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比中樂透還難!寶媽生下「三胞胎」似復製粘貼 10個月後「驗DNA」醫生不敢信:兩億分之一的奇蹟

和另一半孕育幸福的下一代, 是一件很神奇的事情, 生命的到來總讓人感到既期待又緊張, 而對住在英國的13歲年輕媽媽艾倫(Becki-Jo Allen)來說, 更是一段不可思議的經歷!

艾倫在生下大女兒之後, 很快地又懷了第二胎, 當她去醫院給醫生產檢時, 發現這次懷了三胞胎, 全家人知道後都非常驚喜, 不過當三胞胎出生後, 艾倫又發現了一件更驚人的事實....

三胞胎兄弟的名字被取名為羅曼(Roman), 羅科(Rocco)和羅翰(Rohan), 自從出生的那瞬間, 艾倫就發覺兒子們的長相實在太相似, 帶回家照顧後, 艾倫更有好一段時間分不清誰是誰, 只能根據他們身上的胎記位置, 來分別寶寶究竟是羅曼、羅科還是羅翰。

直到三胞胎10個月大時, 艾倫認為兒子們實在長得太像了, 已經到了有點困擾的程度, 于是將他們的DNA送去檢驗, 結果發現三個孩子竟然是「同卵三胞胎」, 而不是當初以為的異卵三胞胎!

一般來說, 雙胞胎和多胞胎分為「異卵」和「同卵」, 同卵雙胞胎(多胞胎)由單一顆受精卵分裂成兩個(或以上)的胚胎, 其中染色體等基因幾乎完全相同, 除了某些因為特徵像是指紋略有差異, 其他身體上的特徵幾乎一模一樣, 因此同卵雙胞胎的外觀才會如此神似。

相較于同卵雙胞胎, 異卵雙胞胎是因為女性同時釋放兩顆以上的卵子, 這些卵子各自形成獨立胚胎, 當中各自有不同的遺傳基因, 因此異卵雙胞胎的外表才會有所差異。 而同時生下同卵三胞胎的機率, 只有「兩億分之一」, 比中樂透還要難!

這兩億分之一的奇蹟讓艾倫感到又驚又喜, 而她也表示, 三胞胎的外表雖然一模一樣, 個性卻隨著時間而有所差異, 羅翰總愛大吵大鬧, 羅曼不喜歡和兄弟們分享, 羅科則是個性懶散, 偶爾還會耍脾氣XD

照顧三個寶寶是件勞心又費神的事, 艾倫一個星期就要用掉130片尿布、4包嬰兒紙巾, 一天還要洗三次衣服。 由于沒有和老公住在一起, 她和小姨子兩人要負責照顧四個孩子, 每天幾乎從早到晚都沒時間休息。

幸好大女兒相當懂事,不但不會和三胞胎爭寵,也會幫忙照顧弟弟們!

艾倫也提到,未來想成為專門照顧嬰兒的護理師,正好照顧三胞胎就是她最好的練習機會,而這對三胞胎目前也是英國年紀最小的同卵三胞胎,打從在媽媽肚子裡開始就是一個奇蹟啊!

小編活到現在也看過許多雙胞胎或多胞胎,但和他們長這麼像的實在很少啊~

他們發現自己是「失散多年的三胞胎」奇蹟重逢!事後卻揭穿一場「隱藏19年的恐怖陰謀」...

1980年,美國紐約一間普通的學院走進一位19歲新生羅伯特(Robert Shafran),他才剛進校門,就感受到一股異樣的熱情,明明自己是第一次踏進這所學校,校園裡的每個人卻都朝他熱情微笑。

甚至還有女生主動上來和他擁抱,彼此就像認識多年的好友一樣。羅伯特感到非常開心,立刻就愛上了這裡,他有預感,自己將會交到一大堆朋友,未來的學校生活也會無比精彩。

當他走到宿舍門口,正準備開門時,一個男生快步走過來、大聲對他喊道:「艾迪(Eddy),你不是才剛回家嗎?」羅伯特愣了一下,困惑地回答:「我不叫艾迪啊,我是羅伯特....」

對方馬上瞪大眼睛,表示「我叫麥可(Michael Domitz),艾迪(Eddy Galland)之前是我的室友,他的樣子我再熟悉不過,如果你不是艾迪,那我只能說,你們長得...實在太像了!」麥可不斷對羅伯特說著這個神奇的事實,他的前室友艾迪和羅伯特簡直是一個模子刻出來的,這世界怎麼可能有如此相像的兩個人?

這件事也讓羅伯特相當吃驚,他要麥可幫忙聯絡那位叫愛迪的人,想看看所謂「世界上另一個我」究竟和自己有多像。不久後兩人終于見面,羅伯特看著眼前的艾迪,就像在照鏡子一樣!

這個神奇的畫面讓眾人吃驚不已,但更讓人驚訝的是,麥可核對了兩人的生日,都是1961年7月12日,而且兩人都是同一家醫院、同一個時間出生,這種種巧合指向「羅伯特和艾迪是雙胞胎」的事實,這失散多年重逢的雙胞胎故事轟動整個紐約,媒體慕名採訪兩人,當時的電視臺和報紙都是他們的消息。

眾人都還沒回過神來,又傳來另一個更驚人的消息,在報紙刊出羅伯特和艾迪的新聞不久,艾迪就接到一通電話,對方在另一頭語無倫次表示,「您好,我叫大衛(David Kellman),在紐約的另一所大學讀書,我在報紙上看到了你和羅伯特的照片...我跟你們長得一模一樣,同樣的生日、同樣的醫院...我想,我和你們應該是三胞胎...」再次震驚所有人!

這對三胞胎不知道彼此的存在,卻又在19歲這一年重逢,種種巧合藏著太多疑問,而隱藏式見背後的真相,都要從故事的開頭說起。1961年7月12日,紐約長島一家醫院裡,一位猶太裔母親生下了四胞胎男嬰...

因為意外懷孕,這位母親沒有能力撫養孩子,所以她早就和位于曼哈頓的Louise Wise領養代理中心協定,將孩子們送給他人撫養,這對四胞胎僅僅待了27分鐘就被各自分開。不久,其中一位男嬰夭折,剩下的三位男嬰由領養中心安排,各自送到三個不同的家庭。

為什麼要將三胞胎分開,交由三個家庭收養?當時Louise Wise領養代理中心並沒有多做解釋,只告訴三個家庭「這樣的安排是來自權威科研機構某個兒童發展項目的要求,都是為了孩子好。」他們被要求簽屬保密協議,並且每個月都必須回領養中心接受「跟蹤回訪」的問卷調查。從此,三胞胎正式分道揚鑣,成為了羅伯特、艾迪和大衛。

三個孩子在不同的家庭中成長,羅伯特的養父是醫生、養母是律師,一家子住在威斯特徹斯特郡(Westchester County);艾迪一家住在長島的中產聚集區,養父是老師;大衛則住在工薪階級聚集的紐約皇后區。

儘管成長環境不同,三胞胎還是表現出讓人驚訝的相似點,尤其是家庭環境相似的羅伯特和艾迪,他們的智商都是148(140以上被認為是天才),兩人都在各自的學校練摔跤,風格也出一轍。此外,他們都喜歡看電影,中意的臺詞也一模一樣。而住在皇后區的大衛,脾氣和性格都和另外兩位兄弟相差較大。

三兄弟的監護人也都認真履行協議中的要求,定期接受回訪和問卷調查,並保留成長時期的影像。值得一提的是,問卷調查的問題非常瑣碎,像是孩子什麼時候開始說起一句話,什麼時候學會騎車,玩玩具有什麼特別的喜好等。有時候,領養中心也會派專員去家訪,了解孩子們的成長狀況。

三家人也曾覺得奇怪,卻又說不出哪裡不對勁。大衛的養母還曾遇過一件怪事,某天早上,大衛醒來突然說了一句「我有個哥哥」讓養母覺得相當不尋常,便私下聯繫了另外兩家人,兩家人發現自己的兒子也有類似經歷,他們都曾毫無來由覺得自己有個兄弟!

更讓他們疑惑的是,當初領養中心告訴他們,他們是被隨機選中的家庭,但經過大家深入比較和討論,發現他們仍有一些共同點。首先,他們都是猶太家庭,在領養三個孩子前,三家人也都各自領養了一個女兒,年齡也都在兩歲左右,種種巧合在家長們的心中萌芽,卻又不知從何解釋。

直到三胞胎19歲那年,羅伯特走進新學校,被兄弟的前室友麥可意外撞見,這件事才東窗事發。

經過媒體報導,三胞胎很快就成了紐約名人,很多節目都邀請他們去當嘉賓,他們甚至還在美國女歌手瑪丹娜的電影《神秘約會》客串演出。

重逢的喜悅和成名的刺激下,三胞胎暫時忘記了身世之謎,直道一切平靜下來後,他們和紐約媒體才開始追究自己的身世:作為三胞胎兄弟,為什麼會被分開送到不同的家庭收養?為什麼19年來沒有人告知他們彼此的存在?背後有什麼不可告人的秘密?

而這一系列的問題,矛頭全都直指Louise Wise領養中心...

原先領養中心負責人不願正面回答,直到各路高人開始追查,最後才查出三胞胎的身世之謎,原來他們之所以會被分開19年,竟然是為了完成一位心理學博士彼得(Peter Neubauer)的實驗!

彼得博士生于1913年,是一位兒童精神分析學家,在二戰期間為了躲避納粹屠殺而逃往奧地利,最後輾轉來到美國。他專研兒童心理學,也一直從事這方面的研究,他尤其擅長兒童心裡創傷,還發表過一篇名為《單親家庭兒童和戀母情結的發展》的論文,引起學界矚目。

彼得博士因為對「先天與後天」(Nature versus Nurture)感到好奇,想知道人在先天遺傳相同的前提下,後天不同生長環境會對人的成長,各方面的發展(尤其是智商)造成什麼樣的影響,于是他就和領養中心達成協議,讓領養中心幫他物色雙胞胎或三胞胎。最後,有四組同卵出生的兒童成為他的實驗對象。

而三兄弟就是其中的一組....

這個實驗打著「兒童發展項目」的稱號,三胞胎被送到三個不同背景的家庭,每個月的回訪調查、用影像記錄孩子成長,都是為了在為這個實驗提供研究數據。在三兄弟19歲時,彼得又指示領養中心,引導羅伯特和艾迪就讀同一所學校,故意讓他們「不期而遇」。

這一切的一切,竟然是一場殘忍騙局!真相被揭露後,三兄弟非常憤怒,他們抨擊彼得博士泯滅人性,因為這項把雙胞胎從嬰兒時期分開,藉此觀察不同成長的實驗,正是納粹軍醫約瑟夫·門格勒(Josef Mengele)在奧斯維辛集中營做過的事!

而不同的是,集中營的猶太人是被迫的,三兄弟則是被秘密利用。彼得博士身為一個從納粹魔掌中逃出來的難民,卻做著和納粹軍醫一模一樣的實驗,讓三兄弟無法接受,他們指責對方剝奪了他們的相處時光,導致他們手足分離19年。

彼得博士本人則堅持,這項實驗對人類是有益的,犧牲三兄弟是不得已的決定。但事實證明,犧牲三兄弟所換來的實驗數據和結論,至今仍在學界飽受爭議,「先天和後天」依然沒有定論。2008年彼得博士去世前,都還在為自己的行為感到無悔。

多年後,領養中心負責人才對參與這項實驗感到遺憾,「當年我們真的把自己當成了上帝...但我們必須盡自己所能做正確的事,不是嗎?」而三兄弟經過了分離、重逢,之後又各自踏上了不同的人生道路。

如今,他們已經57歲,這幾十年來,沒有任何人、任何機構,為他們的無故分離表示懺悔。不久前,三兄弟的奇特經歷還被拍成紀錄片《三個一模一樣的陌生人》(Three Identical Strangers),在辛丹斯電影節上播放,重新引發外界關注。

對于這項實驗,大衛表示,「科研組織以犧牲我們兄弟情誼的代價,來換取實驗數據,而他們竟然還說我們是實驗參與者...我們不是參與者,我們是犧牲品!」

彼得博士直到死前還沒有任何愧疚,而三兄弟遺失的19年歲月,也隨著這項實驗的結束而黯然消逝...他們的故事令人震撼也不敢置信,你怎麼看呢?

幸好大女兒相當懂事,不但不會和三胞胎爭寵,也會幫忙照顧弟弟們!

艾倫也提到,未來想成為專門照顧嬰兒的護理師,正好照顧三胞胎就是她最好的練習機會,而這對三胞胎目前也是英國年紀最小的同卵三胞胎,打從在媽媽肚子裡開始就是一個奇蹟啊!

小編活到現在也看過許多雙胞胎或多胞胎,但和他們長這麼像的實在很少啊~

他們發現自己是「失散多年的三胞胎」奇蹟重逢!事後卻揭穿一場「隱藏19年的恐怖陰謀」...

1980年,美國紐約一間普通的學院走進一位19歲新生羅伯特(Robert Shafran),他才剛進校門,就感受到一股異樣的熱情,明明自己是第一次踏進這所學校,校園裡的每個人卻都朝他熱情微笑。

甚至還有女生主動上來和他擁抱,彼此就像認識多年的好友一樣。羅伯特感到非常開心,立刻就愛上了這裡,他有預感,自己將會交到一大堆朋友,未來的學校生活也會無比精彩。

當他走到宿舍門口,正準備開門時,一個男生快步走過來、大聲對他喊道:「艾迪(Eddy),你不是才剛回家嗎?」羅伯特愣了一下,困惑地回答:「我不叫艾迪啊,我是羅伯特....」

對方馬上瞪大眼睛,表示「我叫麥可(Michael Domitz),艾迪(Eddy Galland)之前是我的室友,他的樣子我再熟悉不過,如果你不是艾迪,那我只能說,你們長得...實在太像了!」麥可不斷對羅伯特說著這個神奇的事實,他的前室友艾迪和羅伯特簡直是一個模子刻出來的,這世界怎麼可能有如此相像的兩個人?

這件事也讓羅伯特相當吃驚,他要麥可幫忙聯絡那位叫愛迪的人,想看看所謂「世界上另一個我」究竟和自己有多像。不久後兩人終于見面,羅伯特看著眼前的艾迪,就像在照鏡子一樣!

這個神奇的畫面讓眾人吃驚不已,但更讓人驚訝的是,麥可核對了兩人的生日,都是1961年7月12日,而且兩人都是同一家醫院、同一個時間出生,這種種巧合指向「羅伯特和艾迪是雙胞胎」的事實,這失散多年重逢的雙胞胎故事轟動整個紐約,媒體慕名採訪兩人,當時的電視臺和報紙都是他們的消息。

眾人都還沒回過神來,又傳來另一個更驚人的消息,在報紙刊出羅伯特和艾迪的新聞不久,艾迪就接到一通電話,對方在另一頭語無倫次表示,「您好,我叫大衛(David Kellman),在紐約的另一所大學讀書,我在報紙上看到了你和羅伯特的照片...我跟你們長得一模一樣,同樣的生日、同樣的醫院...我想,我和你們應該是三胞胎...」再次震驚所有人!

這對三胞胎不知道彼此的存在,卻又在19歲這一年重逢,種種巧合藏著太多疑問,而隱藏式見背後的真相,都要從故事的開頭說起。1961年7月12日,紐約長島一家醫院裡,一位猶太裔母親生下了四胞胎男嬰...

因為意外懷孕,這位母親沒有能力撫養孩子,所以她早就和位于曼哈頓的Louise Wise領養代理中心協定,將孩子們送給他人撫養,這對四胞胎僅僅待了27分鐘就被各自分開。不久,其中一位男嬰夭折,剩下的三位男嬰由領養中心安排,各自送到三個不同的家庭。

為什麼要將三胞胎分開,交由三個家庭收養?當時Louise Wise領養代理中心並沒有多做解釋,只告訴三個家庭「這樣的安排是來自權威科研機構某個兒童發展項目的要求,都是為了孩子好。」他們被要求簽屬保密協議,並且每個月都必須回領養中心接受「跟蹤回訪」的問卷調查。從此,三胞胎正式分道揚鑣,成為了羅伯特、艾迪和大衛。

三個孩子在不同的家庭中成長,羅伯特的養父是醫生、養母是律師,一家子住在威斯特徹斯特郡(Westchester County);艾迪一家住在長島的中產聚集區,養父是老師;大衛則住在工薪階級聚集的紐約皇后區。

儘管成長環境不同,三胞胎還是表現出讓人驚訝的相似點,尤其是家庭環境相似的羅伯特和艾迪,他們的智商都是148(140以上被認為是天才),兩人都在各自的學校練摔跤,風格也出一轍。此外,他們都喜歡看電影,中意的臺詞也一模一樣。而住在皇后區的大衛,脾氣和性格都和另外兩位兄弟相差較大。

三兄弟的監護人也都認真履行協議中的要求,定期接受回訪和問卷調查,並保留成長時期的影像。值得一提的是,問卷調查的問題非常瑣碎,像是孩子什麼時候開始說起一句話,什麼時候學會騎車,玩玩具有什麼特別的喜好等。有時候,領養中心也會派專員去家訪,了解孩子們的成長狀況。

三家人也曾覺得奇怪,卻又說不出哪裡不對勁。大衛的養母還曾遇過一件怪事,某天早上,大衛醒來突然說了一句「我有個哥哥」讓養母覺得相當不尋常,便私下聯繫了另外兩家人,兩家人發現自己的兒子也有類似經歷,他們都曾毫無來由覺得自己有個兄弟!

更讓他們疑惑的是,當初領養中心告訴他們,他們是被隨機選中的家庭,但經過大家深入比較和討論,發現他們仍有一些共同點。首先,他們都是猶太家庭,在領養三個孩子前,三家人也都各自領養了一個女兒,年齡也都在兩歲左右,種種巧合在家長們的心中萌芽,卻又不知從何解釋。

直到三胞胎19歲那年,羅伯特走進新學校,被兄弟的前室友麥可意外撞見,這件事才東窗事發。

經過媒體報導,三胞胎很快就成了紐約名人,很多節目都邀請他們去當嘉賓,他們甚至還在美國女歌手瑪丹娜的電影《神秘約會》客串演出。

重逢的喜悅和成名的刺激下,三胞胎暫時忘記了身世之謎,直道一切平靜下來後,他們和紐約媒體才開始追究自己的身世:作為三胞胎兄弟,為什麼會被分開送到不同的家庭收養?為什麼19年來沒有人告知他們彼此的存在?背後有什麼不可告人的秘密?

而這一系列的問題,矛頭全都直指Louise Wise領養中心...

原先領養中心負責人不願正面回答,直到各路高人開始追查,最後才查出三胞胎的身世之謎,原來他們之所以會被分開19年,竟然是為了完成一位心理學博士彼得(Peter Neubauer)的實驗!

彼得博士生于1913年,是一位兒童精神分析學家,在二戰期間為了躲避納粹屠殺而逃往奧地利,最後輾轉來到美國。他專研兒童心理學,也一直從事這方面的研究,他尤其擅長兒童心裡創傷,還發表過一篇名為《單親家庭兒童和戀母情結的發展》的論文,引起學界矚目。

彼得博士因為對「先天與後天」(Nature versus Nurture)感到好奇,想知道人在先天遺傳相同的前提下,後天不同生長環境會對人的成長,各方面的發展(尤其是智商)造成什麼樣的影響,于是他就和領養中心達成協議,讓領養中心幫他物色雙胞胎或三胞胎。最後,有四組同卵出生的兒童成為他的實驗對象。

而三兄弟就是其中的一組....

這個實驗打著「兒童發展項目」的稱號,三胞胎被送到三個不同背景的家庭,每個月的回訪調查、用影像記錄孩子成長,都是為了在為這個實驗提供研究數據。在三兄弟19歲時,彼得又指示領養中心,引導羅伯特和艾迪就讀同一所學校,故意讓他們「不期而遇」。

這一切的一切,竟然是一場殘忍騙局!真相被揭露後,三兄弟非常憤怒,他們抨擊彼得博士泯滅人性,因為這項把雙胞胎從嬰兒時期分開,藉此觀察不同成長的實驗,正是納粹軍醫約瑟夫·門格勒(Josef Mengele)在奧斯維辛集中營做過的事!

而不同的是,集中營的猶太人是被迫的,三兄弟則是被秘密利用。彼得博士身為一個從納粹魔掌中逃出來的難民,卻做著和納粹軍醫一模一樣的實驗,讓三兄弟無法接受,他們指責對方剝奪了他們的相處時光,導致他們手足分離19年。

彼得博士本人則堅持,這項實驗對人類是有益的,犧牲三兄弟是不得已的決定。但事實證明,犧牲三兄弟所換來的實驗數據和結論,至今仍在學界飽受爭議,「先天和後天」依然沒有定論。2008年彼得博士去世前,都還在為自己的行為感到無悔。

多年後,領養中心負責人才對參與這項實驗感到遺憾,「當年我們真的把自己當成了上帝...但我們必須盡自己所能做正確的事,不是嗎?」而三兄弟經過了分離、重逢,之後又各自踏上了不同的人生道路。

如今,他們已經57歲,這幾十年來,沒有任何人、任何機構,為他們的無故分離表示懺悔。不久前,三兄弟的奇特經歷還被拍成紀錄片《三個一模一樣的陌生人》(Three Identical Strangers),在辛丹斯電影節上播放,重新引發外界關注。

對于這項實驗,大衛表示,「科研組織以犧牲我們兄弟情誼的代價,來換取實驗數據,而他們竟然還說我們是實驗參與者...我們不是參與者,我們是犧牲品!」

彼得博士直到死前還沒有任何愧疚,而三兄弟遺失的19年歲月,也隨著這項實驗的結束而黯然消逝...他們的故事令人震撼也不敢置信,你怎麼看呢?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