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老照片再現隆裕太后的盛大葬禮,96人為其抬棺,袁世凱也臂系黑紗

這張照片中的三人分別是隆裕皇后(左)、慈禧太后(中)以及慶親王的四格格(右)。 很少有人對隆裕太后有太多印象, 因為她既沒有美豔的外表, 又沒有什麼出色的政治成就。 但她卻因為同意讓皇帝退位而被載入史冊。 儘管她做出這個決定是出于無奈, 但也確實讓政權和平地完成了交接, 讓百姓免于戰爭。

這張照片拍攝的是隆裕太后哀悼大會的現場。 隆裕太后在同意讓清帝退位後, 整日都鬱鬱寡歡, 最後就在頒佈退位詔書一年後去世了。 民國政府為隆裕太后舉辦了葬禮, 袁世凱作為當時的民國大總統更是下令讓全國都降半旗, 甚至為表哀悼而親自臂戴黑紗。

這張照片中拍攝的是設在太和殿的靈堂, 隆裕太后的遺像則被放到了靈堂的中間。 民國政府先是在北京的太和殿廣場舉行了隆重的哀悼大會, 前來哀悼的人多達五萬人。 後來又在太和殿裡舉行了國民哀悼會, 在太和殿中寫著顯眼的「女中堯舜」四字。 之後政府還在遼陽、長春、鐵嶺、鳳凰、營口等地舉辦了哀悼隆裕太后的大會。

這張照片拍攝的是用來運送隆裕太后梓宮的靈車, 靈車上的彩緞繡著精緻的祥雲和鳳凰。 但儘管光緒帝比靈斯裕早去世五年, 可等到隆裕太后去世時, 光緒帝的陵墓卻還沒有修好, 所以隆裕太后也就沒辦法立刻下葬。 只能先將隆裕太后的遺體暫時存放在河北易州梁的各莊行宮裡, 等待光緒墓被修好。

這張照片中的人是來抬棺的杠夫, 這些杠夫的頭上還插的黃雉翎。 在奉移隆裕太后的靈車時, 由民國政府的軍樂隊和儀仗隊打頭, 後面的則是傳統的滿族「皇扛」。 選用的規格是96人的「落地滿黃」, 即是使用黃杠繩、黃罩以及黃雉翎。

我們能夠從這張照片中看到圍觀的人群站滿了城牆, 還有一群穿著孝服, 留著辮子的軍警在維持路兩邊的秩序。 杠夫們抬著隆裕太后的梓宮來到了前門火車站, 然後用慈禧乘坐過的火車, 運送著隆裕太后的梓宮到了河北易州梁各莊行宮暫時安放。

這張照片拍攝的是眾人將靈車推上火車的場景。這輛火車因為裡面的華麗的裝飾而被叫做「花車」,是盛宣懷為了迎慈禧回鑾而為他打造的。張作霖後來得到了這輛花車,卻在皇姑屯事件中被炸毀了。

這張照片拍攝的是運送隆裕太后的梓宮的儀仗隊在到達河北保定易縣後正在撒紙錢的場景。隆裕太后在她46年的人生中,因不得光緒皇帝喜愛而沒有留下子嗣,但卻因為在特殊的歷史節點中做出了正確的選擇,而被後人銘記。

這張照片拍攝的是眾人將靈車推上火車的場景。這輛火車因為裡面的華麗的裝飾而被叫做「花車」,是盛宣懷為了迎慈禧回鑾而為他打造的。張作霖後來得到了這輛花車,卻在皇姑屯事件中被炸毀了。

這張照片拍攝的是運送隆裕太后的梓宮的儀仗隊在到達河北保定易縣後正在撒紙錢的場景。隆裕太后在她46年的人生中,因不得光緒皇帝喜愛而沒有留下子嗣,但卻因為在特殊的歷史節點中做出了正確的選擇,而被後人銘記。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