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養娃如養貓,培養關系只要掌握4個技巧

最近和家長朋友的聚會中, 總聽到朋友抱怨和孩子之間的關系很差, 也不知道該怎麼和他們相處, 更是在焦慮之下買了一只貓咪回家, 結果孩子和父母的關系還沒有和貓好。

作為同時擁有貓咪和孩子的寶媽, 我告訴她, 只要你把孩子當做是貓咪來對待, 就會發現:養娃和養貓是一樣的。

因為只要你接觸過就會發現, 貓咪這種生物其實非常奇怪, 撒嬌就粘著, 不理你的時候怎麼抱都會跑, 貓咪視若無睹的樣子, 不就是那個不搭理就沒事, 一搭理馬上給你上房揭瓦的熊孩子嗎?

當你這樣想的時候,

就會猛然發現:養孩子這件事, 真的不能硬碰硬, 要注重方法。

要像養貓一樣, 先了解他們的「習性」, 然后對癥下藥把關系搞定, 等關系好了, 孩子愿意聽家長的話了, 教育起來才能得心應手。

1、每只貓, 每個娃都有雷區

養過貓和擼過貓的人肯定知道, 貓咪身上有很多絕對「不能碰」的雷區, 比如尾巴, 肚子。

其實我們的孩子也有很多雷區, 比如不能和孩子翻舊賬;不能和孩子硬碰硬;不能不分場合批評孩子;不能對孩子使用語言暴力等等。

既然雷區都是不能碰的, 那我們就要去尋找解決方法, 在不觸碰雷區的情況下和孩子相處。

比如:

孩子不愿意和自己說話的時候, 不要強求, 要給予孩子一定的空間;

孩子做錯了事, 要就事論事, 不能一味的只剩下指責和抱怨;

孩子不如別人的時候, 要先肯定他的優點, 給予他自信心, 再幫助他進步……

其實養孩子就像養貓一樣, 貓是順毛貓, 娃是順毛娃。 如果貓咪不愿意被摸你還一個勁的上手, 那就只有被咬被撓的份, 孩子也是一樣, 越對著干反而適得其反。

所以, 我們和孩子相處只要注意避開雷區, 每只貓, 每個娃, 都會明白我們對他們的關心和愛護, 和他們的關系也會越來越好。

2、每只貓, 每個娃都有敏感脆弱的心

眾所周知, 貓咪是非常膽小的, 也非常謹慎, 面對任何響動都會很警惕地看著周圍的環境, 有一些膽子特別小的貓咪還會因為受到驚嚇而患病, 看著它們那慫慫的樣子, 真是又心疼又好笑。

孩子的內心更是脆弱敏感的, 他們很在意爸媽的情緒, 和爸媽對自己的態度, 他們需要父母給予充足的安全感。

敏感的孩子, 普遍顯得比較膽小怕事, 他們行為處事的時候總是擔心的太多, 甚至將一些毫不相干的東西都會予以過分的擔心, 他們會把大部分的精力花費在對于失敗的恐懼上面, 也會太在意別人, 總是將一些毫不相干的事情卷入到自己的行為中來, 而且特別容易放大其他人的一些負面評價。

所以, 家長要適當地去調適孩子的心理狀態, 揚長避短, 學會鼓勵和培養他們的自信。

當孩子因為問題得不到解決苦惱時,

我們千萬不要總是催促孩子, 可以幫助孩子分析如何去處理, 同時一定要給孩子足夠的心理支持, 表明父母愿意幫著孩子一起承擔, 也可以將任務細化, 讓孩子一點點去完成, 以增加成功率, 提高孩子的信心, 要讓他們知道, 家人都是愛自己的, 提升安全感。

3、每只貓, 每個娃都需要獨處的空間

孩子長大之后就會有自己的思想和情緒, 會在不經意間慢慢脫離我們的「照顧」, 就像貓咪一樣, 想獨處的時候, 盡管你聲嘶力竭的吼叫, 它也是云淡風輕, 什麼都聽不見, 也無所謂發生什麼。

隨著孩子年齡增長,心智也越來越成熟,內心的秘密逐漸增多,有些話不愿意跟家長說,有些事也不愿意讓家長知道,還會美其名曰:「爸媽,你們不要來煩我了,我需要獨處的空間。」

每個貓也都有不愿被擼的那一刻,每個娃都有想逃離老母親的那一時。就像那句話說的:「孩子的長大,從逃離父母開始。」

當孩子需要自己的空間時,我們不要抱怨,更不必太過于傷心,要知道孩子已經長大了,這是他們獨立思考,成長蛻變的表現,我們要爭取做一個懂得放手,不時時黏著孩子,不處處管控孩子,給他們足夠成長空間的智慧父母,不要因為孩子的躲避就覺得孩子不愛我們、不需要我們,這只是他們成長必經的過程而已。

4、每只貓,每個娃都有自己的脾氣

每只貓咪的性格是不一樣的,比如大多數人都會覺得橘貓性格最好,奶牛貓性格最頑皮,而貍花貓脾氣最差。

孩子的性格也是各有千秋,不要覺得年紀小就沒有脾氣,在《兒童性格心理學》中,把孩子分為表現型、思考型、指導型、親切型四大性格類型。

想讓不同性格的孩子「聽媽媽的話」,那就得用不同的方法去引導。

比如:

表現型的孩子,性格自信熱情,要及時肯定和表揚,但是也要獎罰分明;

思考型的孩子,性格謹慎靦腆,父母要給他們足夠的安全感;

指導型的孩子,喜歡反抗權威,和他們相處,與其壓制不如多放權;

親切型的孩子,內向膽小慢性子,不催不罵,多點陪伴和鼓勵。

和不同性格的孩子相處,要把握不同的度,其實,這也就是尊重孩子的差異性,不同脾性的孩子,要用不同的方法對待。

所以我們教育孩子要根據孩子的特點,去和孩子培養好感情,有了良好的親子關系做依托,再循循善誘,當我們的家庭教育實施起來的時候,效果才能事半功倍。

《西爾斯親密育兒法》中曾說:

養育孩子的過程中,親子感情是基礎。和孩子間建立起良好的關系,比采用所有的‘正確’的技巧來得更為重要。

隨著孩子年齡增長,心智也越來越成熟,內心的秘密逐漸增多,有些話不愿意跟家長說,有些事也不愿意讓家長知道,還會美其名曰:「爸媽,你們不要來煩我了,我需要獨處的空間。」

每個貓也都有不愿被擼的那一刻,每個娃都有想逃離老母親的那一時。就像那句話說的:「孩子的長大,從逃離父母開始。」

當孩子需要自己的空間時,我們不要抱怨,更不必太過于傷心,要知道孩子已經長大了,這是他們獨立思考,成長蛻變的表現,我們要爭取做一個懂得放手,不時時黏著孩子,不處處管控孩子,給他們足夠成長空間的智慧父母,不要因為孩子的躲避就覺得孩子不愛我們、不需要我們,這只是他們成長必經的過程而已。

4、每只貓,每個娃都有自己的脾氣

每只貓咪的性格是不一樣的,比如大多數人都會覺得橘貓性格最好,奶牛貓性格最頑皮,而貍花貓脾氣最差。

孩子的性格也是各有千秋,不要覺得年紀小就沒有脾氣,在《兒童性格心理學》中,把孩子分為表現型、思考型、指導型、親切型四大性格類型。

想讓不同性格的孩子「聽媽媽的話」,那就得用不同的方法去引導。

比如:

表現型的孩子,性格自信熱情,要及時肯定和表揚,但是也要獎罰分明;

思考型的孩子,性格謹慎靦腆,父母要給他們足夠的安全感;

指導型的孩子,喜歡反抗權威,和他們相處,與其壓制不如多放權;

親切型的孩子,內向膽小慢性子,不催不罵,多點陪伴和鼓勵。

和不同性格的孩子相處,要把握不同的度,其實,這也就是尊重孩子的差異性,不同脾性的孩子,要用不同的方法對待。

所以我們教育孩子要根據孩子的特點,去和孩子培養好感情,有了良好的親子關系做依托,再循循善誘,當我們的家庭教育實施起來的時候,效果才能事半功倍。

《西爾斯親密育兒法》中曾說:

養育孩子的過程中,親子感情是基礎。和孩子間建立起良好的關系,比采用所有的‘正確’的技巧來得更為重要。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