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如果劉備得天下,首先會除掉3位功臣,諸葛亮看破不說破

「劉備, 人杰也, 有度而遲。 」

「雄姿杰出, 有王霸之略, 吾敬劉玄德。 」

這都是后人對劉備的贊美。 的確, 故事中的劉備謙恭待人, 且識人并重用人才, 可是, 真是的劉備真的有如故事中的那般完美嗎?

并不是, 劉備也是個平常人, 他也會糊涂善妒, 而如果有人阻止他的大業, 那麼一定會被他除之而后快。

當然, 劉備因為一系列的原因并沒有實現大業, 但是如今卻有一個有意思的說法, 那就是:若劉備大業成后, 3人一定會被除掉。

此說法從何而來呢?又有沒有道理呢?只能說諸葛亮看破不說破, 故事還要從劉備的發家史開始說起......

01 逆襲記

劉備祖上也是響當當的人物, 畢竟他可是漢景帝之子劉勝的后裔。 然, 時運不濟, 劉備并沒有享受到應有的待遇, 甚至生活一塌糊涂。

劉備小的時候, 父親早亡, 母親靠織席販履為生。

那個年代, 對女子實在不友好, 因而, 劉備母子二人的生活更是艱苦異常。 哪怕如此, 苦難并沒有磨去他們的棱角。

劉備雄心壯志, 而其母親更是傾盡全力助其圓夢。

熹平四年, 15歲的劉備外出行學, 不僅結識了公孫瓚, 更是靠著自己的「人格魅力」結識了很多英雄豪杰。

命運的齒輪在不停地轉動, 此后的日子里,

劉備地位起起落落, 從未穩定。 而在遇到曹操后, 劉備本以為浮萍可以扎根了。

未料到, 浮萍終究是浮萍。

煮酒論英雄一事后, 劉備明白曹操根本容不下自己, 為了活命, 劉備與董承等人同謀。

時間恰到好處, 彼時曹操與袁術糾纏難舍難分, 而劉備「撿漏了」,

他成功在此節點擁有了數萬兵馬。

至此, 劉備野心顯露, 并開始為蜀國大業努力。

02 3人必4無疑

的確, 劉備是一個不可多得的君者, 他能最大程度地趨利避害, 且收買人心。

例如:三顧茅廬讓他收獲了諸葛亮的忠心;桃園三結義讓他收獲了張飛與關羽的忠心;怒摔阿斗讓他收獲了趙云等人的忠心。

樁樁件件, 無不說明了其手段、心機之高明。

雖然劉備最終沒有得天下, 但如果結局會改變, 劉備成為了上位者, 那麼, 其有情有義一面或許將消失殆盡, 甚至于他會將手中的刀對向曾經3大功臣。

其一, 鎮遠將軍魏延。 魏延出現在劉備的名單并不意外, 畢竟他們的矛盾一開始就顯露出來了。

當初, 魏延為了前途和利益, 將自己的主公韓玄除掉。 不僅如此, 為了充分地展示自己忠心, 他還將韓玄的領土盡數獻出。

對于當時的劉備來講, 魏延的舉動是明智之舉, 而他也是必須收入囊中之人。 但當情況反轉后, 結局也不一樣。

那時的劉備之所以認可魏延, 是因為他正好需要魏延的幫助, 在這一時期結束后,魏延的舉動就是自尋死路。畢竟沒有人愿意將一個隨時可以反了地將領留在自己的身邊。

此外,劉備也時時刻刻防備著魏延。在他看來,魏延自視甚高、不聽勸,很容易就犯錯,不得不防。

雖然魏延的本領不小,其也受到了重用,但歸根結底,還是有一個前提條件——劉備缺人。

由此可以見得,魏延被劉備淘汰也并不意外了。

其二,結義弟兄關羽。關羽出現在劉備的名單可能超出了部分人的預料,畢竟劉關張三人的感情沒有摻雜水分。

從感性方面來講,這樣的事情實屬不能,虎毒尚不食子,更何況是不是兄弟勝似兄弟的幾人。

但是,千萬不要忽略一點,假設劉備奪得天下,那麼他就會多一個新的身份——帝王,而帝王最忌諱感情用事。

從理性方面來講,在看關羽的所作所為,也就有些東西可圈可點了。

例如說:關羽在北伐之時,擅作主張,越過劉備、諸葛亮等人自行出兵,而且還打了敗仗,致使蜀國國力下降。

且不說擅自出兵違反了軍令,還造成了無法估量的損失實在「罪大惡極」。

此外,關羽身上還有一個同魏延相似的缺點,不聽勸。但相較于魏延,關羽身上難以壓制的特性更加明顯。

因為比起魏延,關羽的能力、地位要高上許多。然而,哪怕如此,難以壓制都是劉備不想看到的局面。

曾經,為了將局面掌握在自己的手中,劉備曾除掉了養子劉封,而關羽之所以相安無事,一方面是與劉備「感情深厚」,另一方面則是關羽還有用處。

一個在劉備尚未成霸主之前都有如此地位的人,在劉備成為霸主后,誰又能保證其不成為眾矢之的呢?

其三,錦囊軍師諸葛亮。諸葛亮能上榜,既是意料之中,又是意料之外。

之所以說是意料之中,是因為聰明的人或多或少都是君主之中的眼中刺,更何況是盡心盡力扶持劉備的諸葛亮呢。

毫不夸張地說,劉備萬一能走到最后,那一定少不了諸葛亮的功勞。大膽假設,誰又會留一個能隨時推翻自己的人在身邊。

再者,劉家的江山必要給劉家之后,就算是為了保住其地位,也要先除掉威脅最大之人。

之所以說是意料之外,是因為身為軍師,諸葛亮自然能猜出劉備的想法,假設劉備真的有此想法, 也許諸葛亮就不會那麼盡心盡力了。

不過,這也說不定,畢竟諸葛亮對于劉備的了解程度極深,哪怕他早已看透劉備奪得天下后的局面,他始終會因為其三顧茅廬一事仍盡力輔助。

當然,他也一定會給自己留條后路,再如曾經一般,歸隱山林。

在這一時期結束后,魏延的舉動就是自尋死路。畢竟沒有人愿意將一個隨時可以反了地將領留在自己的身邊。

此外,劉備也時時刻刻防備著魏延。在他看來,魏延自視甚高、不聽勸,很容易就犯錯,不得不防。

雖然魏延的本領不小,其也受到了重用,但歸根結底,還是有一個前提條件——劉備缺人。

由此可以見得,魏延被劉備淘汰也并不意外了。

其二,結義弟兄關羽。關羽出現在劉備的名單可能超出了部分人的預料,畢竟劉關張三人的感情沒有摻雜水分。

從感性方面來講,這樣的事情實屬不能,虎毒尚不食子,更何況是不是兄弟勝似兄弟的幾人。

但是,千萬不要忽略一點,假設劉備奪得天下,那麼他就會多一個新的身份——帝王,而帝王最忌諱感情用事。

從理性方面來講,在看關羽的所作所為,也就有些東西可圈可點了。

例如說:關羽在北伐之時,擅作主張,越過劉備、諸葛亮等人自行出兵,而且還打了敗仗,致使蜀國國力下降。

且不說擅自出兵違反了軍令,還造成了無法估量的損失實在「罪大惡極」。

此外,關羽身上還有一個同魏延相似的缺點,不聽勸。但相較于魏延,關羽身上難以壓制的特性更加明顯。

因為比起魏延,關羽的能力、地位要高上許多。然而,哪怕如此,難以壓制都是劉備不想看到的局面。

曾經,為了將局面掌握在自己的手中,劉備曾除掉了養子劉封,而關羽之所以相安無事,一方面是與劉備「感情深厚」,另一方面則是關羽還有用處。

一個在劉備尚未成霸主之前都有如此地位的人,在劉備成為霸主后,誰又能保證其不成為眾矢之的呢?

其三,錦囊軍師諸葛亮。諸葛亮能上榜,既是意料之中,又是意料之外。

之所以說是意料之中,是因為聰明的人或多或少都是君主之中的眼中刺,更何況是盡心盡力扶持劉備的諸葛亮呢。

毫不夸張地說,劉備萬一能走到最后,那一定少不了諸葛亮的功勞。大膽假設,誰又會留一個能隨時推翻自己的人在身邊。

再者,劉家的江山必要給劉家之后,就算是為了保住其地位,也要先除掉威脅最大之人。

之所以說是意料之外,是因為身為軍師,諸葛亮自然能猜出劉備的想法,假設劉備真的有此想法, 也許諸葛亮就不會那麼盡心盡力了。

不過,這也說不定,畢竟諸葛亮對于劉備的了解程度極深,哪怕他早已看透劉備奪得天下后的局面,他始終會因為其三顧茅廬一事仍盡力輔助。

當然,他也一定會給自己留條后路,再如曾經一般,歸隱山林。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