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情感勵志»正文

為什麼好朋友會漸行漸遠,這是我聽過最真實的答案

「朋友是需要交換觀點的人, 而不僅僅是交換感情。 」

1

好友關系變淡, 是因為彼此只剩下回憶

表姐和曉彤是從小一起長大的好閨蜜。

兩人都在外地上班, 一年就回老家一次。

每次過年, 表姐也總會約上曉彤聚一聚。

可到了第四年, 表姐卻不再主動約曉彤了。

姨媽覺得奇怪, 問表姐:「你們倆鬧別扭了?」

「沒有, 怎麼會呢。 」表姐風輕云淡地說。

「那今年怎麼不聚了?」姨媽接著問。

表姐嘆了口氣, 說:「主要是見面不知道該說什麼了。 除了聊往事, 還是聊往事。 兩個人四目相對, 努力尋找話題, 卻不知道說什麼, 那種感覺真的很尷尬。 」

記得知乎上有個話題:「好友間的關系是如何變淡的?」

有個高贊回答是:

「為什麼沒人承認, 是社會資源地位見識差距變大, 導致兩個人無話可說, 只能敘舊。 直到過去被反復咀嚼, 淡而無味, 又礙于情面, 怕被指責勢利, 還要勉強維持點贊的情分。

可是,

許多年少時闖禍的朋友, 只能被拿來懷念, 許多因為恩情而結緣的人, 也只適合報恩。 朋友是需要交換觀點的人, 而不僅僅是交換感情。 」

兩個人沒有了共同的經歷, 也沒有了相似的境遇, 只能把過去那些陳芝麻爛谷子的事, 拿出來反復咀嚼, 既沒有新意, 又讓人提不起興趣。

民國才女張愛玲, 也曾有過類似的經歷。

她的好友炎櫻, 曾一度給她寫過好幾封信, 可張愛玲都未回復。

炎櫻滿肚子委屈, 懊惱地說:「我不知道我做錯了什麼, 使得你不再理我。 」

張愛玲只丟下了一句決絕的話:「我不喜歡一個人和我老是聊幾十年前的事, 好像我是個死人一樣。 」

那些交集停留在過去的人, 共同的話題, 也停留在了過去。

有時候, 好友關系變淡,

是因為彼此只剩下回憶。

舊時光值得懷念, 但總是懷念, 會讓人心生厭倦;過往事值得回憶, 但總是回憶, 會讓人沒了興致。

畢竟, 日子過的是以后, 而不是以前。

生活明明在往前走, 誰也不想老拿過去說事。

2

聊不到一塊去, 就沒了當初的默契

有一次, 我回老家過年。

去超市幫老媽置辦年貨, 在排隊付錢時, 偶遇一個環衛工人。

她突然向我打招呼, 我抬頭一來, 想了很久, 愣是沒認出是誰來。

她笑嘻嘻地摘下口罩和手套, 拍了拍我的肩膀, 說:「我是小惠啊, 你忘了嗎?」

一聽到這個名字, 我就想起了她。 她是我兒時最要好的朋友, 只是, 后來她搬了家, 我們就漸漸斷了聯系。

久別重逢, 我正想和她聊聊現在的生活, 卻是她先開口說起了近況。

她家里的經濟條件, 一直都不太好。

她爸早年間在礦井工作, 得了塵肺病。 如今停工在家休息, 每天的醫藥費都得不少錢;

她媽的年紀也大了, 關節不好, 卻還堅持去飯店做洗碗工, 補貼家用;

她自己做著環衛的工作, 每天不是風吹, 就是日曬, 看起來比同年紀的人更加顯老。

也有幾個熱心的親戚幫她介紹對象, 但對方知道她的個人情況和家庭條件之后, 都不了了之了;

她的弟弟準備今年結婚, 但是還差三萬塊錢的聘禮。 爸媽讓她無論如何, 都要幫忙想想辦法。

講這些時, 她一直在嘆氣。 埋怨老天不公, 感嘆命運多舛。

本來, 我想和她聊聊兒時的美好回憶, 聊聊老家令人欣喜的變化, 聊聊我們當初曾一起許下的心愿……但是看到她緊鎖的眉頭, 濕潤的眼眶, 我又硬生生地把這些話憋了回去。

千言萬語, 都堵在了心里。

久別重逢, 我和她空間上的距離變近了, 心的距離卻變遠了。

我關心的是兒時經歷有多難忘, 她關心的是現實生活有多艱難。

我漸漸發現, 我們倆已經聊不到一塊去了。

作家孟思曾說:「聊天交友,不在表面字句的高雅與庸俗,而在表達的內心是否一致。」

兩個人生活經歷的相似度,決定了他們認知層次的一致度;而認知層次的一致度,決定了他們交往相處的默契度。

沒有了共同的生活環境,沒有了共同的人生境遇,就很難心意相一,聊到一塊去。

而兩個人只有聊得來,友情才有繼續走下去的可能。

畢竟,言語上的交集,折射出的是思想上的交集;而思想上的交集,也影響著你們友情的交集。

3

同頻的人才能同行

語文課本中,《少年閏土》的故事,曾令無數人唏噓。

少年閏土,是在跟隨父親給魯迅家幫傭時,與魯迅認識的。

因為年紀相仿,兩人很快就玩到一起,成了無話不談的好朋友。

閏土活潑機靈,常帶去魯迅捕鳥、抓獸、看西瓜,還告訴魯迅好多高墻大宅內見不到的新鮮事兒。兩人情同手足,還曾經一起約定,有機會一起回鄉下抓偷西瓜的猹。

二十年后,魯迅重回故土,兩人再次相見時,已是中年。他最想見的,是那個說好了要帶他抓猹的閏土,可一見面時,閏土畢恭畢敬的一句,「老爺!」,瞬間打破了魯迅的幻想。

他們難以再稱兄道弟,也難以再形影不離。

就如作家蘇眉細細所說:

「曾經兩小無猜的好朋友,真情還在,中間卻已經隔了一條河。

這條河太寬,里面隔了歲月,盛滿了人生酸甜苦辣,再也無法逾越。

知乎上有人問:「哪一個瞬間讓你想放棄一個好朋友?」

一個高贊回答是:「當兩個人的成長速度不再同頻,兩個人的三觀出現沖突。

錯誤可以原諒,但兩人都不在一個世界了,談何交往。」

頻率不同,難以為友;頻率相同,才能彼此靠攏。

后來,魯迅遇見了他的知己,許壽裳。

他們在日本結識后,既是同鄉,也是同學。

見面時,每次都談及中國民族性的缺點,兩人都一拍即合,滔滔不絕。

受許壽裳剪辮的影響,魯迅也把自己的辮子剪了,并把剪髮的小照贈給了許壽裳,在背后題舊詩一首:「靈臺無計逃神矢,風雨如磐暗故園。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薦軒轅。」

民國政府剛成立時,魯迅和許壽裳一起在教育部共事。

在教育部的日子,也是他們兩人來往最密切的一段日子。

他們晝則同桌辦公,夜則聯床共話,一起談理想抱負,民族復興,一起去看望他們的老師章太炎……

彼此懂得,步調一致,也讓他們的友誼走得更加深遠。

有心照不宣的默契,才會有心心相惜的情誼。

有人說:「勢均力敵,是維系感情的重要方式。」

同頻才能同行。

志向和見解不同的人,注定不是一路人。

若是兩人的成長速度出現了落差,再要好的交情,也會漸行漸遠。

唯有能力上的不相上下,思想上的旗鼓相當,才能讓兩個人的交情歷久彌新。

4

維系關系的本質,是「匹配」

有人說,認知高度不同的人,看到的世界是不一樣的。

彼此的想法總是背道而馳,相互間的交流也總是雞同鴨講,這樣的友誼,很難維系。

貝多芬曾說:「友誼的基礎,在于兩個人的心腸和靈魂有著最大的相似。」

你能明白他的所思所想,他能理解你的一言一行。節奏相同,步伐一致,才能并肩同行。

其實,所有的友誼,都是講究「匹配」的。

曲高,配不上和寡;普通,配不上卓越。

勢均力敵,才能走向長遠。

就像天平兩端的砝碼,唯有分量相當,才能保持平衡。

若你的朋友是棵橡樹,你別做攀援的凌霄花,而要做他近旁的一株木棉,以樹的形象,和他并列站在一起。

作家孟思曾說:「聊天交友,不在表面字句的高雅與庸俗,而在表達的內心是否一致。」

兩個人生活經歷的相似度,決定了他們認知層次的一致度;而認知層次的一致度,決定了他們交往相處的默契度。

沒有了共同的生活環境,沒有了共同的人生境遇,就很難心意相一,聊到一塊去。

而兩個人只有聊得來,友情才有繼續走下去的可能。

畢竟,言語上的交集,折射出的是思想上的交集;而思想上的交集,也影響著你們友情的交集。

3

同頻的人才能同行

語文課本中,《少年閏土》的故事,曾令無數人唏噓。

少年閏土,是在跟隨父親給魯迅家幫傭時,與魯迅認識的。

因為年紀相仿,兩人很快就玩到一起,成了無話不談的好朋友。

閏土活潑機靈,常帶去魯迅捕鳥、抓獸、看西瓜,還告訴魯迅好多高墻大宅內見不到的新鮮事兒。兩人情同手足,還曾經一起約定,有機會一起回鄉下抓偷西瓜的猹。

二十年后,魯迅重回故土,兩人再次相見時,已是中年。他最想見的,是那個說好了要帶他抓猹的閏土,可一見面時,閏土畢恭畢敬的一句,「老爺!」,瞬間打破了魯迅的幻想。

他們難以再稱兄道弟,也難以再形影不離。

就如作家蘇眉細細所說:

「曾經兩小無猜的好朋友,真情還在,中間卻已經隔了一條河。

這條河太寬,里面隔了歲月,盛滿了人生酸甜苦辣,再也無法逾越。

知乎上有人問:「哪一個瞬間讓你想放棄一個好朋友?」

一個高贊回答是:「當兩個人的成長速度不再同頻,兩個人的三觀出現沖突。

錯誤可以原諒,但兩人都不在一個世界了,談何交往。」

頻率不同,難以為友;頻率相同,才能彼此靠攏。

后來,魯迅遇見了他的知己,許壽裳。

他們在日本結識后,既是同鄉,也是同學。

見面時,每次都談及中國民族性的缺點,兩人都一拍即合,滔滔不絕。

受許壽裳剪辮的影響,魯迅也把自己的辮子剪了,并把剪髮的小照贈給了許壽裳,在背后題舊詩一首:「靈臺無計逃神矢,風雨如磐暗故園。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薦軒轅。」

民國政府剛成立時,魯迅和許壽裳一起在教育部共事。

在教育部的日子,也是他們兩人來往最密切的一段日子。

他們晝則同桌辦公,夜則聯床共話,一起談理想抱負,民族復興,一起去看望他們的老師章太炎……

彼此懂得,步調一致,也讓他們的友誼走得更加深遠。

有心照不宣的默契,才會有心心相惜的情誼。

有人說:「勢均力敵,是維系感情的重要方式。」

同頻才能同行。

志向和見解不同的人,注定不是一路人。

若是兩人的成長速度出現了落差,再要好的交情,也會漸行漸遠。

唯有能力上的不相上下,思想上的旗鼓相當,才能讓兩個人的交情歷久彌新。

4

維系關系的本質,是「匹配」

有人說,認知高度不同的人,看到的世界是不一樣的。

彼此的想法總是背道而馳,相互間的交流也總是雞同鴨講,這樣的友誼,很難維系。

貝多芬曾說:「友誼的基礎,在于兩個人的心腸和靈魂有著最大的相似。」

你能明白他的所思所想,他能理解你的一言一行。節奏相同,步伐一致,才能并肩同行。

其實,所有的友誼,都是講究「匹配」的。

曲高,配不上和寡;普通,配不上卓越。

勢均力敵,才能走向長遠。

就像天平兩端的砝碼,唯有分量相當,才能保持平衡。

若你的朋友是棵橡樹,你別做攀援的凌霄花,而要做他近旁的一株木棉,以樹的形象,和他并列站在一起。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