也將自己徹底暴露在被摧毀的風險之中。毫不夸張的說,這種作戰模式和二戰時期的炮兵完全沒有區別,只是俄軍和烏軍都把炮兵觀察員換成了小型無人機而已。

整部電影最離譜的地方是,面對一個大概位置確定的炮兵陣地,俄軍居然只能派人去「肉偵」。而且在俄軍飛機開火之前,小編都以為前去指示目標的俄軍步兵攜帶的是某種激光指示器,和《洛杉磯之戰》、《士兵突擊》里一樣,是給精確制飛彈藥制導用的。結果飛了千辛萬苦,經歷重大犧牲后,俄軍士兵爬到樓頂,居然掏出了一個看起來很先進,但沒有體現出任何特殊功能的望遠鏡,開始給飛行員報坐標?

前面炮兵的下飯操作,小編勉強還能理解,但這個鏡頭直接把人看傻了。而飛行員也很給面子,采用了大家最喜聞樂見的原始攻擊方式:發射無制導火箭彈,成功摧毀了目標。

在電影的解說中提到過,俄軍曾經派出無人機對這個炮兵陣地進行偵查,但受到了干擾。但這其實是無人機的性能問題,由于俄軍裝備的無人機性能低劣,而且大多是民用無人機,抗干擾能力極差。但這種干擾對于高空飛行的大型遠程無人機幾乎是無效的。

▲如果俄軍擁有類似這樣的無人機,或許根本不用打這樣一場仗

如果進攻一方擁有大型察打一體無人機,完全可以在短時間內確定烏軍火炮位置,并且發射飛彈或精確制導炸彈將其摧毀。或者使用高空高速無人偵察機進行偵查,隨后使用遠程火箭炮或戰術飛彈,也可以在短時間內摧毀目標。顯然,俄軍這兩種東西都沒有。

作為一部電影,《地獄尖兵》或許是過于「偏科」了,從藝術的角度來說,很難說這是一部優秀的電影。但對于軍迷而言,拋開明顯的宣傳內容,全程高能無尿點的《地獄尖兵》也絕對是一部不可錯過的佳作。或許在未來,還會有更多描寫俄烏沖突的藝術作品,但小編更希望,能盡早看到這場殘酷的戰爭走向結束的一天。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