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1994年,甄子丹和楊紫瓊拍了一部功夫經典,卻只上映8天票房慘淡

70年代末的《醉拳》, 拉開了功夫喜劇的時代序幕。 而袁和平的導演名號, 也因為該片響徹香港影壇。

80年代中期, 隨著功夫喜劇市場的逐漸降溫, 成龍、洪金寶轉型警匪動作片市場, 而袁和平導演也在1985年, 憑借一部《情逢敵手》轉型都市動作喜劇。

90年代初, 隨著徐克「黃飛鴻」系列的誕生, 功夫片再度風靡于港片銀幕。 袁和平導演也在此時, 回歸了功夫片的拍攝。

1994年, 袁和平導演為了對功夫喜劇進行創新, 與實力派打女楊紫瓊進行了合作, 打造了經典作品《詠春》。 這部作品的打斗場景設計出色, 袁八爺在故事的呈現上, 也進行了不少創新、嘗試。

然而影片上映時, 因為遇到了一個強勁的對手, 結果票房受挫, 只上映了8天, 僅收獲400多萬港幣的成績。 今天我們就來聊一聊, 這部由袁和平執導, 楊紫瓊、甄子丹聯合出演的功夫喜劇作品, 看看它究竟有何創新之處, 又遇到了怎樣的勁敵。

因為徐克, 袁和平對功夫喜劇進行創新嘗試

80年代中期, 因為功夫片市場的衰落, 袁和平淡出了功夫喜劇的拍攝。 1991年, 徐克對功夫片進行創新, 拍攝了《黃飛鴻之壯志凌云》。 該片掀起的市場熱潮, 也給此時的袁和平, 帶來了不少創作靈感。

在《黃飛鴻之壯志凌云》出現之前,

功夫片、武俠片一直是涇渭分明的兩種電影題材。

武俠片側重寫意, 核心是一個「俠」字。

在打斗場景上, 武俠片追求灑脫飄逸、上天入地, 動作完全不受地心引力影響。 而在故事設計上, 武俠片以「俠義精神」為主題, 突出一個「俠之大者, 為國、為民、為武林」, 主角要麼是保護忠良、反對奸佞, 要麼是摧毀陰謀、阻止惡徒稱霸武林。

胡金銓的《忠烈圖》、《龍門客棧》, 張徹的《雙俠》、《獨臂刀王》, 楚原的《天涯明月刀》、《三少爺的劍》, 徐克的《蝶變》、《新龍門客棧》都是典型例子。

而「功夫片」偏重于寫實, 核心也在「功夫」二字。

功夫片的主角人選, 經常選擇練家子, 依靠真實的打斗感吸引觀眾, 突出影片中的「真功夫」元素。 而在故事設計上, 功夫片基本都是圍繞「報仇」展開, 主人公要麼是身負家族、師門仇恨, 要麼就是行走江湖與人結怨。

張徹的《馬永貞》、李小龍的《精武門》、成龍的《醉拳》、洪金寶的《贊先生與找錢華》、元彪的《敗家仔》、李連杰的《少林寺》。

這些作品的核心, 幾乎都是圍繞「報仇」展開。

然而, 《黃飛鴻之壯志凌云》的出現, 卻打破了武俠片、功夫片的界限。

在這部《黃飛鴻之壯志凌云》里, 徐克將武俠片的元素, 融入到了功夫片之中。 影片中的打斗, 不再是寫實感十足的硬橋硬馬, 在威亞特技的加持之下, 黃師傅也擺脫了地心引力, 無影腳看得人眼花繚亂。

而在故事的設計上,徐克沒有拘泥于功夫片一貫的復仇故事,在家國情懷的烘托之下,黃師傅也從一介武夫,升華為解救「被騙華工」的江湖俠客。

徐克這種將武俠片元素,融入到功夫片拍攝之中的做法,不僅掀起了新的功夫片熱潮,同時也激發了袁和平的創作熱情。

1993年,袁和平也模仿徐克,將武俠片與功夫片相結合,以導演身份拍攝了《太極張三豐》、《少年黃飛鴻之鐵馬騮》、《蘇乞兒》三部電影作品。

然而,這三部作品上映后的票房表現良莠不齊,袁和平也意識到,作品應該保持自己的風格,不能總是跟風。

那麼問題來了,什麼樣的作品,才能讓袁和平充分展現自己的電影風格呢?

答案毫無疑問,那就是「功夫喜劇」。

70年代末,袁和平從動作指導轉型導演。《醉拳》、《南北醉拳》、82版《奇門遁甲》、《笑太極》等功夫喜劇作品中,幽默化的打斗風格,詼諧的劇情設計,讓袁和平獲得了許多觀眾的喜愛。

1994年時的袁和平,選擇對功夫喜劇進行創新、變革,于是為甄子丹、楊紫瓊拍攝了這部《詠春》。

袁和平的功夫喜劇創新之作,卻在上映時遭遇勁敵

這部《詠春》在故事創作上,沒有像以往的功夫片那樣,走入「復仇」的套路,也沒有像徐克的「黃飛鴻」系列那樣,將劇情上升到家國情懷的高度。

90年代初的香港影壇,無厘頭喜劇快速崛起。而在這部《詠春》中,袁和平導演則嘗試將「無厘頭喜劇元素」融入到功夫喜劇之中,通過兩段愛情故事的發展,對喜劇橋段進行設計,對打斗場景進行呈現。

《詠春》講述了富家子黃學洲,因仰慕「女拳師」嚴詠春的大名,想娶其為妻。而嚴詠春的姑姑「芳姑」,則對黃學洲一見傾心。

嚴詠春從山賊手中救下了相貌靚麗的艷娘,因為垂涎艷娘的美貌,黃學洲決定放棄詠春,追求艷娘。

此時,與詠春定下娃娃親的梁博滔,前來尋找詠春。而失手后的山賊,也再次前來搶奪艷娘。經過了一番誤解、爭端之后。詠春領悟出了「詠春拳·寸勁」的奧義,擊敗了山賊。

梁博滔與嚴詠春、黃學洲與芳姑,這兩對有情人也終成眷屬。

在喜劇效果的呈現之上,人物性格的夸張化處理,讓這部《詠春》極具無厘頭喜劇的特色。而李子雄、苑瓊丹、甄子丹等人夸張化的演繹方式,也為影片增加了不少笑料。

作為一部功夫喜劇作品,詼諧又不失精彩的打斗橋段,一直都是觀眾們的目光焦點。在這部《詠春》里,袁和平導演對于詠春拳的喜劇化處理,就做的十分出色。

該片中,袁和平導演沒有像「傳統功夫片」那樣,對詠春拳的拳理、招式進行教學化的講解,而是根據詠春拳自身的特點,設計了多場喜劇化的打斗。

比如,詠春拳側重于近身短打、中線搶攻,于是便有了豆腐店里,詠春與黃師傅的豆腐對決。而甄子丹試探一字鉗羊馬的橋段,也給影片增加了不少笑點。

不光是拳腳打斗的場景。

在這部《詠春》里,袁和平導演還對六點半棍、八斬刀等器械,進行了展示。不過和拳腳打斗一樣,這些器械打斗的橋段,也都進行了喜劇化的處理。

當然,作為一部「詠春」題材的電影,詠春門徒的「一生之敵」木人樁,也是不可或缺的一個重要電影元素。

在這部《詠春》中,楊紫瓊擊打木人樁的橋段,也給不少觀眾留下了深刻印象。

雖然打斗場景精彩,但是上映時間的選擇錯誤,卻讓《詠春》遇到了一個勁敵。它就是成龍的《醉拳2》。

同樣都是功夫喜劇,《醉拳2》的制作成本、明星陣容都遠勝于《詠春》。《醉拳2》在1994年的2月3日上映,于1994年的3月16日結束,成為了這一年2月檔、3月檔最具觀眾市場的作品。

而這部《詠春》也在1994年3月上映。大成本、大制作的《醉拳2》,市場余溫猶在。此時《詠春》被推上院線大銀幕,自然會被觀眾拿來,與《醉拳2》進行對比。

盡管該片的喜劇橋段處理、打斗設計都十分不錯,但制作成本的差異,注定了《詠春》與《醉拳2》的差距。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之下,《詠春》也被淹沒在了票房洪流之中。

在1994年的港片票房市場之上,《詠春》雖然遭遇了票房挫折,但它卻在許多影迷心中留下了深刻的烙印。

而有趣的是,當年在《詠春》中為楊紫瓊挎刀、做綠葉的甄子丹,也在多年之后,憑借「詠春題材」電影作品《葉問》,走上事業高峰。

更有趣的是,袁和平也在多年之后,以動作指導的身份,參與了「葉問」系列的創作,將自己對詠春拳的動作理解,再度呈現于大銀幕之上。

而在故事的設計上,徐克沒有拘泥于功夫片一貫的復仇故事,在家國情懷的烘托之下,黃師傅也從一介武夫,升華為解救「被騙華工」的江湖俠客。

徐克這種將武俠片元素,融入到功夫片拍攝之中的做法,不僅掀起了新的功夫片熱潮,同時也激發了袁和平的創作熱情。

1993年,袁和平也模仿徐克,將武俠片與功夫片相結合,以導演身份拍攝了《太極張三豐》、《少年黃飛鴻之鐵馬騮》、《蘇乞兒》三部電影作品。

然而,這三部作品上映后的票房表現良莠不齊,袁和平也意識到,作品應該保持自己的風格,不能總是跟風。

那麼問題來了,什麼樣的作品,才能讓袁和平充分展現自己的電影風格呢?

答案毫無疑問,那就是「功夫喜劇」。

70年代末,袁和平從動作指導轉型導演。《醉拳》、《南北醉拳》、82版《奇門遁甲》、《笑太極》等功夫喜劇作品中,幽默化的打斗風格,詼諧的劇情設計,讓袁和平獲得了許多觀眾的喜愛。

1994年時的袁和平,選擇對功夫喜劇進行創新、變革,于是為甄子丹、楊紫瓊拍攝了這部《詠春》。

袁和平的功夫喜劇創新之作,卻在上映時遭遇勁敵

這部《詠春》在故事創作上,沒有像以往的功夫片那樣,走入「復仇」的套路,也沒有像徐克的「黃飛鴻」系列那樣,將劇情上升到家國情懷的高度。

90年代初的香港影壇,無厘頭喜劇快速崛起。而在這部《詠春》中,袁和平導演則嘗試將「無厘頭喜劇元素」融入到功夫喜劇之中,通過兩段愛情故事的發展,對喜劇橋段進行設計,對打斗場景進行呈現。

《詠春》講述了富家子黃學洲,因仰慕「女拳師」嚴詠春的大名,想娶其為妻。而嚴詠春的姑姑「芳姑」,則對黃學洲一見傾心。

嚴詠春從山賊手中救下了相貌靚麗的艷娘,因為垂涎艷娘的美貌,黃學洲決定放棄詠春,追求艷娘。

此時,與詠春定下娃娃親的梁博滔,前來尋找詠春。而失手后的山賊,也再次前來搶奪艷娘。經過了一番誤解、爭端之后。詠春領悟出了「詠春拳·寸勁」的奧義,擊敗了山賊。

梁博滔與嚴詠春、黃學洲與芳姑,這兩對有情人也終成眷屬。

在喜劇效果的呈現之上,人物性格的夸張化處理,讓這部《詠春》極具無厘頭喜劇的特色。而李子雄、苑瓊丹、甄子丹等人夸張化的演繹方式,也為影片增加了不少笑料。

作為一部功夫喜劇作品,詼諧又不失精彩的打斗橋段,一直都是觀眾們的目光焦點。在這部《詠春》里,袁和平導演對于詠春拳的喜劇化處理,就做的十分出色。

該片中,袁和平導演沒有像「傳統功夫片」那樣,對詠春拳的拳理、招式進行教學化的講解,而是根據詠春拳自身的特點,設計了多場喜劇化的打斗。

比如,詠春拳側重于近身短打、中線搶攻,于是便有了豆腐店里,詠春與黃師傅的豆腐對決。而甄子丹試探一字鉗羊馬的橋段,也給影片增加了不少笑點。

不光是拳腳打斗的場景。

在這部《詠春》里,袁和平導演還對六點半棍、八斬刀等器械,進行了展示。不過和拳腳打斗一樣,這些器械打斗的橋段,也都進行了喜劇化的處理。

當然,作為一部「詠春」題材的電影,詠春門徒的「一生之敵」木人樁,也是不可或缺的一個重要電影元素。

在這部《詠春》中,楊紫瓊擊打木人樁的橋段,也給不少觀眾留下了深刻印象。

雖然打斗場景精彩,但是上映時間的選擇錯誤,卻讓《詠春》遇到了一個勁敵。它就是成龍的《醉拳2》。

同樣都是功夫喜劇,《醉拳2》的制作成本、明星陣容都遠勝于《詠春》。《醉拳2》在1994年的2月3日上映,于1994年的3月16日結束,成為了這一年2月檔、3月檔最具觀眾市場的作品。

而這部《詠春》也在1994年3月上映。大成本、大制作的《醉拳2》,市場余溫猶在。此時《詠春》被推上院線大銀幕,自然會被觀眾拿來,與《醉拳2》進行對比。

盡管該片的喜劇橋段處理、打斗設計都十分不錯,但制作成本的差異,注定了《詠春》與《醉拳2》的差距。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之下,《詠春》也被淹沒在了票房洪流之中。

在1994年的港片票房市場之上,《詠春》雖然遭遇了票房挫折,但它卻在許多影迷心中留下了深刻的烙印。

而有趣的是,當年在《詠春》中為楊紫瓊挎刀、做綠葉的甄子丹,也在多年之后,憑借「詠春題材」電影作品《葉問》,走上事業高峰。

更有趣的是,袁和平也在多年之后,以動作指導的身份,參與了「葉問」系列的創作,將自己對詠春拳的動作理解,再度呈現于大銀幕之上。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